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最早应用于结核病临床诊断的结核菌素为结核杆菌培养滤液浓缩液稀释的旧结核菌素(OT),其剂量单位采用浓缩液的稀释度,由于不同厂家制备的OT效价常不一致,1931年,由英国制备旧结核菌素参考品,1938年建立了以其活性为指标的结核菌素单位(tuberculin unit,TU)。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18所高校、中等专业学校结核病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96-998
目的 调查西安市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新生结核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入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5mm,分别为58.4%,45.6%;结核菌素试验≥15mm,分别为16.2%,13.1%;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5mm≥15mm均有显著差别。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学生≥15mm平均为44.2%,无接触史的学生≥15mm平均为14.1%,高30.1个百分点。结论 把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新生作为结核病预防治疗对象,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机抽取的48只牛型老结核菌素(OT)阳性反应猴子和12只阴性反应猴子,分别使用2000IU/0.1ml的牛型PPD,对4个猴群共4895只猴子结核病检疫净化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浓度的牛型PPD是检疫净化猴群结核病的一个有效方法。近两年来,经用0.1ml含2000IU的牛型PPD,先后对出口的实验用猴共648只,全部符合结核病检疫阴性反应的健康条款。并且,从香港、美国引进的38只猴子,经用该方法检出结核病阳性反应猴1只。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感染结核杆菌情况,了解HIV/AIDS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例健康者及40例经WB确证的HIV感染和AIDS病人做结核菌素(PPD)试验,CD4、CD8淋巴细胞储数。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PPD阳性率12.5%,而健康对照PPDB阳性率28.2%(P<0.05)。CD4细胞计数<200/mm^3者PPD均为阴性。CD4/CD8比值<1者达90%。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PPD反应明显下降。对HIV/KAIDS病人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以控制和减少结核病发病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高校大学新生结核菌素反应及患病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对2004年9月-2006年9月昌平辖区范围内高校的每年入学新生进行连续3年的结核菌素(PPD)试验;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摄X线胸片及查痰,掌握活动性病例及菌阳病例。结果3年来在昌平辖区内共计给21所高校的大学新生做PPD试验139136人次,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26例,结核性胸膜炎44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46例,其中痰涂片阳性患者16例,痰培养仅阳性患者3例。通过连续3年的观察表明,每年高校入学新生PPD≥15mm者分别占受调查总数的16.5%、17.6%、17.7%,提示新大学生受结核菌感染及患病情况较严重。结论应把大学生列为结核病防治重点对象之一。加强入学时的检查,及时发现病人彻底治疗,预防传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BCG,BCG-PPD)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在大学生结核病筛查中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3所大学2821名学生的结核病筛查数据。根据使用的PPD试剂种类进行分组,BCG-PPD组学生1386名;TB-PPD组学生1435名。对两组观察者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72 h查验硬结平均直径,对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秩和检验对两组硬结平均直径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对组间PPD结果分布频度及结核病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当理论值<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卡痕与PPD阳性结果间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中位硬结平均直径BCG-PPD组(6 mm)大于TB-PPD组(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34, P〈0.05)。BCG-PPD组的阳性率(54.8%, 759/1386)明显高于TB-PPD组(32.7%,469/1435)(χ^2=139.818,P〈0.05);PPD强阳性率BCG-PPD组为6.6%(92/1386),高于TB-PPD组的3.4%(49/1435)(χ^2=15.425,P〈0.05);BCG-PPD组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9%(27/1386),高于TB-PPD组的0.4%(6/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4,P〈0.05)。卡痕与PPD阳性结果相关,有卡痕者更容易出现PPD阳性结果(OR=2.046,95%CI=1.630~2.569,P〈0.05)。 结论 TB-PPD和BCG-PPD皮肤试验在大学生结核病筛查中的强阳性率和异常反应发生率上存在差别,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有1/3人口感染了结核菌,受感染人数超过了4亿,据研究受感染人口中有10%的人发生结核病。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结核病和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水平对于结核病的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及痰结核菌培养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流行较广,病死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对结核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细菌学检查阳性率较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因受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接种影响特异性不高、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存在假阳性、受检验标本来源多样且其处理难以标准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怀柔区部分中、小学生结核病感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调查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结核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中、小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高中、初中、小学一年级新生结素试验≥5mm分别为57.7%,44.4%,21.6%,结素试验≥15mm分别为16.8%、13.5%、2.8%,各年级≥5mm及≥15mm均有显著差别。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学生≥15mm为45.2%,无接触史的≥15mm为10.6%,高34.6个百分点。结论 把中、小学生作为结核病预防治疗对象,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曦  王丽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887-890
