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出生胎龄≤ 32+6周符合BPD诊断的早产儿156例为BPD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BPD早产儿156例为对照组,应用早产儿aEEG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aEEG结果,并按检查时间(纠正胎龄≤28+6周、29~30+6周、31~32+6周、33~34+6周、35~36+6周、37~38+6周)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BPD组患儿仅在纠正胎龄33~34+6周的aEEG总评分低于非BPD组(P < 0.001),其中轻度BPD组在纠正胎龄33~34+6周的aEEG总评分低于对应胎龄的非BPD组患儿(P < 0.05),中度BPD组在纠正胎龄31~32+6周、33~34+6周和35~36+6周的aEEG总评分低于对应胎龄的非BPD组患儿(P < 0.05),重度BPD组除纠正胎龄≤28+6周及29~30+6周外,其余aEEG总评分均低于对应胎龄的非BPD组患儿(P < 0.05)。结论 BPD(尤其是中重度)早产儿aEEG评分低于非BPD早产儿,提示其神经系统发育可能落后于同胎龄非BPD早产儿,应重视早期神经系统评估与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EEG)探讨孕妇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ACS)治疗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胎龄28+0~34+6周早产儿211例,根据产前是否使用地塞米松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分为ACS组(131例)和对照组(80例)。在生后24 h内进行首次aEEG监测(记为aEEG1),生后5~7 d进行第2次aEEG监测(记为aEEG2),对aEEG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胎龄28+0~31+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aEEG1周期性更成熟、振幅下边界更高(P<0.05);胎龄32+0~33+6周及胎龄34+0~34+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连续模式比例更高、周期性更成熟且Burdjalov评分更高(P<0.05)。胎龄32+0~33+6周及胎龄34+0~34+6周早产儿中,ACS组相较于对照组,aEEG2连续模式比例更高、周期性更成熟、振幅下边界更高、波谱带宽更窄且Burdjalov评分更高(P<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出生12 h内采用NicoletOne脑功能监测仪对71例早产儿进行aEEG描记。根据aEEG背景活动的方式及有无惊厥样活动,将aEEG结果判断为正常和异常aEEG(包括轻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床旁颅脑超声监测脑损伤的发生。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低氧血症、辅助通气及脑损伤对早产儿aEEG的影响。结果 1.早产儿71例中,正常aEEG 40例,异常aEEG 31例。2.胎龄<34周者54例,正常aEEG 25例,异常aEEG 29例(53.7%);≥34周者17例,正常aEEG 15例,异常aEEG 2例(11.8%);2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5 2,P<0.01)。3.出生体质量<1.5 kg者25例,正常aEEG 8例,异常aEEG 17例(68.0%);出生体质量≥1.5 kg者46例,正常aEEG 32例,异常aEEG14例(30.4%);2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1 9,P<0.001)。4.产时有窒息者36例,正常aEEG 15例,异常aEEG 21例(58.3%);无窒息者35例,正常aEEG 25例,异常aEEG 10例(28.6%);2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0 4,P<0.05)。5.低氧血症24例,正常aEEG 16例,异常aEEG 8例(33.3%);无低氧血症者47例,正常aEEG 24例,异常aEEG 23例(48.9%);2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2 4,P>0.05)。6.辅助通气者19例,正常aEEG 8例,异常aEEG 11例(57.9%);未辅助通气者52例,正常aEEG 32例,异常aEEG 20例(38.5%);2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6 4,P>0.05)。7.有脑损伤者51例,正常aEEG 24例,异常aEEG 27例(52.9%);无脑损伤者20例,正常aEEG 16例,异常aEEG 4例(20.0%);2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7 5,P<0.05)。结论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对早产儿aEEG有显著影响。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以及出生时窒息和脑损伤的早产儿异常aEEG的发生率高。在分析早产儿aEEG时应考虑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及脑损伤等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VLBW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为早期评价和改善脑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20例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分为26~29+6周组(64例),30~32+6周组(56例),比较两组胼胝体生长率,分析胼胝体长度与小脑蚓部长度之间的关系,胼胝体生长率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及其与智能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2周下降,26~29+6周组患儿生后3周~、5周~及7周~纠正胎龄40周时胼胝体生长低于30~32+6周组(P< 0.05)。胼胝体长度与小脑蚓部长度之间呈性线正相关。小于胎龄儿(SGA)生后2周内胼胝体生长率较差(P< 0.05)。12例智力发育严重异常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3~6周低于非严重异常组;5例运动发育严重异常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3~6周低于非严重异常组(P< 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2~6周胼胝体生长率下降,可使其发生神经运动发育严重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特点.方法 2012 年6 月1 日至2013 年6 月1 日收治的115 例无感染早产儿,根据出生时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28~33+6 周,n=57)和晚期早产儿组(34~36+6 周,n=58);同期选取88 例健康足月儿(37~41+6 周)为对照.于出生后24 h 内采集各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 和NK 细胞,并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IgG、IgA 和IgM 含量.