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温胆汤的源流及其衍变 现在一般都认为,温胆汤是二陈汤加竹茹、枳实而成,其实并非如此.据考证,温胆汤始见于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其药物组成是陈皮、半夏、竹茹、枳实、生姜、甘草6味.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记载的温胆汤,则是从孙氏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了茯苓、大枣两药.二陈汤最早见于北宋裴元宗和陈思文所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由此可见温胆汤的文献记载早于二陈汤.因此,不能说二陈汤加竹茹、枳实就是温胆汤,而且可以认为二陈汤是由温胆汤衍化而来.后世论用温胆汤多从陈氏温胆汤.现在临床应用温胆汤,大多不用生姜、大枣.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始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胆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言本方主治"胆虚痰扰",为著名的治痰方剂.原方组成用"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从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始,减少了生姜用量"二两",增入云苓"一两半",后人又入大枣1~2枚,组成温胆汤.全方寒热并用,辛苦兼施,功能和胃化痰,清静胆腑,为治痰证的主方,能解除木郁土壅,痰浊内生诸证.  相似文献   

3.
红景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景天为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状茎,是我国藏民族著名的传统药材之一,始载于公元8世纪藏文医籍<月王药珍>,藏医药经典<四部医典>也有记载;具有润肺、补肾、扶正固本、理气养血、健脑益智和滋补强身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20年来中国有关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基线资料.方法:逐页手工检索9种医学杂志1978~1997年中发表的有关病毒性肝炎治疗性研究对照试验,从中鉴定RCT与对照临床试验(CCT).RCT与CCT的定义严格按照"Cochrane协作网手册1997"的标准执行.9种检索的杂志为:<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临床肝脏病杂志>.结果:从上述9种杂志共134卷1123期鉴定出有对照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试验共计454篇,RCT178篇;RCT所占比例为39.2%,其中,双盲RCT18篇(占10.1%).自1978年以来,按每5年段划分,RCT的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为:1978~1982年的15.4%(2/13)、1983~1987年26.2%(11/42)、1988~1992年40.4%(46/114)、1993~1997年41.8%(119/285).纳入研究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有甲型肝炎(5篇)、乙型(105篇)、丙型(10篇)、丁型(1篇)、戊型(2篇),其余59篇未分型,部分文献含2型或2型以上.研究的病毒性肝炎临床类型有急性(18)、慢性(119)、重型(10)、胆汁郁积型(2)肝炎,HBV携带者(5),乙肝相关的肝硬化(7)以及未分型.试验的药物构成为中医中药(48.3%)、西药(28.1%)和中西医结合(23.6%).结论:国内病毒性肝炎临床试验的质量随着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的普及有所提高,肝炎的治疗仍需作出更大的努力,以从中医中药宝库中寻找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明代休宁人.据文献记载,孙氏少时习儒,以机颖俊奕著称.后来在访问其兄而往括苍的途中,遇到"异人"以禁方相授,且试之有效,即由儒从医,并游历彭、蟸、庐、浮、沅、湘、三吴等地,寻访名师.如此博学勤访30余年,学验俱丰,医名大振.一生著述颇多,有<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孙文垣医案>5卷,洋洋140余万言. 孙氏擅治外感内伤杂病.读其治疗"董龙山夫人便血"和"族侄明之痰火呕血"2例病案(见<新安医籍丛刊·孙文垣医案>),深感孙氏临证之时,察受病之因,酌病机详确,审经络虚实,合色脉,衍天和,调燮阴阳,参相造化,认证真切扼要,论治不胶常法,方自心出,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对<中医美容>课程的学习需求,为更好地制定和完善<中医美容>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及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的"学习需求问卷"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4级92名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67.9%)对美容知识的了解很少,有些学生甚至完全不了解(16.7%);全部学生都表示需要美容知识且需要<中医美容>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97.6%)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学习会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帮助;学生注重对实用美容技能知识的学习需求;家庭居住地来源不同的学生对美容知识的了解(P<0.01)与操作收费(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教学中应重视理论知识与实用美容技能的结合,针对护理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置,不断拓宽<中医美容>教学途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7.
以<黄帝内经>为模式的中医基础理论,理、法、方、药已经赅备."理"是在临床用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了"理"的指导,又进一步推动了"法、方、药"的完善.而中医之"理"又是与<易经>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易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读<内经>就可以发现处处有<易经>的影子,<内经>经常用到阴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等<易经>中的文字来说理,医家既结合了气候和人体结构、发病变化情况,又增加了阳明和阙阴的词语,使学说更加完善,并和<易经>一样用天、地、人结合起来说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中也用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阙阴来说理.可见,<内经>、<伤寒论>的思维基础和<易经>是一脉相承的,在<内经>、<伤寒论>成书之前,中医和<易经>就已有过很好的结合.不然,在古代科技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这样极有应用价值的著作难以问世.可以说,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医易相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三子养亲汤见于<韩氏医通>,本方原为气实痰盛之证而设.定喘汤见于<摄生众妙方>,为治疗风寒外表、痰热内蕴之哮喘咳嗽之方.  相似文献   

