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 ,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1] 。但其副作用较多 ,其中少见但最大缺点是引起粒细胞减少。当白细胞 <3 .5× 10 9/L或粒细胞 <1.5×10 9/L时 ,为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 <2 .0× 10 9/L或粒细胞 0 .5×10 9/L ,为粒细胞缺乏[2 ] 。自 1992年~ 2 0 0 1年用氯氮平治疗 793例中 ,3 2例出现粒细胞减少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 2例粒细胞减少患者中 ,年龄在 2 5~ 65岁 ,平均年龄 3 1.5± 5 .2岁。病程 1~ 14年 ,平均病程 6.5± 3 .8年。首次住院 10例 ,再次住院 2 2例。其中有 3例…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例 1,男 ,3 8岁。因间歇性头晕、头痛伴上腹部胀痛半年 ,加重 2月入院。查体 :无皮下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胸骨中段压痛 ,心肺无异常 ,上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 ,脾左肋下 1cm。白细胞计数 70 .3× 10 9·L-1,血红蛋白 13 4g·L-1,血小板 2 0 8× 10 9·L-1,早幼粒 0 .0 2 ,中性中幼粒 0 .0 2 ,中性晚幼粒 0 .0 7。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原始粒细胞 0 .0 2 ,早幼粒细胞 0 .0 5。脑脊液压力 3 .5 3kPa( 3 60mmH2 O) ,白细胞 43× 10 6 ·L-1,中性中幼粒 0 .0 8,中性晚幼粒 0 .15 ,蛋白定量 184mg·L-1。诊断 :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抗甲状腺药物(ATD)所致不同程度粒细胞缺乏症疗效的差异。方法40例明确诊断为甲亢(Graves病)的患者,服用ATD前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服用ATD后3~16周,病人中性粒细胞计数0.09×109/L~0.46×109/L(2次细胞计数)。依据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轻中重度将患者分ABC三组。A组16例,B组14例,C组10例三组患者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给予升白安和利血生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 1次/d皮下注射。第1次G-CSF,4~24 h复查血象,以后每天复查血象,直至血中性粒细胞≥2.0×109/L考虑停药,有症状患者同时加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果中性粒细胞轻度、中度缺乏患者其粒细胞计数可逐渐上升至正常范围,重度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较轻中度缺乏的患者明显延长。中性粒细胞重度缺乏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应用G-CSF4~24 h中性粒细胞不升,以后中性粒细胞上升较慢,其中7例患者粒细胞达正常水平,另3例患者因甲亢危象严重感染死亡,死亡前1 d中性粒细胞仍然不升。结论(1)G-CSF对轻中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效果明确,且对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2)G-CSF对重度粒细胞缺乏恢复时间延迟,疗效不满意。(3)第1次注射G-CSF 4~24 h中性粒细胞计数是评价G-CSF是否有效的指征。  相似文献   

4.
例 1,男 ,战士 ,2 2岁。因言行异常 2月 ,诊断”精神分裂症”于 2 0 0 2年 3月 2 9日入院。住院后给予氯氮平、三氟拉嗪等药物治疗。同年 4月 2 0日于住院期间出现发热 ,体温 37.5~ 38℃ ,以每日下午明显 ,伴咳嗽、咽痛 ,查体见咽部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心肺腹无异常 ,血常规示 :WBC 2 .4× 10 9 L ,N 0 .5 76 ,L 0 .32 2 ,M 0 .10 2 ,中性粒细胞计数 1.4× 10 9 L ,考虑药物性粒细胞减少。停用氯氮平 ,给头孢哌酮 4 .0 g d静点 ,格林 (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15 0 μg d肌注 ,半月后病情仍无缓解。观察发现发热期间有数天为典…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5 3岁。咳嗽、少痰、发热3d入院。2 0年来多次发作右上肺炎。体检:T 38.5℃,右上肺听诊湿罗音,呼吸音减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4×10 9/L ,中性粒细胞0 .82 8。X线胸片:见右肺门结构紊乱,右上肺大片密度不均匀实变影,边界欠清晰。拟诊:右上肺炎症,不排除阻塞性肺炎(  相似文献   

6.
