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既往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动脉穿刺情况,总结穿刺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开展先心病手术114例,据惠儿年龄、体外循环、血管条件、术前准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动脉穿刺点,麻醉后进行动脉穿刺置管.结果:首选桡动脉62例,1次穿刺成功72.58% (45/62),多次穿刺11例,合计成功率90.32%(56/62),失败率9.68% (6/62);股动脉1次穿刺成功率85.11%(40/47),合计成功率100.0%,未见动脉切开率;术后出现1例穿刺部位出血.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动脉穿刺点选择首选桡动脉,而后选择股动脉.  相似文献   

2.
樊秀兰  张亚兰 《甘肃医药》1994,13(4):236-238
子宫外孕是最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之一。本文就1982年6月至1992年6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41例异位妊娠,就其病因、诊断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分析 1.1 一般情况 1.1.1 年龄:19~43岁,平均31岁。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为25~38岁(占85.11%)。 1.1.2 孕产次:孕产2次或2次以上者92例(占65.25%),孕产1次者19例(占13.48%),第1次妊娠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80年1月至1983年5月共做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51例,其中显微外科手术16例,介绍如下。一般资料年龄1(1/2)~3岁9例,4~6岁17例,7~12岁25例,年龄最小者1(1/2)岁。性别:男39例,女12例。手术种类:显微外科手术16例,包括断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9年2月~1994年12月对75例小儿急腹症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6月~12岁。其中胃肠道手术51例,肝、胆、脾手术24例。手术时间30~180分钟。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3~5mg/kg。直入法硬膜外穿刺,穿刺部位比成人低1~2个椎间隙。成功后头端置管2~2.5cm。局麻药采用0.7%~1.5%利多卡因,剂量8~10mg/kg。注入预计量1/4为试验量,5分钟后测试麻醉平面,如无异常反应,一次或分次注入余药量。对不合作病儿,穿刺前肌肉注射氯胺酮2~3mg/kg。 1.3 术中管理 置听诊器于心前区监测心率(律)、呼吸音,3岁以上小儿加测血压。常规面罩吸  相似文献   

5.
由于剖宫产术的指征放宽 ,剖宫产术数有较大增加 ,但硬膜外麻醉效果软欠佳 ,故常辅助药物 ,对 1 87例剖宫产术中应用曲马多的实施情况 ,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元月至 1 0月共行剖宫产术 1 87例 ;ASAⅠ -Ⅱ级 ,其中产程延长者 72例 ,胎盘早剥者 1 2例 ,前置胎盘者32例 (上述均为急诊手术 )。疤痕子宫者 2 0例 ,珍贵儿者 4例 ,年龄 2 1~ 4 5岁 ,体重 4 5~ 92kg ,麻醉时间 6 1± 2 0min ,手术时间 4 0±1 8min。麻醉方法 :麻醉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鲁米那 0 .1~ 0 .2和阿托品 0 .5mg(或 6 54-Ⅱ ) ,…  相似文献   

6.
脊麻硬膜外复合麻醉(CSEA)应用于临床已有好多年了,我院于2009年开始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剖宫产患者60例,年龄20~35岁,体重60~100kg.妇科手术者60例,年龄25~65岁,体重45~75kg.术前常规检查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无硬膜外穿刺禁忌症.  相似文献   

7.
自 1994年以来 ,笔者用 1%利多卡因、0 .2 5 %布比卡因和 1∶2 0万肾上腺素混合剂 (简称利布合剂 ) ,在单次硬膜外阻滞下行脊柱外伤骨折手术 6 3例 ,麻醉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3例中 ,男 48例 ,女 15例。年龄 18~ 6 0岁。骨折部位均在L1以下 ,无 1例完全瘫痪。术前ASA病情估计Ⅰ~Ⅱ级。手术历时 12 0~ 2 0 0min。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和阿托品 0 .5mg。视脊柱骨折部位和手术部位确定硬膜外穿刺点 ,一般在骨折椎体上 1~ 2个椎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 ,先注入试验剂量利布合…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采用全麻加硬膜外阻带对麻醉及手术皆有许多优点,1997年我们施行11例,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9~71岁。病种及手术方式: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 直达手术4例,胃底癌行全胃切除5例,肝癌切除1例,腹腔巨大肿块1例。合并症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2 麻醉方法:11例手术麻醉时间平均4h。术前按全身麻醉常规准备,先行硬膜外穿刺,一般选择T_(8~9) 间隙,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平卧后开放静脉通络,视病人情况不同予硬膜外注入1.5%利多卡因 0.2%地塞米松混合液5~10ml。然后行全身诱导气管插管,以适量的2.5%硫苯妥钠 司可林快速诱导,术中以辅助芬太尼,吸入氨氟醚,维  相似文献   

