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父母过敏史对新生儿脐血IgE和嗜酸性粒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的筛查、监测及开展过敏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2年7-12月就诊于义乌市妇幼保健院的13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脐血样本,检测IgE、嗜酸性粒细胞、IL-13、Eotaxin、IL-9、IL-6、IL-4、IL-5、IFN-γ和IL-10,比较父母均有过敏史组、父母一方有过敏史组和父母无过敏史组3组间的差异。结果3组人口社会学因素均衡(P>0.05)。3组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中位数水平:IL-13(1.82、3.24和6.12 pg/mL)、Eotaxin (29.33、50.71和60.15 pg/mL)、IL-9(43.75、111.17和183.19 pg/mL)、IL6(11.49、19.35和26.09 pg/mL)、IL4(3.67、21.27和49.51 pg/mL)、IL -5(4.26、7.69和10.66 pg/mL)、IFN -γ(338.65、649.17和834.14 pg/mL)、IL-10(7.13、10.56和14.6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的过敏史对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水平产生影响,要加强有过敏史父母的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的筛查和监测,以利于开展过敏性疾病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清前白蛋白(PA)、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以了解MAS早期炎症反应.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住院的35例MAS患儿行血清PA、IL-8检测,并与对照组分析比较,PA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IL-8测定用ELISA法.结果 MAS患儿PA水平(96.74±9.14) mg/L低于对照组(107.31±15.59) mg/L,IL-8水平(19.29±4.28) pg/mL高于对照组(11.28±1.67)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1和9.76,均P<0.01).结论 MAS患儿早期有明显炎症反应,PA、IL-8可以作为MAS患儿早期炎症反应的敏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孕妇是否合并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74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孕妇80人,两组分别检测晚妊期NT-pro BNP血浆浓度并作比较,其中正常妊娠孕妇组还检测早妊期NT-pro BNP血浆浓度,分别与该组晚妊期结果比较,同时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作心功能分级,并与晚妊期血浆NT-pro BNP水平作关联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NT-pro BNP血浆浓度(中位数为352.50 pg/m L,浓度范围为84.00~3 806.00 pg/m 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晚妊期(中位数为58.00 pg/m L,浓度范围为26.00~164.00 pg/m L)(P0.01),其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 BNP血浆浓度水平也越高(P0.01);正常妊娠孕妇的晚妊期NT-pro BNP血浆浓度高于早妊期(中位数为49.00 pg/m L,浓度范围为20.00~178.00 pg/m L)(P0.01)。结论 NT-pro BNP血浆浓度水平在评价合并心脏病孕妇心功能受损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妊娠对正常孕妇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α(IFN-α)的水平变化及其在评估新生儿免疫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5例SLE活动期,21例SLE稳定期,30例正常健康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中IL-6、IL-10和IFN-α的水平;分析母儿免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5例SLE活动期孕妇血IL-6、IL-10和IFN-α的水平分别为(147.1±51.5)ng/L,(44.6±13.4)μg/L,(4.8±0.5)μg/L,均高于SLE稳定期(119.0±33.8)ng/L,(36.7±12.4)μg/L,(2.2±0.6)μg/L(P0.05)和正常组(118.9±41.5)ng/L,(37.6±10.7)μg/L,(1.9±1.0)μg/L(P0.05);SLE活动期新生儿脐血中的IL-6、IL-10和IFN-α的水平分别为(148.5±43.0)ng/L,(48.2±13.1)μg/L,(4 7±0.1)μg/L,均显著高于SLE稳定期(119.0±54.5)ng/L,(39.2±12.4)μg/L,(2.2±0.3)μg/L(P0.05)和正常组中(109.8±41.2)ng/L,(38.8±12.2)μg/L,(2.0±0.4)μg/L(P0.05)。稳定期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孕妇活动期外周血IL-10和IFN-α水平与脐血中二者水平呈正相关(r=0.490,P0.05;r=0.456,P0.05);SLE活动组脐血IL-6、IL-10及IFN-α浓度与疾病SLEDAI积分呈直线相关。结论SLE活动期孕妇及所分娩的新生儿免疫功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SLE病情与免疫因子的生成相互影响,严格控制妊娠期SLE病情对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85名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25(OH)D]及总IgE值;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孕妇的健康状况及新生儿出生史;跟踪随访新生儿一年,了解其在随访期限内过敏性疾病发作情况。