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观察按压攒竹穴并肌肉注射氯丙嗪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将10 0例呃逆病人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 0例、对照组4 0例,治疗组采用按压攒竹穴并肌肉注射氯丙嗪治疗,对照组单用氯丙嗪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6 5 %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按压攒竹穴并肌肉注射氯丙嗪治疗呃逆见效快,总有效率高达97% ,不易复发,无不良反应,对顽固性呃逆患者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指压攒竹穴治疗呃逆3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8个月。2 治疗方法让患者平卧或端坐,术者站立患者右侧,左手置患者脑后,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分别按住攒竹穴,由轻而重,微微摇动按压,每次5~10分钟。若呃逆不止,可休息片刻后再次治疗。3 疗效观察36例患者中,有34例经指压攒竹穴1次后呃逆立止,其中28例无复发,6例复发者经3次治疗后痊愈。2例无效,其中1例为胃癌,1例为胆管癌术后转移。4 病例介绍李某某,男,40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按压攒竹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呃逆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以40例呃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按压攒竹穴,观察组使用按压攒竹穴联合耳穴贴压的方法,观察住院期间1h呃逆改变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攒竹穴联合应用耳穴贴压能有效改善患者呃逆症状,可用于临床呃逆患者的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采用指压攒竹穴治疗“功能性”呃逆,认为此法操作简便,收效快,治疗多例,均取得满意效果。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按摩治疗部位: 攒竹穴(位于眉头边缘,入眉毛约1分处)。按摩治疗手法: 患者取坐位,自然放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72 1例 ,引起顽固性呃逆者 5 0例。其中无消化道出血者引起呃逆者 15例 ,该病症在常规降颅压、制酸等治疗后 ,呃逆症状不宜缓解。以往我们予口服脊舒、苯妥因钠、心痛定等治疗 ,效果不佳。现采用穴位按摩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5 0~ 6 8岁 ,平均 6 4 5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 ,且既往无胃肠疾病史。其中脑干梗塞 3例 ,小脑梗塞 1例 ,小脑出血 1例 ,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 3例 ,基底节区出血 7例。1 2 临床表现9例在发病 2~ 3天出…  相似文献   

6.
按摩合谷穴治疗呃逆1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 0 0年 7月至今 ,我们按摩合谷穴治疗呃逆患者 1 4 6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医者中、环、小指环握患者食指 ,稍加牵引 ,使患者食指伸直 ,拇指相应握在患者第 2掌指关节处掌侧正中 (或背侧正中 ) ,医者食指稍屈 ,自然搭在患者合谷穴上 ,向患者第 2掌骨方向按摩合谷穴。对意识清晰的患者 ,可依据得气感调整按压点和力度。向患者第 2掌骨方向做穴位按摩是本手法的关键。治疗效果本组 1 4 6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颅脑外伤 56例 ,胸部手术后患者 7例 ,腹部手术后患者 83例。经用上法治疗 ,1 min内停止呃逆者 86例 ,3min内停止者…  相似文献   

7.
本人有幸得一民间老中医传授,按压攒竹穴治疗呃逆,本法操作简便痛苦少,取效快。操作方法:令患者仰卧于床上,全身放松,然后医者立于患者头顶部前方,用双大拇指指腹重按攒竹穴,令其感酸胀异常(酸胀不明显者效差),如此坚持至呃止。一般按压2分钟左右即可使呃逆停止发作,再继续按2~3分钟以巩固疗效即可停止按压;若又再发作者,可仍行前术,按压时间可稍长些,按压的力量亦可稍大,一般以一次治愈为多。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2 0 0 1-0 2~ 2 0 0 2 -10共收治的 15 6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96例 ,男 46例 ,女 5 0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69岁 ,病程最短者 10d ,最长者 2 0年。对照组 60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0岁。病程最短者 7d ,最长者 2 5年 ,两组患者均行X线片或CT检查 ,排除因其它疾病引起腰背痛。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采用单纯手法按摩治疗 ,每d1次 ,每次约30min ,10次为 1疗程。并嘱病人卧硬板床休息。治疗组 :在每日手法按摩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9.
针刺加远红外照射治疗面瘫8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发病 3天内治疗者 46例 ;1周内治疗者 2 9例 ;2周内治疗者 5例。男性 42例 ,女性 3 8例。年龄最小的 5岁 ,最大的 72例 ,以 2 0~ 40岁的多见。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袭络型 3 3例 ,风袭络型2 8例 ,气血虚弱型 1 9例。西医诊断 :周围型面神经炎 ,均为单侧发病。2 治疗方法2 .1 针刺 主穴毫针刺取患侧地仓、翳风、攒竹穴、配穴毫针刺取患侧下关、太阳、牵正、合谷穴。每日 1次 ,每次取 3~ 5穴 ,留针 3 0min。手法 :风寒袭络型及气血虚弱型 ,用平补平泻法以补为主。风热袭络型用平补平泻法以泻为主。2 .2 针刺加远红外照…  相似文献   

