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对24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及18例健康儿童的QTd进行测量。结果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QTd、QTcd、QTmax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QTd明显延长。QTd的分析对了解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心电生理特点、辅助临床对晕厥患儿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晕厥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晕厥病因组成特点,探讨以发病诱因及症状区分心源性与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可行性。方法对111例住院患儿病例进行综合评估,以规范的诊断步骤对确诊晕厥的患儿进行病因分类。总结导致晕厥的诱因、先兆症状及发作症状,对心源性及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资料中行统计学处理,试图发现两种晕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非心源性晕厥者占60.4%,直立性低血压占18.9%,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心源性晕厥分别占18.0%和9.0%。非心源性晕厥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心源性仅占全部晕厥患者的极小部分。晕厥发作前持久站立及恶心是神经介导性晕厥的特征性表现。心源性晕厥往往与运动相关。结论非心源性晕厥者占晕厥患儿的大多数,其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运动相关的晕厥为心源性晕厥的特征。发作前直立体位、伴恶心症状的多为神经介导性晕厥。  相似文献   

3.
晕厥是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儿因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能够很快恢复正常。晕厥是儿童的常见病症,可由许多原因引起。据一项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晕厥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50年代儿童晕厥发生率为71.9/10万,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则上升为125.8/10万。有研究表明,约有15%的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发生过至少1次晕厥。晕厥患儿占所有儿科急诊患儿的1%。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80%。但是,我们以及其他的研究均发现心源性晕厥也是导致儿童晕厥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的一组资料显示。心源性晕厥占所有晕厥患儿的6%左右。心源性晕厥的病死率及猝死率明显高于非心源性晕厥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晕厥的病因及诊断程序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晕厥的诊断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儿科门诊2003年2月至2006年10月的32例儿童晕厥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 在32例晕厥的患儿中,血管迷走性晕厥21例,占65.6%,心源性晕厥4例,占10.3%,低血糖晕厥4例,占10.3%,贫血1例,颅内动脉供血不足1例,原因不明1例.结论 儿童晕厥病例应早发现,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硫化氢在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的变化。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8例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男13例,女15例;年龄8~17岁,平均11.79岁)及82例健康正常儿童(男41例,女41例;年龄9~17岁,平均13.0岁)进行诊断学研究并应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血浆H2S水平。结果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2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检查后,10例血流动力学类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9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3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5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1例为直立性低血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H2S水平为(50.67±10.48)μmol/L,晕厥组为(24.74±4.57)μmol/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间H2S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H2S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晕厥儿童病因学及其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晕厥儿童的病因分布并对各种病因晕厥儿童的临床特征加以分析,以提高其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以“晕厥”为主诉的15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是晕厥患儿的最常见的病因,占所有患儿的65.6%。其次为心源性晕厥,占所有患儿的6.5%。此外,还包括精神性疾病、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精神性晕厥患儿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发病年龄大于心源性、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患儿(均P〈0.05);心源性及精神性晕厥患儿的晕厥发作次数则显著多于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患儿(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晕厥次数及晕厥发生时的体位对判断晕厥病因具有重要的意义(P〈0.05)。心电图的检查对发现心源性晕厥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检查包括脑电图、Holter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精神学评估在寻找晕厥儿童病因方面的意义有限。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导致儿童晕厥的病因众多,可选择的辅助检查也有多种,但详细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晕厥儿童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出量突然降低引起脑缺血而诱发晕厥,后果较严重,甚至会造成死亡。非心源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和神经性疾病等,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较多见[1],但严重程度远比不上心源性晕厥[2]。能引起心源性晕厥的疾病包括:1.严重的心律失常;2.心脏排血受阻;3.心肌本身病变等。其中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中最常见的原因[3]。一、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征晕厥的产生是一种临床症状,无论心脏情况如何,只要有效心排血量突然减少,都会产生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患者前驱症状多不明显,发作一般与体位无关。多有摔伤甚至大小便失禁情况。…  相似文献   

8.