结果 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CD3+、CD4+ 百分比及CD4+/CD8+ 比值均高于足月儿组(P<0.05),而CD8+、CD19+ 和NK 细胞百分比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总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 和NK 细胞含量均低于足月儿组(P<0.05),且上述指标在晚期早产儿组的水平均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早期和晚期早产儿组血清IgG 水平低于足月儿组(P<0.05),而IgA、IgM 含量在3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胎龄影响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随胎龄增长,新生儿免疫功能将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龄34周的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4周的Bell分期≥Ⅱ期的NEC早产儿,以同期NICU住院的非NEC早产儿为对照组,样本量对照组与NEC组2∶1。截取母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生后窒息、家族过敏史、母乳喂养、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输血和口服益生菌等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果 NEC组纳入66例(Ⅱ期50例, Ⅲ期16例),非NEC组132例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出生地点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病例在1月份发病最多(9例),8月份最少(2例)。66例NEC患儿发病在生后2~27 d,平均为15.5 d。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母孕期ICP(OR=2.38,95%CI:1.74~5.49)、输血(OR=3.33,95%CI:1.76~5.78)、新生儿窒息(OR=2.49,95%CI:1.69~4.95)和败血症(OR=4.05,95%CI:2.01~6.87)可增加NEC的发病风险,口服益生菌为NEC发生的保护因素(OR=0.91,95%CI:0.48~0.94)。结论母孕期ICP、新生儿窒息、败血症和输血可增加胎龄34周早产儿NEC的患病风险,口服益生菌为NEC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西北地区三级医院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疾病特点和防治状况,为西北地区RDS 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1 年1 月至12 月西北三省12 家三级医院诊断为RDS 的新生儿440 例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n=247)、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 周,n=131)和足月儿组(胎龄≥ 37 周,n=62),收集各组患儿发病基本情况、围产因素、防治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早产儿组多胎率最高;两个早产儿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足月儿组无宫缩剖宫产率高于两个早产儿组。产前激素应用率以早期早产儿组最高;早期早产儿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及首次应用时间均高于其余两组(PPP结论 西北地区不同胎龄RDS 患儿在围产期因素、产前预防、PS 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宫外生活对28~36周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影响。方法 以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早产儿为早产儿组,以胎龄37周出生后正常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早产儿组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仪分别于生后3 d内,然后每周监测1次直至出院(或最长监测至纠正胎龄37周),对照组于生后第3 d 行aEEG监测。每次连续监测4 h。分析胎龄和纠正胎龄对aEEG成熟过程影响,包括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和带宽。5家参研医院均采用相同品牌和型号的aEEG,研究开始前统一进行操作技术培训,样本的临床和图像数据发送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理。结果 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8 月31日5家参研医院符合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组135例,对照组20例。早产儿aEEG的成熟度受胎龄和纠正胎龄的影响,随胎龄和纠正胎龄增加,aEEG背景连续性和睡眠-觉醒周期出现的百分比均增加,逐步出现连续性电压(χ2=26.865,P<0.01),≥34周出生的早产儿成熟的睡眠-觉醒周期的出现的百分比均为100%(χ2=192.4,P<0.01);下边界振幅升高(F=11.4,P<0.01),带宽变窄(F=8.731,P<0.01)。纠正胎龄和同出生胎龄的新生儿比较,连续性电压百分比、睡眠-觉醒周期的出现率均显著增加,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生时aEEG均可见明显的睡眠-觉醒周期,而纠正胎龄32周时,睡眠-觉醒周期出现的百分比已达到100%;窄带下界也显著增高;窄带带宽变窄,至34周龄后,纠正胎龄和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均变化不明显。结论 早产儿aEEG的成熟度与出生胎龄和纠正胎龄相关,宫外生活加速了早产儿脑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6~31+6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撤机后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的疗效。方法 161例早产儿拔管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接受HHHFNC治疗(n = 79);对照组接受nCPAP治疗(n = 82)。两组患儿又根据胎龄分为26~28+6周组和29~31+6周组。比较组间治疗失败率、拔管后7 d内再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早产儿治疗失败率和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龄26~28+6周的早产儿中,治疗组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再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31+6周早产儿中,两组治疗失败率和再次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29~31+6周的早产儿撤机时应用HHHFNC能产生与nCPAP相似疗效,而对29周以下早产儿作为一线无创呼吸支持要谨慎。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与运动发育迟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与神经运动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3~8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50例,于生后0~6周接受经前囟门矢状位颅脑超声探查,胼胝体长度测量为从膝部至压部。