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S-烯虫酯这一蚊虫保幼激素类似物于1968年首次合成,1975年由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注册为化学杀虫剂,并于1982年更改注册为生物化学杀虫剂。"生物合理性"杀虫剂这一术语因烯虫酯的诞生而得到广泛使用。烯虫酯、烯虫乙酯和烯虫炔酯一起被杀虫剂抗药性行动委员会(Insect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IRAC)归为7A类—保幼激素类似物。由于烯虫酯的高活性、靶生物相对特异性和良好的环境安全性,大量的产品已被开发、评估和推广用于控制公共卫生、畜牧、宠物、城市和仓储等害虫。低抗药性风险和对其他杀虫剂无交叉抗药性进一步体现了烯虫酯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化学工业的长足进展使高纯度有效成分的批量合成在技术和经济上更加可行。在当下传统的媒介和虫媒传染病持续存在、新的媒介和虫媒传染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预期烯虫酯在未来几十年里在媒介综合治理中将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人们考虑到如下事实时,这一趋势将会更加明显:缺乏新的有效成分和剂型、广泛扩散的杀虫剂抗药性、新产品研发的高费用和相对较小的市场份额、对环境可持续性的高要求以及严苛的政府管理等等。总之,作为一种生物理念杀虫剂,烯虫酯的效果和安全性自1960年以来已得到广泛认同,其前景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2.
生物理念杀蚊幼剂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中除了传统的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raelensis de Bajac,B.t.i.)和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Neide)外,近年来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Mertz and Yao)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就昆虫生长调节剂而言,保幼激素类似物烯虫酯(methoperene)在公共卫生害虫治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吡丙醚(pyriproxyfen)作为现今已知的最为有效的生物理念杀蚊幼剂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中,传统的除虫脲(diflubenzuron)和新近开发的氟酰脲(novaluron)将在未来蚊虫控制上起到独特的作用。基于苦楝素(azadirachtin)的植物杀虫剂可望从印度及其他国家的村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害虫综合治理。生物理念杀虫剂因其具有相对靶生物特异性以及环境保护价值越来越受到青睐。笔者从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及现场应用的角度简短回顾了这些杀幼剂的历史、总结和分析了现状,并预测了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S-烯虫酯颗粒剂控制雨水井中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街道,一个作为实验区,另一个作为对照区,每月全覆盖清除1次各类小容器积水,对不能清除的积水如雨水井等,实验区按照20 g/m~2剂量每月投放1次1%S-烯虫酯颗粒剂,对照区则每月投放1次1%安备(1%双硫磷颗粒剂),投放剂量同实验组,每月1次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孳生地调查法、羽化率观察等指标,了解实验区和对照区的蚊虫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区蚊虫平均羽化抑制率为92.66%,明显高于对照区的6.46%(χ~2=431.015 6,P0.05);实验区平均幼虫期死亡率、蛹期死亡率、抑制羽化率分别为53.15%、36.01%、3.50%,对照区平均幼虫期死亡率、蛹期死亡率、抑制羽化率分别为0.34%、1.36%、4.76%;实验区平均诱卵器密度为4.33%,对照区平均密度为8.33%,RPI=8.68;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实验区阳性率2.83%;对照区阳性率8.83%(χ~2=19.661 2,P0.05)。结论 1%S-烯虫酯为保幼激素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雨水井中白纹伊蚊幼虫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的抗药性风险,预测抗药性发展速率,为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抗性选育方法获得用于抗性风险评估的品系,利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h~2),通过运用抗性现实遗传力预测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的抗性发展速率。【结果】经过15代的室内选育,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的抗药性倍数上升了11.93倍;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的抗性h~2为0.0234,有一定抗性风险。【结论】白纹伊蚊对S-烯虫酯有一定抗性风险,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研究烯虫酯对家蝇幼虫的毒性及滞育作用。方法采用饲料混药喂食法,针对不同质量浓度的烯虫酯对家蝇幼虫的致死作用及幼虫化蛹发育历期的影响,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和重复。结果烯虫酯对家蝇幼虫的LC50为2.140 3×10-5 mg/kg;随着药剂质量浓度的提高,幼虫死亡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不同质量浓度的烯虫酯使家蝇幼虫化蛹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结论烯虫酯对家蝇幼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并阻碍幼虫的发育及变态过程,从而影响成虫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烯虫酯可湿性粉剂抑制捕蝇笼诱饵蝇类羽化的现场效果。方法捕蝇笼诱捕法。结果S-烯虫酯可湿性粉剂10、50、100 mg/kg 3个浓度组的羽化抑制率分别为17.97%、74.42%和91.76%,3个浓度组效果差别显著(χ2=302.653,P0.05),100 mg/kg浓度组效果最好。蝇类死于前蛹期、蛹期和羽化期,以蛹期为主,占68.28%。结论用100 mg/kg S-烯虫酯可湿性粉剂控制捕蝇笼诱饵的蝇类羽化效果明显,S-烯虫酯能够抑制蝇类羽化。  相似文献   

7.
