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中医药治疗肺原性心脏病的疗效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的发病原因,为素有疾饮,复感外邪;病理机制,乃是庆瘀热结,肺失宣降,脾失健运,病久及肾。以清热化痰、活血清心治其标,以健脾补肾固其本。  相似文献   

2.
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其病理变化和肺脾肾三脏相关,尤其是和肾的关系密切。在临床症状上有肺肾同病,脾肾同病,肾脏独病,湿热蕴结,血瘀阻络5种类型。因此,治疗方法也各异。1肺肾同病,宣肺利水法肾主水,肺为水之上源。外邪犯肺,肺失宣降,输布无能,影响于...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炎从虚实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炎属祖国医学“水肿”、“虚淋”、“腰痛”等病范畴 ,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其病情复杂 ,病程迁延缠绵 ,治疗困难。笔者就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 ,本病每多虚实夹杂之证 ,辨证关键是要辨清虚、实两个方面的孰轻孰重 ,用药不能有丝毫偏颇 ,疗程宜长 ,守方得力 ,方能力起沉苛 ,取得疗效 ,兹就该病的治疗谈一点肤浅认识。1 实证多见于慢性肾炎复感外邪急性发作 ,表现为邪毒壅盛或湿热瘀阻 ,肺脾失约之证。1 1 风毒侵淫 ,肺脾失运 患者原有慢性肾炎病史 ,复感外邪 ,尤以风邪为甚 ,三焦气化不利。风为阳邪 ,其性上行 ,风与水搏 ,…  相似文献   

4.
滕老师行医数十年,经验丰富,尤其对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造诣颇深,现将滕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论病机重外感内伤 咳嗽一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为多。滕老认为小儿咳嗽的首要原因是外感病邪。小儿脏腑娇嫩,卫外机能不健全,加上调护欠周,最易感受外邪,邪袭肺卫,肺卫宣降失司,故发咳嗽。但是实际所遇咳嗽的病机远较这些复杂。小儿感邪后调理欠佳,邪郁肺卫时间稍长,则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易致湿痰内停,痰邪郁肺又反过来致肺失宣降,肺失宣降又常致易感受外邪,内外相引,形成恶性循环,从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炎从虚实辨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 大多见于病后复感外邪,导致肺脾失约,湿热内蕴,或病久邪实瘀阻之证。  相似文献   

6.
小儿肾脏疾病从临床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属阳水,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属于阴水,但也有虚中挟实者。现将我多年来治疗小儿肾病的三法介绍于后,以供医生和患儿家长参考。一、清表利水法急性肾炎初期,多由外邪侵袭,湿热内侵或疮毒感染,以致风湿热毒外遏肌表,内入肺脾,肺失宣降,脾失运化,土木制水,水气与邪  相似文献   

7.
答:众所周知,感受外邪常常是慢性肾炎反复发作或加重的因素。中医认为肺主卫外、主皮毛,肺能敷布卫气散于肌表,有防御外邪之功。若肺气虚损,则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从而导致表卫不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下降,因而易于感受外邪。而感邪之后,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代谢失调,常可致水湿泛溢肌肤而发为水肿;而且金不生水,还可影  相似文献   

8.
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其临床症状以咳嗽、胸闷、气急或哮喘为主;血嗜酸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肺部有斑片、云雾状散在性或游走性的浸润灶。从症状分析,它相当予中医的“咳嗽”,“哮喘”等范畴。病因病机 1、外邪袭肺,肺失宣降;2、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浊壅肺;3、禀赋不足,肺肾功能易于失调或薄弱。但发生本病的关键在于患者肺肾素弱、复加外感,饮食不节等诱发。以致邪壅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肾不纳气使然。严重者可有邪伤肺络而致咯血。  相似文献   

9.
对于呼吸病病机的认识,应当分清其标本虚实。呼吸病以气虚为本,尤其是肺脾肾之气虚为主,以感受外邪、痰饮阻肺,肺失宣降,升降不利为实。呼吸病初期多为实症,中后期多为虚中夹实,虚实错杂,以虚为本,邪实为标。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运用中医学理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外邪侵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发为肺病,肺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正气必衰,进而脾、肾、心等脏气俱虚。此时,更易为外邪所侵,外邪引起伏痰,反复发病。从而归纳出该病与"痰、瘀、虚"关系密切,从痰、瘀、虚论治本病理论出发,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水肿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汉寿县中医院(415900)吴爱民主题词水肿/护理,中医护理学水肿为临床常见之病证,本文就水肿(急、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的辨证施护、谈点个人的体会。1病因病机与施治原则本病多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饮食不节,七...  相似文献   

