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天名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 :“按沈括笔谈云 ,世人即不识天名精 ,又妄认地菘为火松 ,本草又出鹤虱一条 ,都成纷乱。不知地菘即天名精 ,其叶似锨 ,又似蔓菁 ,故有二名 ,鹤虱即其实也。又别录有名未用 松 ,即此地菘 ,亦系误出 ,今并正文 ,合而为一。”说明了天名精和地菘同是一物 ,鹤虱 (中药名 )即是天名精的成熟果实。鹤虱性平、味苦、辛、有小毒、驱虫 ,常用于蛔虫病、绦虫病和虫积腹痛。笔者在药用中药鹤虱时 ,发现天名精的根部功效奇特 ,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抗病毒的功效。经多年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鹤虱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主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其商品来源一般分为“北鹤虱”和“南鹤虱”两类,前者原植物基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瘦果,后者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Carota I.的干燥成熟双悬果。两者的市售品均比较混乱,如同为菊科植物的金挖耳Carpesium divarcatum sieb.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C.macrocephalum Franch.etSav.混淆北鹤虱;同为伞形科的窃衣(又称华南鹤虱)Torills japonica(Houtt)DC.和破子草T.scabra(Thumb.)DC.冒充南鹤虱;还有紫草科鹤虱属的多种植物充鹤虱的现  相似文献   

3.
鹤虱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在中国分布广泛。传统上被用作杀寄生虫药。鹤虱最早记载于我国唐代《新修本草》一书。到目前为止,虽然多本中医古籍都谈及鹤虱有"小毒",但尚未见鹤虱的系统临床研究及毒性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鹤虱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其可能的物质基础,以期为鹤虱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海欣  鲁国栋 《中药材》1993,16(6):22-23
鹤虱系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l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较常用中药,历版《中国药典》均有记载。近年来,我们在做鹤虱的药品检验工作中发现有同属植物金挖耳和大金挖耳的果实伪充,现将它们鉴别如下。一、材料样品为我所标本室收藏的检品留样,经我所中药室与笔者采集的腊叶标本和药材标本对比鉴定,分别为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金挖耳C.divarcatum Sieb.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C.macrocephalum Franch.et  相似文献   

5.
天名精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天名精的本草学,介绍了中国传统药物天名精的本草记载及造成天名精不同名称的原因,中国传统药物鹤虱应是山道年蒿的果实而不是天名精的果实。并讨论了在中国天名精的现代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鹤虱与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叶淑玲李卫华福建省漳州医药站363000本品为较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1985年版把菊科天名精的果实和伞形科野胡萝卜的果实分别冠以“鹤虱”和“南鹤虱”正式列入法典。但目前全国医药市场流通领域时有发现鹤虱的混淆品,较常见的有四...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使用中,几种常见果实种子类中药材易混易淆品种,现鉴别如下。1鹤虱(Carpesi Abrotanoidis Fructus)别名:鬼虱,鹄虱,又名天名精,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czrota L.的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具有杀虫解毒、调逆、消积的功能。用于脏腑诸虫、心腹痛、小儿疳积、恶疮、大便出血等病症。现鹤虱的商用品有分北鹤虱和  相似文献   

8.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 Carpesium abrol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鹤虱”。为常用的驱虫中药。但其同属植物金挖耳C. divarcatum Sieb. 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 C. m acrocephalumF ranch.et Sav.的果实与其极其相似 ,容易混淆 ,现将它们从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区别如下。1 药材性状1.1 鹤虱呈圆柱形 ,细小 ,长 3~ 4m m,直径不超过 1m 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 ,有多数细纵棱及沟纹 ,先端收缩呈细喙状 ,顶部扩展成灰白色圆环 ;基部稍尖 ,有着生痕迹 ,横切面类圆形。果皮薄 ,纤维性 ,种皮菲薄透明 ,子叶 2 ,类白色 ,稍有油性…  相似文献   

9.
用中药烟熏剂消灭隐藏在室内外龄蚊虫,效果高,花钱少,使用方便,不妨碍人的健康,值得推广采用.中药烟熏剂是由天名精、百部、皂荚三种药用植物和明矾、硫黄、氯酸钾及松香混合制成.兹对天名精、百部、皂荚三种药用植物作简单的介绍.天名精天名精又叫鹤虱、癞蟖草、皱面草、天门精、玉门精等名称.是菊科的野生植物,二年生的草本,春季根部生叶,就地丛生,好象烟叶,但比  相似文献   

