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颈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0 mL,1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及颈动脉血流参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液平均流速(Vmean)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PS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血流参数,从而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比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搜集阿托伐他汀对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心脏病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10月30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2 6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瑞舒伐他汀组[MD=-5.56,95% CI=(-7.56,-3.56),P<0.01],MACE高于瑞舒伐他汀组[RR=1.51,95% CI=(1.23,1.85),P<0.0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瑞舒伐他汀组[RR=0.79,95% CI=(0.40,1.18),P<0.01],总胆固醇(TC)高于瑞舒伐他汀组[RR=0.45,95% CI=(0.35,0.54),P<0.01],而支架内再狭窄[RR=1.17,95% CI=(0.84,1.63),P=0.36]和不良反应[RR=1.12,95% CI=(0.89,1.41),P=0.33]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心脏疾病患者PCI术后远期心功能改善程度、降低hs-CRP和TC水平,减少MACE的发生均优于阿托伐他汀,但该结果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68.6%),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水平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上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CAS临床疗效好,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阿托伐他汀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SOD明显增高,MDA、MP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NT-proBNP水平和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5.
孙勇  韩晓峰  王健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0):1125-1128
目的 探究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接收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d,术后口服40 mg/d。对照组患者术前口服20 mg/d,术后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OCS1 mRNA、蛋白表达、血清干扰素-γ(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术后治疗组SOCS1 mRNA、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两者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FN-γ、hs-CRP、TNF-α、IL-10水平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IFN-γ、hs-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SOCS1的表达,并调节炎症因子IFN-γ、hs-CRP、TNF-α、IL-10水平从而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慕鹏莺  牛向宏 《安徽医药》2016,37(9):1124-112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3组均常规行活血化淤等基础治疗,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观察3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PAC-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CD62p、PAC-1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使用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建青  乔晋  王宏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40(10):1457-1459
目的 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商南县医院进行诊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以及瑞舒伐他汀组,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3组均治疗8周。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的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的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可以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且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每日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强化他汀治疗:术前6 h顿服80 mg阿托伐他汀,术后30 d内维持40 mg/d,30 d后剂量恢复至20 mg/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心肌酶谱差异;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结果 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 (cTn I)水平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素(Ps)、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PCI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脂异常患者载脂蛋白(ApoE、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后血脂、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128例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至少4周,检测ApoESLCO1B1基因和血脂、肝功能指标,分析其因型与调脂疗效、肝功能指标关系。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poE基因表型E2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E3组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E4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oE基因表型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E3组谷氨酰转移酶(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SLCO1B1基因表型I型的TC、TG、HDL-C、LDL-C均较治疗前改善,Ⅱ型HDL-C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LCO1B1基因表型各组ALT、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使用阿托伐他汀时,可检测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评估降脂疗效,实现阿托伐他汀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35(IL-35)、核因子-κB (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51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通过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IL-35、NF-κB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血清IL-35、NF-κB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均升高,血清NF-κB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F-κ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均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瑞舒伐他汀对LDL-C的降低效果更明显,此外,瑞舒伐他汀能更好地控制体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神经介入后血栓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60例行神经介入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远端保护装置,根据病变血管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支架种类进行前后扩张。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洛他唑片200 m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术前1周至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动力学及血脂指标,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缺血事件及缺血病灶例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缺血事件及缺血病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三联疗法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神经介入术后抗血栓作用较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对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86例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主要给予饮食控制以及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除饮食控制以及生活方式指导外,同时清晨空腹阿利沙坦酯片,240 mg/次,1次/d,持续服药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 P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利沙坦酯除有效控制轻度高血压外,还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且有一定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于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早期使用阿利沙坦酯,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强力定眩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强力定眩胶囊,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搏波传到速度(PWV)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78%,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WV水平和颈动脉IMT值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WV水平和颈动脉IM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以适当量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经24 h持续静脉滴注治疗2 d,然后10 mg/次治疗5 d,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20 mL/次,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SOD和MDA水平,以及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80.77%和94.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和MD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V、WBV、HCT、FI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V、WBV、HCT、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谷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入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8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麦角新碱0.2 mg。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含量和凝血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显著升高(P<0.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2~24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 h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均显著低于产前(P<0.05);且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IB和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中静滴,1次/d,治疗周期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纤维蛋白原(FIB)、肝肾功能、心肌酶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FIB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未见明显变化,用药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以改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FIB水平;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无明显影响,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和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联合服用芪参益气滴丸。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和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丙二醛(MDA)以及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等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后发生心肌梗死2例,心力衰竭1例,心绞痛2例,消化道出血3例,冠脉支架再狭窄1例,再次血运重建2例,总发生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替格瑞洛,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还有助于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影响.方法 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9例,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 (ACoA)、后交通动脉(PCoA) 及颈内-外动脉 (ICA-ECA)开放,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者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颅内血管血流及CVR变化.结果 TCD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CV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患侧的CVR按照不同侧枝循环开放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ACoA+PCoA+ICA-ECA>ACoA+ICA-ECA >ACoA >ACoA+PCoA >PCoA+ICA-ECA >PCoA>ICA-ECA,支架术后CVR均恢复正常范围,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CD可以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变化,观察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支架置入前后CVR改变,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个疗程前10天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50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值、颈动脉内径(CAD)及斑块面积、斑块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9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TXB2、hs CRP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ET-1、TXB2、hs CRP、NO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的血脂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降低斑块积分,保护血管内皮,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