结果 新生儿脐血25(OH)D平均浓度为(49.63±16.56)nmol/L,中位数49.50nmol/L;脐血总IgE平均水平为(513.85±116.54)U/L;随访期限内共有38名婴儿有过敏状况发生;过敏组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38.88±12.33)nmol/L,非过敏组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52.41±16.41)n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新生儿脐血IgE水平为(574.13±109.86)U/L,非过敏组新生儿脐血IgE水平(498.27±113.44)U/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家族过敏史与出生时脐血25(OH)D水平对脐血IgE水平产生影响(P<0.05);回归分析表明脐血25(OH)D水平与脐血IgE水平呈线性负相关(r2=0.576,P<0.05)。结论 脐血维生素D水平与IgE水平呈负相关,脐血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可能是生后一年内婴儿过敏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杰  杨默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25-1226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调控因子对早产儿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我们测定了33例早产儿脐血血小板计数,并用放射免疫法(ELISA)检测了早产儿脐血中血小板生成调控因子,包括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并与33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早产儿脐血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足月组(早产儿对足月儿:167.4±55.6×109/L对366.7±49.1×109/L,P<0.01;);早产儿脐血TPO、IL-6、IL-1β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足月组,分别为(早产儿对足月儿,TPO:118.9±78.4pg/ml对63.9±42.8pg/ml,P=0.04;IL-6∶55.5±49.3pg/ml对2.2±2.4pg/ml,P=0.001;IL-1β∶4.4±3.7pg/ml对1.6±2.7pg/ml,P=0.04);而两组血浆IL-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早产儿对足月儿:25.1±10.5mg/ml对22.7±13.4pg/ml,P>0.05)。结论:早产儿娩出时同样存在血小板-细胞因子的反馈调节机制,血小板计数降低反馈性引起脐血中TPO、IL-6、IL-1β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过敏性结膜炎临床多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本研究分析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转归及相关指标评估情况。方法选择2018-01-01-2018-12-31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收治的4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及泪液指标。结果临床症状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流泪评分(0.33±0.17)分,低于对照组的(0.75±0.56)分,t=3.21,P=0.01;观察组畏光评分(0.38±0.14)分,低于对照组的(0.79±0.74)分,t=2.43,P=0.02;观察组干痒评分(0.44±0.36)分,低于对照组的(0.85±0.63)分,t=2.53,P=0.02;观察组异物感评分(0.48±0.22)分,低于对照组的(0.91±0.21)分,t=6.32,P=0.01。血清指标方面,治疗后观察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4.37±0.33)μg/L,低于对照组的(7.55±0.84)μg/L,t=15.76,P0.01;观察组组胺(histamine,HA)水平(80.11±5.96)μg/L,低于对照组的(93.26±8.69)μg/L,t=6.76,P=0.01;观察组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77.14±6.19)pg/mL,低于对照组的(85.41±8.09)pg/mL,t=3.63,P=0.01;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0.17±0.04)pg/mL,低于对照组的(0.55±0.33)pg/mL,t=6.46,P=0.01。泪液指标方面,治疗后观察组ECP水平(1.43±0.15)μg/L,低于对照组的(5.17±0.66)μg/L,t=25.30,P0.01;观察组HA水平(44.27±4.69)μg/L,低于对照组的(62.62±7.96)μg/L,t=8.88,P=0.01;观察组LTB4水平(54.41±4.78)pg/mL,低于对照组的(73.14±7.11)pg/mL,t=9.78,P0.01;观察组IgE水平(0.11±0.03)pg/mL,低于对照组的(0.67±0.28)pg/mL,t=10.48,P0.01。结论奥洛他定滴眼液能够有效缓解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及泪液指标,临床效果显著,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激活素A、抑制素A及CA125在先兆流产预后评估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武汉六医院收治的137例孕妇的相关资料,正常妊娠孕妇纳入A组(45例),有先兆流产症状但经过适当临床治疗继续妊娠的孕妇纳入B组(50例),有先兆流产症状且最终发展成为难免流产的孕妇纳入C组(42例)。检测各组血清激活素A、抑制素A及CA125水平,比较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结果C组血清激活素A(157.5±76.4 pg/m L)、抑制素A(277.1±102.4 pg/m L)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血清CA125(54.6±15.4 U/m L)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血清激活素A(230.7±95.2 pg/m L)、抑制素A(394.8±115.9 pg/m L)水平明显低于A组(307.8±108.5 pg/m L,、512.4±136.8 pg/m L)(P0.05),血清CA125水平(35.2±9.2 U/m L)则明显高于A组(24.8±6.7 U/m L)(P0.05);血清激活素A、抑制素A及CA125联合检测难免流产的敏感性(92.9%)明显高于单一检测(78.6%、85.7%、73.8%)(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激活素A、抑制素A及CA125在先兆流产预后评估及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母乳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GDM孕妇60例,非GDM正常孕妇45人为对照组。