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设计开发出一次性多功能采输血器械,并说明其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方法:以三通方式将采血管路、血样本管路、输血管路组合为一体,以管路连接头方式选择不同静脉穿刺针,管路以塑料夹隔断,塑料接头连接,配装管路加温、手工管路封闭设备及最新型静脉留置针。结果:一次性多功能采输血器械的功能先进,使用方便,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结论:一次性多功能采输血器械能应用于平战时期血液卫勤保障和外科手术、急诊救治、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领域.适合不同时期部队战备及官兵卫勤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巧用三通     
静脉输液使用三通给药方便且快,在手术室中及临床抢救危重病人时使用率极高,我们不仅可用三通输血、输液及给药,实践中还对其用途有以下扩展。(1)可向微量泵上注射器内加药:当微量泵上注射器内的药液快用完时,用另一具注射器将药液抽好,然后在原有的三通上再连接一个三通,将抽好药三通流入静脉的活瓣关闭,即可向所述的注射器内注药。(2)可引导给药:静脉注射或输入强刺激药液时,可将针头与注射器之间连接1个三通,先行引导注射(即用抽好生理监水的注射器),穿刺成功证实针头在静脉内,再将装有药液的注射器或输液管接于三…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心静脉置管术由于其操作简便、安全,已成为心脏术后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维持血容量及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等方面。 经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现代监测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了解病人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用以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快速输血输液抢救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还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全肠外中心静脉营养等。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针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停止输血、输液时开放留置针的接口,不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和医院控制感染科的要求,因此笔者用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输液袋的莫菲氏滴管橡胶盖套在留置针的接头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可用于深静脉双腔导管双侧腔同时溶栓的输液接头,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新型输液接头包括输液器导管、输液管三通、双侧连接软管、双侧连接硬管、双侧鲁尔接头,输液管三通连接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药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输液器导管、进液口,再通过输液管三通分别进入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结果:该输液接头在深静脉双腔导管双侧腔溶栓过程中,同既往方法相比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别(P>0.05),但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溶栓治疗操作所耗费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该输液接头可实现一套输液装置同时进行深静脉双腔导管的溶栓治疗,有效地增强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临床使用的普通一次性输液器经改进,使其成为一管多用、多功能输血、输液器的应用优点。方法:将临床使用的普通输液器茂菲氏滴管的上方设置一Y型硬胶管,Y型管上分别连接两条带穿瓶针的输液管,其中一条为输液管;另一条为办血管。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茂菲氏滴管。结果:多功能输液器可将两穿瓶针分别插入两个输液瓶中,即可行输液,又可输血。并根据需要选择性调节滴速和控制输入的种类,还可经加药孔随意时加入所需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作为普通静脉针的换代产品,已广泛用于临床输血、输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现从穿刺血管的选择及穿刺方法、留置导管的选择、封管药液及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伟  梁秋  张倩 《医疗卫生装备》2014,(12):156-157
0引言静脉输液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临床上根据药物和患者情绪不同采用适当的输液速度来治疗。输液过快,可能会导致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水肿和心力衰竭;输液过慢,则可能发生药量不够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影响治疗并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1]。常规临床输液,即传统的重力输液方式,用输液管道上压力调节器的推轮来控制滴数,不易精确控制输液速度;而且输液过程中出现的药液流速变化、输液器管路堵塞、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与中心静脉插管感染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994年1月-1998年12月间外科ICU(SICU)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RS)的发生情况,共插管475根,11根伴有明确CRS,多发生于插管后第2-7天,而不同插和位置CRS发生无差异。检出主要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和不动杆菌。结论;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旁路或三通输液,给药是造成发生的主要因素,存在其他感染灶,胸腹壁的清  相似文献   

10.
姚水连 《医疗装备》2012,25(3):27-27
抢救病人时要频繁推药,通常由两人配合操作,一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另一名护士拔开输液器接口,将此药液注入病人静脉内,如此反复。采用三通管与输液器相连接方法静推药物,只需一人操作,简便而快速,为抢救重症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时间。现详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种满足战时和公共突发事件时危重伤员急救和转运途中安全、可控、简便以及无需提升液体高度的输液仪。方法:使用电动气泵对气囊充气加压于输液袋上产生可控的外压力,通过输液仪上的重量、气泡及滴速监测器以及声、光报警装置,将监测到的参数通过传感器输入到控制系统,按照设定的参数,安全地完成输液或报警停止输液。结果:该装置无需吊挂液体,不改变现用输液(血)用品和程序,可将输液仪放置在伤员周围及输液管长度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创造便捷、舒适,不受体位限制的输液条件;输液速度的可控范围为50-1000ml/h,并能监测输液管路中的空气、滴速及剩余量,根据设定及时报警或自动停止输液。结论:电动气压式输液仪的研制,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节省人力,交流、直流电两用,体积小,携带方便。  相似文献   

12.