9.
吴爱玲  汪卫 《四川医学》2003,24(2):196-196
腰麻是小儿手术的常见麻醉方法之一。传统的方法是采用 2 0~ 2 2G穿刺针穿刺 ,麻醉后头痛发生率高。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 ,采用眼科球后针穿刺行腰麻用于90例小儿手术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择期手术 90例患儿 ,男 5 4例 ,女36例 ,年龄 6~ 14岁。ASAⅠ~Ⅱ级。手术时间 2 5min~ 3 5h ,一般 1~ 2h完成手术。手术部位包括下腹部、下肢、肛门、会阴。1 2 麻醉方法 :常规禁食 ,入室前 30min肌注咪唑安定 0 2~ 0 4mg·kg- 1、阿托品 0 0 1~ 0 0 2mg·kg- 1。入室后建立…  相似文献   

10.
肺包虫迄今仍需手术治疗。麻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将我院62~85年肺包虫手术的麻醉331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08例,女123例。年龄1~63岁。除针麻11例外,全部采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1.术前药:三岁以下者氯丙嗪、异丙嗪各1~1.5毫克/公斤。三岁以上者杜冷丁1毫克、非那更0.5毫克/公斤,术前一小时肌注。2.麻醉诱导:2.5%硫贲妥纳5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11.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作为一种简捷、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已被广大神经科医师采用 ,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很多 ,我科从 1 999年 4月~ 2 0 0 2年 5月采用锥颅血肿穿刺治疗重症脑溢血患者 1 58例 ,就其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做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性 98例 ,女性 6 0例 ,年龄 38~ 82岁 ,平均年龄 6 1 .5岁 ;有高血压病史者 1 2 3例 ,有意识障碍者 1 55例 ,破入脑室者 52例。手术时间 :发病后 2~ 2 4小时 1 0 8例 ,2 4~ 72小时 50例。1 .2 临床表现术前按意识状态分级 ,意识清楚者 (Ⅰ级 ) 3例 ,嗜睡或昏睡者 …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0年9月至1981年3月选择性应用利多卡因25度冷丁混合液施行硬膜外麻醉共120例。男性50例,女性70例。年龄15—60岁,平均37.4岁。手术部位:颈部15例,上肢2例,胸部5例,上腹部40例,下腹部15例,盆腔21例,剖腹产11例,会阴2例,下肢6例。穿刺部位分颈上胸段(颈~胸6)22例,下胸段(胸8~腰1)40例,腰段(腰1~4)58例。另选条件相近的11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麻醉方法均采用一点穿刺连续硬膜外麻醉,颈上胸段利多卡因浓度为1.5%,下胸及腰段为2%。盐酸度冷丁50毫克加入利多卡  相似文献   

13.
陆建柳 《广西医学》2001,23(3):665-666
1999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科将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 PCEA)应用于妇科手术后病人的镇痛 ,获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妇科手术后病人 1 60例 ,其中研究组 1 0 0例用 PCEA法镇痛 ,对照组 60例 ,未采用 PCEA镇痛。研究组年龄 2 3~ 40岁 ,平均 31 .5岁 ,对照组年龄 2 2~ 2 8岁 ,平均 30岁。两组病人手术历时约为 ( 2 .8± 1 .57) h,且两组病人无镇静药成瘾史及明显心、肺、肝、肾等疾患。1 .2 镇痛方法 :妇科手术麻醉方法选取 L1~L2 为穿刺点 ,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 ,术毕采用电子泵经保留的硬…  相似文献   

14.
小儿手术及麻醉诱导前难以合作,常需基础麻醉使其入睡,从而降低全麻药、局麻药的用量,为输液穿刺和麻醉手术的实施创造条件,提高手术安全性。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前基础麻醉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2 0 0 0年1月~2 0 0 2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小儿实施氯胺酮基础麻醉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 5例,女7例,年龄1~12岁。其中普外科手术2 0例,烧伤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4例。1 2 麻醉方法 术前均严格禁食6~8h ,禁水4~6h ,基础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 0 2mg/kg、苯巴比妥钠5mg/kg ;入手术室前肌肉注射氯胺酮7~8mg/k…  相似文献   