GDM组根据母乳喂养量分为高母乳喂养组及低母乳喂养组。分娩时采集脐血、产后收集初乳及成熟乳,分别用放射免疫(RIA)法和酶联免疫(ELASA)法测定胰岛素和RBP4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产后复查时体重增加量。结果 GDM组脐带血的RBP4和胰岛素(INS)分别为(14.9±2.6)μg/L和(8.3±1.9)μU/m L,均高于对照组的(12.4±2.7)μg/L和(6.0±2.1)μU/m L(P均0.01)。GDM组初乳RBP4和INS分别为(16.9±4.2)μg/L和(11.3±3.1)μU/m L,均高于对照组的(13.3±4.5)μg/L和(9.2±2.8)μU/m L(P均0.01);GDM组成熟乳RBP4(16.1±4.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3.1)μg/L(P0.01);但是两组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高母乳喂养者的成熟乳RBP4低于低母乳喂养者(P0.01);GDM组乳汁RBP4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初乳RBP4水平均与其对应的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1);初乳RBP4水平与孕期体重增加量呈正相关(r=0.37,P0.01);GDM组脐血中的RBP4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43,P0.01)。高母乳喂养组成熟乳中RBP4水平与婴儿体重增加呈负相关(r=-0.49,P0.01)。结论 GDM母乳中RBP4参与婴儿生长发育调节,母乳喂养者体内RBP4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医院确诊为足月胎膜早破并成功分娩的132例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选取同期足月正常分娩的130名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孕妇在分娩前、分娩后24h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统计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情况,对比分析正常孕妇与胎膜早破孕妇、围产期感染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之间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胎膜早破组分娩后SCD14(46.34±8.35)ng/ml、PCT(52.36±8.23)pg/ml、CRP(4.78±1.24)mg/ml、IFN-γ(75.24±9.23)pg/ml、IL-10(6.59±1.25)pg/ml显著下降,两组孕妇外周血清SCD14、PCT、CRP、IFN-γ、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外周SCD14(56.35±8.25)ng/ml、PCT(55.32±10.24)pg/ml、CRP(6.01±1.69)mg/ml、IFN-γ(62.21±9.25)pg/ml、新生儿感染率15.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5.26±1.0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OM组感染新生儿外周血SCD14(63.52±9.25)ng/ml、PCT(61.32±1.24)pg/ml、CRP(7.26±1.75)mg/ml、IFN-γ(96.73±11.26)pg/ml显著高于未感染新生儿,而IL-10(4.03±2.01)pg/ml显著低于未感染新生儿(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患儿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积极进行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妊娠孕妇67名,其中健康妊娠孕妇32名(非GDM组),GDM孕妇35名(GDM组),选取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7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hs-CRP、IL-6、Hcy等指标,并分析GDM患者FBG与hs-CRP、IL-6、Hcy等指标相关性。结果 GDM组FBG、hs-CRP、IL-6、Hcy浓度分别为(4.89±0.71)mmol/L、(121.32±9.91)ng/m L、(6.17±1.14)mg/L、(18.08±2.12)μmol/L,均明显高于非GDM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15,P=0.001;F=14.437,P=0.000;F=21.076,P=0.000;F=15.442,P=0.000);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FBG与hs-CRP、IL-6、Hcy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51、0.569、0.512,均为正相关(P0.01)。结论监测hs-CRP、IL-6、Hcy可以预测GDM发生以及病情发展,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医院确诊为足月胎膜早破并成功分娩的132例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选取同期足月正常分娩的130名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孕妇在分娩前、分娩后24h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统计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情况,对比分析正常孕妇与胎膜早破孕妇、围产期感染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之间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胎膜早破组分娩后SCD14(46.34±8.35)ng/ml、PCT(52.36±8.23)pg/ml、CRP(4.78±1.24)mg/ml、IFN-γ(75.24±9.23)pg/ml、IL-10(6.59±1.25)pg/ml显著下降,两组孕妇外周血清SCD14、PCT、CRP、IFN-γ、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外周SCD14(56.35±8.25)ng/ml、PCT(55.32±10.24)pg/ml、CRP(6.01±1.69)mg/ml、IFN-γ(62.21±9.25)pg/ml、新生儿感染率15.