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析盐酸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DH)辅助全麻在行气管插管术的颅脑外伤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DH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应激激素的表达水平、丙泊酚用量、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72例,其中DH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在T1点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T2、T4、T5点,DH组患者的MA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2、T3、T4、T5点,DH组患者的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1点,两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T3、T4、T5点,DH组患者的血糖(GLU)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2、T3、T4、T5点,DH组患者的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H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DH辅助全麻可以有效缓解颅脑外伤手术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10—2016-11焦作市人民医院行颅脑手术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9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0.8μg/kg右美托咪啶,后以0.4μg/(kg·h)速度维持,唤醒试验前30min将右美托咪啶输注速度调整至0.1μg/(kg·h),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2组术中不同时段[T1(唤醒前30min)、T2(唤醒即刻)、T3(唤醒后5min)、T4(试验结束后加深麻醉1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排血指数(CI)]水平及唤醒前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用量与唤醒时间,并统计2组唤醒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各个时段CVP及T1、T4时段MAP、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时段HR及T2、T3时段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T3时段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唤醒试验前顺阿曲库铵用量及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前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试验中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颅脑手术中,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进而可有效降低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在烟雾病颞肌贴敷术中的应用,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和术中分别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0.60μg/kg、0.40μg/(kg·h)]和等量生理盐水,并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记录给药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切开皮肤时(T3)、拔除气管插管前(T4)、拔除气管插管后1min(T5)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麻醉药物剂量,以及麻醉复苏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和丙二醛表达水平。结果与T0时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T2~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剂量减少(均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缩短(均P=0.000);且无一例出现躁动、呛咳和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均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和丙二醛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对照组高于右美托咪啶组(均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术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啶可维持围麻醉期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术后麻醉复苏快、平稳,同时通过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血压稳定前提下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镇静过程中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中度组(GCS6~8分) 29例和重度组(GCS3~5分) 25例,选取同时期GCS 9~12分颅脑损伤术后患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在基础水平的前提下,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分别在镇静前(t_p)、镇静后60 min (t_(60))及停用右美托咪定后2 h(t_(2 ))测定脑血流量,t_p及t_(60)时计算脑氧代谢率。同时记录t_(p、)t_(60)、t_2时间点的HR、RR、SpO_2、PaCO_2、MAP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与t_p相比,3组t_(60)和t_2时间点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及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60)相比,3组t_2时间点的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及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p相比,3组患者在t_(60)和t_2时间点的HR、MAP、RR、SpO_2及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后,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多巴胺用量分别为(70.23±23.79) mg、(70.08±12.59) mg、(69.97±19.96) mg;3组多巴胺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t_p RASS评分分别为5.82±1.08、5.74±1.08、3.34±1.58,t_(60) RASS评分分别为3.08±1.11、2.83±0.59、1.69±0.93,与t_p相比,3组患者t_(60)时间点的RA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血压水平的前提下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镇静对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氧代谢率无明显影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72例拟行急诊手术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右美托咪啶治疗为治疗组,n=36例)和Ⅱ组(对照组,n=36例),治疗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至术后3d给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治疗(0.5μg·kg-1·h-1),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处理;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5天(T4)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血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同时在相同时间点留取尿标本测定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结果 (1)与T0比较,2组患者MDA在T1~T3明显增高(P0.05),在T2达到高峰后逐渐回落,但Ⅰ组MDA在T1~T4低于Ⅱ组(P0.05),而SOD则呈现相反趋势,且Ⅰ组SOD在对应时刻高于高于Ⅱ组(P0.05);(2)2组血Cr及BUN围术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尿Alb/Cr和NAG/Cr在T1~T3明显增高(P0.05),都在T2达到高峰后逐渐回落,但Ⅰ组尿Alb/Cr和NAG/Cr在T1~T4低于Ⅱ组(P0.05);(3)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MDA在T0、T2、T4分别与Alb/Cr和NAG/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2,0.584,0.489;P均0.05),而SOD在T0、T2、T4分别与Alb/Cr和NAG/C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2,-0.601,-0.423;P均0.05)。结论氧化应激反应与重型颅脑损伤后的肾损伤密切相关,右美托咪啶可明显抑制此类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肾脏损害,从而起到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根据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调整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和脑血管痉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七氟醚消耗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T1~T5各时间点A组MAP和HR明显低于B组(P 0.05);七氟醚消耗量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1~3分A组明显低于B组(P 0.05)。结论 BIS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应用,可以减少七氟醚用量,抑制交感系统,用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可以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预后不良风险,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09―2017-01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急性颅脑损伤病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镇静药物差异,分为A组与B组各47例,A组予以右美托咪定,B组予以咪达唑仑,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24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浓度、术后各时刻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术前2组GCS评分及血清NSE浓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 h,A组GCS评分与GOS评分显著高于B组,NSE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T0时刻,2组HR、SBP、DBP及MA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刻,A组HR、SBP、DBP及MAP均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可保护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并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优化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肿瘤手术切除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拔管之后10 min行OAA/S评级和术后24 h行VAS评分。结果 1在T4~T8时间点,右美托咪啶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在T4~T6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心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右美托咪啶组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之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OAA/S评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进行VAS评分,右美托咪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MAP、心率分别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级、VAS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脑肿瘤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对术后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拟行微创抽吸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3)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观察组(n=43)行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记录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对照组更佳(P0.05);观察组T3和T4时刻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且T3和T4时刻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有较好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较小的呼吸抑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在开颅唤醒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脑功能区开颅唤醒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20)、中剂量组(n=20)、高剂量组(n=20)。