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预防输血科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方法针对输血科存在的危险因素,自我标准防护的现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的认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保障输血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了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水平,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健全规章制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预防输血科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关艳丽 《现代保健》2012,(3):147-148
临床输血过程复杂,涉及环节和部门较多,需要l}缶床医师、护士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因此,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医院输血科是收集医院各科、急危症输血患者血液的科室,是医院内一个重要的潜在生物传染源属生物安全等级二级,输血科检测人员长期接触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时,它们都是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高度重视院内感染的控制,临床实验室应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严格施行有效的血站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输血科生物安全方面问题,对我们所处地区具有输血科12家医院进行生物安全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北京市九家医院老年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调查所显示的问题和结论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改进管理意见,使老年科医务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方法 从老年科医务人员的背景因素、对老年工作的职业态度、工作状态、报酬和待遇、成长和职业发展五个维度设计老年科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九家市属医院的老年科医务人员进行随机调查,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找到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总收入的感受、对老年科职业热爱程度、工作压力感觉、单位提供增加新经验和成长的机会、工作中的人文关怀、院领导对老年科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否有子女、家人对从事老年科工作所持态度等八个方面,是影响老年科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结论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这八个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以期老年科医务人员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满足感,从而提高工作效能,使老年科医务人员队伍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规范临床科室输血工作程序,避免相关环节差错发生。方法把握临床科室输血科学评估内容、指征和知情告询杠杆,临床科室输血文书信息质量,输血技术操作标准及输血网络化管理,监测通报(通讯)和院、科、个人培训机制控制点。结果注重临床科室输血环节控制,可帮助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重温(或更新)输血知识,熟知法律(规)、标准,规范文书信息质量和操作标准行为,提升科学合理、循征输血理念,促进输血管理和技术要素优化,减少临床输血反应、事故和纠纷发生。结论临床科室输血是临床输血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质量控制程度好坏是输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解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我们分析了2008年8月-2013年2月该院26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2008年8月-2013年2月报告给医院感染控制科的26名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调查工具为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规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  相似文献   

7.
走近医院的输血科,"血库重地,闲人免进"8个大字映入眼帘,透着一丝神秘,带着些许威严。责任高于一切输血科的工作,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血型不能错,鉴定结果不能错,配血不能错,发放不能错,姓名不能错,床号不能错……输血科的医务人员笑称自己每天带着强迫症工作。上班时,他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要崩得紧紧的,一遍又一遍地核对、  相似文献   

8.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避免在检验科发生交叉感染,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现将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要点报道如下。1健全的管理制度科内有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相似文献   

9.
白宇  孙艳萍  付振艳 《医疗装备》2014,27(11):56-57
目的:临床输血有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在输血前采取有效措施能减少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方法:供血机构对血液来源筛选及通过实验室检查供血者血液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的方法,并通过背景二甲基蓝对多类病毒进行有效的病毒灭活。医疗单位输血科的严格操作及消毒可避免医院感染传染病的发生。结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发生输血感染传染病的危险性明显减少。结论:科学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筛查出带病毒的血液,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也非常重要,对输血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6,(3):413-415
目的探讨感染科医务人员高度的职业危害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方法调查110名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的认知度,以及职业危害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对机械性损伤和生物、化学、物理、社会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科医务人员对职业危害的知晓率不高,在临床工作中各种职业危害发生率达50%,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全面提高感染科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结论感染科的职业危害客观存在,临床医务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正确面对,积极有效防护,保证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患者治疗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预防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感染   总被引:26,自引:17,他引:26  
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方法对我院接触艾滋病患者发生的7名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制定和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防御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制度和监控办法。结果由于及时采取措施,医学观察追踪2年多,7名接触艾滋病患者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尚未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结论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制度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意识的现状,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建议。[方法]利用问卷抽样调查成都市区300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职业防护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8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有61%的医务人员在过去一年内有锐器损伤史,共发生697例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锐器损伤4.05例次。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关的因素为职业、工龄、医院级别、对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科室及HBV疫苗的接种情况。[结论]要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必须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适宜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对健康的损害,探讨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两组医务人员各96名,对96名医务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培训,两组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与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进行了效果对照。结果观察组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知晓度明显提高,p<0.001,发生职业暴露上报时间提早,χ~2=45.58,p<0.05,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p>0.05,规范预防用药明显增多p<0.05,血清学追踪随诊比例增多p<0.005。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必须建立和使用有效的防护设备及措施,实施教育与行为干预为主的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有效的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减少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李艳华 《中国保健》2010,(11):86-86
目的分析血液病发病因素,探讨成分输血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130例血液病患者成分输血,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输血制度的执行,合理使用成分血,加强心理护理的护理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血液病患者给予成分输血,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延缓血液病患者生命。结论加强成分输血管理,丰富临床知识,保证医疗质量,提高输血疗效,减少医患纠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锦慧 《现代保健》2010,(28):136-137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查询2007—2009年医院感染管理科HIV、HBV、HCV职业暴露后的髓记记录,共发生职业暴露22例次,评估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途径,提出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下降,2007年为7.69%,2008年为4.48%,2009年为192%。22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经追踪观察,无1例感染血源性疾病发生。结论有效的十预措施的实施,为保证医务人员自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方法对54名已报告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回顾性监测,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对54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名,苍白密螺旋体感染1名,职业暴露感染率为7.41%。结论应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职业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朱慧 《药物与人》2014,(4):245-245
以前我们一直在做任何一项诊疗活动时都在考虑:我这样做患者安全吗?可是03年的非典让我们警醒,我们的医务人员长期处在职业暴露中,处在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危险下。如果他们发生了疾病,则又存在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健康体检者、其他医务人员及家属成员、社会接触人员的危险中,如何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已迫在眉睫。下面就谈谈婚检科医务人员如何进行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上海市闵行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比例抽样抽取622名医务人员,填写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20份。利用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职业紧张程度高者共有334人(53.9%)。其中,男性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低于女性医务人员(P0.05),OR值为0.33;本科以下学历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务人员(P0.05),OR值为3.38;每周工作40 h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每周工作≤40 h医务人员(P0.05),OR值为1.95;需要倒班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不需要倒班医务人员(P0.05),OR值为1.74。结论医务人员属于职业紧张较高人群,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每周工作时长、是否倒班作业;制定相关的卫生政策,可有效缓解其工作压力,更好地保障该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度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模式主要是针对病人,但医务人员(包括医疗、防疫及输血工作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于传染性血液和体液的机会增多,他们同样处于高危人群的包围之中。本文就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感染危险度及防治对策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输血患者共1 792例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四项指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21.88%。其中HBsAg阳性者192例,阳性率为10.71%;抗-HCV阳性患者121例,阳性率为6.75%;抗-HIV阳性者47例,阳性率为2.62%;抗-TP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1.79%。男性与女性感染性指标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院不同科室输血患者阳性率以感染性疾病科最高97.72%,其次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在重叠感染中,以抗-HBV+抗-HCV和抗-HIV+抗-HCV两重感染为多见。结论切实做好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防范可能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预防医院内感染,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