类保幼激素对三带喙库蚊滞育发生与解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虫的滞育与激素的调节有关,本文探讨类保幼激素(S-31183)对三带喙库蚊滞育发生与解除的作用。实验室用S-31183分別处理三带喙库蚊幼虫与成虫的结果表明,幼虫期接触类保幼激素对成虫期滞育的发生无影响;小新羽化成蚊吸入或点滴处理一定量的类保幼激素后,短光照基本不能诱导其发生滞育;而滞育蚊吸入或点滴一定量的S-31183后,可解除其滞育。经类保幼激素处理,还能提高滞育蚊的吸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幼虫在室内选育条件下对S-烯虫酯的抗性发展规律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使用的浸渍法。结果经过15代的抗性选育,抗S-烯虫酯白纹伊蚊品系的抗性倍数达11.93倍,从第1代的0.033 9 mg/L发展到第15代的0.404 3 mg/L,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低交互抗性,对残杀威、双硫磷的交互抗性不明显。结论长期使用S-烯虫酯白纹伊蚊会产生抗性,并且可能会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应加强蚊虫抗药性的监测,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烯虫酯对淡色库蚊幼虫阶段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观察蛹死亡和正常羽化情况。结果烯虫酯第7天致蛹死亡,LC50为2.165 8×10-8mg/ml,抑制蛹羽化作用的EC50为1.8105×10-8mg/ml;第11天致蛹死亡,LC50为1.949 4×10-8mg/ml,抑制蛹羽化作用的EC50为1.860 9×10-8mg/ml。结论烯虫酯影响淡色库蚊蛹到羽化阶段,可致蛹死亡,羽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S-烯虫酯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通过干扰生长过程来阻止蚊幼虫和蛹羽化为成蚊,对其他生物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被称第三代杀虫剂和非杀生性农药。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生物安全法》的国家。当南盐沼蚊从澳大利亚输入到新西兰后,对新西兰的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潜在风险时,新西兰利用本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强有力的管理体制、高效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运作、广泛的公众参与和国外区域合作,采用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生物化学杀虫剂—S-烯虫酯,经历长达十年艰苦卓越的灭蚊工作,终于根除了输入性蚊虫,获得了良好的健康、环保和社会效益,在蚊虫防治史上堪称范例,对我国当前的蚊虫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烯虫酯缓释块抑制城市雨水井蚊幼虫羽化的现场防治效果。方法 S-烯虫酯在居民住宅雨水井中每月投放1次抑制蚊幼虫羽化,投放剂量为1 mg/L。评价方法是采集现场雨水井中的Ⅲ龄幼虫(蛹)带回实验室观察羽化情况。结果投药后10 d与30 d的蚊虫羽化抑制率分别为86.44%和86.42%,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分别为χ~2=568.935 6,P=0.000 0和χ~2=354.751 1,P=0.000 0)。结论S-烯虫酯缓释块能够有效地控制城市雨水井中的蚊幼虫羽化为成虫,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2.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德国小蠊发育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观察保幼激素类似物S-31183对德国小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成虫的羽化率和存活率明显降低,其中50ppm组两者均为0,0.5ppm浓度以上成虫畸变率达95%以上,0.05ppm浓度以上成虫不育率达100%,以上各项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而各处理组若虫各龄发育期、成虫大小、体重与对照组相近。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周娇  骆有庆  翁强 《现代保健》2012,(3):154-157