10.
唇炎虽症状轻微 ,但影响患者形象 ,有些唇炎反复发作 ,经久不愈 ,令患者十分痛苦。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各型唇炎 5 8例 ,现告如下。一般资料5 8例患者中 ,男 2 9例 ,女 2 9例 ;年龄 2 5~ 5 6岁 ;病程 3天~ 6个月。临床分型 :接触性唇炎 1 6例 ,光线性唇炎 1 8例 ,剥脱性唇炎 8例 ,腺性唇炎5例 ,肉芽肿性唇炎 3例 ,浆细胞性唇炎 2例 ,口角唇炎 6例 ;伴有糖尿病者 2例 ;有过敏史者 8例 ;抽烟者 1 3例 ,每日超过 2 0支者 4例 ,1 0~ 2 0支 5例 ,1 0支以下者 4例 ;有饮酒习惯者 3例 ;口唇部习惯用化妆品者 1 2例。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施治风火毒…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 18~ 6 2岁 ,病程 1~ 5 d。由饮食不节所致 2 0例 ,胃癌后期 1例 ,体虚情志不和所致 5例。呃逆次数频繁 ,呈持续状 ,入睡后缓解 ,晨起后复发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与生活。治疗方法 治疗一般取坐位 ,体虚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 ,选 30号 1寸不锈钢毫针平刺双侧攒竹穴 (眉头凹陷中 ) 0 .3~ 0 .5寸 ,或透穴鱼腰刺 1.2寸 ,进针后采用缓慢提插手法 ,使局部有酸胀感 ,留针 30 min,每 10 m in捻转行针 1次。治疗结果 经 1~ 2次针刺治疗后 ,2 5例痊愈 ,1例好转。 1周后追访 ,只有胃癌后期患者…  相似文献   

12.
笔者多年来治疗了不少呃逆病人 ,现把 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治疗的 30例作总结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 30例病人均为住院或门诊病人 ,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者 6 8岁 ,最小者 12岁 ;病程最长者 4 4天 ,最短者 3天。2 治疗方法取穴 :右侧人迎、扶突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2 8号 2寸不锈钢毫针 ,直刺 ,进针约 0 .5~ 1寸 ,用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将G6 0 5治疗仪的两条导线分别接于针柄上、扶突穴接正极 ,人迎穴接负极。电流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继续波电刺激 2 0min。3 疗效标准痊愈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攒竹穴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按压攒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攒竹穴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按压翳风穴治疗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按压翳风穴治疗89例呃逆病人,其中一次收效者32例,两次收效者40例,3—4次收效者12例,无效的5例。因其疗效肯定,取效迅速,简廉易行。如治曹某,男,36岁,农民,1982年8月15日会诊。患者行胃次全切除而致呃逆,持续数小时未停,注射冬眠灵、安定、654—2等均无效。会诊见患者痛苦呻吟、呃声沉缓有力,刀口疼痛难忍。曾按压内关不效,余当即按压攒竹穴小效,后改按压翳风穴不一分钟即效,一小时后又小发作一次,复按翳风穴再效。出院至今未再复发。按压翳风穴以酸痛为度,一次不效,连按2—3即愈。顽固性呃逆效果不显时,可重按,每次一分钟  相似文献   

