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应用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测仪,分别测定单纯MI组(39例),MI合并T2DM组(20)例,正常对照组(24例)HRV的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反应交感神经张力,高频(HF)反应迷走神经能力,低/高比率(LF/HF)反应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均衡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MI组SDNN、HF显著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意义。MI伴DM组与对照组比较,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显著降低,HF降低、LF/HF升高有显著意义。与单纯MI组比较,SDNN、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HRV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缺血程度较单纯心肌梗死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及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EH+DM组),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的分析。比较2组间HRV指标的差异以及HRV昼夜指标差异。结果 EH+DM组较EH组24 h、日间、夜间HRV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EH组SDNN以及RMSSD呈昼低夜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DNN Index和PNN50仍呈昼低夜高现象(P0.01);EH+DM组SDNN以及RMSSD呈昼高夜低现象(P0.05),SDNN Index和PNN50昼夜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HRV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已有明显受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昼夜节律进一步受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率变异(HRV)的变化及对早期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应用24h全信息动态心电检测仪,分别测定T2DM组(32例),IGT组(30例),正常对照组(32例)的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A),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并分别比较三组间HRV时域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间HRV时域指标存在统计差异;T2DM组HRV的五项指标均低于IGT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IGT组HRV的五项指标中SDNN、SDANN、SDNNindex三项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二项指标RMSSD、PNN50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2DM的HRV改变提示T2DM早期已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的病变I。GT患者HRV的部分异常,提示在糖尿病(DM)前期部分患者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HRV测定在预测早期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中,具有准确、灵敏、简便、无创性等特点,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评价遥测监护系统HRV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60例在我院诊治的患者,其中正常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高血压病组40例,糖尿病组40例,使用装载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的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率变异监测,应用时域法分析HRV各项指标(SDNN、RMSSD、PNN50),观察各组患者与正常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差异,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组及糖尿病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组HRV时域指标SDNN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而RMSSD、PNN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发病初期及第2周后短程心率变异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较未发生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遥测监护系统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可敏感地反映自主神经受损程度,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病情预测和疗效评价,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晨峰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23.6 mmHg分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时域参数大小.结果 (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1);(2)按HRV时域参数SDNN≤50 ms程度统计,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3)按HRV时域参数100 ms>SDNN>50 ms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程度越大,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越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6.
177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评估冠心痛(CAD)病情、并发症、预后方面的临床作用。方法分析177例CAD(A组)者、17例合并糖尿病(DM)的CAD者(B组)和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正常人(C组)24h动态心电图(DCG)HRV的时域指标和昼夜节律变化。结果①A组HRV指标较C组明显下降,且缺血程度重、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半年内死亡者HRV下降更显著,以SDNN、SDANN、SDNNI为甚。②B组者HRV指标较A组者下降更显著,以rMssD、PNN50为甚。③CAD者觉醒前SDNN峰值较正常组显著下降,昼夜节律变化消失。结论HRV在评估CAD者病情、缺血程度、合并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等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及住院患者123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NBG,FBG6.1mmol/L,n=55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6.1mmol/L≤FBG7.0mmol/L,n=36),糖尿病组(DM,FBG≥7.0mmol/L,n=32),同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与NBG组比较,IFG组和DM组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根(RMSSD)及百分比(pNN5O)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IFG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FG和DM时,HRV时域指标均降低,且前者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23.6 mmHg 分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 HRV 时域参数大小。结果 (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 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1);(2)按 HRV 时域参数 SDNN≤50 ms 程度统计,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3)按 HRV时域参数100 ms>SDNN>50 ms 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程度越大,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越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冠心病者的心率变异(HRV)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88例此类患者(A组),与50例正常人(B组)对照,比照两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 A组4种时域指标均比B组降低(P〈0.01或〈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冠心病者早期常有自主神经损害,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HRV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0例正常人HRV的各项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均值(SDNN ID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结果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NN、SDANN、SDNN IDX、rMSSD均显著降低(P<0.01)和PNN50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明显受损,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平衡失调。且与AMI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5名健康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测定HRV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和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BS)、餐后血糖(PBS)、餐后2 h胰岛素(PINS)、餐后2 h c肽(PCP)。