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5.26±1.0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OM组感染新生儿外周血SCD14(63.52±9.25)ng/ml、PCT(61.32±1.24)pg/ml、CRP(7.26±1.75)mg/ml、IFN-γ(96.73±11.26)pg/ml显著高于未感染新生儿,而IL-10(4.03±2.01)pg/ml显著低于未感染新生儿(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患儿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积极进行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PROM孕妇PCT、IL-6、CRP水平的变化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败血症临床价值。方法选择PPROM孕妇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同孕周的正常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分娩时脐血PCT、IL-6、CRP水平;PPROM孕妇分娩后对胎盘胎膜行病理学检查,追踪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63例,无绒毛膜羊膜炎37例,两组孕妇外周血PCT、IL-6及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CRP各自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一般,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低,但三者同时阳性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08%、94.59%、95.35%。脐血PCT、IL-6、CRP水平在败血症新生儿中显著升高,与新生儿肺炎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浓度升高,三者同时阳性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高,脐血中PCT、IL-6、CRP水平有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37周≤孕周≤41周OSAH孕妇设为OSAHS孕妇组,65例健康孕妇设为健康孕妇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孕妇血清中的IL-6、IL-18水平,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及Apgar评分有无差异。结果共纳入35例OSAHS孕妇,OSAHS组孕妇体内的IL-6及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孕妇组[(34.72±3.78)pg/ml vs.(24.98±4.25)pg/ml,(56.76±6.20)pg/ml vs.(37.65±4.93)pg/m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孕妇组胎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15±0.14 kg vs.3.43±0.17 kg,P0.05),但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9.00±1.16)分vs.(9.02±1.2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组孕妇血浆内炎症因子较健康孕妇明显升高,并可能影响正常宫内环境,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和脐血IgE、TH2类细胞因子以及其它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35份新生儿脐血IgE、IL-4和IL-13进行检测,同时问卷调查家族过敏史和妊娠及出生时相关情况,对新生儿进行2年随访,观察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比较特应性皮炎患儿和正常婴儿脐血IgEI、L-4和IL-13的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特应性皮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特应性皮炎患儿组脐血IgE、IL-4、IL-13的水平较正常小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儿脐血IL-4及IL-13均与脐血IgE呈显著正相关。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和脐血IgE是特应性皮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脐血IgE和TH2类细胞因子升高,脐血IgE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其新生儿脐血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并比较33 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及35 例糖耐量正常(NGT)孕妇空腹静脉血糖和新生儿1 h末梢血糖水平和孕妇及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APN水平.结果 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APN水平(60.0±15.0)mg/L高于NGT组的(49.1±15.7)mg/L,而其生后1 h血糖(2.35±0.51)mmol/L低于NGT组的(3.55±0.5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APN水平与其生后1 h血糖无相关性.结论 GDM孕妇的新生儿脐血血清APN水平升高,1 h末梢血糖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产前发热孕妇新生儿脐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水平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106例产前发热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64例和非感染组42例。统计感染组新生儿病原学特点,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基线资料、脐血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脐血粒细胞TLR相关指标(TLR2 mRNA、TLR2蛋白、TLR4 mRNA、TLR4蛋白)水平。