9.
程衍道,字敬通,又名正通,生于1587年,殁于1667年,安徽歙县西乡槐塘人.程氏敏而好学,博闻强识,治医严谨,著有<医法心传>、<心法歌诀>、<眼科良方>等书.唐·王焘的<外台秘要>至明代几乎散失无存,他根据残留的宋抄本,竭尽心血,殚力校雠,闭户却轧,积十余载之努力,于1640年完成全书的辑校工作,使其恢复原貌,在祖国医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程氏一生诊务繁忙,验案存留甚少,后人程曦搜集其晚年医案57则,整理编辑成<仙方遗迹>,又名<程敬通医案>.该书言简意赅,立方巧妙,用药精当,仅寥寥数语,脉因证治,深寓其中,雷少逸誉之为"丰城剑,卞和玉",是研究新安医学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金淑琴  周俊琴  袁坤 《临床荟萃》2004,19(15):854-854
笔者于高教区为医,因学生众多,无煎熬中药条件,且病情单一,故多次用可冲服之中药单方、复方,加以食疗方法,效果明显.退热例1,男,20岁,学生.低热2年余.每天腋下体温:18:00 37.1 ℃,21:00 37.1 ℃,24:00 37.2 ℃,次日6:00 36.4 ℃,10:00 36.5 ℃,12:00 37.00 ℃.无咳,无关节肿痛,大小便正常,腹软无压痛,咽部轻微充血,手足心热,握蹬铁管床为舒,口唇发红,舌淡红,苔中根部白腻,脉细滑.查血沉、抗链"O"、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异常.处方:银花15g(开水冲泡),青蒿10 g(银花水温度降低后泡入),二药泡饮6剂,诸症好转,仍每天6次测体温均未超37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配合三拗汤治疗对风寒袭肺型支气管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4月社康中心确诊的风寒袭肺型支气管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社区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社区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干预配合三拗汤治疗。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统计分析2组患者排痰时间、遵医行为。 结果 干预后,社区组患者排痰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t=4.175,P<0.001);遵医行为好于常规组(Z=-2.087,P=0.037);SF-36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结论 社区干预配合三拗汤治疗可有效缩短风寒袭肺型支气管炎患者的排痰时间,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痔疮是人类最常见,也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到西周时期<山海经>中最早提出"痔""瘘"的病名.在中医学中,对痔的含义论述较多,如<说文解字>中说:"后病也".<增韵>中说:"隐疮也".从字义来解释,痔与峙同义,即高突的意思.如<医学纲目>中说:"肠澼为痔,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痔(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1].说明了痔是肛门内外小肉突起的赘物,其形不一,其证各异.现将婴幼儿痔疮的中医治疗、护理及预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名称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方剂组成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甘草(炒)、山药各2斤,莲子肉、桔梗(炒至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1斤,白扁豆1.5斤(姜汁浸去皮微炒),为细末,或制成小丸。源流发展本方出于《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实为益气汤的加味方。两方都是该书的著名方剂。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有所发展,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医  相似文献   

