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和临床观察 2 8例复发性APL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 8年。结果  2 8例中的 2 3例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为 82 .1%。 6例维持治疗 8个月失去随访 ;8例CR后 1年复发放弃治疗 ;2例CR4 分别为 3.5个月、5个月再复发合并颅内出血而死亡。 7例仍存活。结论 As2 O3治疗复发性APL的CR率高 ,不良反应轻 ,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现象 ,适合用于耐ATRA的病例和经As2 O3诱导缓解后复发病例 ,并可用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疗程三氧化二砷(ATO)与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62例AP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2例),均采用ATRA单诱导或ATRA与ATO双诱导达完全缓解(CR),CR后均给予3个周期的DA方案巩固治疗,此后,分别采用短疗程ATO和常规疗程ATO与DA方案、ATRA序贯治疗.结果 对照组1例退出治疗,余61例均处于CR状态.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皮肤色素沉着或皮疹、末梢神经炎、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心电图改变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疗程ATO与ATRA联合序贯治疗APL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5例初发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As2O3治疗。用药方法:ATRA30~60mg/d;0.1%As2O3注射液10ml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4~5h,1次/d,28d为1个疗程。观察完全缓解率、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25例初发APL患者早期死亡2例,23例获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2%;获得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25.5±4.5)d;15例(60%)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WBC升高,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后均能恢复;10例(40%)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经调整剂量及应用护肝药物后均能恢复。随访至2005年12月(4~28个月),23例获完全缓解的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发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且能缩短达完全缓解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三氧化二砷(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化疗的序贯巩固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1996~2006年间诊断为APL的40例患者,缓解后用序贯方案进行巩固治疗的24例,回顾性地与单用维甲酸进行巩固治疗的16例作比较,随访时间至少超过5年,评价两组间的复发率及5年无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接受序贯巩固治疗患者的复发率仅4%,单用维甲酸组复发率为26.6%,5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96%及81%。结论接受序贯巩固方案有利于减低APL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应用As2O3联合ATRA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CR)率90.47%;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自血病(APL)是起病凶险部分患者可以治愈的一种自血病亚型,全反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的临床应用,使APL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明显降低,完全缓解率(CR)显著提高。大宗病例的研究结果显示ATRA合用或不合用化疗的CR牢已高达92%~95%。五年存活率已达60%~70%。但以上治疗方案都未能根除APL白血病细胞克隆,仍有60%左右患者最终复发。如何发挥现有药物的作用.提高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问题.2002年以来.我们采取ATRA、联合As2O3及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APL1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化疗药物诱导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32例高白细胞APL患者应用As2O3联合柔红霉素(DNR)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诱导治疗缓解情况。结果经As2O3与DNR/IDA双诱导高白细胞APL后,缓解率为90.6%。结论As2O3与DNR/IDA双诱导高白细胞APL,缓解率高,死亡率低,相关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5例初发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As2O3治疗。用药方法:ATRA A30-60mg/d;0.1%As2O3注射液10ml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4-5h,1次/d,28d为1个疗程。观察完全缓解率、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25例初发APL患者早期死亡2例,23例获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2%;获得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25.5±4.5)d;15例(60%)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WBC升高,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后均能恢复;10例(40%)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经调整剂量及应用护肝药物后均能恢复。随访至2005年12月(4-28个月),23例获完全缓解的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发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且能缩短达完全缓解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维甲酸、化疗、小剂量肝素合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15例APL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适量化疗诱导分化至完全缓解(CR),同时予以小剂量肝素。结果APL的完全缓解率达86.7%,平均缓解时间达37.4d,无一例DIC发生。结论维甲酸、化疗、小剂量肝素合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预防DIC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具有完全缓解(CR)率高,不促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无明显骨髓抑制,副作用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应用两药联合治疗初发APL,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治疗组为2001年7月~2004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初发APL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32(14~65)岁。对照组为2000年5月~2003的5月于我院确诊的初发APL患者为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中位年龄32(14~5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1.2治疗方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49例APL患者中6例合并CNS浸润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APL合并CNS浸润的发生率是12.2%.1例发生在ATRA诱导缓解阶段,4例发生在缓解后治疗阶段.另有1例在缓解后65个月发生骨髓复发,再次完全缓解(CR)后5个月发生CNS浸润.对6例CNS浸润患者给予氨甲喋呤(MTX)+阿糖胞苷(AraC)+地塞米松(DXM)鞘内注射、联合化疗和全脑全脊髓放疗后,3例获得缓解,生存期分别是34个月、53个月和106个月.3例死亡.结论 APL合并CNS浸润的发生率较高,CR后应采用预防性鞘内注射,鞘内注射、联合化疗和全脑全脊髓放疗是治疗APL合并CNS浸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33-34
