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福氏痢疾杆菌2a为供体菌,以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Ty21a株为受体菌,通过质粒诱动,将福氏痢疾杆菌的菌体抗原基因转移至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Ty21a株中,构了既表达福氏痢疾杆菌O抗原,又表达伤寒沙门菌O9,O12和Hd抗原的杂交子并将此杂交子为TSGW1株。  相似文献   

2.
以福氏痢疾杆菌2a为供体菌,以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Ty_(21a)株为受体菌,通过质粒诱动,将福氏痢疾杆菌的菌体抗原基因转移至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灯Ty_(21a)株中,构建了既表达福氏痢疾杆菌o抗原,又表达伤寒沙门菌O_9、O_(12)和Hd抗原的杂交子,并将此杂交子命名为TSGW_1株。  相似文献   

3.
肥达氏反应是用伤寒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一直来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但对于肥达氏反应在辅助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问题备有争议。2004年我市某街道发生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流行,其间我们对住院的41例疑似伤寒副伤寒患者先后二次抽血作细菌学培养和肥达氏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都市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腹泻儿童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控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腹泻儿童72株肠道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培养5934份粪便标本只检出伤寒沙门菌、乙型副沙门菌、丙型副沙门菌三种血清型72例(检出率1.2%),伤寒沙门菌、乙型副沙门菌、丙型副沙门菌检出率分别25%(17/72)、69.4%(50/72)、5.6%(4/72)。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总体呈逐年增高趋势,乙型副伤寒从2014年开始上升,伤寒从2016年开始上升。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全年除1月和2月份外均有检出,主要分布在5~11月占91.7%(66/72),6~9月是检出高峰占65.3%(47/72)。0~6个月患儿感染率低于7月~6岁患儿(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岁以下是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占88.9%(64/72)。感染数男孩∶女孩=1.3∶1。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84.7%(61/72)、29.2%(21/72)、8.3%(6/72)、2.8%(2/72)。结论成都市儿童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3岁以下为高发;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其次为伤寒沙门菌;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经验性用药首选头孢三代;临床医生应规范用药,改善卫生条件和习惯是目前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用伤寒沙门菌Fe-SOD免疫家兔制备免疫抗Fe-SOD血清,ELISA效价为1:10240。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此抗体不与牛红细胞SOD形成沉淀线,抗体可抑制Stw及鼠伤寒沙门菌无细胞溶解物中部分SOD活性,对小鼠腹腔吞噬细胞杀灭Stw无影响,但对受5LD50Stm攻击的小鼠有效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快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用于沙门菌属内的分型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采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分别检测到伤寒的3条特异性条带、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2条特异性条带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1条特异性条带,但是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未出现特异性条带。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纯DNA和菌液的最低检出限分别可达10 fg/reaction和20 CFU/reaction;对77株细菌的检测正确率达100%。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比多重PCR方法更能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鼠伤寒患者抗鼠伤寒杆菌外膜蛋白(OMP)的体液免疫应答进行了分析,发现恢复期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效价的OMP抗体,而且以IgG型抗体为主(>1:5120)。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析恢复期血清识别的主要是36KD蛋白带,即微孔蛋白(Porin)。提示OMP有可能用于诊断鼠伤寒杆菌感染及作为保护性抗原制备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8.
对血培养和L型血培养分离的102株伤寒沙门菌的抗原结构作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血液标本分离的伤寒沙门菌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壁,缺壁菌占一定数量时会影响其抗原性,主要为”O“抗原和Vi抗原的减弱或消失,而对H抗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血培养和L型血培养分离的102株伤寒沙门菌的抗原结构作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血液标本分离的伤寒沙门菌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壁,缺壁菌占一定数量时会影响其抗原性,主要为“O”抗原和Vi抗原的减弱或消失,而对H抗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外周血吞噬细胞内外伤寒沙门菌Vi基因检测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高速离心沉淀,低渗溶解红细胞法分离85例临床拟诊伤寒患者外周血吞噬细胞(内)及吞噬细胞外(血清中)伤寒沙门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伤寒沙门菌Vi基因;并与单管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粒细胞内伤寒沙门菌H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单核细胞内伤寒沙门菌Vi基因、1次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血清中伤寒沙门菌H基因比较。结果: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11.