12.
哮病基本病机的既往认识为宿痰伏肺,外邪触发,痰气交阻,肺失宣降则发为哮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哮病湿热郁肺病机也较为常见。湿热之邪或因外感,或为内生,湿热内蕴上干于肺,每遇外邪侵袭或饮食不当、情志因素、劳倦等诱发,湿热郁肺,阻滞气机,内外合邪,肺宣降失司,肺气出入为艰导致哮病。本文从古今认识、病因病机特点、临证辨治等几个方面论述哮病湿热郁肺病机的客观存在,从而强调清热化湿法在哮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答;感受外邪是慢性肾炎的诱发因素。这对患者的康复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积极防治慢性肾炎患者复感外邪,对于提高慢性肾炎的疗效非常必要。临床实践表明,慢性肾炎患者易患外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由于慢性肾炎患者脾肾两虚,卫气乏源。盖卫气“发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卫气薄弱,藩篱不固,故易感外邪而发生感冒。其二,由于慢性肾炎患者常兼夹水湿,湿热等内邪,易招致外邪,内外相合而发生感冒。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医治疗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4):1363-1363,1414
<正>凡具有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临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水肿。中医学认为,水肿的产生与外邪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水肿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以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的失调。水液的代谢与肺有关,如肺失宣降,则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水湿贮留而形成肺水;由于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虚则运化受损,可使水湿停留而形成脾水;肾司开合,由于肾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艾灸隐白穴治疗痰湿阻肺证13例山东省青岛中青化工联合公司医院(266071)安培祯,曹可丽关键词:痰浊阻肺/治疗,艾灸疗法,隐白穴痰湿阻肺证是一种脾失健运、肺失宣降、湿痰壅阻气道的症状。它由外感风寒失冶,或肥人痰盛之体,罹感寒邪,或因中阳不足、脾失健...  相似文献   

16.
《国医论坛》2021,36(5):50-51
景洪贵主任医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机为肺脾肾虚,痰热蕴肺夹瘀,肺失宣降,并提出以补益肺脾肾,清肺化痰,活血止血化瘀,宣肺止咳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赵梦娇 《国医论坛》2022,37(3):19-21
食积伤及脾胃,或郁热生疾,痰热食积熏灼于肺,或气血亏虚,卫外不固,外邪袭肺,导致肺失宣降,形成多种肺系病证。临证对于小儿外感发热、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腺炎等病证,在辨证的基础上增加消食化积通腑的药物,直接消除中焦食积这一病因,使肺内之痰热积滞从大便而解,恢复肺之宣降功能,还可以消食健脾,使气血生化充足,肺卫之气充盛,外邪不得入侵,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喘息性支气管炎为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以咳、喘为主症,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李伟伟教授认为其多为外邪侵袭机体导致肺卫不固,肺气失宣,津液失布,而小儿脾常不足,感邪后肺脾运化水湿不足,水湿内停,形成"伏饮"。其病因病机为"伏饮"留于体内,感受外邪,导致肺气升降失司而为病。遂从饮的角度出发论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治以宣肺的同时加以健脾,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名老中医、第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朱振铎教授认为,老年咳喘病因痰瘀为首,病机要点是阳气虚弱,肺卫不固;宿痰伏肺,肺失宣降;外邪犯肺,肺窍失宣。临证要辨虚实、标本、表里、上下、正邪,治疗则以益气养阴等六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索近10年与艾滋病合并咳嗽相关的文献报道,就艾滋病咳嗽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综述。艾滋病合并咳嗽多由于机体正气亏虚、邪气久伏、复感外邪,致使肺失宣降、气机不畅。在辨证上有所争议,通过清宣和补益的方式进行治疗。多项研究均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咳嗽中有确切的疗效,为了使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机会性感染中得到推广、更好的使病人获益,需要中医药治疗在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临床研究、达到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