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泊酚与芬太尼联用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人工流产手术病人 15 0例 ,符合美国麻醉学家学会Ⅰ~Ⅱ级 ,分为 3组。A组单次静脉注射 (静注 )丙泊酚 2mg·kg- 1。B组单次静注丙泊酚 1.5mg·kg- 1及芬太尼 1μg·kg- 1。C组单次静注丙泊酚 1.5mg·kg- 1及芬太尼 2 μg·kg- 1。观察 3组病人麻醉起效及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B组为 (1.2±s 0 .4 )min ,C组为(1.3± 0 .4 )min ,明显快于A组 (1.8± 0 .7)min ,P <0 .0 1;意识恢复时间B组短于A组。丙泊酚用量B ,C组均少于A组。用药后SPO2 ,RR均下降 ,C组发生率明显高于A ,B两组。结论 :丙泊酚 1.5mg·kg- 1联合应用芬太尼 1μg·kg- 1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东亚  郭涛  宋丹丹  张洁  许霁虹  张铁铮 《中国药房》2007,18(14):1066-1067
目的:研究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药动学。方法:8名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1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丙泊酚的浓度。用3p97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静脉注射丙泊酚后的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t1/2γ分别为(0·8±0·41)、(10·2±15·6)、(113·0±47·2)min,Vc、Vd分别为(0·0548±0·0218)、(2·6482±0·6638)L·kg-1,CL为(17·4±4·5)mL·min-1·kg-1,AUC0~∞为(108·92±31·68)mg·min·L-1。结论:丙泊酚的药动学特征与临床麻醉中迅速分布于全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恢复迅速等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3.
施丽  程英莉 《中国药房》2010,(18):1691-1692
目的:比较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与氯胺酮配伍地西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378例要求无痛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238例,静脉推注丙泊酚2.0~2.5mg·kg-1、芬太尼0.05mg;B组140例,静脉推注氯胺酮0.3~0.5mg·kg-1和地西泮5mg;观察2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和呼吸抑制情况。结果:A、B组术中无痛率分别为93.7%、90.7%(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0.08±5.67)min、(15.50±3.47)min(P<0.05)。推注丙泊酚速度为50~60mg·min-1时,有4.72%发生呼吸暂停;推注速度为30~40mg·min-1时,则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2组出血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与氯胺酮配伍地西泮在人工流产术中均有明显镇痛和宫颈松弛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短效静脉麻醉药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单独和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术中呼吸循环、术后恢复以及患者舒适度等的影响.方法将75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n=25),分别按以下麻醉诱导+维持方案用药丙泊酚2 mg·kg-1+0.2 mg·kg·min-1(P组);瑞芬太尼(浓度10μg·mL-1)1.5μg·kg-1+0.15μg·kg·min-1(R组);瑞芬太尼1.0μg·kg-1联合丙泊酚1.0 mg·kg-1+丙泊酚0.2 mg·kg·min-1(P+R组);所有患者必要时追加丙泊酚静脉推注.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博氧饱和度(SpO2),观察妇科情况,记录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不良反应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分别由患者和手术者作出麻醉满意度评分,计算每位患者所用药品的总折价.结果除P组术中MAP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外,各组MAP、HR和SpO2无显著变化;VAS疼痛评分3组差异无显著性;患者满意度评分P组和P+R组明显高于R组,术者满意度评分P+R组显著高于P组和R组;苏醒和离开手术室时间R组<P+R组<P组;术后恶心呕吐R组最多,注射部位疼痛的例数P组最多;注射后咳嗽P组最少;所用药品的总折价R组<P+R组<P组.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信价比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和持续泵注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靶控输注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4μg·mL-1靶控输注,给予芬太尼3~5μg·kg-1、咪达唑仑0.05mg·kg-1、罗库溴铵0.9mg·kg-1,丙泊酚维持用量为2~3μg·mL-1靶控输注;C组(丙泊酚持续泵注组),丙泊酚诱导剂量为2mg·kg-1,丙泊酚维持量为4~6mg·kg-1·h-1,余同T组。记录2组不同时点的腰部脑脊液压力(CSFP)以及手术结束时丙泊酚使用量。结果: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基础值)CSF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硬膜前、切开硬膜后2组患者CSFP均较基础值低,且T组较C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硬膜后和手术结束时2组患者CSFP无统计学差异(P>0.05);T组丙泊酚使用量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的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在降低颅内压方面的作用优于丙泊酚的持续泵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毕的苏醒情况,与传统使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效果比较,是否更具有优越性.