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的老年入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发现途径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0 2012年累计报告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1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82例,死亡134例;99.7%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为1.7:1;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7.9±7.2)岁;职业以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占6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例,占10.9%;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0.3%;2009-2012年,有42.4%的病例经HIV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发现.结论:钦州市钦南区老年人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增长明显,性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VCT门诊在发现病例中逐步起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找金州区马家镇马家村一起霍乱爆发的原因。方法收集金州区马家镇马家村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自2013年8月25日-9月5日共发生71例腹泻病例,6例霍乱确认病例:轻型1例,中型3例,重型2例。6例病人均入院进行隔离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确诊病例人群分布:病例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2例男性,4例女性。其中3例为家务,1例为民工,1例为散居儿童,1例为农民;腹泻病人的时间分布:发病高峰在8月27日和9月1日腹泻病人的职业分布:农民占比例较大;腹泻病人的人群分布:35~60岁发病较多,马家村水井供水范围内腹泻病人多,占90%。结论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引起此次霍乱爆发的原因是由于马家村水塔防水层破损或管网渗漏使水受到污染引起的O1群霍乱弧菌稻叶型的水型爆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 13.0专业统计软件,对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疫情专报系统及流行病学个案随访所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的10年间,钦南区累计报告HIV和AIDS734例,死亡81例;全部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以沿海乡镇为严重;男女之比为2.84:1;病例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69.62%);农民占多数(39.65%);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53.54%);2006年以来,婴幼儿病例、女性病例、60岁以上病例、性途径传播病例、农民及民工病例的比例显著上升。结论钦南区艾滋病流行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科学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霍乱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霍乱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海淀区2005—2016年霍乱病例、外环境和食品监测资料,分析霍乱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血清群分布和感染来源。结果 200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报告霍乱病例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4/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呈散发状态,各年发病率无明显变化;临床分型均为轻型,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男女比为1∶1.14。其中6—8月发病最多(13例),占86.67%;23~33岁发病最多(11例),占73.33%;职业以干部职员发病最多(8例),占53.33%;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病例数相对较多。15例病例检出O1群霍乱弧菌10例,占66.67%,检出O139群5例,所有菌株均为非产毒株。13例病例发病前曾食用过凉拌菜和水产品。外环境及食品监测13 735份,检出霍乱弧菌7份,检出率为0.05%。结论 200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霍乱发病呈散发,夏季为高发季节,流行菌株为非产毒株。  相似文献   

5.
钦州市钦南区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AIDS疫情专报系统及流行病学个案随访所得的资料进行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HIV传播途径分布分析。结果:2000-2009年的10年间,钦南区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734例,死亡81例;全部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以沿海乡镇为严重;男女之比为2.84:1;病例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69.62%);农民占多数(39.65%);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53.54%);2006年以来,婴幼儿病例、女性病例、60岁以上病例、性途径传播病例、农民及民工病例的比例显著上升趋势。结论:钦南区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涉及面广,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科学正确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网收集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得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钦州市钦南区2008-2013年手足口病病例8 06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7.37/10万,死亡1例,平均病死率为0.01%,流行呈自然消长的趋势;发病最小年龄30天,最大年龄48岁,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1.74∶1,4岁以下儿童占85.20%,散居儿童占89.31%;四季均发病,呈双峰流行;城区发病率高于沿海乡镇,沿海乡镇高于内陆乡镇;病原学呈混合流行的状态,但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结论:钦州市钦南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重点放在夏秋季和4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0-2010年扬州市江都区0139霍乱的流行特征,为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0年江都区霍乱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0年江都区共报告O 139霍乱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5/10万,疫情呈低流行态势,散发为主,发病集中于5~10月,患者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以农民为主;均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临床分型以轻型和中型为主,占77.78%;以食源性传播为主,占94.44%,群体聚餐为主要的暴露方式,占77.78%。结论目前江都区霍乱流行因素依然存在,要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卫生监管和指导,加大外环境水体和食品监测力度,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更好地做好吉林省霍乱预防控制工作,将吉林省霍乱流行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完善吉林省霍乱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吉林省疫情资料汇编和吉林省卫生防疫站站志等资料,采用Epi—info和Micmsoft 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从1980~1999年共有霍乱报告病例558例,死亡8例;发病最高年份1994年发病364例,发病率为1.45/10万,死亡6例,死亡率0.02/10万。从1994年开始发生本土霍乱报告病例以来,到1999年连续6年有霍乱爆发流行;地区分布以县为单位,1994年发病数最高的县(市、区)是四平市的梨树县,发病312例;1995年发病数最高的县(市、区)是四平市的铁西区,发病140例;1996年发病数最高的县(市、区)是白山市的八道江区,发病10例。时间分布:从6~11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6~9月;人群分布:年龄以25~30岁年龄组最多132例,占病例总数的23.7%,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5岁。菌型分布:1984年病例的噬菌体一生物分型为稻叶1d型,1994~1999年病例的噬菌体一生物分型都是小川1b型。[结论]吉林省历年霍乱的流行没有明显规律,但基本上与我‘国第3次流行高峰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苏子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57-4658