目的探讨口服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6年经ATRA和化疗联合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再进行序贯化疗巩固治疗4个疗程后,处于分子水平缓解的7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砷剂组(n=40)与非砷剂组(n=35)两组。非砷剂组采用小剂量化疗(MTX+6-MP)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砷剂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口服砷剂(复方黄黛片)24个月进行治疗,长期观察后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6个月~5年的随访过程中砷剂组预计治疗后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5.3)%和(87.3±5.4)%,均高于非砷剂组的(62.6±6.6)%和(77.4±6.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服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可延长生存时间,减少病症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长期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自维甲酸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取得巨大成功 ,完全缓解 (CR)率可达到 85 % ,除少数患者条件允许行异体干细胞移植外 ,大部分采用不同方法巩固、维持治疗 ,完全缓解后治疗方法各异 ,主要有 :维甲酸维持治疗、维甲酸与联合化疗交替治疗、单用联合化疗、砷剂维持治疗。我科近 4年来采用维甲酸与化疗交替巩固治疗 ,化疗方案中间断选择给予As2 O3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 自 1998- 2 0 0 3年在我科诊断并长期治疗的APL患者 12例 ,均按FAB分类标准确诊为APL ,12例中 11例染色体核型为t…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与小剂量HA方案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研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碱类+糖皮质激素(CHOP)方案(R-CHOP)序贯国产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H-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例使用R-CHOP序贯H-CHOP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在8个疗程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R-CHOP序贯H-CHOP治疗10例初治DLBCL患者在8个疗程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0%,部分缓解(PR)率为10%,总有效率(ORR)为100%,其中R-CHOP期间2例CR,8例PR,序贯为H-CHOP后2例维持CR,其余8例中7例从PR加深缓解至CR,1例维持PR。R-CHOP序贯H-CHOP能够维持患者外周血CD20阳性B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持续显著低水平状态;R-CHOP期间2级以上血液毒性发生率为30%,H-CHOP期间2级以上血液毒性发生率为0%。结论 R-CHOP序贯H-CHOP治疗DLBCL安全有效,适宜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魏秀丽 《职业与健康》2004,20(4):126-127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Tretinoin)与复方血宁(As2O3)联合治疗4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全反式维甲酸每日40~60 mg,分2次口服,同时联合运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0.1%复方血宁注射液5~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8~45 d,具体疗程依据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变化而定.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8例,CR率为70%,部分缓解(PR)8例,PR率为20%,未缓解(NR)4例,NR率为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与复方血宁联合是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A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3例初治AP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ATO联合ATRA诱导缓解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ATRA联合化疗诱导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和早期病死率分别为100.0%(48/48)和O,对照组分别为97.1%(34/35)和2.9%( 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感染、肝肾损害、心脏毒性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3%(4/48)、10.4%(5/48)、12.5% (6/48)、6.2%(3/48)和18.8%(9/48),而对照组分别为97.1%(34/35)、65.7%(23/35)、45.7%(16/35)、37.1%(13/35)和100.0%(3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O联合ATRA治疗AP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C序贯T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辽宁省某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化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化疗方案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研究组患者术后接受EC序贯T方案化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化疗结束1个月时的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RR)为73.91%(34/46),肿瘤控制率(DSR)为91.30%(42/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38%(22/42)及73.81%(3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00%(23/46),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5.65%(21/46),低于对照组的66.67%(28/42)及69.05%(2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1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量表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及功能状况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接受EC序贯T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较TEC方案更优,且可降低白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三氧化二砷介入性治疗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l)与单纯BAI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肺癌的疗效、生存率、毒副反应差异。方法76例中晚期肺癌均经病理学确诊。研究组39例,BAI同时经导管给予As2O310mg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行BAI治疗。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咯血、咳嗽、胸痛好转,情况无差异(P>0.05);研究组中胸水吸收消退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2例完全吸收,消退时间为3个月和5个月。毒副反应均轻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期有效率为75%,对照组59%(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51%、10.3%、3%和38%、5%、0(P<0.05)。两组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两种疗法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相当;但AsO联合BAI能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39例复发患者用AS2O3静脉点滴诱导再次缓解,一疗程为10mg×28d,30例使用1个疗程,9例先后使用2个疗程。结果39例患者再次完全缓解(CR)有34例,4例为部分缓解(PR),1例未缓解(NR),CR率为87.2%,34例随访患者均存活,最长为7年。结论AS2O3用于难治复发APL,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