所有病人在诱导前10 min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啶,静脉给予芬太尼2μg/kg、靶控输注丙泊酚待意识消失且Narcotrend分级为D2~E0级时插入喉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唤醒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2、0.4、0.6μg/(kg·h)。暴露硬脑膜后停止输注丙泊酚,并使病人在功能定位和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分析比较三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唤醒时间、唤醒期不良反应来评价唤醒质量。结果高剂量组在插入喉罩时、切皮时心率低于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组较高剂量组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唤醒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应用于脑功能区唤醒麻醉,以0.4μg/(kg·h)剂量唤醒效果最佳,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无呼吸抑制且不延长苏醒时间,是良好的脑功能区唤醒麻醉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患者血气及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根据不同麻醉药物将其分为丙泊酚组与右美托咪定组,各38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SBP、DBP、MAP、PaO_2、PaCO_2变化,同时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T2时间点PaO_2、PaCO_2、T3时间点SBP、DBP、MAP、PaO_2、P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低血压、心动过速、躁动、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6%、5.3%、13.2%、5.3%,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的21.1%、31.6%、39.5%、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能有效维持患者血压稳定,改善血气指标,不良反应相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右美托咪定三种不同镇静药物对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效果。方法 62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13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一般资料,评分后随机分为3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咪达唑仑组;C组:丙泊酚组。记录3组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程度的剂量,保持患者镇静程度为RASS评分-2分2 h,停止输注药物,每5 min呼唤一次患者,记录患者RASS评分到0分的时间,同时进行Prince-Henry镇痛评分,并给予芬太尼镇痛,记录达到目标镇痛程度时芬太尼剂量。每组患者连续进行3次试验,记录3次数据。结果 3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到目标镇静后恢复到RASS评分-2分的时间,右美托咪定组最短,丙泊酚组较长,咪唑安定组最长。3次试验,右美托咪定组恢复时间没有变化,咪唑安定组逐渐缩短;芬太尼用量均是右美托咪定组最少。结论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用于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镇痛,可以减少芬太尼用量,利于术后瞳孔的观察;较丙泊酚、咪唑安定唤醒时间短时,易于唤醒观察意识。其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择期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芬太尼组(40例)和舒芬太尼组(40例),麻醉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静注,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min(T4)和插管后10min(T5)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2组意识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比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与TI对比,2组T3、T4段HR均明显升高,对照组T3、T4、T5段MAP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MAP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3、T4、T5时间段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3.71±0.43)min、(11.52±2.97)min、(31.26±3.04)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阵挛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颅脑手术采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行诱导麻醉,能够维持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 87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接受氯氮平治疗,低剂量组<150mg/d(30例);中剂量组150 ~300mg/d(29例);高剂量组>300mg/d( 28例)。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后分别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检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 治疗第6周后, 3组患者甘油三酯(T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 16,P=0 000),其中以低剂量组为著(P<0 05);低剂量组总胆固醇(TC)高于高剂量组(P<0 05);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下降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明显升高(P<0 05,P<0 01 )。3组患者血糖于餐后1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67,P=0 015),其中高剂量组增高明显(P<0 01)。同时,高剂量组OGTT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χ2 =5 087,P=0 024)。3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增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未发现体质量增加与血糖、TG、HDL和LDL有明显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 氯氮平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程度的血脂水平改变、血糖升高及体质量增加,其程度可能与氯氮平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吸入全麻药七氟醚的影响。方法 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按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分别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析对比术中重要时间点2组患者的七氟醚浓度和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结果研究各个时间点七氟醚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点MA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来说,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患者对七氟醚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53例Hunt-Hess分级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治疗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微量泵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约20 min;对照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前(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 min(T3)、平均动脉压(MAP)、血压(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唤醒、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躁动情况、躁动程度、镇痛、镇静状况,采取Riker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 (SAS)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Sp O2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T2、T3两个时间点,治疗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抑制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降低躁动程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93例ASAⅠ~Ⅱ级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1例,均给予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至4μg/mL静脉恒速泵入,3mL/min,A、B、C3组右美托咪定总剂量分别为0.3、0.5、1.0μg/mL。对比3组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3组T1~T3时点SAS评分均显著低于T0(P0.05),尤以B、C组显著;拔管时,3组血压、心率均上升,B、C组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减少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电话随访对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给予两组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并告知定期门诊复诊;在此基础上干预组于出院1周时及此后每2周电话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共12个月。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第1、3、6及12个月时给予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及治疗依从性评定,统计复发率。结果:两组间各时间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183,P0.01),时间与组别间交互作用显著(F=17.280,P0.01);两组间PSP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18,P0.01),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94,P0.01);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14.383,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复发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26%)(χ~2=4.000,P=0.046)。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虽不能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40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0μg/kg(右美托咪啶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并记录给药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显露颈动脉即刻(T3)、拔除气管插管前(T4)、拔除气管插管后1 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药物剂量、麻醉恢复情况,以及围麻醉期血清TNF-α和IL-6表达变化。结果与T0时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其余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降低(均P0.05),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剂量明显减少(均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缩短(均P0.05),呛咳、躁动和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轻微(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以对照组显著。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全身麻醉,围麻醉期可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麻醉药物剂量,麻醉复苏迅速且平稳,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并可抑制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反应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6-07收治的59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阿曲库铵、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白细胞介素-10(IL-10)、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脑氧含量(CjvO_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并统计预后良好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8、IL-6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jvO_2高于对照组,D(a-jv)O_2及CE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3.33%,高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脑氧代谢状态,预后良好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