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清  邢向阳 《当代医学》2011,17(30):19-20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40例中有发病诱因者136例(56.7%),未发现明确发病诱因者104例(45.3%)。结论恶性肿瘤及各种手术尤其妇产科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住院卧床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确诊较为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本病诊断有特异图像,现将我院1997年8月~1998年10月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3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35~69岁,平均46岁,其中8例经X线静脉造影证实,余15例经临床及超声确诊,病变位于左下肢14例,占61%,右下肢9例,占39%,以髂外静脉及股静脉多见,且多为急性栓塞,多发生在高位深静脉,慢性栓塞多发生于低位深静脉。高位静脉血栓多由于受机械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卒中病人并发的深静脉血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对策。方法:分析54例脑卒中伴发的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特点,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静脉尿激酶溶栓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脑卒中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14%,70岁以上为61%;最多见的原发病为脑梗塞18例(33%),脑栓塞14例(26%),脑出血10例(18%),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22%),继发肺动脉栓塞29例(54%)中死亡4例(14%)。结论: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易致急性肺栓塞,有很高的死亡率,应对高龄的、长期卧床的并有深静脉血栓倾向的中风病人给予必要的预防;溶栓与抗凝疗法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着,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无明显病因的9例,占12.5%;有明显病因的63例,占87.5%。结论虽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因素复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但是大部分都为获得性因素,获得性危险因素具有可预防性,预防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故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和早期预防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溶栓、抗凝、祛聚、穿减压袜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43例(69.35%),好转15例(24.19%),无效4例(6.45%),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可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天)5例(55.56%),慢性(〉10天)4例(44.44%),有2例曾有DVT病史。结果 总有效率100%(9/9)。平均住院日为10天。结论 足背静脉穿刺顺行灌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提供一种方法。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以及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急性血栓16例(占50%),亚急性血栓4例(占12.5%),慢性血栓12例(占37.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经验。方法整理分析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于产褥期10例(83_3%),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7例(70.0%);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6例(50.0%),单纯发生于肢体近端DVT9例(75.0%);股静脉血栓形成10例(83.3%);孕期规律检查9例(75.0%);卧床时间〉3d出现DVT8例(66.7%);12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结论围生期血栓疾病预防在于孕期产检中注意评估选高危人群,早期进行干预,以减少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案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中成药及物理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发病部位以下肢多见。1997年3月至2000年10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腹部超声特征及其与腹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腹部超声扫查并确诊并发DVT(深静脉血栓),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腹部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当中,通过腹部扫查确认有腹部疾病的有40例(44.4%),其中,28例(31.1%)是直接病因,12例(13.3%)是间接病因。在40例有腹部疾病的患者当中,18例为恶性肿瘤(20%),7例为良性肿瘤(7.77%),6例(6.66%)为先天性骼静脉受压,9例(10%)为卵巢囊腺瘤漏液。通过手术等方式把腹部疾病病因祛除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祛除的50例患者相对比,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扫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引发DVT的腹部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