韩蕊  方英 《现代保健》2014,(13):36-38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例心血管疾病男性患者(无恶性肿瘤、血液疾病、肝肾脾等严重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采取禁食12 h后,饭后、饭后2 h采血,并进行血样分析,从而比较不同采血时间可能会对患者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B组采取动脉采血、中心静脉采血、末梢静脉采血三种采血方式,并比较检验结果。从而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结果:餐后采血、餐后2 h采血分别与空腹采血比较,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采血与中心静脉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知,白细胞计数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虽有小幅度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循环采血与中心静脉采血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发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计数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均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检验数据产生一定影响,临床上应采用可靠的采血方式并统一的采血时间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Q-SyteTm正压接头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在感染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BD PeɡasusTm飞玛Tm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Q-SyteTm正压接头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对照组采用普通直型留置针接肝素帽连接头皮针输液系统,对两者在感染科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在护士针刺伤、穿刺过程中回血污染手、患者发生静脉炎、堵管、脱管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接头无针输液系统有效减少护士针刺伤、穿刺过程中回血污染手所造成的职业性感染,同时降低静脉炎、防止堵管、脱管的发生,方便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洁  李冈栉 《现代保健》2013,(22):73-75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液体性质、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5d以上(55%)明显高于5d以内;以关节活动部位为穿刺点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静滴等渗液体明显低于静滴高渗液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明显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盐水稀释液进行封管,其发生留置针导管堵塞的机会明显低于单用;采用正压封管的患者,其留置针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熟练运用穿刺技术、合理应用封管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沙小龙  王倩 《现代保健》2014,(28):56-58
目的:讨论对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补液法进行抢救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所抢救产后出血休克患者82例,采取传统补液法和限制性补液法,对比两种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限制性补液组的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凝血时间以及D-二聚体低于传统补液组;且总共失血量、输液量、输血量、行子宫切除术率以及发生DIC及MODS几率均低于传统补液组。结论:限制性补液能避免大量输液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持续出血;能改善重要脏器灌注,增强组织供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对抢救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临床静脉输液中,大剂量的注射液通过输液器具等直接由静脉滴注入体内,进入体循环,这个过程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不溶性微粒会随着药液进入血液,再随着血液的肺循环进入到体循环里的微循环,最终导致终末动脉堵塞,给人体造成伤害。国内目前采用加终端过滤器的方式来减少输液器中的微粒。本文通过对几家常用的输液器药液过滤器滤除率的测定,来探寻通过安装过滤器和降低输液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10例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维护及导管使用的临床观察,探讨导管的特点及安全性。方法1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分别置入4Fr单腔、5Fr双腔、6Fr三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成功上臂置管,常规维护,并发症较少。结论导管耐高压注射、能够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流速快,可以满足临床加强CT造影及大量补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10例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维护及导管使用的临床观察,探讨导管的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10例患者采用超声弓l导下塞丁格技术分别置入4Fr单腔、5Fr双腔、6Fr三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成功上臂置管,常规维护,并发症较少.结论 导管耐高压注射、能够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流速快,可以满足临床加强CT造影及大量补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低中心静脉压用于减少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能否减少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并评价此技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LCVP组通过切肝前控制输液量和微泵静注硝酸甘油将CVP控制<5mmHg。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切肝前输液量、收缩压和术后24h肾功能的变化。结果LCVP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切肝前输液量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CVP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清洗方法对妇科吸宫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找出有效的清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人流术后妇科吸宫管270根,分成3组,每组90根。A组手工清洗;B组高压水枪+全自动清洗机;C组手工清洗+高压水枪+软毛刷+全自动超声清洗机+细头长棉签通管。结果:潜血阳性率检测,A组为53.3%,B组为44.4%,C组为3.3%,且管腔越细越难清洗。结论:对妇科吸宫管的腔内清洗应采用多酶浸泡后,高压冲洗,超声清洗机清洗,洗后长棉签通管效果最佳。器械清洗质量同时受吸官管使用时间、管腔直径、高压冲洗时间与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消除器械清洗中的不良因素,是提高清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