乳酸左氧氟沙星引起一过性白细胞减少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天成  汪华清 《武警医学》2001,12(5):317-317
患者 ,男 ,48岁。因“发热、咳嗽伴胸闷 3d“疑支气管炎” ,于 2 0 0 0年 3月 13日在我门诊部就诊。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 10 .3× 10 9/L ,中性粒细胞 84% ,淋巴细胞16 %。给乳酸左氧氟沙星 0 .2 /d ,静滴 ,连用 3d。白细胞数 2 9× 10 9/L ,中性粒细胞 30 % ,即停药。 2 4h复查 ,白细胞 4.0× 10 9/L中性粒细胞 6 3 % ,淋巴细胞 37%。 48h后白细胞 5 .4× 10 9/L ,中性粒细胞 73 % ,淋巴细胞 2 7%。以后连续复查 3次均正常。讨论 本例白细胞减少 ,发生在乳酸左氧氟沙星静滴过程中 ,停药后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 ,1~ 2d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肌肉软组织摄取骨显像剂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 ,4 8岁 ,因消瘦、四肢酸痛 6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 :血红细胞 2 4 3×10 1 2 L ,血红蛋白 71g L ,白细胞 11 88×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76 6 ,淋巴细胞0 197,单核细胞 0 0 2 7,嗜酸粒细胞0 0 0 7,嗜碱粒细胞 0 0 0 3,血小板 383×10 9 L ;尿蛋白 ;血尿素氮 13 4mmol L ,肌酐 2 36 μmol L ;血钙 3 2mmol L ,磷 1 1mmol L ;免疫球蛋白分型IgG 3 2 7g L ,IgA0 4 4g L ,IgM 0 19g L ,κ轻链 1 83g L ,λ轻链 2 33g L ,κ λ 0 79;尿本 周蛋白λ阳性 ;M蛋白鉴定血、尿均可见游离λ轻链 ;碱性磷酸酶 (ALP) 6 1U L …  相似文献   

8.
胡志华  吴春华  程瑶瑶 《人民军医》2002,45(12):742-743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60岁。因乏力 ,全身皮肤瘀斑 2个月余 ,于1997年 4月 2 3日第 1次入院。查体 :胸骨无压痛 ,肝肋下 4cm ,脾肋下 5cm。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0 3 g/L ,白细胞12 6 0× 10 9/L ,血小板 5 0× 10 9/L ,早幼粒细胞 0 0 1,中幼粒细胞 0 0 9,晚幼粒细胞 0 12 ,干状核细胞 0 2 7,分叶核细胞0 3 0 ,嗜酸性粒细胞 0 0 8,嗜碱性粒细胞 0 0 6,成熟淋巴细胞 0 0 7。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 ,中晚幼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NAP积分 3分 ,Ph′染色体 (+ )。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予以HA方案 (三尖杉酯碱 1…  相似文献   

9.