14.
<正>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2],急性白血病约占97%,其中2/3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ALL发病率为4.5/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3-4]。目前,多药联合分阶段化疗是治疗ALL的主要方式[5]。ALL患儿的化疗周期长,一般为2.5~3.0年,包括诱导缓解期、巩固强化期和维持期[6-7]。尽管目前ALL患儿5年总生存率可达到90%[8],但由疾病本身、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导致的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相似文献   

15.
仲景方用芍药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入药,首载于<五十二病方>,详述其药用功效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将芍药列于"中品",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而将其配方广泛运用于临床者,则首推汉代名医张仲景.仲景<伤寒论>载方113首,用芍药者33方次,<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载方205首,用芍药者34方次(其中9首与<伤寒论>同),两书用芍药合计67方次(其中4首为方后加减法用芍药),占全部方剂的1/5以上,运用频数仅次于甘草、桂枝、大枣和生姜.仲景用芍药范围十分广泛,无论寒热虚实、表里内外具可用之,病变涉及伤寒六经各经病证及诸多杂病病证,如:痉湿暍病、血痹虚劳病、中风历节病、痰饮病、水气病、奔豚气病、疟病和妇人诸病等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去游离法和不去游离法测定儿童血清三酰甘油(TG)的差异.方法 139名患儿,按三酰甘油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2.3 mmol/L)、中值组(2.3~5.6 mmol/L)和高值组(>5.6 mmol/L),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分别计算均值、标准差及相关性,并做t检验.同时将这139名患儿按病种分成四组:糖尿病组、肾病综合症组、肥胖伴家族性高TG血症组及其它组(急性胰腺炎、严重的肝病等).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另对三类质控品用两种方法测定,一类是原装配套质控品,一类是第三方质控品,另一类是非配套质控品,并观察偏倚情况.结果 低值组和中值组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值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各病种之间,两种测定方法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测定质控品的准确率分别是:原装配套品97.6%~100%,第三方质控品91.6%~97.2%,非配套品82.1%~90.3%.结论 ①当儿童血清三酰甘油含量>5.6 mmol/L时,游离三酰甘油影响测定结果,更适用去游离法测定,能消除三酰甘油的干扰,能更真实的反应结果.②游离甘油干扰三酰甘油的测定,与引起患儿三酰甘油增高的疾病种类无关.③在选择质控品方面应选用原装配套的,或第三方质控品.这样不会因两种测定方法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辉远教授,1922年出生于李时珍故乡,为世医之家,幼承家学,熟读歧黄.1954年考选入京,受业于名医蒲辅周之门,悉心研修,造诣日深.擅长中医内、妇、儿科、老年病及急性热病等病的防治,长期担任中央部分领导的中医保健工作,医术精湛,享誉海内外.整理出版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编著出版了<医门新录>等书,历任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医杂志>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等职.  相似文献   

18.
岳树锦 《全科护理》2012,10(12):1134-1135
美国国家癌症网络于2000年将癌因性疲乏定义为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的,影响到正常功能的、不正常的、持续的主观疲劳感[1],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对癌因性疲乏这一症状所造成的后果日益重视,对其干预措施的探索研究也成了一个研究热点。尽管癌因性疲乏因其发生机制复杂治疗上暂无特别好的方法,但是近十年相关文献显示,不管是西医治疗,还是中医疗法,研究结果均显示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中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组)和研究组(中医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FBG和Hb Alc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FBG和Hb 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以及SR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SDS以及S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三因制宜"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FBG、Hb Alc水平,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中国第一所公办护士职业学校——天津公立女医局附设女医学堂在天津创建,该校也称北洋女医学堂、长芦女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