15.
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62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育红 《中国针灸》2001,21(11):671-671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 ,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为主要表现 ,严重时妨碍患者谈话、呼吸、饮食和睡眠。笔者 4年来采用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 6 2例 ,男 40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6 9岁 ;病程 3~ 2 4小时 10例 ,1~ 30天 48例 ,1月~ 2 0年 4例。证属实证 5 7例 ,虚证 5例。本组均用药物或其他人介绍的一些民间办法治疗无效而来就诊。方法 :患者端坐位 ,取同侧下颌角与茎乳突连线之中点 ,以双手食指由轻到重按压 ,患者出现酸胀麻痛等针感 ,并向喉间传导刺痒感觉为佳 ,指压 5~ 15分钟 ,每日治疗 1次。手法实…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呃逆1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呃逆是腹部术后较多见的症状,过去常采用阿托品、灭吐灵、镇静剂治疗,效果不佳,短暂缓解后又复发,不能很好地解除患者痛苦。在中医针灸理论的指导下,笔者采用按摩内关穴,按压关冲穴和肌注山茛菪碱(654-2)治疗术后呢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在26~79岁,均为腹部手术后病人,其中胃癌根治术和胃大部切除术后1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7例,胰腺炎、胰头癌术后3例,肠粘连术后3例。呢逆持续时间1~7天。2方法采用中医推拿手法中的揉法,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按压。取患者内关穴,…  相似文献   

17.
针刺攒竹、风池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攒竹穴、风池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攒竹和风池穴进行治疗。结果:56例患者1个疗程治愈42例,2个疗程治愈8例,2个疗程共治愈50例,治愈率为89.28%。结论: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攒竹、风池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按压耳穴胃治疗呃逆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呃逆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虽为小症 ,但患者常自感痛苦难言 ,尤其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笔者于临床中采取按压耳穴胃治疗呃逆 4 0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患者 4 0例 ,男性 34例 ,女性 6例 ;年龄最小者 3岁 ,最大者 6 5岁 ;病程短者 2小时 ,最长者 3天 ;原发者 31例 ,继发者 6例 ,外科手术后 3例。2 治疗方法取耳穴胃 ,以王不留行籽外加胶布按压 ,取穴宜准确 ,并以手之拇指及食指按压 ,约 5~ 10分钟 ,按压时以患者感疼痛 ,且伴耳发热、发烫感为佳。在没有王不留行籽的情况下 ,可以手之拇指及食指直接按压 ,以…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呃逆在中风急性期较常见到 ,其病因较复杂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就我院 1 995~ 2 0 0 0年运用中药化痰降逆止呃汤辨证治疗中风急性期出现顽固性呃逆者 3 8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3 8例均是急诊住院但神志清醒的中风 (中经络 )患者 ,均经临床及头颅 CT明确诊断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经一般治疗 ,如采用分散或转移病人注意力、吸入 O2 ,刺激鼻咽部使之呕吐 ,酌用镇静剂、解痉剂等呃逆无改善者。1 .2 一般资料  3 8例中 ,男 2 5例 ,女 1 3例 ;年龄49~ 78岁 ,平均 6 3 .6岁 ;中风后出…  相似文献   

20.
指压廉泉治疗呃逆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治疗时持续呃逆时间最长者45天。其中并发于腹部手术后6例,并发于胃疾患4例,因食物刺激而诱发4例,原因不明3例。方法:令患者端坐,头向后仰,医者以食指按在患者廉泉穴上,指尖朝向内下方。以患者略有窒息感为宜,持续5~10秒钟,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1~2次。如1次按压未奏效,10分钟后可做第2次按压。结果:以呃逆停止,观察1周未复发为痊愈;呃逆强度和频率明显减缓为好转;呃逆强度和频率均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本组患者均获痊愈,其中1次按压痊愈13例,2次按压痊愈4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