保幼激素(JH)是在昆虫咽侧体内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合成的一类倍半萜类化合物,分泌后进人血淋巴,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及生殖等生理学功能。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JH的生物合成与代谢以及对昆虫的生理效应,尤其是对卵黄发生的调节方面的研究,以期对保幼激素在昆虫卵黄发生调节过程中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快速敏感检测致倦库蚊对敌百虫的抗性。方法:采用酯酶活性测定技术及生物测定法。结果:实验室驯化的致倦库蚊对敌百虫抗性明显低于野外采集的,对比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在进行大规模现场调查敌百虫抗性时,酯酶活性测定技术优于生物测定法。  相似文献   

15.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类杀虫剂,自1973年敌灭灵(Dimilin,又名灭幼脲Ⅰ号和TH6040)以来,发展迅速,被称为第三代杀虫剂。IGRS杀虫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我国已有20多种,但在卫生害虫防治方面,应用的却很少,在我国登记可应用的只有灭幼脲Ⅱ号(Diflubenzon,又名伏虫脲)、蚊蝇醚(Pyriproxyfen,又名灭幼宝,S-31183)和控虫素(Metho-prene,又名甲氧保幼激素,稀虫酯,蒙五一五)等。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理论基础 ,现认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是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病人的一种选择 ,其有效地抑制了性腺的发育并延缓了骨成熟的速度 ,但是这些病人的成年身高常低于遗传趋势的预期值。这激发人们研究生长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联合应用是否提高成年后的身高 ,该文对近期一些相关的理论及联合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迄今为止,大部分已知农药有两个主要缺点,其一能使昆虫产生抗药性,其二可使环境严重污染。在这方面学者们经过多方努力,发现昆虫激素及其仿制品中有一种保幼激素  相似文献   

18.
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阐述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理论基础,现认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是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病人的一种选择,其有效地抑制了性腺的发育并延缓了骨成熟的速度,但是这些病人的成年身高常低于遗传趋势的预期值。这激发人们研究生长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联合应用是否提高成年后的身高,该文对近期一些相关的理论及联合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童虫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青蒿琥酯抗日本血吸虫的分子机制。方法新西兰兔经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0条/只)第7天一次性灌服青蒿琥酯(实验组,8mg/kg)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照组),第10天经肝门静脉系统灌流收集童虫,观察虫体形态,提取总蛋白。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技术)鉴定青蒿琥酯处理前后13本血吸虫童虫的差异蛋白质组,通过数据库检索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青蓠琥酯处理后日本血吸虫童虫与对照组相比,形态较为粗短细小,并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良或畸形。iTRAQ技术检测显示,处理后的血吸虫童虫有75个(含3个未知蛋白)蛋白存在明显表达差异。其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23个,下调的蛋白52个。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了童虫的代谢、生物调节和细胞稳态等过程,同时与应激、细胞组织和生成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杀幼剂因具有相对靶生物特异性与环境保护理念越来越广泛用于蚊虫控制。该文回顾了这些杀虫剂的作用原理、在蚊虫控制方面的使用概况、抗药性发展及管理的策略与措施。涉及到的杀虫剂包括天然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球形芽孢杆菌、刺糖多孢菌多杀菌素,以及人工合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烯虫酯、吡丙醚和除虫脲。抗药性发展的预防和控制是可持续性蚊虫综合治理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