结果 产前发热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60.37%,感染病原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30.26%;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脐血IL-8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TLR2 mRNA、TLR2蛋白、TLR4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 TLR2 mRNA、TLR2蛋白、TLR4 mRNA表达水平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预测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0.802、0.806。结论 产前发热孕妇新生儿脐血粒细胞TLR水平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代替脐血炎症指标对其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定量测定孕妇及新生儿脐血总碱性磷酸酶 (TALP)与骨碱性磷酸酶活性 (BALP) ,比较孕妇及新生儿脐血TALP与BALP之间的关系 ,探讨两者作为反映孕妇及新生儿骨代谢的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基于BALP单克隆抗体的酶免法 (EIA)和常规生化方法对 4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进行总TALP和BALP活性定量测定。 【结果】 孕妇的TALP活性高于新生儿 [( 170 .43± 44 .0 1)单位 /L ,( 116.70± 3 8.48)单位 /L ,P <0 .0 0 1] ,新生儿的特异性BALP活性高于孕妇 [( 10 8.5 6± 5 5 .2 1)单位 /L ,( 3 7.10± 13 .0 4)单位 /L]。孕妇与其新生儿血清TALP水平无相关性 (r =0 .0 74,P >0 .0 5 )。孕妇与其新生儿血清BALP水平有相关性 (r =0 .3 5 6,P <0 .0 5 )。 【结论】 BALP是反映成骨细胞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血清TALP不能反映孕妇骨代谢 ,但可反映新生儿骨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血特异性IgE及炎性因子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成功分娩的2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采集其脐血标本并进行特异性IgE、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8(IL-18)的检测,所有新生儿均进行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记录所有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婴幼儿间特异性IgE、IL-4和IL-18等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脐血特异性IgE及炎性因子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1)本研究286例新生儿中出现婴幼儿过敏性疾病72例,发病率为25.17%;(2)过敏性疾病婴幼儿其家族过敏性疾病或疾病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婴幼儿(P0.05);(3)过敏性疾病婴幼儿其特异性IgE、IL-4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婴幼儿(P0.05);(4)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特异性IgE与IL-4和IL-18之间以及IL-4和IL-18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5)特异性IgE联合IL-4和IL-18诊断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64%和88.72%,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诊断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或疾病史、特异性IgE、IL-4和IL-18水平升高均为导致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脐血特异性IgE联合IL-4和IL-18共同诊断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脐血特异性IgE、IL-4和IL-18水平升高均为导致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将脐血特异性IgE联合IL-4和IL-18的共同检测作为预测和诊断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首选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孕妇的分娩结局,探讨孕妇血清甲功检测与新生儿甲功检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江苏盛泽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合并SCH患者92例。根据是否接受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分为治疗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选择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妊娠后胎儿的各项指标;并分析观察组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与新生儿脐血TSH、FT4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17.02%,8/47)、妊娠高血压(27.66%,13/47)、胎膜早破(23.40%,11/47)和剖宫产发生率(27.79%,14/47)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 714.14±467.25)g、Apgar评分(8.27±1.49)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02%,8/47)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27.66%,13/47)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中的TSH含量与新生儿脐血中的TSH含量呈正相关(r=0.352,P=0.015);孕妇血清中的FT4含量与新生儿脐血中的FT4含量呈负相关(r=-0.408,P=0.004)。结论妊娠合并SCH孕妇如不进行药物干预,则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和治疗孕妇,孕妇血清甲功检测与新生儿甲功检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