方法 40例眼外伤急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Ⅰ组)和氯胺酮羟丁酸钠组(Ⅱ组),Ⅰ组先静注芬太尼2ug.kg-1、丙泊酚2~3mg·kg-1、阿曲库铵0.5mg·kg-1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8mg.kg-1·h-1维持,30~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1.Ⅱ组肌注氯胺酮6mg·kg-1,待患儿入睡后抱入室,静注氯胺酮1~1.5mg·kg-1、羟丁酸钠80mg·kg-1、阿曲库铵0.5mg·kg-1作诱导插管,用微量泵0.8~1.2mg.kg-1·h-1速率输注氯胺酮维持,酌情追加羟丁酸钠60mg·kg-1,相隔35~45分钟追加阿曲库铵0.25-0.5mg.kg-1.结果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但诱导后SBP、DBP、MAP、HR稍降低.而Ⅱ组用药后HR增快,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拨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丙泊酚伍芬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诱导起效快,麻醉平稳,恢复迅速,与氯胺酮羟丁酸钠相比,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丙泊酚配伍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毕的苏醒情况,与传统使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效果比较,是否更具有优越性。方法 40例眼外伤急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I组)和氯胺酮羟丁酸钠组(II组),I组先静注芬太尼2ug·kg-1、丙泊酚2~3mg·kg-1、阿曲库铵0.5mg·kg-1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8mg·kg-1·h-1维持,30~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1。II组肌注氯胺酮6mg·kg-1,待患儿入睡后抱入室,静注氯胺酮1~1.5mg·kg-1、羟丁酸钠80mg·kg-1、阿曲库铵0.5mg·kg-1作诱导插管,用微量泵0.8~1.2mg·kg-1·h-1速率输注氯胺酮维持,酌情追加羟丁酸钠60mg·kg-1,相隔35~45分钟追加阿曲库铵0.25~0.5mg·kg-1。结果 I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但诱导后SBP、DBP、MAP、HR稍降低。而II组用药后HR增快,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拨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丙泊酚伍芬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诱导起效快,麻醉平稳,恢复迅速,与氯胺酮羟丁酸钠相比,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应用于体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实行体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诱导用异丙酚1.5~2 mg·kg-1静注,维持量100~110μg·kg-1·min-1.B组诱导用地西泮0.2~0.3 mg·kg-1静注,维持量2.5~3μg·kg-1·min-1.两组在诱导后均静注负荷量的氯胺酮2 mg·kg-1,维持量35~40μg·kg-1·min-1.结果A组在用药后5 min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心率(HR)、呼吸(RR)及切皮时HR减慢,但均在正常范围,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较B组差异有显著性.且A组躁动、苏醒时噩梦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停药后患着清醒时间也短.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比氯胺酮复合地西泮静脉全麻更适合于体表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相同麻醉镇静深度时不同剂量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注射对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选择这2种药物间满意的复合方案。方法:60例ASA 1-2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n= 20)。P组:以3 mg·L-1的初始靶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1,维库溴胺0.12 mg·kg-1并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至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50时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M1组和M2组:在P组基础上,靶控输注丙泊酚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1,然后分别以0.04 mg·kg-1·h-1和0.08 m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维持BIS于45-55之间。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及醒后镇静/觉醒(OAA/S)评分。每隔5 min记录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次日随访病人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咪达唑仑剂量增加麻醉维持中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苏醒时间略延长,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醒后OAA/S评分P组明显高于M1和M2组(P<0.05);M1及M2组术后嗜睡者较P组增多(P<0.05)。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持相同麻醉镇静深度时,丙泊酚效应部位靶浓度随咪达唑仑剂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以丙泊酚靶控输注为基础的静脉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复合0.08 mg·kg-1·h-1的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注射为宜。  相似文献   

10.