目的 了解中央财经大学新生PPD试验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2年入学本科新生共计9702名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试验结果,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部新生PPD试验强阳性率为6.02%(584/9702),其中,男生的强阳性率为4.04%(145/3587),女生为7.18%(439/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5)。2010年PPD试验强阳性率最高,为10.44%(233/2231);2009年、2012年和2011年次之,强阳性率分别为5.43%(136/2505)、4.75%(116/2442)和3.92%(99/2524)。4年间新生体检共检出肺结核患者14例,检出率为0.14%(14/9702)。14例肺结核患者中,6例PPD试验强阳性。 结论 在高校新生开展PPD普查,是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方法,加强在校学生结核病筛查,是控制结核病在高校传播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 (一)结核菌素反应性特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确定大学生结核菌素的反应性。方法 对北京市20所大学51699名大学新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大学生社会———人口学及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9.9%大学新生集中在18~19岁,68%源于北京以外的32个省市和地区,无卡痕15203名大学生PPD硬结横径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占38.9%,22.6%,12.4%和6.0%,源于城市大学生结核菌素反应性高于农村。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大学生≥15mm和20mm≥,比无接触史的高出38.7%和48.5%。结论 把大学生作为北京“目标结核菌素试验”规程的对象,可将≥15mm结核菌素反应者作为预防性治疗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感染结核杆菌情况,了解HIV/AIDS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2例健康者及40例经WB确证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做结核菌素(PPD)试验,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HIV感染者和 AIDS病人中PPD阳性率12.5%,而健康对照 PPD阳性率28.2%(P<0.05)。CD4细胞计数<200/mm3者PPD均为阴性。CD4/CD8比值<1者达90%。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PPD反应明显下降。对HIV/AIDS病人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以控制和减少结核病发病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2—2013年新疆博湖县中小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预防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博湖县中小学新生进行PPD试验,并综合分析试验数据,PPD试验72 h后观察结果,皮肤硬结≥5mm为阳性、≥20 mm或局部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为强阳性。结果 2012—2013年共对全县中小学入校新生2 122人进行PPD试验,阳性538人,阳性率25.35%,其中:汉族学生1 042人、阳性率22.84%,少数民族学生1 080人、阳性率29.48%,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P0.05);城镇学生838人、阳性率20.64%,农村学生1 281人、阳性率2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P0.05)。结论对强阳性的新生进行的强制性复诊,对于阳性、中度阳性、弱阳性的新生也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实现早期干预结核病在中小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HIV感染者PPD试验结果及其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HIV(+)人群中PPD反应结果及其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对HIV高感染地区重点人群242人进行PPD试验,HIV抗体筛查和MultiSET^TM Physician检查CD4细胞计数。结果:HIV(+)人群中PPD(+)的占12.5%,HIV(-)人群中PPD(+)的占28.2%,且HIV(+)人群中随着CD4细胞计数的减少,PPD试验阳性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HIV(+)人群中PPD阳性率明显低于HIV(-)人群,在确诊HIV(+)病人发结核病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结核病患者主要为老年人。本研究在于调查1982年麻省退伍军人医院15个病区人群结核感染率,结核菌素年感染率及活动性结核的患病率。对有结核病史及以前曾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者作胸部 X 线检查,无结核病史及无结核菌素皮试阳性证据者则予以5 TU 的结核菌素(PPD)作皮试。结果阴性者(硬结直径小于10mm)则2~4周后重复5TU 的 PPD 的皮试,如第2次皮试硬结直径达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提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 对不同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大学生进行4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6 543名健康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和4年的发病观察,反应强度为0~4、5~9、10~14、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2.97/10万、13.34/10万、50.32/10万、167.56/10万和250.21/10万;0~4和5~9 mm反应者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4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当逐个计算反应强度每增加1 mm及以上反应者的发病率时,15 mm以上的各反应强度者中结核病发病率相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PD反应标准15 mm及以上可以覆盖80.8%的病人,而且病人的发现效率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结论 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标准能够覆盖80%以上的病人,病人的发现效率也最高.因此以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一)结核菌素反应性特点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确定大学生结构菌素的反应性。方法:对北京市20所大学51699名大学新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大学生社会--人口学及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9.9%大学新生集中在18-19岁,68%源于北京以外的32个省市和地区,无卡痕15203名大学生PPD硬结横径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占38.9%,22.6%,12.4%和6.0%,源于城市大学生结核菌素反应性高于农村.胃结核病接触史的大学生≥15mm和20mm≥,比无接触史的高出38.7%和48.5%。结论:把大学生作为北京“目标结核菌素试验”规程的对象,可将≥15mm结核菌素反应者作为预防性治疗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中主要为肺结核,肺结核的诊断金标准是痰菌阳性,涂阳肺结核者仅占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30%^[1],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胸部X线、结核菌素(简称PPD)试验。本文主要探讨PPD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1肺结核疑似病例的诊断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1)5岁以下儿童有与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和/或结核菌素(PPD,5TU)、皮肤试验反应≥15mm或有丘疹、水  相似文献   

20.
三种检测方法在菌阴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核抗体(TB-Ab)、结核菌素(BCG-PPD)5IU皮试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菌阴结核病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依上述三种方法检测初治菌阴肺结核121例,结核性胸膜炎93例,肺外结核病41例,非结核疾病35例。结果 PCR、TB-Ab、PPD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41.3%、37.2%、31.4%,对结核性胸膜炎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30.1%、43.0%、34.4%,肺外结核病组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46.3%、39.0%、34.1%。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最高阳性率相比,菌阴肺结核由41.3%提高到75.2%,结核性胸膜炎由43.0%提高到73.1%,肺外结核组由46.3%提高到74.3%。结论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菌阴结核病的诊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