目的:通过对钦州市钦南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分析,为降低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钦州市钦南区2000~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钦州市钦南区孕产妇死亡18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2.69/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是产科出血占50.00%,其他是羊水栓塞和内科合并症。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是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沈平  林婕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845-3849
目的 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5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状况及防控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5年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评价防控效果;结果 2005-2015年共报告自然疫源性疾病9种95例,年均发病率为1.53/10万,死亡72例,病死率为75.79%,年均死亡率为1.16/10万。总体发病率呈较低水平。主要的病种为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布鲁氏菌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属首次发生。除狂犬病之外,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时间,基本符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时间,显示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以男性占比例最多(68.42%);职业以农民、民工类人群占比例最多(67.37%);在年龄分布中,狂犬病占比例最高的分别为≥60岁组(26.36%)、50~岁组(19.44%)和<10岁组(15.28%);乙型脑炎全部为<10岁儿童;其他则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未发生疫情蔓延。结论 2005-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处于低流行状态,防控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秀云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32-1733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水痘疫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水痘疫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平谷区水痘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平谷区共发生多发疫情6起,多发疫情大多发生在学校,合计病例401例,全区平均罹患率为10.3/10万;主要以4~15岁儿童发病为主,男女发病比例为1.66:1;对于散发病例的处理,全区采取应急接种水痘疫苗,共接种52起,全部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接种2994人次。结论做好对患病学生的隔离和宣传工作是预防控制学校水痘流行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情况,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对钦南区7起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起暴发疫情共报告急性流感样病例139例,采集其中22例病例的咽拭子经实验室检测,1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病例症状比较轻,以咳嗽(94.96%)、头痛(70.50%)、咽痛(48.92%)、头晕(38.85%)、乏力或酸痛(占42.45%)、流涕或鼻塞(占17.99%)为主,无死亡病例;病例全部为学生;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宿生与非住宿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学生的罹患率高于接种的学生(P<0.01)。结论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的流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6年深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深圳市免疫监测报告系统对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深圳市麻疹发病率为25.76/10万,发病以流动人口为高;特区外发病率高于特区内;69.3%的病例集中在4~8月份;麻疹发病以5岁以下(52.20%)和15岁以上(36.58%)年龄组为主;在≥8月龄的确诊的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有4.87%;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模式。结论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较高,提高人口免疫接种率,是深圳市消除麻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9年广州市报告登革热的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的时间、空间与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2011—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3802例,累计报告发病率为35.37/10万。本地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至12月,输入病例一年四季发生。广州市登革热病例排名前4的行政区分别为白云区(27.50%)、海珠区(13.93%)、越秀区(11.16%)和荔湾区(10.38%)。境外输入来源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38.56%),境内输入来源以广东省内其它城市为主(49.78%)。本地病例中女性占比高于输入病例;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 20~39岁的青壮年,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占比本地大于输入;本地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输入病例中商业服务占比高于本地。 结论 2011—2013年广州市登革热病例呈上升趋势,2015年大幅下降,随后发病频率与流行强度明显增加,2019年再次出现登革热流行高峰。广州市本地登革热疫情波及范围近年来呈现市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趋势,流行特点发生变化,需进—步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加强广州市蚊媒监测系统,提高边境检疫部门应急处置工作,在登革热疫情初期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开封市顺河回族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甲流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顺河区甲流病例28例,报告发病率为10.84//10万,均为轻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  相似文献   

16.
宣润勇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2-1103
目的掌握沈阳市苏家屯区水痘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措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水痘疫情资料。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苏家屯区水痘年均发病率为91.4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0∶1,男性报告发病率为98.45/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为84.32/10万(P0.01);1、4~6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较多,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76.02%,学生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4.74%和15.66%,4~1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9.86%。结论该区水痘发病季节高峰和职业高峰明显,应根据水痘流行特征,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做好水痘流行趋势预警;做好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