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HRV指标较健康者显著降低,RMSSD、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指标SDNN、RMSSD与GHB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RV降低,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它受GHB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采用分层(分类)抽样法,随机抽取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5例(Ⅰ组),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51例(Ⅱ组),健康对照者45例(Ⅲ组),对比分析三组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及三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Ⅰ和Ⅱ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Ⅲ组相比,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室性早搏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Ⅰ、Ⅲ组相比,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Index、SDNNIndex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MSSD、PNN50Ⅰ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伴S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HRV显著降低,心脏迷走神经损伤明显;动态心电图包括SMI及HRV检测对T2DM患者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T2DM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 T2DM患者治疗前后 HRV 时域指标 SDNN、SDANN、rMSSD、PNN50和HRV频域指标LF、HF、LF/HF、VLF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治疗前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糖尿病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 HRV 频域指标 LF、HF、VLF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T2 DM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治疗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脉压的高血压(EH)者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探讨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脉压关系.方法 ①将72例EH者(A组)按脉压<60mmHg和≥60mmHg分为A1组和A2组,并设正常对照组(C组)50例,比较A1、A2与C组组间HRV时域指标大小;②将A组中合并心衰者设为B1组,合并缺血者设为B2组,比较B1、B2、A与C组各组自身昼夜SDNN和R-R间距均值差异;③比较A1和A2组中心衰和缺血发生率.结果 ①与C组比较,A1组HRV时域指标前三项(SDNN、SDANN、SDNNI)有显著差异性(P<0.001及P<0.005),RMSSD有差异性(P<0.05),PNN50无差异性,而A2组五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性(P均<0.001);②A1与A2组间比较,除RMSSD无差异性外,余均有差异性(P<0.05);③A组较C组虽昼夜SDNN均值均下降,R-R间距均值均缩短,但自身昼夜节律变化尚存(P<0.01),而B1、B2组昼夜SDNN均值差异消失(P>0.10);④A2组中心衰和缺血发生率均高于A1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H者随着脉压增大,心率变异时域指标降低,SDNN的昼夜节律变化差异减小,心衰和缺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DM)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对50例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有无短阵、VT分为:VT组(A组)23例;无VT组(B组)27例,并与健康对照组(C组)25例进行比较,观察HRV的4项时域指标和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结果0)3组之间的R—R间距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B组HRV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c组(P〈0.05);③A组中HRV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B组(P〈0.05);④A组中有15例发生SMI(其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24h内死亡7例),占65.2%,明显高于B组8例(其中突发AMI2例,无死亡),占29.6%(P〈0.05)。结论DM者HRV降低,尤其是伴有VT者HRV降低更明显、MI发生率高。反映了DM者特别是伴VT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这类患者多合并有SMI,易引起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与颈动脉内膜增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HRV)与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按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分T1组(36例,IMT<1.0 mm),T2组(54例,IMT 1.1~1.3 ram),T3组(42例,IMT≥1.3 mm)及30例正常对照者(TO组)作为研究对象.Holter HRV时域、频域指标评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结果 1)2型糖尿病有或无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SDNN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或P<0.01).2)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者HRV指数较无病变者有进一步的下降,而且HRV指数与IMT呈负相关.结论 HRV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可对大血管并发症作出早期的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与心率变异性(HRV)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溶栓成功AMI患者,溶栓后10 d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心电分析系统检测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计算机辅助定量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处进行测量,按其狭窄程度分为轻度(残余狭窄70%)、中度(残余狭窄70%~90%)、重度狭窄(90%~99%)3组,分析溶栓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HRV关系。结果:溶栓前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间HRV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轻度狭窄组HRV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溶栓前(P0.05)。而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溶栓后HRV各指标与溶栓前比较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轻度狭窄组HRV各指标均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P0.05)。结论:HRV对于预测溶栓成功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作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 (HRV)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对糖尿病人和正常人采用 2 4hHolter监测HRV时域频域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时域分析比较SDNN、SDANN、ASDNN、rMSSD、PNN5 0有显著差异P <0 .0 5~ 0 .0 1,频域分析比较LF、HF、L/H、VLF、TP有显著差异P <0 .0 5~ 0 .0 1。结论 老年糖尿病病患者HRV降低 ,存在自主神经受累 ,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心率功率谱 (HRPS)分析单纯冠心病与冠心病伴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性 (HRV )改变 ,探讨冠心病伴糖尿病病人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VA )者较无VA者HRV变化。方法 :观察单纯冠心病病人 46例 (A组 )、冠心病伴糖尿病病人 41例 (B组 )和健康人 68例 (C组 )HRPS改变 ,并观察B组病人中合并VA和无VA者HRPS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 ,A组VLF、HF有显著性降低外 ,其余指标无意义。B组与C组比较 ,B组TP、VLF、HF有显著降低 (P <0 .0 1) ,LF/HF比值升高 (P <0 .0 5 )。B组与A组比较 ,B组TP、VLF、LF、HF均降低 (P <0 .0 5 ) ,LF/HF比值升高 (P <0 .0 5 )。B组中伴VA者与不伴VA者各项指标差异显著 (P<0 .0 1及P <0 .0 5 )。结论 :冠心病伴糖尿病病人HRPS显著异常 ,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心脏自主神经失衡 ,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损害及心肌缺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及降脂治疗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人血脂升高的80例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A组)和高脂对照组(B组)各40例,以及血脂正常者(C组)60例,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测定其HRV时域指标.结果 ①与C组比较,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显著降低(P<0.01~0.05);②治疗前后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明显改善(P<0.01~0.05).结论 高脂血症者HRV各时域指标降低,同时降脂治疗能明显改善各项HRV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