小儿晕厥的常见病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晕厥表现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常伴有肌张力降低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晕厥是儿童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原因复杂,包括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脑血管疾病所致晕厥、精神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代谢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其中神经介导性晕厥为较常见的病因,而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此类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心源性晕厥虽然发病率低,但其起病急骤、凶险,而应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分析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的基础疾病谱.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9年8月至2011年4月在北京、湖南、湖北、上海四地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937例TLOC患儿,对其进行病因学分析.结果 937例TLOC患儿中,903例(96.4%)为晕厥患儿,34例(3.6%)为非晕厥患儿.903例晕厥患儿中,213例(23.6%)为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46例(5.1%)为心脏抑制型VVS,112例(12.4%)为混合型VVS,268例(29.7%)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2例(2.4%)为直立性低血压,19例(2.1%)为境遇性晕厥,21例(2.3%)为心源性晕厥,202例(22.4%)患儿为不明原因晕厥.结论 晕厥是儿童TLOC最常见的原因.在晕厥患儿中,VVS最常见,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在VVS的3种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血管抑制型VV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晕厥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晕厥为主诉的12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晕厥的定义及临床检查结果,排除其中非晕厥性疾病20例,108例患儿确诊为晕厥;其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70例(64.81%),心源性晕厥8例(7.41%),不明原因晕厥24例(22.22%)。发作前有诱因者85例(78.71%),有晕厥家族史者21例(19.44%),有猝死家族史者1例(0.93%)。NMS及心源性晕厥常有反复发作的特征。NMS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前兆常为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眼前发黑、听力下降、恶心、胸闷等表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表现为心慌、胸闷、乏力等;直立性低血压(OH)表现为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听力下降等;心源性晕厥表现为心前区不适、疼痛、胸闷。结论VVS是儿童晕厥最常见原因之一,各类型晕厥的发作常有诱因及前兆,有反复发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依据。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VVS的儿童40例,年龄6~18岁,平均(11.8±2.9)岁;POTS儿童165例,年龄5~19岁,平均(11.4±2.7)岁。评价与检查手段包括临床表现、家族史、生活习惯、直立试验以及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VVS和POTS在儿童时期的共同特征包括学龄期及青春期多发、女孩稍多于男孩、发作季节以夏秋季多见、多数患儿有诱因和发作先兆、发作后仍有不适、平卧后症状可缓解。在VVS儿童中以晕厥为主要表现者明显多于POTS(P<0.001),在POTS儿童中,以头晕为表现的患儿明显多于VVS(P<0.001)。VVS患儿中父方有直立不耐受家族史者明显多于POTS患儿(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鉴别VVS与POTS的重要客观检查手段。晕厥及头晕的发生频率对于临床鉴别诊断VVS与POTS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 syncope,VVS)是一过性意识丧失患者最常见的原因,目前主要借助直立倾斜试验来进行诊断及疗效评估.因直立倾斜试验过程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亟待探讨一种早期、准确、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VVS诊断及评价手段.目前定量病史的方法正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较常用的有Calgary先兆晕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分析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的基础疾病谱.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9年8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湖南、湖北、上海四地儿科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203例TLOC患儿,其中男559例,女644例,年龄2-18岁,平均(11.5±3.2)岁,从病因学角度分析,得出儿童晕厥的基础疾病谱.结果 1203例TLOC患儿中,1125例为晕厥患儿,占所有患儿的93.5%,78例为非晕厥患儿.在晕厥患儿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最常见,共409例,占34.1%,其中VVS-血管抑制型(VVS-vasoinhibitory,VVS-Ⅵ)234例,是VVS最常见的血流动力学类型,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cope,rOTS),共346例(28.8%),直立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24例,占2.0%.结论 晕厥是引起儿童TLOC最常见的原因,而VVS是引起晕厥最常见的病因,VVS-血管抑制型是VVS最常见的血流动力学类型,OHT可以导致儿童晕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和血浆、血小板中5-羟色胺(5-HT)的变化.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41例(HUTT阳性组),诊断标准参照基础HUTT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男17名,女24名,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5 ±1.8)岁.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36名健康小儿,男16名,女20名,年龄9~14岁,平均年龄(10.7±1.5)岁.分析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HUTT反应方式、晕厥发作时间、VVS患儿静息状态各亚型血压和心率变化等临床特点.全体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3 ml,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ELISA)法对41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及36名健康儿童的血浆和血小板中5-HT进行测定.