男 ,38岁 ,因上腹胀痛不适 2月余 ,加重 3d、晕厥 1 h,于 2 0 0 1 - 1 2 - 30入院。病人于入院前 2月开始反复发作上腹不适 ,入院前 3d明显加重 ,并出现可疑晕厥黑便 1~ 2 / d,入院前 1 h出现头晕、乏力、心悸 ,继而晕厥 ,持续 3~ 5 min,无抽搐、恶心、呕吐等 ,被家人送入院。查体 :慢性重病容 ,精神差 ,口唇绀 ,血压 48/ 45 mm Hg,心率 48/ min,心音低 ,A2 =P2 ,腹软 ,上腹轻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白细胞1 .2× 1 0 9/ L,中性 0 .81 ,淋巴 0 .1 9;大便常规 :酱黑色 ,软便 ,潜血 :阴性。心电监护示 :心率 48/ min,心肌缺血 , ° 型…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NL)为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 ,Tuohy于 192 0年首次报道 ,我国郑氏 1987年收集国内 13例 ,作了全面介绍。一般认为CNL呈慢性过程 ,很少发生急变 ,我们观察到 1例CNL发生极低分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M0 )变的病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女性 ,6 4岁。本院住院病人。患者因鼻出血就医 ,在就医前 2个月内 ,血中白细胞多次大于 2 0×10 9/L。首次入院时 ,体检见脾肋下 4cm ,余均阴性。血红蛋白 (Hb) 10 0~ 136g/L ,白细胞 (15~ 2 0 4 )×10 9/L ,中性分叶 (0 76~ 0 94 ) ,血小板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高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否应用激素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2016-01至2017-10在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224例,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升高及是否采用激素治疗。分成4组:血EOS增高激素治疗组(1组),血EOS正常激素治疗组(2组),血EOS增高非激素治疗组(3组),血EOS正常非激素治疗组(4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CAT评分、血气分析、肺功能及一氧化氮呼气试验。4组均给予吸氧,抗炎,平喘及化痰等一般治疗外,1组及2组加用激素治疗,治疗1周后复查,对4组的FENO、评估CAT评分;计算住院时间及出院3个月后再住院率。结果 4组年龄、性别、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治疗前后FENO及血EOS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3个月再住院率方面, 1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最短,且3个月再住院率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宜应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甲巯基咪唑(他巴唑)是目前最常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的药物之一。但用该药造成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粒缺)时有发生。我科于1997年以来有3例甲亢病人在服用他巴唑治疗过程中出现粒缺,现将治疗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例均为确诊的甲亢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为24~35岁。因甲亢在门诊服用他巴唑治疗,剂量为20~30mg/天,用药时间在30~42天。在用药过程中患者未按医嘱定时来院检查血常规,当总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5月 ,我院收治急性氨中毒患者 3例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 ,均行高压氧 (HBO)治疗 ,结果全部康复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3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2 2岁、4 3岁、34岁。均为同一工厂的工人。在工作时吸入同一氨管阀门损坏所漏出的高浓度氨气而昏倒 ,口吐白沫 ,意识不清。立即被救离现场 ,急送我院就诊。检查 :例 1和例 2双眼球结膜充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 ,可闻及干湿性哨罗音 ,心率均快。心电图均呈窦性心动过速 ;例 3体征较轻。例 1WBC15 .3× 10 9/L,中性粒细胞 0 .90 ;例 2 WBC16× 10 9/L,中…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新途径以促进造血重建及减轻GVHD ,对 35例供者使用G CSF(格诺赛特 ) 2 5 0 μg/d,连续 7天后采髓 ,对HLA相合、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阴性的白血病患者行骨髓移植。对 18例供者动员前后骨髓CD34 + 细胞含量及T细胞亚群改变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35例病人全部移植物植入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与血小板 >2 0×10 9/L的时间分别为(15± 3 1)天及 (18 1± 3 0 )天 ,急性GVHDI度发生率为 2 8 6 % ,II度以上 5 7%。G CSF动员后骨髓CD34 + 、CD4+ 细胞比例增加而CD8+ 细胞比例减少。说明G CSF动员可使供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和T细胞亚群发生改变 ,从而促进受者造血恢复并降低其急性GVH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某女,42岁,于2006年3月,因右下腹疼痛3d伴恶心急诊收入普外科,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五年,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2004年双股骨颈骨折。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16.1×109/L,中性粒细胞0.89%;尿常规:尿糖(-),红细胞100个以上/HP,白细胞59-63/HP,酮体(-)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性,月龄1 1个月,因呼吸困难1 d于2 0 0 3年7月1日住院。查体:体温(T) :3 7.0°C,脉搏(P) :1 70次/ min,呼吸(R) :60次/ min,血压(BP) :95/ 60 mm Hg(1 m m Hg=0 .1 3 3 k Pa) ,体重8kg。呼吸困难,结膜及唇苍白,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心音低钝。血白细胞(WBC) 1 2×1 0 9/ L ,红细胞(RBC) 3 .0×1 0 1 2 / L ,血红蛋白(Hb) 3 5g/ 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66fl,网织红细胞(RC) 0 .0 0 1 ,中性粒细胞(N) 5.0×1 0 9/ L。尿及大便常规分析正常。谷丙转氨酶(AL T) 2 5U/ L,肌酸激酶(CK) 1 85U/ L,心肌型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17.
