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四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比较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94例肱骨髁上骨折,34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2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1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2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并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3.5%。但避免了手术的再次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经济负担低;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81.8%;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95%。结论: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对于移位严重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上骨折占儿童骨折发病率首位,治疗不当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作者自1992~2006年以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38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宽石膏托外固定或经皮穿针内固定,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8例,男98例,女4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平均10岁。按Gartland标准法分型,Ⅰ型7例,Ⅱ型40例,Ⅲ型91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10例,桡神经损伤13例,尺神经损伤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 h~12 d。1.2治疗方法Ⅰ型骨折不予行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固定。Ⅱ型骨折手法矫正尺偏及前后成角移位,宽石膏托固…  相似文献   

3.
乐国平  张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7):1209-1212
目的: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肘内翻的出现,近年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探讨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康复的关系。 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2—01/2006—12本科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不大于14岁且经过X射线影像学表现确诊,所有病例均为伸直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n=22)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组(n=47)。按Gartland提出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将各组骨折分为Ⅰ、Ⅱ、Ⅲ型。②试验方法及评估: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在复位时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尺偏型矫枉过正成轻度桡偏,桡偏型不矫枉过正的原则:同时长臂石膏托固定患肢。手术复位内固定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克氏针固定远端。所有病例经过9—36个月的随访,通过摄患侧标准肘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治疗前后测量Baumann角及参照Flynn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评定标准分析各组Ⅰ、Ⅱ、Ⅲ型骨折的疗效。 结果:纳入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Ⅰ、Ⅱ型骨折治疗优良率无差别(P=0.455〉0.05):Ⅱ型骨折治疗的优良率高于Ⅲ型(P=0.036〈0.05):Ⅰ型骨折治疗的优良率亦高于Ⅲ型(P=0.002〈0.05):手术复位内固定组Ⅱ、Ⅲ型骨折疗效结果相比较。骨折治疗优良率没有差别(r=0.502,P=0.479〉0.05);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组Ⅱ型骨折疗效相比较,优良率无差别(P=1.000〉0.05):Ⅲ型骨折疗效相比较,手术复位内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x^2=7.636,P=0.006〈0.05)。 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优  相似文献   

4.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构及功能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肘内翻的出现,近年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探讨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康复的关系.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2-01/2006-12本科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不大于14岁且经过X射线影像学表现确诊,所有病例均为伸直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n =22)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组(n =47).按Gartland提出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将各组骨折分为Ⅰ、Ⅱ、Ⅲ型.②试验方法及评估: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在复位时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尺偏型矫枉过正成轻度桡偏,桡偏型不矫枉过正的原则;同时长臂石膏托固定患肢.手术复位内固定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克氏针固定远端.所有病例经过9~36个月的随访,通过摄患侧标准肘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治疗前后测量Baumann角及参照Flynn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评定标准分析各组Ⅰ、Ⅱ、Ⅲ型骨折的疗效.结果:纳入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Ⅰ、Ⅱ型骨折治疗优良率无差别(P =0.455 > 0.05);Ⅱ型骨折治疗的优良率高于Ⅲ型(P =0.036 < 0.05);Ⅰ型骨折治疗的优良率亦高于Ⅲ型(P =0.002 < 0.05);手术复位内固定组Ⅱ、Ⅲ型骨折疗效结果相比较,骨折治疗优良率没有差别(χ2=0.502,P =0.479 > 0.05);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组Ⅱ型骨折疗效相比较,优良率无差别(P =1.000 > 0.05);Ⅲ型骨折疗效相比较,手术复位内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χ2=7.636,P =0.006 < 0.05).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优良率与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而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骨折的分型及有无并发症作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王度  金捷  周雪松  方红育 《中国康复》2007,22(6):429-429
目的:观察三种非手术疗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宜的非手术疗法作有益的探讨。方法:根据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病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甲组)34例,手法复位联合石膏托外固定(乙组)27例,尺骨鹰嘴牵引联合闭合复位加小夹板固定(丙组)8例3种非手术疗法治疗。结果:甲组优良率及预防肘内翻的发生率优于乙及丙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对病情选择适宜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及预防肘内翻,其疗效均等。  相似文献   

