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疲劳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但病死率较低,部分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感染中毒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等,成为该病主要的死亡原因.我院急诊科2009年12月共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22例,其中重症8例(36.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出现的癔症病例,为今后处理类似异常反应提供借鉴.方法 对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该病例接种后于3 min出现惊厥、抽搐、四肢麻木等症状,立即送至县医院进行诊治.经县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为癔症,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关.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均经过严格验证,该病例的发生与个体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胃腺癌组织中RAF-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胃腺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中RAF-1和ERK1蛋白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肿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RAF-1、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RAF-1、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转移、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RAF-1和ERK1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RAF-1和ERK1高表达,二者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可能具有内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浸润、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HLA—DQB1、DPB1基因与1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 ,1型糖尿病是遗传学上易感个体胰岛β细胞损害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基因标志是理论上预测 T1DM的最早指标。我们对 5 2例山东汉族 T1DM患者及 38例对照采用基于核酸序列的分型方法 (sequencing- based typing,SBT)进行HL A- DPB1基因分型 ,其中 32例患者及 2 3例对照测定了HL A- DQB1基因 ,探讨两者与 T1DM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T1DM患者 :5 2例 ,男 2 7,女 2 5 ,年龄 15~ 38岁 (2 5 .3± 6 .5岁 ) ,发病年龄 12~ 32岁 (2 2 .5± 8.9岁 )。正常对照 :健康查体者 38例 ,男 19,女…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因分型技术,确定32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的HLA-DQB1等位基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结果在1型患者中,DQB1*0201、*0303、*060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DQB1*0301则低于对照(P<0.05),其余DQB1等无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为DQB1*0201的患者中GADA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率.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DQB1*0201、*0303、*0604是1型糖尿病易感性等位基因,DQB1*0301是1型糖尿病保护性等位基因.DQB1*0201可能对GADA的产生起允许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最新疫情的突出特点是重症和死亡病例数显著增加,有关我国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拟对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为我国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胰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ERCC1,RRM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切除胰腺癌及癌旁组织34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采用SABC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胰腺癌组织中ERCC1高表达14例(4l.2%),RRM1高表达10例(29.4%),癌旁组高表达率分别为67.6%、52.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70.0%、80.0%.两种基因的高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及正常胰腺组(P<0.05).在有无淋巴结、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因素中分析ERCC1及RRM1的高低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及RRM1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与否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Hes1-Notch1信号途径与人类多种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Hes1-Notch1信号途径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有利于更加深入研究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探索预防和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一般情况、脏器功能病变、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及心肌受损,胸片显示严重的肺水肿.病理检查(2例)提示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理改变.本组死亡5例,均存在严重慢性基础疾病,28、90 d病死率分别为21.1%和26.3%.结论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多数预后良好,病情进展迅速者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存在严重慢性基础疾病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1例Roto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从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进行四千种已知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筛查,用Sanger测序法分析验证二代测序发现的突变位点。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皮肤及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高胆红素血症,直接、间接胆红素双向增高。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携带SLCO1B1基因c.1738 CT纯合突变和SLCO1B3基因c.360_481 del纯合突变。c.1738 CT突变为无义突变,已有文献报道,推测导致蛋白的第580位氨基酸密码子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c.360_481 del突变为移码突变,蛋白编码区的第360至481位碱基缺失。该变异未见文献报道,也未见SNP数据库收录。此变异使蛋白缺失40个氨基酸的同时还造成开放阅读框移码,可能造成蛋白功能丧失。结论 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导致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和OATP1B3功能缺陷是该Rotor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33例确诊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将2009年5月15日-6月22日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并达到出院标准的3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有25例在发病前1周曾前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旅行.12例有明确密切接触史患者的潜伏期为1-6 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66.7%)、咳嗽(60.6%)、咳痰(42.4%)、咽痛(36.4%).24例(72.7%)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异常.33例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距出现首发症状的时间为2~16 d,住院时间为3~16 d.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具有症状轻微、病程较短、预后良好等临床特征,如无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均能治愈.  相似文献   

12.
甲型H1N1流感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年,在墨西哥暴发,随后在全球迅速蔓延,数百万人感染,并有数千人死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症状与普通季节性流感样症状类似,但病情严重者,恶化迅速,有肺炎,少数伴随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丧失,重者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以研究早期症状与出现重症/危重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基因高度变异的特点,导致其对不同种属宿主亲和力、毒力、免疫原性、抗药性不断发生变化,全球新型流感大流行的风险时刻存在.因此,应加强流感特别是重症流感发病机制和有效干预措施研究,从疫苗研制、开发新型抗病毒药、加强综合治疗,特别是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等多个方面着手,为应对可能爆发的流感大流行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7月将甲型H1N1流感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09年11月6日-11月24日我院累计对160份呼吸道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检测,50例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阳性(12例为确诊病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9月至12月承德市集中收治的20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心肌酶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危、重症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高于轻症组(P<0.05或P<0.01),甲型H1N1流感的严重程度与血清CK、CK-MB、AST、LDH均呈正相关(r=0.160、0.396、0.181、0.392,P=0.021、0.001、0.009、0.001).结论 监测血清CK、CK-MB、AST、LDH等酶学水平,对判断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PD-1(CD279)是一种负性协同刺激分子,属于CD28超家族成员,呈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T、B和自然杀伤细胞表面.PD-L1(B7-H1,CD274)和PD-L2(B7-DC,CD273)是PD-1的两个配体.PD-1和PD-L1相互作用可以使活化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获得负性信号,抑制其对自身抗原持续的免疫应答.若PD...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2009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27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来源、年龄及时间分布。结果 1.27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女为1.09∶1,随着病情加重发病年龄逐渐增加,病程亦逐渐延长;2.轻症患者均无基础疾病,危重症患者基础疾病较重症患者多且重;3.绝大多数患者年龄在10~30岁(211例,77.87%),轻症及重症中无≤2岁及≥65岁的患者,危重症中≥65岁者2例;4.疫情早期(5~9月)患者均为轻症,以输入病例为主(52例,19.19%),疫情后期以本土暴发病例为主(9月以后)有危重症出现。结论新发传染病疫情早期以轻症、输入病例为主,后期随着社区聚集性疫情,有重危症患者出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是该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过表达或者抑癌基因的低表达密切相关.Ⅲ型组蛋白脱乙酰酶SIRT1的基因表达和脱乙酰酶活性在肿瘤细胞中均发生上调,由此推测这些也许导致了肿瘤的发生.SIRT1也能够引起肿瘤抑制因子的脱乙酰化从而促进肿瘤发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各种特性维持中,SIRT1因其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衰老等活性很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另一方面,SIRT1也能够脱乙酰化肿瘤促进因子而起到抑制肿瘤作用.SIRT1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存在争议.因此,对SIRT1进行进一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使得研究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 对该例成年男性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该患者赴加拿大、美国自助旅游3周,2009年5月14日发病,次日回国入境检疫时有发热,即转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其临床表现以咽痛、干咳、鼻塞起病,后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纳差等流感症状,无肺炎等并发症.WBC总数在发病初期升高,后期降低.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后测序结果显示与美国分离株高度相似.患者经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该患者临床表现典型,确诊为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5岁.因突发心悸、胸闷30min伴黑矇来院急诊.同步12导联心电图(图1A)示:R-R问期规则,心室率136次/min,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2s,电轴左偏-43°.且Ⅱ、Ⅲ、aVF、aVR、V1导联QRS波群后可见一P波,Ⅱ、Ⅲ、aVF倒置,V1直立,R-P间期固定为0.14s,酷似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