所有早产儿于校正胎龄3月时接受52项神经运动检查, 分析胼胝体生长率与神经运动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早产儿出生时的胼胝体平均长度为39.16 mm,生后头6周,胼胝体生长率平均1.05 mm/周;神经运动检查异常组早产儿(n=14)和神经运动检查正常组早产儿(n=36)0~2周胼胝体生长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但神经运动检查异常组早产儿2~3周和4~5周胼胝体生长率(0.68 mm/周和0.86 mm/周)慢于正常组早产儿(1.17 mm/周和1.12 mm/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合并2~6周总的生长率,异常组仍然慢于正常组(0.91 mm/周比1.15 mm/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床旁超声监测早产儿胼胝体生长发育切实可行,早产儿于校正胎龄3月时神经运动发育迟滞可能与2~6周龄时胼胝体生长率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及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胎龄34 周以下并伴有胎膜早破(PROM)的单胎早产儿103 例,分为HCA-FIRS-、HCA+FIRS-、HCA+FIRS+ 等3 组,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脐血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结果 HCA 发生率、FIRS 及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3.4%、20.4%、38.8%。HCA-FIRS-、HCA+FIRS-、HCA+FIRS+ 组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1%、41% 和76%(P<0.01)。胎盘2 级和3 级炎症及炎症的2 期和3 期均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1)。HCA+FIRS+ 组IL-8、TNF-α 及G-CSF 水平明显高于另外2 组,且HCA+FIRS- 高于 HCA-FIRS- 组(P<0.05)。结论 胎盘炎症合并FIRS 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且胎盘炎症程度越重、进展越快,早产儿脑损伤发生风险越高。IL-8、TNF-α 及G-CSF 可能在胎盘炎症合并FIRS 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宫内生长迟缓(IUGR)早产儿生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变化。方法 67例早产儿中IUGR早产儿29例,适于胎龄(AGA)早产儿38例;另取健康足月儿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出生24 h内及校正胎龄38周时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同时测定各时间点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24 h内IUGR早产儿CD3+、CD4+百分比低于AGA早产儿和对照组(P<0.05),IUGR 早产儿CD8+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AGA早产儿CD3+、CD4+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IUGR早产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IUGR、AGA早产儿的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IUGR早产儿T淋巴细胞低于AGA早产儿(P<0.05)。校正胎龄38周时,IUGR、AGA早产儿CD3+、CD4+及CD4+/CD8+高于出生24 h内(P<0.05),IUGR早产儿CD3+、CD4+、CD8+及CD4+/CD8+低于AGA早产儿(P<0.05);IUGR与AGA早产儿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UGR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于AGA早产儿及健康足月儿,并且持续至生后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6例胎龄≤32周低血糖早产儿作为低血糖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监测血糖正常的早产儿172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早产儿共计515例,其中低血糖86例(16.7%)。低血糖组小于胎龄儿(SGA)、剖宫产出生、孕母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出生体重及血糖检测前已静脉使用葡萄糖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SGA(OR=4.311,95% CI:1.285~14.462)、孕母高血压(OR=2.469,95% CI:1.310~4.652)和产前使用激素(OR=6.337,95% CI:1.430~28.095)为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 < 0.05),静脉使用葡萄糖(OR=0.318,95% CI:0.171~0.591)为早产儿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SGA、孕母高血压和产前使用激素可增加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对胎龄≤32周早产儿,建议生后尽早静脉使用葡萄糖,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胎龄联合出生体重对遗传代谢病(IMD)相关代谢物的影响。方法 从2014~2016年间参加IMD筛查的38 931名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381例经随访排除IMD疾病的新生儿样本,按胎龄联合出生体重分为极早产适于胎龄儿组(n=12)、早产小于胎龄儿组(n=18)、早产适于胎龄儿组(n=219)、早产大于胎龄儿组(n=18)、足月小于胎龄儿组(n=206)、足月适于胎龄儿组(n=2 677)、足月大于胎龄儿组(n=231)。采集各组新生儿出生3~7 d充分哺乳后的足跟血,采用串联质谱检测干血斑中17种IMD关键代谢指标水平。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影响因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协方差分析各组代谢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在控制了新生儿生理及病理状态等相关因素后,与足月适于胎龄儿组相比,亮氨酸\异亮氨酸\羟基脯氨酸、缬氨酸在极早产适于胎龄儿、早产小于胎龄儿、早产适于胎龄儿组,鸟氨酸在早产适于胎龄儿组,脯氨酸在极早产、早产适于胎龄儿组中水平明显下降(P < 0.05);苯丙氨酸在极早产、早产适于胎龄儿组,甲硫氨酸在早产小于胎龄儿组,酪氨酸在早产适于胎龄儿组中水平则明显升高(P < 0.05);游离肉碱、乙酰肉碱、丙酰肉碱在早产小于胎龄儿、早产适于胎龄儿组,十八碳烯酰肉碱在早产小于胎龄儿组中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大部分肉碱指标在早产和足月的小于胎龄儿分别与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组间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胎龄不足和低出生体重均会造成IMD筛查指标异常,故在判读IMD筛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胎龄和体重情况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维生素D水平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生后2 h内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胎龄 < 36周的早产儿42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是否发生NEC,将429例患儿分为NEC组(n=22)和非NEC组(n=407)。