结果 ①41例血管迷走性患儿平均年龄为(10.5±1.8)岁,女童比例高于男童,为1.4:1.②VVS先兆症状:患儿中33例存在晕厥先兆(80.4%),其中头晕发生率高达78.8%.③VVS发生诱因:儿童VVS发作前常存在诱发因素,包括:长久站立、劳累、情绪影响等.其中长久站立比例最高,达90.2%.④HUTT平均反应时间及晕厥持续时间: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为(20.6±8.6)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SN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5.0±2.2)min.晕厥持续时间均短于5 min.⑤HUTT不间反应类型的分布:血管抑制型61.0%,混合型24.4%,心脏抑制型14.6%.⑥血压和心率的比较:VVS患儿和正常儿童静息状态下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VS患儿中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和心脏抑制型静息状态下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VVS患儿基础状态和HUTT阳性时血浆中5-HT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1±1.32)μg/Lvs.(27.28±2.48)μg/L,t=0.518,P=0.606;(27.51±1.32)μg/L vs.(28.05 ±1.40)μg/L,t=2.044,P=0.167],基础状态下血小板5-HT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0 ±6.06)10~9ng/L vs.(79.88±5.79)10~9ng/L,t=1.788,P=0.780].⑧VVS患儿基础状态下和HUTT阳性时的血小板5-H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30±6.06)10~9ns/L vs.(97.90±6.59)10~9ng/L,t=11.26,P=0.00].结论 VVS患儿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VVS患儿基础状态和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浆中5-HT变化不明显;VVS患儿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小板5-HT明显升高,提示中枢5-HT系统可能参与了VV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DU JB  Zhang QY  Wang C  DU ZD  Wang HW  Tian H  Chen JJ  Wang YL  Hu XF  Li WZ  Han L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885-888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5年5月至2006年4月在北京、湖南、湖北、上海4地就诊或住院的103例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或接近晕厥患儿,其中男43例,女60例;年龄5~19岁,平均(12.0±2.6)岁.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49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54例.分别将VVS以及POT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和对照组(口服补液盐治疗),观察2组儿童临床晕厥发作次数及直立倾斜试验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VS和POTS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0.61%和68.75%,对照组分别为18.75%和0.00%.两治疗组好转率分别为15.15%和15.63%,对照组为6.25%和40.91%.治疗组HUT转阴率分别为60.61%和68.75%,对照组为18.75%和9.09%.两治疗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和HUT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对VVS患儿以及POTS患儿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晕厥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症,但其诊断往往十分困难.制定合理的小儿晕厥的诊断程序,既可提高对小儿晕厥的诊断效率,又能减少过度检查,减少患儿的诊断费用.根据我国目前关于小儿晕厥的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制定了我国儿童的晕厥指南,提出了符合我国小儿晕厥特点的晕厥诊断程序,根据多中心的联合研究,该诊断程序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Syncope occurs in about 15%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s. The diagnosis of syncope of unknown origin is frequently difficult. In 1986, Kenny et al. introduced the Head-up Tilt Table Test (HUT), which enables to reproduce syncop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HUT in diagnosis of syncope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s. Ninety five 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s (57 females, 38 males, age range 7-18 years) with recurrent syncope of unexplained etiology were referred for HUT. The study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with history consistent with vasovagal syncope (VVS) and B--with non-characteristic symptoms for VVS. HUT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Westminster protocol. The patient was tilted at 60 degree for 45 min. or until syncope occurred. Positive response to HUT was 36%. Negative outcome occurred in 59%. Non-diagnostic HUT was observed in 5%. The vasodepressive type of VVS was recognised in 35%, cardioinhibitory in 12% and mixed in 53%. In group A positive response of HUT occurred in 65% of pts., negative in 31%. In group B positive HUT was observed in 4% of pts. and negative in 89%. CONCLUSIONS: 1.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s head-up tilt test is a very useful diagnostic method. 2.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the head-up tilt test the history of syncop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8.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虽然为一种良性病证,但反复发作可导致晕厥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某些情况下还可引起严重的躯体意外伤害.因此对VVS患者进行治疗是必要的,VVS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