15.
随着显微外科和影像技术的发展,颅内血管手术也日益增多。我院自1990年3月至1991年1月施行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6例,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男、女各3例,年龄29~41岁。4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次,2例有2次。本次出血距手术时间9~100天,平均51天。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估计分级:Ⅰ级4例,Ⅱ级1例,Ⅲ级1例。手术历时5~10小时,平均7.5小时,手术方式均为动脉瘤夹闭。2.麻醉处理及结果:麻醉前2例给杜冷丁1mg/kg、阿托品0.01mg/kg,3例给鲁米那钠2mg/kg、阿托品0.01mg/kg,1例给鲁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9~ 2 0 0 2年行非体外循环跳动心脏上冠脉搭桥手术 (OPCAB) 96例 ,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施行该术式 96例患者中男 6 5例 ,女 31例。年龄 38~ 78岁。心功能Ⅱ~Ⅲ级。心电图示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手术方式 :在全麻常温下行OPCAB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 2~ 6支。1 2 麻醉方式及管理 术前吗啡 10mg、东莨菪碱 0 3mg,肌肉注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输入林格液 ,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在局麻或全麻诱导后行右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三腔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麻醉诱导 :咪唑安定5…  相似文献   

17.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长行为对病儿输液穿刺成功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对我科输液室 1 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72 6例婴幼儿静脉输液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72 6例病儿中 ,男 41 6例 ,女 31 0例 ;1岁以内 2 92例 ,1~2岁 2 2 1例 ,大于 2岁而小于 3岁 1 34例 ;其中家长积极配合者 564例 ,一次穿刺成功 536例 ,穿刺成功率 95 % ,而家长不配合或配合不好者 1 62例 ,一次穿刺成功 1 2 9例 ,成功率80 %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38.81 ,P <0 .0 1 )。穿刺部位在头部者 454例 ,在足部者 2 72例。1 .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腰麻用于5~7岁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5~7岁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小儿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ASA Ⅰ~Ⅱ级,体重18~43 kg.患儿入手术室氯胺酮5 mg/kg肌注,入睡后开放静脉通路,取左侧卧位,屈髋屈膝但不屈颈,一人固定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确定L3-4间隙为穿刺点,消毒铺巾,使用一次性硬膜外+腰椎联合麻醉穿刺包,经患儿皮肤正中直入穿刺,穿刺成功见脑脊液回流后,经腰麻针缓慢推注(速度1 ml/20 s)已配制好的0.5%重比重布比卡因1~1.4ml(5~7mg),给药后患儿仰卧位,以针刺的方法确定腰麻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把阻滞平面控制在T8以下.术中根据需要静注咪哒唑仑1~2 mg或氯胺酮10~20mg.结果:麻醉效果:优47例,占94%;良3例,占6%.Ramsay镇静效果Ⅱ~Ⅴ级.手术时间35~150min,腰麻后30 min和手术结束时SBP、DBP、HR、SpO2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患儿术后无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局麻药毒性反应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腰麻用于5~7岁小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精神障碍者占25~60%,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住的11例SLE伴发精神障碍者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分析一般情况,11例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所制定的标准[2].男1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0.1:1,发病年龄19~30岁者7例,占63%,31~39岁者2例,占18.2%,40岁以上者2例,占18.2%,年龄最小19岁,最大44岁,平均26.5+11.5岁。从SLE发病到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3~6月2例,占18.2%。7~12月3例,占27.3%。1~2年者2例,占18.2%。3~5年3例,占27.3%。10年以上者1例,占9.1%。平均3.6年,以发病2年之内居多,占63.6%。  相似文献   

20.
1资料与方法 我们将48例年龄22~55岁一般情况差性急常规手术病人随机分2组Ⅰ组为妇产科28例(宫外孕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在硬膜下麻醉;另组分为普外科20例(大血管破裂矸脾破裂),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术前肌注阿托品0.5g,安定10mg,开放两条静脉积极抗休克监测CVP用0.9%生理盐水1000ml,平衡液500ml或输全血500ml后使有效循环血量增加,一般情况改善血压回升,并能维持住,可采取连续硬膜下麻醉选用L1~L2间隙穿刺,用药量分小量1.6%利碱液注入6~8ml,麻醉平面T6~L1之间,术中病人生命征平稳,平衡麻醉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