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激素替代疗法(HRT)即雌孕激素联合疗法,对于治疗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征,改善生存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直至绝经1年内。此阶段妇女的全身各个系统均会出现极大的改变,部分妇女会引发许多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严重时会造成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因此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积极采取多层次的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对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预防围绝经期疾病,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妇女约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peri menopausal period)指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的期间。此期间的妇女可能发生围绝经期症状,其与性激素水平的明显改变有关[1]。围绝经期症状可分为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近期症状主要以植物神经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为主,伴有泌尿生殖系统萎缩。远期症状主要是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和血脂代谢异常[2]。该阶段妇女因围绝经期症状而求治,治疗上多模仿月经周期的雌孕激素水平给药[3]。激素补充治疗(HRT)已广泛用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流行周期序贯雌孕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益阳市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阳市5个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42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该市区围绝经期妇女442例中有症状者322例,占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88±3.20)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7.20±3.60)岁.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烦燥失眠、潮热多汗、眼睛老花、健忘、月经紊乱、腰背关节痛.影响这些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社会压力、婚姻状况等(P<0.01).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今后在益阳市区应因地制宜地大力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并逐渐向老年过渡的一个时期,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应采用多层次的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围绝经期疾病并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指女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这一时期的妇女经常出现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生殖泌尿道变化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抑郁、焦虑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精神方面的症状,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女性心理精神卫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对194名围绝经期门诊初诊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期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时期,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我国城市妇女绝经的中位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1]。围绝经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约有1/3的围绝经期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即无自觉征状;2/3的妇女则可出现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症状,如月经紊乱、潮  相似文献   

10.
深圳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和成因。方法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WHO QOL-BREF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35~60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4.9%,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具有发生率高和年龄趋前的流行特点,给社区妇女带来身心困扰和影响其生存质量。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服务,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  相似文献   

12.
黄哲人  魏双双  刘文华  汤珊珊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14):1150-1153,1157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文化程度与其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妇科门诊年龄40~60岁的1632例围绝经期妇女,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妇女基本健康信息和绝经年龄,采集实验室检查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估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结果1501例妇女完成调查研究,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为(49.63±3.4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潮热多汗(75.56%)、性生活问题(72.61%)、失眠(67.30%)、疲乏(65.56%)、情绪波动(61.90%)。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在自然绝经年龄、妊娠次数、分娩次数、BMI、骨密度、感觉异常、抑郁疑心症状、皮肤蚁行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越低,Kupperman评分总分越高,围绝经期自觉症状越严重(P<0.05)。结论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估计值为49.63岁,绝经年龄和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处理方法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一年.绝经是指妇女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月经,连续12个月无月经后才认为是绝经.自然绝经是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引起月经永久性停止,是妇女生殖能力终止的标志.妇女普遍的自然绝经年龄在45~55岁,平均50岁左右.围绝经期可发生绝经相关健康问题,如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过渡期功血、泌尿生殖道萎缩病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影响着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及生命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围绝经期保健也逐渐得到广大妇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缪辉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78-379
围绝经期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阶段,是以生育功能旺盛走向哀退的过渡时期.许多资料表明,围绝经期的妇女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WHO提出放弃使用"更年期"推荐采用"围绝经期"后,因此医学书籍报刊随之更名).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妇女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期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开始至完全绝经后1年这段时间,短则2~3年,长则10年。1妇女围绝经期的早期识别1.1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多项研究显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是  相似文献   

16.
绝经是妇女一生中所必须经历的正常生理过程。妇女绝经年龄约为40-58岁,WHO将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称为围绝经期。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引起妇女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文献显示大约85%-90%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潮热多汗、头晕、心悸、易怒、失眠、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泌尿生殖系统萎缩、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工作、生活及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人群及抑郁症状人群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抑郁症状发生相关因素及躯体症状群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就诊于我院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60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Greene围绝经期症状评定量表,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相关因素及躯体症状群特征。结果 1根据纳入标准,排除病例16例,共有444例围绝经期妇女纳入本研究。根据HAMD分为无抑郁症状组298例,可能抑郁症状组103例,肯定抑郁症状组43例,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88%,肯定抑郁患者检出率为9.68%。2兴趣爱好的有无、家庭收入的高低及是否绝经均为影响柳州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P<0.05)。3三组间焦虑症状评分(心悸、易紧张、失眠、易激动、焦虑、不能集中精力)、抑郁症状评分(易疲乏、对工作失去乐趣、忧郁不开心、爱哭)、躯体症状评分(躯体压力、麻木或刺感、手脚感觉障碍、胸闷)、性评分(对性缺乏兴趣)等15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卫生状态、生活习惯、社会支持管理,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我市妇女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生殖健康情况,为开展针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城区和郊县的1828名45岁以上妇女的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成都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8.1岁。有60%的妇女在绝经前出现月经紊乱,一半左右的绝经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潮热盗汗等围绝经症候群,但是,不足一半的妇女因此而就诊。所调查妇女中有460人服用过雌激素,主要因为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泌尿道感染等,大多数妇女的服药时间少于一年。结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卵巢功能衰退是渐进性的。围绝经期(Peirmenopausalperiod)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前者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绝经,后者是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线毁坏导致的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1]。近年来由于女性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加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人数有所上升,治疗上主要有心理治疗、激素药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但在制订治疗方案上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40~60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5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第1次月经紊乱的平均年龄是(46±3.63)岁,出现第一次围绝经症状的平均年龄是(47.0±3.99)岁。本次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260人,发生率为64.2%,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人员、居住于城市、健康状况自评差是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症状晚于月经改变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健康状况自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