氟嗪酸合甲氧苄氨嘧啶治疗伤寒45例江苏省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吴娟本院1989~1992年对具典型临床表现,血清肥达反应阳性(菌体“0”凝集素>1:80,鞭毛“H”凝集素>1:160)或血培养阳性的伤寒45例用氟嗪酸(OFX,日本产)加甲氧苄氨嘧啶(T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敏感性、特异性、早期和快速检测的角度探讨新的伤寒和副伤寒的实验诊断方法,以提高伤寒及副伤寒的实验室诊断水平。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肥达试验检测85例经血培养确诊的伤寒或副伤寒患者、20例献血员及65例非伤寒副伤寒发热病人血清伤寒及副伤寒IgM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IFL检测85例伤寒或副伤寒患者血清IgM抗体,79例阳性,阳性率92.9%,病程6d以内,阳性率为90%;肥达试验检测同样病例,47例阳性,阳性率55.3%,病程6d以内阳性率46.7%,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献血员和其他发热病人检测,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均在2%以下,二者没有差异。结论 检测抗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IgM抗体,免疫荧光法比肥达试验的灵敏度更高,免疫荧光法比肥达试验更具早期和快速检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以及甲、乙、丙三种副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血清学试验是诊断伤寒与副伤寒的重要指标。血培养耗时长,便培养阳性率低,肥达氏反应阳性结果出现时间较晚,特异性亦差,据报道肥达氏反应的准确性只有50%左右。美国近来已不再把它作为确诊伤寒的方法。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微量快速凝集试验及协同凝集试验等诊断伤寒的检测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但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差很大。最近笔者采用了亚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最新生产的伤寒、副伤寒血凝试剂,对52例伤寒、副伤寒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并于经典的肥达氏反应(试管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7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O新生儿溶血病 (ABOHDN)是由红细胞的A或B抗原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母亲血型多为O型 ,婴儿多为A或B型[1] 。其诊断除临床表现外 ,实验室血清学检测也很重要。我院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3月对 2 7例ABOHDN患儿作了血型血清学检查 ,现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 选择母亲O型血、其子女A或B型血住院患儿2 7例为实验对象。患儿入院后均做血型血清免疫学三项试验 ,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并对ABOHDN患儿在出生后 2 ,7,14d内观察血清免疫学三项试验结果。1.2 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独特的基因结构,前S1蛋白是由HBV—DNA开放阅读框架(S—ORF)的前S1区编码产生。为了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前S1抗原及前S1抗原与其他诊断乙型肝炎阳性指标的关系,于1998年3~5月我们收集在唐山市传染病院门诊就诊的12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有关乙型肝炎等三项指标(HBV-M)和前S1蛋白的测定,并分析了血清中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诊断指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的收集按照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收集唐山市传染病医院门诊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标本1…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给水工业现代化及疫苗的推行使用,伤寒、副伤寒的大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非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却仍然是一个遍及全球的腹泻原因。其抗原结构复杂,依菌体抗原分群,依鞭毛抗原分型,目前已发现1000个以上血清菌型。它们绝大部分可使动物致病或成为保存宿主。其中以鼠伤寒(S Typhimurium)分布最广,动物带菌者最多,耐药性最严重,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NORIN-A的解热镇痛作用进行动物实验观察。方法:在家兔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体温升高,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模型上观察NORPIN-A的解热镇痛作用。结果:NORPIN-A对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引起的家兔体温上升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中、高剂量的NORPIN-A对化学刺激物如醋酸所引起的疼痛有显著镇痛效果,使小鼠扭体次数减少,疼痛潜伏期延长,痛阈提高。但NORPIN-A对热板法刺激所致疼痛无效。结论:NORPIN-A为一种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8.
肥达氏反应是用伤寒菌的 H(鞭毛)和0(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一直来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但对于肥达氏反应在辅助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问题备有争议。2004年我市某街道发生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流行,其间我们对住院的41例疑似伤寒副伤寒患者先后二次抽血作细菌学培养和肥达氏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双相血增菌瓶,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S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确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重组表达产物rPagC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构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rPagC。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rPagC表达情况及其产量。采用免疫扩散法、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PagC对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微量肥达试验检测rPagC免疫小鼠血清凝集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的效果。结果:所有被检测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均携带pagC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9.1%~100%和98.4%~100%。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rPagC。rPagC免疫家兔可产生高效价抗体并能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阳性Western杂交信号。ELISA结果显示,97.1%(66/68)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标本rPagC抗体阳性。100μg和200μg rPagC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3.3%(11/15)和86.7%(13/15)。rPagC免疫小鼠血清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H抗原凝集效价高达1∶10~1∶40。结论:pagC基因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分布广泛。rPagC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理地区伤寒、副伤寒杆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本院分离出的96株伤寒、副伤寒杆菌的标本来源、菌型分布、耐药状况。结果96株感染菌株中,有84株来自于血液培养标本,12株来自粪便培养标本。菌型分布以甲型副伤寒杆菌为主,占85.42%;其次为伤寒杆菌和乙型副伤寒杆菌,分别占11.45%和3.12%;未检出丙型副伤寒杆菌。分离出的96例感染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零;对所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为39.58%。结论大理地区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杆菌为主。除氨苄西林外,感染菌株对其它所选抗菌素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较低。为防止耐药菌株增加,建议临床医生依据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正确诊断及使用敏感抗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