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对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功能衰退后冠心病 (CH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经性激素替代治疗 (HRT)后 ,可使绝经后妇女CHD的发病率降低 5 0 % [1] 。起初认为 ,这种变化是脂代谢引起的 ,近年来发现雌激素 (E)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其他效应 ,如E对动脉壁和心肌有直接作用[2 ] 。鉴于这一点 ,我们对临床上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 2 4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 ,以探讨围绝经期妇女E水平对心电图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对 1997年 6月~ 1999年 4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率、发病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围绝经期症状评分表、生活事件量表、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于2007年1月至6月期间对广东地区112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1.07%。经前期综合征、痛经程度、绝经、居住环境、抑郁史、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Kupperman绝经指数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除与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与社会、家庭及精神因素有关。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减少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更年期门诊妇女绝经综合征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因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首次就诊的妇女纳入本研究。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应用Kupperman绝经指数量表(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评估围绝经期相关症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对抑郁症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共计调查153名门诊妇女,平均年龄为(47.3±4.3)岁,月经不规则者占77.78%。73.86%的调查对象患有绝经综合征(KMI6),疲乏(70.59%)、情绪波动(63.40%)、失眠(59.48%)、潮热出汗(56.21%)和骨关节痛(52.29%)是最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35.95%的门诊妇女存在抑郁症状(PHQ-9≥5)。绝经综合征的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的共患程度与门诊妇女是否患有抑郁症状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症与潮热出汗、失眠、情绪波动、眩晕、疲乏、头痛、心悸、性生活等具体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有统计学联系。结论更年期门诊患者绝经综合征和抑郁症状间存在明显联系。未来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使更多的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妇女是抑郁障碍的高发人群,可能和这一时期特有的激素波动有关。妇产科医生在诊断绝经期综合征的同时要高度警惕抑郁障碍的存在。抗抑郁药物和激素治疗同时应用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抑郁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改良Kupperman评分和Greene评分系统比较,探讨MRS评分系统评价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5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43~58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共157例。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Greene评分及MRS评分系统分别对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与MR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785,P0.01),MRS评分与Greene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64,P0.01)。结论 MRS评分是评价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相关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IUD取出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宫内节育器 (IUD)取出困难的原因 ,探讨该人群的合理取器时间和取器要点。方法 :宫腔镜加B超联合检查 115例取器妇女 ,分为围绝经组 (A组 ) 5 3例、绝经 1~ 2年组 (B组 ) 30例及绝经 2年以上组 (C组 ) 32例 ,比较各组IUD取出情况。结果 :3组中阳性检出 16例 ,为环嵌顿、宫颈粘连等 ,其取器困难率为81 3% ,余 99例的取器困难率为 11 1%。结论 :子宫萎缩、环嵌顿、宫颈粘连、宫颈坚韧及环老化等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取器困难的主要原因 ,将取器时间提前 ,环到期应及时更换及采取适当的手术和麻醉 ,可以降低取器困难率。  相似文献   

7.
激素替代治疗与妇科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激素替代治疗 (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 ,HRT)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及绝经后妇女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减少骨质疏松、防止心血管疾病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其应用日益广泛。目前 ,关于HRT是否能够诱发妇科恶性肿瘤以及治疗后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能否应用HRT ,观点不一。1 HRT与乳腺增生、乳腺癌的关系1 1 HRT与乳腺增生、乳腺癌的发生应用HRT可以增加乳腺增生、乳腺癌发生的机会 ,使用时间越长 ,危险性越大 ,因此不少学者提出对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禁用HRT[1,2 ] 。但近年来 ,有文献提…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有资料表明 ,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改变尤其是雌激素减少 ,与胰岛素抵抗有关[1 ] ,而胰岛素抵抗又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2 ] 。本研究对绝经后糖尿病 2型患者应用雌激素补充治疗 (ERT)后 ,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情况 ,进行了初步观察。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选取 1999年 2月至 1999年 11月 ,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 2型糖尿病患者 18例为研究对象 (糖尿病组 ) ,另选取在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 15例作为对照 (对照组 )。