6.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肘关节常见类型,约占儿童肘部损伤的12%,其中Ⅲ型、Ⅳ型骨折骨块移位较大,损伤程度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几率高[1]。我科自2007年10月—2009年3月对56例儿童Ⅲ型、Ⅳ型肱骨外髁骨折采用了手法复位经皮穿针结合铁丝托外固定的微创治疗方法,配合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士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折顶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nl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原理及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屈肘30°-50°位,利用折顶手法复位,闭合穿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中拍X线片观察或C臂X线机监视下治疗GartlandⅢ型难整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果平均住院5d,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个月,采用Ylynn评价标准,优2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折顶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能使软组织张力大、重叠移位的难整复性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避免切开复位,提高了闭合复位的成功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肘关节常见类型,约占儿童肘部损伤的12%,其中Ⅲ型、Ⅳ型骨折骨块移位较大,损伤程度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几率高[1]。我科自2007年10月—2009年3月对56例儿童Ⅲ型、Ⅳ型肱骨外髁骨折采用了手法复位经皮穿针结合铁丝托外固定的微创治疗方法,配合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士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荷娣 《全科护理》2014,(31):2909-2910
[目的]总结经皮穿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5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人采取屈肘前臂旋前位经皮穿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同时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优3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7%。[结论]加强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经皮穿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而肘内翻畸形又是其最常发生的并发症。200303—2006—12我们采用闭合矫枉过正复位手法,经皮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87例,围手术期施以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骨折,占儿童肘关节周围骨折第2位,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本人在1997年6月-2001年10月间采取手法整复,经皮穿针钉固定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例。结果随访1年以上,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并获得1~2年随访的5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Dodgt’S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其疗效。采用c型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方法。操作时应注意Baumann角测定以预测提携角,调整固定。结果:55例中,疗效优40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为98%。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是近年来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新兴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准确、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患儿及家属易接受,且不受条件限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肘后外侧小切口有序骨折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2007年,对76例手法复位失败、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术中采取有序的骨折复位方法,先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外侧柱,后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内侧柱。术后患肢石膏托外固定2~3周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6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61例,良15例,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发生。【结论】肘后外侧小切口及有序骨折复位固定适用于闭合复位不满意但不伴有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本术式具有解剖关系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便于骨折复位、固定,能有效防止骨折远端内移、内旋、内倾及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君 《浙江临床医学》2014,(11):1793-1794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5例,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获临床骨性愈合,并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满意,术后无肘内翻等严重并发症。优23例,良2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维持复位确切,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上肱骨髁上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期间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5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和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3组患者中,小夹板固定的患者愈合速度快,石膏固定次之,内固定比较慢(P<0.05);小夹板固定后发生肘内翻畸形率低,内固定次之,石膏固定发生率比较高(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临床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宋琳  刘维娟  郭蓉  林君兰 《全科护理》2009,7(24):2207-2208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8年4月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2例,在手法复位、骨牵引及外固定以及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体位摆放、生命体征的监测、伤口护理、患肢血运状况监测、石膏固定的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病人经实施上述治疗及护理后,均达到了预期疗效,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9例,手术均采用牵引直视下复位骨折,自肱骨内、外髁向骨折近端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的方法.术后石膏固定3~4周,8~12周拔除克氏针.随访并按照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解剖复位26例,随访6个月~4 a,平均2.5 a.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为优21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7%.3例肱骨远端前倾角较小(<30°);2例轻度肘内翻畸形,1例肘关节伸直受限20°.结论: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迭较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Gartland Ⅰ型为无移位的髁上骨折,一般用石膏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GartlandⅡ型为骨折轻至中度移位,后侧皮质部分完整,如经过手法复位,骨折稳定,可单行石膏固定,如复位后骨折不稳定,可经皮穿针及石膏固定,GartlandⅢ型患儿,首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有部分患儿出现患肢明显肿胀并水疱形成、粉碎性骨折、桡动脉搏动减弱或轻度神经受损表现,或闭合复位不满意,对这部分患儿改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0.
江林  江涛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63-1864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0例2~10岁的肱骨髁上骨折急儿进行闭合复位尺骨鹰嘴牵引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其中伸直型588例,578例为Ganland Ⅲ型,10例为GanlandⅡ型;屈曲型12例.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参照黄德军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骨折达解剖复位,无畸形,肘关节屈伸活动完全恢复正常者510例,占85%;骨折接近解剖复位,肘关节功能较健例减少10°~15°者66例,占11%;出现肘关节畸形,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30°,提携角减少者24例;遗留肘内翻畸形8例,内翻角度均小于15°.14例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4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闭合复位尺骨鹰嘴牵引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无需特殊设备,方法容易掌握,临床效果良好,特别是对GanlandⅢ型骨折可避免手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