采集早产儿及其母亲入院时外周静脉血进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和母亲血清25-OHD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和母亲血清25-OHD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NEC影响因素。结果 NEC组母亲和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非NEC组(P < 0.001)。两组母亲和早产儿之间血清25-OHD水平均呈正向关(P < 0.001)。非NEC组与NEC组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在正常、不足、缺乏、严重缺乏等状况的分布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和早产儿25-OHD水平、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用氧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可能是NEC发生的影响因素(P < 0.05)。结论 母亲和早产儿低血清25-OHD水平与早产儿NEC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提示母孕期补充维生素D对于预防早产儿NE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早产儿血清脂联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共选取72 例新生适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1~33+6 周,13 例)、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16 例)、足月儿组(37~42 周,43 例).生后1 周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行超声定量技术测量左侧胫骨声波的传导速度(SOS)来评估骨密度.结果 早期早产儿组胫骨SOS 值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胫骨SOS 值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胫骨SOS 值呈正相关(r=0.66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和出生体重是早产儿胫骨SOS 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与早产儿骨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产期不良事件致新生儿急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4~2013 年46 例HIBI 患儿,对其临床及脑损伤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脑白质损伤为95%、皮层损伤90%、基底节- 丘脑损伤75% 和脑干损伤65%。早产儿组脑白质损伤73%、皮层损伤23%、基底节- 丘脑损伤19%、脑干损伤15%。早产儿灰质损伤发生率均低于足月儿组(P<0.05);46% 的急性HIBI患儿伴有多器官功能受累,足月儿组临床表现较典型,95% 符合中、重度脑病,影像学改变多为混合型损伤,且以中、重度基底节- 丘脑损伤为主(68%)。多器官受累及动脉血pH 值小于7.1 与中、重度脑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白质损伤是最常见的HIBI 类型,早产儿组也可见灰质损伤,但发生率低。中、重度脑病患儿的影像学损伤程度较重,且以基底节- 丘脑损伤为主。多器官受累、异常神经系统表现及早期血气分析对新生儿HIBI 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在评价血糖对早产儿脑功能影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组1(< 4.95 mmol/L)、组2(4.95 mmol/L~)、组3(6.60 mmol/L~)与组4(≥8.55 mmol/L),比较各组间qEEG参数的变化,并对血糖与qEEG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39例,血糖测定采集点84个。与组4相比,其余各组各脑区总功率、额区和枕区各频带绝对功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脑区总功率、δ/θ、(δ+θ)/(α+β)比值均与血糖呈负相关(P < 0.05),θ频带相对功率与血糖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随着血糖的改变,早产儿总功率、各频带功率及频谱组成均发生变化,qEEG可能成为监测早产儿血糖异常对脑功能影响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NICU诊断为BPD且胎龄 < 32周的1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组81例,中重度组63例,对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呼吸系统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中重度组胎龄大于轻度组(P < 0.05),但小于胎龄儿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重度子癎前期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先兆早产比例低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生后2周仍需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及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均P < 0.05),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低于轻度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5.974)、肺炎(OR=2.590)、出生2周仍需机械通气(OR=4.632)是BPD程度较重的危险因素(P < 0.05)。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检测中,中重度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TEF25%)均低于轻度组(P < 0.05)。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中重度组因肺炎反复入院率及喘息发作率均高于轻度组(P < 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肺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加重BPD程度。中重度BPD患儿肺功能较差,易出现反复感染、喘息等并发症,应关注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