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不寐类病证论治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寐类的病证,《伤寒论》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或"卧起不安".《伤寒论》对于此类病证的认识,把《内经》中营卫、阴阳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之进一步深化,病理指向性更强,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2.
不寐病名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 ,古代又有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和失眠等多种名称 ,随时代不同 ,病名的含义有所区别 ,所指病证亦不尽相同。《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之为不得卧 ,《黄帝内经》称不得卧、目不瞑、夜不瞑等名 ,《难经》始称不寐。但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不得眠和不得卧 ,给后世医家以较大影响 ,不寐的病名直至明清时期 ,医家的应用才逐渐增多。无论从文字本身还是所指证候的准确性来看 ,不寐当是最为适当的病名。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将不寐症,称之为"不得卧"、"不得眠"、"卧起不安",其中对不寐症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认识一直被后世医家、学者所推崇,现代中医用于治疗不寐症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均出自仲景的《伤寒论》。现将书中所提不寐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加以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影响正常工作、生活[1]。《伤寒论》中称失眠为不得卧、不得眠。张永华教授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善治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病,尤善用经方治疗失眠。笔者有幸随师临证,获益匪浅,兹将张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5.
<正>不寐,《内经》中称为"目不暝"、"不得卧"、"不得眠",《难经》中称为"不寐"[1],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对于其疗法,《黄帝内经》认为,治疗不寐的精髓是保障营卫之气运行的通畅。《灵枢·邪客》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采用补虚泻实法疏通经络,调补阴阳,通利其循行之道,以安其神。1《黄帝内经》论不寐的病机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症,《黄帝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始称为"不寐";现代中医学有的称为"不寐",有的称为"失眠",应统一称为失眠,于现代医学相同[1].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失眠症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相似文献   

7.
失眠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疾病,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该文从中医经典出发,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寐的病机认识和医圣张仲景治疗不寐的治疗思路,以具体方药为例,系统分析张仲景治疗不寐的用药思路,为临床医生治疗不寐培养临床思维,开拓临床思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失眠 ,在《伤寒论》中被称为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卧起不安等 ,通篇共有 14条论及本证 ,其中有言病理不及方药者 ,有据失眠而断预后者 ,有方药详实 ,说理透彻者。因《伤寒论》行文简约 ,加之涉及失眠的内容分布全书 ,使后学者不便掌握 ,笔者试对其进行归类剖析 ,希望能对同  相似文献   

9.
不寐,即失眠.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原因,致使心、肝、胆、证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而成本病.不寐在传统医学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亦有称为"不得卧"者.笔者从1982年至今辩证论治不寐患者60例.临床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不寐,即失眠,为临床中的常见病症,其核心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导致这种结果的诱发因素既多且繁,涉及情志、饮食、劳累、久病等诸多方面,在临床辨证治疗中涉及的治疗方法也极为丰富。在《伤寒论》的相关记载中,涉及了诸多有关不寐表现的条文论述,几乎贯彻六经始终。文章则以少阴病为切入点,重点把握"阳气"在少阴病过程中的不同状态,总结出以"阳衰""阴虚""阳郁"为主要病机,并以此深入探讨不寐的主要证候及相关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吴澄为著名新安医家,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撰著《不居集》,其书观点新颖,内容变动不居。探析其《不居集·论不得眠》章分析其"左右不得眠"、"虚损积痰说"总结其不寐病症辨治之特点及病机不同的不寐证型的治疗及用药特色。对于现代临床辨治疗不寐病症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对失眠证治之析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在《伤寒论》中被称为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卧起不安等,通篇共有14条论及本证。其中有言病理不及方药者,有据失眠而断预后者,有方药详实,说理透彻者。因《伤寒论》行文简约,加之涉及失眠的内容分布全书,使后学者不便掌握,笔者试对其进行归类剖析,希望能对同道研究学习仲景学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黄连阿胶汤是治疗不寐的滋阴降火代表方,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后世将用于治疗于阴虚火旺型不寐,获得了很好的疗效。而在临床的治疗经验中发现,将黄连阿胶汤进行化裁用来治疗阳气偏盛所致的热盛型不寐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党玉兰 《包头医学》2008,32(1):28-29
不寐,《黄帝内经》中又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1]。其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故临证多宗养心安神之法治之,但实践往往有些顽固性失眠患者,单纯以此法治疗而  相似文献   

15.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中医称不寐,《内经》又称为不得卧、目不瞑。熊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依据辨证论治,其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失眠可能会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功能损害、职业功能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增加~([1])。失眠归属于中医"目不瞑""不得眠""不寐""不眠""不得卧"等范畴。张永华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张老师尊重经典,并借鉴现代医学的新概念、新理论,从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和治疗不寐,临床收效颇佳。笔者有幸跟随张老师学习,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寐亦称"失眠",中医也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是一种原因较为复杂的常见病,治疗也较为棘手,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中药酸枣仁汤配合针灸疗法治疗不寐证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夏永良治疗失眠临证医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失眠在《内经》有“夜不瞑”、“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名称,《难经》称为“不寐”.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患失眠的病人日益增多.夏永良老师在治疗失眠上显示了独特的疗效.本文对夏师辨治失眠的3则临证医案(黄连温胆汤治疗痰浊内扰之失眠,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之失眠,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化火之失眠)进行分析,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19.
不寐又称"少寐"、"不眠",古代文献有称为"不得卧"或"不得暝"等.临床表现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得睡眠而言.现代医学往往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轻者可取效于一时,重者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成瘾性.本人临床时深知不寐患者之痛苦.即从病因、病机及治法上进行归纳、总结,分型诊治并应验于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不寐患者的日渐增多,因其病因复杂,各医家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张建华主任医师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出发,结合郑钦安医学对阳虚不寐的认识及治疗思路,认准阴阳气机与寤寐关系,从阴阳平衡、阴平阳秘、肾阳宜藏的生理机制出发,强调阳气在人寤寐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制定治疗原则,取得较好疗效.本文阐述张建华主任医师治疗阳虚不寐的用药思路,为临床医生治疗阳虚不寐培养临床思维,开拓临床思路.现将张建华主任对阳虚不寐证的疾病认识及诊治经验加以叙述,系统阐述其生理病理机制,并以案例方式详细剖析治疗思路及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