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x2=4.58,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浆HCY为(15.8±3.7)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6.5±10.3) μmol/L(t=6.18,P<0.05);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中LDL、HDL、TC、TG水平较干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t=9.82、7.66、7.89、6.54,均P<0.05),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t=8.35、7.67、7.82、6.33,均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中生 《海峡药学》2012,24(4):199-20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s-CRP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C、TG、LDL-C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 VS 71.2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hs-CRP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叶青  王东升 《中国药业》2009,18(19):67-67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疏血通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冠脉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剑伟  逄忠利  牛婵娟  陈丽萍 《河北医药》2013,35(16):2438-244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和治疗前后血脂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脂水平、hs-CRP浓度治疗前后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及降低血脂、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非氟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健康组)29例。测定治疗前、治疗30d后血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氟伐他汀治疗30d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明显下降。结论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调整血脂,还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具有抗炎和稳定冠状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加用苦碟子注射液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日,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B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d,C组给予辛伐他汀80mg/d,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及血脂。结果3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且随剂量增加下降更加明显。3组患者均对药物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脂、稳定冠状动脉内斑块。  相似文献   

9.
陈铁牛  葛长江  杨静  孙刚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09-2910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ST-T改善情况,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3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观察心绞痛的发作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有明显改变,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范肖春  江仙菊 《中国药房》2014,(23):2168-2170
目的:观察逐瘀行气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明确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观察组给予逐瘀行气汤并循证护理。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心绞痛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58.69%)与对照组(5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Hcy、LDL-C、TG、HDL-C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行气汤能显著改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且能降低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社区冠心病心绞痛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冠心痛心绞痛诊断标准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安全宇 《首都医药》2014,(10):32-3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o月~2013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老年患者210例,根据HcY水平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n=103例)和单纯高血压组(n=10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HcY水平通过酶法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gY水平的差异。结果H型高血压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6.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4.4±1.9)μg/L,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为(45.3±20.1),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uA发生率25.2%,hSCRP水平(2.1±1.8)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31.5±17.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组中,UA和稳定型心绞痛(SA)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高血压组中,UA与SA比较,血清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H型高血压是老年U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H型高血压与UA密切相关,在老年患者uA的发病和治疗中,既要控制患者血压,又要控制血清Hey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及瑞舒伐他汀20mg,1次·d^-1,每晚睡前口服;治疗组6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均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控制情况、硝酸甘油含服量、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分别70.0%和9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查体者人体内sVCAM-1、hs-CRP水平并对各指标作组间比较以分析三组之间差异。结果两指标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水平为最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查体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VCAM-1、CRP异常表达,sVCAM-1、CRP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旭  孙振学  吕豪 《河北医药》2012,34(2):175-17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IL-6及hs-CRP的变化.结果 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IL-6及hs-CRP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IL-6及hs-CRP水平,20 mg优于10 mg,其抗炎作用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洁  孙尧 《河北医药》2009,31(3):273-27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方法(1)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危险性分层将102例UAP患者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组;(2)测定102例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及46例对照者的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分别比较其在3组中的差异。结果(1)UAP组血清Hcy[(21±9)ng/L]、[hs-CRP(12.2±7.3)mg/L]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P〈0.01);(2)UAP患者低、中、高危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7±6)ng/L、(21±8)ng/L、(25±10)ng/L,后2组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AP患者低、中、高危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9±5)mg/L、(12±7)mg/L、(16±8)mg/L,后2组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危险度分层的升高而升高,可作为UAP患者危险度分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s/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s/L;治疗前组(7.64±2.03)ms/L;治疗后组(5.41±1.39)ms/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一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一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介素一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