10.
天名精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倍半萜类成分,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的全草及果实中至少发现了20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吉马烷型倍半萜86个,桉叶烷型倍半萜30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29个,倍半萜二聚体23个,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9个,卡拉布烷型倍半萜9个,苍耳烷型倍半萜7个,无内酯环倍半萜6个,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1个,十二烷型倍半萜1个。研究表明这些倍半萜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寄生虫,杀虫,抗病毒等。该文对天名精属植物中的20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为天名精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鹤虱的沧桑     
正鹤虱之名始见于唐《新修本草》,曰:"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用之,胡名鹄虱。"唐代所称"西戎",是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对西部边裔诸国诸民族的泛称。鹤虱经波斯商人之手由西戎传入中国,故又称西戎鹤虱、波斯鹤虱。据我国本草学的奠基人赵燏黄先生考证,《新修本草》所载鹤虱,其基原为菊科植物山道年嵩Seriphidum cinum(Berg et Poljak.)Pol-jak.,以未绽放的花  相似文献   

12.
2020—2021年,在贵州省金沙县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于金沙县绿竹村发现了菊科(Compositae)天名精属(Carpesium)植物四川天名精Carpesium szechuanense F. H. Chen & C. M. Hu,查证资料后确认为贵州省菊科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鶴蝨为天名精的果实,神農本草經列为上品,本草綱目称:“世人既不識天名精,又妄認地菘为火杴(豨簽草),本草又出鶴蝨一条,都成紛乱,不知地菘即天名精,其叶似菘,又似蔓菁,故有二名,鶴蝨卸其实也。”功能吐痰,止血,殺虫。气味苦辛。苏颂称:“鶴蝨殺虫方中为最要药”。天名精属菊科植物,鶴蝨(Fructus Carp—esii)为其果实。本品自生于山野路傍,二年生草本。莖高約1米,全株密生細绒毛。根叶叢生,如广卵形,有不齐的波状缘,莖叶互生,  相似文献   

14.
经考证,唐代、宋代、明代使用的豨莶草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及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ides.腺梗豨莶Sigesbeckia pubescens.腺梗豨莶为高邮道地药材,自古至今都是主流品种,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5.
王秀茹  沈彤 《中草药》2012,43(4):661-663
目的研究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对金挖耳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天名精内酯酮(1)、天名精内酯醇(2)、11αH-桉烷-4(15)-烯-12,8β-内酯(3)、特勒内酯(4)、1-酮-桉烷-11(13)-烯-12,8α-内酯(5)、5α-羟基4-表旋覆花内酯(6)、5,6α-环氧桉烷-12,8β-内酯(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Xi莶草品种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明秋  居明乔 《中药材》2000,23(9):572-573
经考证,唐代,宋代、明代使用的Xi莶草为产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及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ides。腺梗Xi莶Sigesbeckia pubecens。腺梗Xi莶为高邮道地药材,自古至今都是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17.
高原天名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藏药高原天名精Carpesium lipskyi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高原天名精的甲醇室温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获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β-谷甾醇(I),豆甾醇(II),二十二烷醇(III),胡萝卜苷(IV),5-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V),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VI)。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鹤虱是一种传统中药,主要应用于蛔虫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鹤虱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综述了鹤虱的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及古今临床应用,指出鹤虱具有良好的杀虫、止泻等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鹤虱 广西各地有产,野生。近年来,各产地在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大面积山坡草地被开发成农田,种植甘蔗和木薯及其他经济作物,使鹤虱的分布地域不断缩小,而生长在田边、田埂及田间的鹤虱则被视为杂草。  相似文献   

20.
汪蕾  田丽  程凡  邹坤  Peter Proksch 《中草药》2018,49(3):530-535
目的研究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的萜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天名精中分离鉴定了11个萜类化合物,包括6个桉烷型倍半萜:大叶土木香内酯(1)、特勒内酯(2)、异土木香内酯(3)、3α,5α-二羟基异土木香内酯(4)、异特勒内酯(5)、糙叶依瓦菊内酯(6);1个吉玛烷型倍半萜:11(13)-去氢腋生依瓦菊素(7);1个卡拉布烷型倍半萜:天名精内酯酮(8);1个少见的开环倍半萜:泊氏孔菌裂环愈创木内酯(9)和2个单萜:7,8-环氧-9-(异丁酰氧基)麝香草酚异丁酸酯(10)、10-羟基-8,9-二氧异亚丙基麝香草酚(11)。结论化合物9和11为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10为首次从天名精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4和6的13C-NMR数据。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1、2对人胃癌细胞HGC-27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有较强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8.18、16.17μmol/L和20.65、17.62μmol/L。化合物8对人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有较强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24.96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