张双菊  陈敦敏  张晓萍 《中国药房》2010,(22):2065-2068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方法:24例门诊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2.5mg·kg-1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8)、复合0.25mg·kg-1氯胺酮组(B组,n=8)及复合0.75mg·kg-1氯胺酮组(C组,n=8)。分别在停止注射丙泊酚后0、2、4、6、8、10、15、30、45min与1、2、3h及唤醒、清醒时采集未注药侧肘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次给药后各时点丙泊酚血药浓度,并由3p97软件处理计算出药动学参数,同时监测相应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A组比较,B、C组的t1/2α、Vd呈减少趋势(A、C组比较:P<0.05);B、C组的K12、CL呈增加趋势(A、C组比较:P<0.05)。3组间t1/2β、K21、K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注射丙泊酚后1~4min血压、HR、SpO2变化明显,SBP、DBPA、C组比较:P<0.05或B、C组比较:P<0.05;HRA、C组比较:P<0.05;SpO2A、C组比较: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氯胺酮0.75mg·kg-1可促进丙泊酚的分布或再分布,而氯胺酮0.25mg·kg-1对丙泊酚分布或再分布无明显影响。2.5mg·kg-1丙泊酚复合0.25mg·kg-1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异丙酚辅以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成人短小手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选择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成人短小手术 5 0例 ,常规术前阿托品 0 .4mg和面罩吸氧 ,以芬太尼 1μg/ kg静注后 5 min于 2 0 s内推注异丙酚 2 mg/ kg,再以 0 .2 mg· kg- 1 ·min- 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结果显示 ,保持有效供氧、掌握异丙酚注药速度和对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 ,对应用于成人短小手术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50例,两组均开放上肢手背静脉,一般情况差异明显(P>0.05)。K组1%氯胺酮(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0.3mg·kg-1,接着丙泊酚1.5mg·kg-1,iv。,F组先用芬太尼1μg·kg-1,iv,接着用丙泊酚2.5mg·kg-1,iv,两组患者均在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手术时间过长者追加丙泊酚1mg·kg-1,iv,但不列入统计范围。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首次给药量,SBP、DBP、HR、RR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K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是一种较理想的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丙泊酚配合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孕妇术前均禁食、禁饮6h,均未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和SpO2,开放静脉通道,A组单纯用丙泊酚2—2.5mg/kg,给药速度为50-80mg/min,1min注完,每次追加丙泊酚0.5mg/kg,待孕妇意识消失后开始常规操作手术。B组先缓慢静注芬太尼1.0μg/kg,1min内注完,接着追加丙泊酚1mg/kg,1min内注完,术中依据孕妇反应必要时追加丙泊酚每次0.5mg/kg。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妊娠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法相同,B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优于A组。结论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可以消除患者在手术中的知觉,是一种较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33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下完成,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男19例,女14例;年龄1岁~8岁;体重8~20kg;ASA~级。合并肺炎5例,支气管炎3例,发热3例。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1mg·kg-1,入手术室后静注异丙酚3mg·kg-1,一分钟后缓慢静注芬太尼1μg·kg-1,待意识消失后作咽喉表面麻醉。注药前后均面罩吸纯氧,置入支气管镜后通过侧孔吸氧,SpO2<95%时经侧孔行T管辅助呼吸,检查期间麻醉深度不够时,分次追加异丙酚1mg·kg-1直到满意。术中持续监测HR、BP、SpO2、RR。2 结果注药后5分钟BP均有下降,收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利多卡因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5 6只 ,随机分为 7组。Sham组 :假手术组 ;NS组 :生理盐水组 ;L5组 :利多卡因 5mg·kg-1组 ;L10 组 :利多卡因 10mg·kg-1组 ;P30 0 组 :异丙酚 0 3mg·kg-1·min-1组 ;P10 0 0 组 :异丙酚 1mg·kg-1·min-1组 ;L5+P30 0 组 :利多卡因 5mg·kg-1+异丙酚0 3mg·kg-1·min-1组。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于缺血前 5min静脉注射 ( 30s内注射完 ) ,异丙酚于缺血前 5min静脉持续输注至缺血开始为止。结扎冠脉左前降支使相应心肌缺血 15min ,然后放松结扎线再灌注 10min(Sham组不结扎冠脉 )。实验中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ECG肢体Ⅱ导联记录再灌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 异丙酚大剂量降低MAP且减慢HR(P <0 0 5 ) ,利多卡因两剂量和两药小剂量联合应用可减慢心率 (P <0 0 5 ,P <0 0 1)。