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初步分析语前聋儿童耳蜗植入后言语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的42例语前聋的聋儿,进行重建听阈、听觉能力、言语能力、智力评估,并调查他们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术前助听器佩戴和训练情况等。结果:影响聋儿言语能力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植入后时间和开机时间长短及听觉能力。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后时间、耳聋到植入人工耳蜗时间、听觉能力情况与言语能力呈正相关,重建听阈与言语能力呈负相关。结论:对语前聋的聋儿,在人工耳蜗植入前佩戴助听器康复训练时间较长,植入后的重建听阈、听觉能力越好,进行科学培训的时间越长,其言语能力康复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
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有效康复方法。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人工耳蜗植入以改善那些不能用助听器获取听力辅助的人群听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人工耳蜗植入者在有干扰环境中的听觉表现同正常人群的差距仍很大。无论是稳态噪声还是调制噪声都会影响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这种影响与人工耳蜗频率、时间以及调制分辨率上的性能差距有关。如何设计出具有抗噪性能的人工耳蜗产品,是当前听觉研究和临床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耳蜗植入者在言语加工任务表现评估的一些研究,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产生听觉的最小电流值(T值)和声场主观测听阈值的变化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对应关系。方法:于2001-01/2004-12选择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耳鼻咽喉专科中心收治的接受人工耳蜗植入者20例,年龄3~6岁,无耳蜗畸形,植入后电极阻抗测试完全正常。植入者在开机后的3,6,12个月3个时间点调机和声场测听。人工耳蜗调试采用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提供的调试软件R126 V2.1,采用游戏行为测听法确定T值。对开机后3,6,12个月的声场主观测听阈值与人工耳蜗调试中T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声场测听阈值在开机12个月中呈逐渐降低趋势,开机12个月时声场测听的听力水平较3个月和6个月有明显提高(P<0.05)。植入者术后12个月声场主观测听(啭音)听阈为15~35dB nHL,听力水平较术前有明显提高。20例植入者T值在开机12个月后降到144~158mA,明显低于6个月和3个月的水平(P<0.05)。结论:开机后12个月内产生听觉的最小电流值和声场测听阈值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植入者在熟悉适应了电声信号后,可以在刺激电流强度下降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如何解释和预测人工耳蜗存在的较大个体差异,从而预测置入后康复效果,不仅倍受听力学者和临床医师的关心,也是置入者及其家属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接受人工耳蜗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置入后康复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探讨人工耳蜗置入后康复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28例患者均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于2002-06/2008-04成功行人工耳蜗置入.分别按年龄、置入后康复训练时间,是否佩戴助听器,术中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反应情况、置入前有无残余听力等分组,观察其听觉言语改善情况,对所获结果进行临床分析,观察各因素对听力言语改善情况的影响.结果:人工耳蜗置入年龄越小听觉言语改善效果越好,残余听力的存在及置入前助听器佩戴对提高置入后听觉言语改善效果有帮助,术中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反应良好的患者置入后的听觉言语改善效果也较好,康复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结论:人工耳蜗置入后听觉言语改善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置入年龄、残余听力、置入前助听器佩戴,术中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反应及置入后康复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Neuclear24型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手术问题和不同年龄段的康复效果。方法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5例,经术后开机调试和语言康复训练、进行术后评估和跟踪随访。结果 耳蜗植入电极全部成功,未发现电极外露不能植入,28例术后1~3d有轻度头晕,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开机调试后所有患者均能听到声音。经术后康复7例进入普通学校正常学习,18例到达语言三级水平,10例在康复中,其中大年龄段语前聋患者术后听力水平虽与其他组相同,但语言康复显著困难。结论 Neuclear型人工耳蜗不同型号中以Contour电极植入最容易,不同年龄组中小年龄组语言康复效果最佳,大年龄组较差。  相似文献   

6.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及听觉语言康复效果分析4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43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和听觉语言康复效果。方法介绍在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分析比较语前聋与语后聋;学龄前聋儿与学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结果43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通过1个月以上的调试和听觉训练,声场测听全部达到正常范围。语前聋儿童中,测定13例学龄前的可合作儿童的限定词表言语测听,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90%,非限定词表识别率平均达87%。测定9例7岁以上合作儿童的限定词表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82%,非限定词表言语识别率平均达78%,与学龄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语后聋者经过一两个月的适应,全部能正常方式对话和打电话。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全聋患者的最佳选择。对语前聋患者而言,植入年龄最好在7岁前。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语言康复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医生和聋康老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分析语前聋儿童耳蜗植入后听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的42名语前聋的聋儿,进行重建听阈、听觉能力、智力评估,并调查他们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术前助听器配戴和训练情况等。结果和结论影响聋儿听觉能力康复水平的因素有:父亲、母亲的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发现聋到植入时间的长短,耳蜗植入后时间和开机时间长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开机时间长、连续助听时间长、母亲文化程度高均有助于听觉能力的培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述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重要性和原则。方法 术前、术后采用问卷及用“聋儿康复听力语言评估”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及时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其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未及时进行训练者。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使患儿重新获得听的感觉,但要取得好的康复效果,达到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必须进行有效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31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评估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术后的听力、听觉及语言能力及智力情况,初步分析耳蜗植入后听力语言康复的进展。方法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双音节词封闭项识别,主题对话测试及智力评估。结果受试者术后平均听力在33dB左右。正确识别率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大于等于90%的占94.7%。语言能力随植入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主题对话达到三四级的占89.5%。使用人工耳蜗后对患儿的言语发育具有较大帮助,听觉能力≥80%的聋儿语言能力为三四级的占73%。结论对于8岁及以下进行植入手术、智力发育正常,术后及时在康复机构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的语前聋耳蜗植入患儿,到术后半年以上大多数患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31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评估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术后的听力、听觉及语言能力及智能情况,初步分析耳蜗植入后听力语言康复的进展。方法: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双音节词封闭项识别,主题对话测试及智力评估。结果:受试术后平均听力在33dB左右。正确识别率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大于等于90%的占94.7%。语言能力随植入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主题对话达到三四级的占89.5%。使用人工耳蜗后对患儿的言语发育具有较大帮助,听觉能力≥80%的聋儿语言能力为三四级的占73%。结论:对于8岁及以下进行植入手术、智力发育正常、术后及时在康复机构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的语前聋耳蜗植入患儿,到术后半年以上大多数患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