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切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应用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GCS评分≤8分)的临床资料。运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判定术后6个月随访时预后。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恢复良好23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66.1%。结论:冠状切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能够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保守或/及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守或/及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断和治疗过程。14例患者早期施行开颅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3d后,11例因病情恶化而行手术治疗。结果经半年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治愈27例(71.1%),中残5例(13.1%),重残4例(10.5%),死亡2例(5.3%)。结论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动态监测颅脑cT改变,采用保守或/及手术综合治疗方案,有手术指征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护理体会,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71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保守治疗49例,其中13例因病情恶化而中转手术治疗,行双额血肿及坏死失活脑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5例。术后6月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7例,中残10例,重残7例,无植物状态,死亡7例。结论: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易出现突变,针对性地加强观察与护理、动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头颅cT变化,对病情恶化者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去大骨瓣开颅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根据头颅CT显示血肿部位和血量 ,35例均采用去大骨瓣开颅 ,经侧裂入路或经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方法 ,清除脑内血肿。结果 术后 2 4h~ 3d复查头颅CT ,示血肿清除及无脑挫裂伤 ;随访 30例 5~ 2 0个月 ,按ADL分级 ,Ⅰ级 6例 ,Ⅱ级 10例 ,Ⅲ级 12例 ,Ⅳ级 5例 ,Ⅴ级死亡 2例。恢复良好率 (达Ⅲ级以上 )占 80 %。结论 去大骨瓣开颅超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脑重要功能无附加损伤 ,能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中人字型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正中人字型切口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恢复良好18例,中残1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2例。结论 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可提高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及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额颞瓣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采用额颞瓣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8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3 6~ 71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5~ 10分 ;其中伴颞叶钩回疝者5例 ;发病时间≤ 2 4小时。术前 CT扫描示 :右基底节区血肿 5例 ,左基底节区血肿 3例 ;血肿量 3 0~ 5 0 ml,中线结构移位 0 .5~ 1.0 cm ,均有双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低位额颞瓣入路(去骨瓣减压 6例 ,漂浮骨瓣减压 2例 ) ,经额叶行直径 2 cm环形皮质造瘘 ,进入侧脑室额角 ,直视下清除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给予急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先行保守治疗,伤后5d内择期手术。对2组患者术后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昏迷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及昏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死亡病例。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优良率为65.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清创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术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单侧开颅清创去骨瓣减压术,试验组给予双侧开颅清创去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CSS)、生存质量(GQOLI-74)及随访6个月后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C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QOLI-74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无病例脱落。试验组GOS评分优良率为74.19%,高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清创去骨瓣减压术用于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的方法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收集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开瓣组41例和双侧去骨瓣组31例,分别采取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手术和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和脑损伤相关蛋白。结果:单侧开瓣组所需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双侧去骨瓣组(P0.05),恢复良好率高于双侧去骨瓣组(P0.05),且在短时间内可降低脑损伤特异性蛋白表达(P0.05)。结论: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选择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并接受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病例,总结资料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特点及效果。结果 42例中3例急诊手术,39例入院时不具备手术指征,病情逐渐加重而中转手术治疗。术后并发枕部迟发硬膜外血肿3例(7.1%),硬膜下积液6例(14.3%),皮瓣下积液12例(28.6%),切口局部延迟愈合7例(16.7%)、局部脑脊液漏5例(11.9%),颅内感染3例(7.1%)。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4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很大比例需中转急诊开颅手术,应严密观察病情进展,把握合理手术时机,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在该病的治疗中仍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内科治疗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并分析GCS评分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方法4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经头颅CT扫描和APACHEⅡ、APACHEⅢ、GCS评分,并予降颅压及系统支持治疗,其中18例内科治疗,22例作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手术治疗22例中死亡13例,好转出院9例;内科治疗18例中死亡15例,好转3例。结论GCS评分≤5分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而GCS≥6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伤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脑伤去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时机、手术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重型脑伤(GCS 3~5分30例、6~12分5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行单侧去骨瓣减压69例,双侧去骨瓣减压17例;死亡34例,存活52例;出院时COS预后标准评分良好33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可快速有效降低重型脑伤患者的颅内压,并发症少,成活率高,致残率低,是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 ,而及时准确地掌握手术时机和技术要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伴血肿形成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对2000—03/2009—06手术治疗的98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共随访2a,恢复良好80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病死4例。头痛、头晕30例,轻度精神异常16例,严重精神症状4例,肢体偏瘫4例。结论:对于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及时手术治疗,术中要注意止血以及清除血肿后尽量将额部骨复位,术后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重度额叶脑挫裂伤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均手术治疗,术后按GOS预后评改:良好35例,轻残8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重度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及时或(和)尽旱手术,放宽手术适应证,尽可能去骨瓣减压等。可提出治愈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8例双侧多发额颞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着力部位主要在颞枕部,伤后就诊时间1~6小时,均以头晕、头痛、烦躁及呕吐等意识变化为主要症状.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15分,神经系统检查有不同程度颈抵抗.入院时行CT检查提示有脑挫裂伤灶及散在血肿,后因病情变化复查CT见病灶出血及水肿增加8例,15例增加不明显、但环池受压加重达Ⅲ型以上.本组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均开颅行血肿、挫裂伤灶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4例恢复良好,遗留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有突发脑疝可能,且预后差,必须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复查CT,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减少继发脑干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52-153
回顾性分析额叶脑挫裂伤迟发脑水肿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6例单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恢复良好;7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使用脱水药物超过2周;2例保守治疗1周后猝死。迟发脑水肿是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故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采取综合脱水方案,适时手术减压,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7.
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笔者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4~69岁,平均47岁.术前患者GCS评分3~7分,其中2例处于脑疝状态.单侧的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3例,多发性的颅内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干伤1例,均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术.术后均出现减压骨窗张力升高,颅脑CT示对侧额颞部低密度影.术后2周内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2周后7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总结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46例患者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治愈34例、中残5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病情变化突然,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复查头颅CT及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陈钢  侯晓峰  王建军  杨有文 《新医学》2000,31(5):293-294
1 病例报告 例 1 男性,56岁,1989年12月做工时从高处坠落致头部受伤,当地医院诊断“左额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急诊行开颅手术治疗,并去骨瓣减压,住院24日痊愈出院。伤后 3 个月患者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智能障碍,间歇性癫 发作。1994年5月来我院就诊,经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额脑穿通畸形、颅骨缺损,脑萎缩”。  例 2 男性,32岁,1998年5月14日骑摩托车摔伤后昏迷入院,头颅CT提示:“右额叶脑挫裂伤”,因脑疝形成,急诊行“右额开颅内外减压术”,住院16日痊愈出院。3个月后再行二期颅骨修补术。术后1年,患者出现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额叶对冲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额叶对冲性损伤患者20例,手术治疗14例,手术方式据损伤部位取冠状切口单侧开颅6例,大冠状切口双测开颅8例。术中彻底清除血肿及脑挫裂伤灶,辅以必要的去骨瓣减压术。保守治疗6例,包括亚低温、脱水降颅压、激素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结果恢复良好15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额叶对冲伤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特点。应充分认识其特点,积极处理,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