异丙酚或利多卡因可减少再灌注期间室早的发生 (P <0 0 1) ,降低室颤发生率 (P <0 0 5 ) ,并缩短室速的持续时间 (P <0 0 1)。大剂量异丙酚或利多卡因或两药小剂量联合用药还可降低室速的发生率 (P <0 0 1)。结论 异丙酚、利多卡因预处理可有效地减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两药小剂量合用比两药大剂量单用对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镇痛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要求人工流产者 97例 ,其中 38例 (年龄2 8a±s 7a ,孕周 8wk± 3wk) ,术前给予丙泊酚 2 .0mg·kg- 1静脉注射 ,如手术时间超过 8min ,再追加 50~ 70mg为用药组 ,另 59例 (年龄 2 8a± 9a ,孕周 8wk± 3wk)不使用任何镇痛药为对照组。结果 :38例人工流产均得到满意镇痛作用 ,总有效率10 0 % ,无 1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对照组有效率为 4 9% (P <0 .0 1)。结论 :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 ,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丙磺舒对头孢克罗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磺舒 (Pro)对头孢克罗 (Cef)药动学的影响 ,为两者联用提供依据。方法 :家兔 30只随机分成 5组 ;Cef 5 0mg·kg- 1组 ,Cef5 0mg·kg- 1+Pro 5 0mg·kg- 1组 ,Cef 5 0mg·kg- 1+Pro 10 0mg·kg- 1组 ,Cef 5 0mg·kg- 1+Pro2 0 0mg·kg- 1组 ,Cef 2 5mg·kg- 1+Pro 10 0mg·kg- 1组。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股静脉取血 ,HPLC法测定Cef血药浓度 ,NDST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在给予Cef 5 0mg·kg- 1条件下 ,随Pro联用剂量的增大 ,Cef的Cmax、AUC增高而Cl/F、V/F减少 ;Cef2 5mg·kg- 1+Pro 10 0mg·kg- 1组各参数 (除Cl/F外 )与Cef 5 0mg·kg- 1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Pro可明显改变Cef的药动学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其影响程度与丙磺舒剂量有关。Cef 2 5mg·kg- 1联用Pro10 0mg·kg- 1可产生Cef 5 0mg·kg- 1的血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国产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减弱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40例ASA I级整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0.1(n=40),0.2(n=40),0.3(n=20),0.4(n=20).0.5μg·kg-1·min-1(n=20)5个剂量组。用1μg·kg-1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分别静注0.1~0.5μg·kg-1·min-1瑞芬太尼,静注丙泊酚、罗库澳铵后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5 min,诱导后1,2,3 min,插管后1,2,3,4 min的心率(HR)和血压。结果:5组患者诱导后2,3 min,插管后备时间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下降,部分时间点舒张压显著下降(P<0.05)。插管后0.1μg组HR显著加快,0.2μg{组HR变化不明显,0.3-0.5μg·kg-1·min-1组插管后HR轻微短暂增快,但很快下降接近基础值。结论:瑞芬太尼维持输注0.2-0.5μg·kg-1·min-1能有效地减弱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国产双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能。方法 :40例妇科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硬膜外麻醉完善后随机分成3组 :Ⅰ组10例 ,切皮前静注芬太尼1μg·kg-1;Ⅱ组10例 ,静注双异丙酚0 5mg·kg-1后以2mg·kg-1·h -1维持 ;Ⅲ组20例 ,静注芬太尼1μg·kg-1和双异丙酚0 5mg·kg-1后 ,术中维持同Ⅱ组。观察3组静脉用药后1、3、5、10、20分时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和术中辅助麻醉效果 ,并随访术后3天不良反应。结果 :Ⅰ、Ⅱ、Ⅲ组分别在静脉维持10分、3分后血压即有明显下降 ,3组静脉用药对心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Ⅰ、Ⅱ组术中呼吸变化不大 ,Ⅲ组SPO2 有短暂影响 ,并有2例需辅助呼吸数分钟 ,但各指标同时刻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2)术中拮抗手术牵拉反应的效果为Ⅲ组>Ⅰ组>Ⅱ组 ;(3)不良反应 :Ⅱ组有2例有注射痛 ,Ⅱ、Ⅲ组分别有4例和2例入睡前出现兴奋症状 ,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Ⅰ组 (P<0 05)。结论 :双异丙酚2mg·kg-1·h-1 辅助硬膜外阻滞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轻微 ,复合少量的芬太尼可加强前者的镇静作用 ,进一步完善麻醉效果 ,但术中仍需注意对呼吸、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异丙酚并用氯胺酮麻醉在婴儿唇裂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术中采用氯胺酮一次肌肉注射给药(6mg/kg~ 8mg/kg) ,微量泵给异丙酚 3mg·kg-1·h-1~ 5mg·kg-1·h-1维持。结果 :2 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术中心率维持在 12 0次 /分~ 130次 /分间 ;SpO2 维持在 95 %~ 98%间 ,均在生理范围内。结论 :异丙酚并用氯胺酮麻醉在婴儿唇裂修补术中应用能提高麻醉质量 ,术后苏醒时间缩短 ,副作用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