他巴唑对Graves病131I治疗后碘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他巴唑对Graves病 (GD)患者体内13 1I代谢的影响。方法  15 8例首次接受13 1I治疗的G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0组 6 8例 ,13 1I治疗后未服他巴唑治疗 ;Ⅰ组 5 2例 ,13 1I治疗后 2 4h开始服他巴唑 15mg/d ;Ⅱ组 38例 ,13 1I治疗后 2 4h开始服他巴唑 30mg/d。13 1I治疗后动态测定GD患者甲状腺和尿中放射性 ,观察他巴唑及其剂量对体内碘代谢的影响。结果 13 1I治疗后 3组患者不同时间甲状腺部位照射量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组患者尿中放射性计数均于服13 1I后 2 4h内最高 ,2 4~ 4 8h内下降 ,4 8h后 (服他巴唑 2 4h后 )Ⅰ、Ⅱ组患者均呈上升趋势 ,其发生率与 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Ⅰ组和Ⅱ组升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GD患者13 1I治疗后 2 4h不宜加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要依据病情适时使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2 6岁 ,乏力、纳差、皮肤黄染 8d入院。8d前劳累后感乏力、纳差、烦躁 ,4d后外院诊断“中毒性痢疾” ,静滴白霉素 16支 ,先锋霉素Ⅴ号 10支 ,6 5 4 - 2等 ,出现酱油色尿并发现皮肤黄染伴极度乏力 ,上腹部不适 ,恶心 ,呕吐 ,6~ 7次 /d ,为少量胃液 ,无腹泻。 2 0 0 3- 0 9- 0 7收住我院传染科。有类似患者接触史。 1997年发现HBsAg(+) ,未治疗。查体 :T36 .4℃精神差 ,巩膜皮肤重度黄染。心、肺、腹 (- )。肝功ALT 4 81U/L ,AST 5 8U/L ,Tbil 4 35 .6 μmol/L ,LDLch 1.5 1mmol/L ,HBsAg(+) ,HbeAb(+) ,HBcAb(+)。血…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应用G 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收治的 4 5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AMI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续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然后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行外周血WBC计数检查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并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等并发症发生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结果 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外周血中WBC量分别为 (8.4 2± 2 .5 9)× 10 9 L、(31.2 8± 8.34)× 10 9 L、(35 .2 4± 9.38)× 10 9 L、(37.0 3± 13.0 7)× 10 9 L、(35 .34± 14 .6 8)× 10 9 L、(2 0 .35± 9.2 2 )× 10 9 L ;CD34+ 量分别为 (14 .89± 11.4 6 )× 10 6 、(6 7.78± 5 0 .88)× 10 6 、(12 4 .79± 136 .13)× 10 6 、(2 0 8.92± 2 0 6 .97)× 10 6 、(2 0 6 .10± 184 .5 7)× 10 6 、(6 6 .6 3± 5 6 .5 6 )× 10  相似文献   

20.
他巴唑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的药物之一。然而该药可抑制粒细胞在骨髓中生成,造成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粒缺),在临床上时有发生。我科于1997年以来有5例甲亢病人在服用他巴唑过程中出现粒缺,现将治疗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