糖尿病组年龄 ( 5 4 6± 2 9)岁 ,绝经 1~ 7年 ,平均 3 7…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与妇科恶性肿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外报道 ,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病因中 ,妇科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近年来有逐渐下降趋势 ,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病因中妇科恶性肿瘤约占 10 % ,绝经后出血中妇科恶性肿瘤约占 2 5 % [1] ,本文仅就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做一简述。1 导致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导致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科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为常见 ,宫颈癌及卵巢癌次之 ,阴道癌、输卵管癌较少见。1 1 子宫内膜癌 系老年妇女常见肿瘤 ,肥胖、晚绝经及高血压病等为危险因素 ,患者平均年龄在 5 5岁左右 ,5 0~6 0岁…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1906名中老年妇女对绝经的认知和接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妇女的绝经状况以及对绝经认识的研究 ,为开展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城区和郊县的 190 6名 4 4岁以上的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 ,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该 190 6名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 4 8 0± 3 8岁。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包括潮热盗汗、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以及泌尿生殖道不适 ,这些症状的发生 ,在年龄 <5 0岁的妇女明显高于年龄 >6 0岁的妇女 (P <0 0 0 5 )。多数已绝经的妇女认为自己的绝经年龄合适 ,绝经不影响其生活。结论 :妇女在围绝经期前后具有许多健康问题 ,迫切需要健康保健宣传和服务 ,使其平安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的有关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症状年龄分布。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98例40~65岁石家庄市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Greene评分。随机抽取其中的100例对象进行双能X线右前臂远端骨密度检查。结果:绝经平均年龄(48.38±5.36)岁。绝经症状发生率84.1%,45岁后骨密度显著下降,56岁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逐渐增加。围绝经期妇女所处年龄段不同其症状也不同。46~50岁多见潮热出汗;61~65岁多见肌肉关节痛、复发性生殖泌尿系统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及其相关疾病给妇女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大困扰,在进行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治疗中不能忽视这些相关疾病的防治,应根据不同年龄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在妇女绝经后具有再分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绝经后体脂趋于上半身型分布[1].自然绝经伴随着卵巢内分泌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而围绝经期妇女雄激素水平的相对升高可能与内脏型肥胖密切相关[2].本研究观察了72例绝经后早期妇女的体脂变化与雄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在妇女绝经后具有再分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绝经后体脂趋于上半身型分布[1].自然绝经伴随着卵巢内分泌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而围绝经期妇女雄激素水平的相对升高可能与内脏型肥胖密切相关[2].本研究观察了72例绝经后早期妇女的体脂变化与雄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在妇女绝经后具有再分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绝经后体脂趋于上半身型分布[1].自然绝经伴随着卵巢内分泌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而围绝经期妇女雄激素水平的相对升高可能与内脏型肥胖密切相关[2].本研究观察了72例绝经后早期妇女的体脂变化与雄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选择治疗方法的相关因素。方法将连续2个月内因围绝经期症状在上海市城乡二三级医院绝经专病/妇科门诊就诊且接受治疗的妇女纳入本研究,并开展1年随访,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妇女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modified Kupperman index,KMI)判断。结果就诊的349例妇女中共有161例接受治疗并进入队列,其中108例(67.1%)选择激素替代疗法(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治疗后KMI评分正常的女性比例(37.9%)显著高于治疗前(13.0%,P=0.000),治疗后KMI总分(17.3±10.0)显著低于治疗前(10.6±8.2,P=0.000),治疗后13个症状单项得分均显著降低于治疗前(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同时患有1种[调整OR(a OR)=0.277]和2种及以上(a OR=0.249)慢性疾病的妇女接受MHT治疗的可能性显著低于无慢性病共患妇女。月经不规则(a OR=5.317)和已停经(a OR=11.070)妇女更可能接受MHT治疗。结论上海市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治疗效果较好,其是否接受MHT受自身健康状况和当前月经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绝经症状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不同绝经症状妇女的健康保健措施。方法:366例就诊于更年期门诊的妇女按月经状态分成围绝经期组(n=104)、绝经早期组(n=194)、绝经晚期组(n=68),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进行绝经症状及抑郁症状评分。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异常者占46.99%(172/366),Kupperman评分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393,P>0.05);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t=2.899,P=0.004;t=2.371,P=0.019)。SDS异常者占11.20%,各组间SDS评分无差异。改良Kupperman评分与SDS评分具有相关性(18.58±9.05vs33.60±9.44,Pearson相关系数为0.599,P=0.000)。结论:绝经症状评分绝经妇女高于围绝经妇女,抑郁评分与绝经症状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故需关注妇女的绝经症状,尤其是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绝经期和围绝经期妇女。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北京市肿瘤登记办公室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子宫内膜癌已居北京市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1]。其中20%~25%发生于绝经前,3%~5%的患者年龄小于40岁,70%以上发病时未完成生育[2]。除了有强烈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与其他年龄的患者相比,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点:(1)月经不规律或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