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欣  陈涛 《中外医疗》2012,31(35):58-5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变化和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公司生产的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6280A型)检测107例临产妊娠妇女与80例健康非孕妇女PT、APTT、TT、Fib,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研究。结果临产孕妇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对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对预防和及时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利于降低DI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妊及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测定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妊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T、APTT、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增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产组与中妊组、健康非孕妇组比较,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IB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临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的生理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临产孕妇和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空腹静脉血2.7 ml加入0.3 ml枸橼酸钠液的抗凝管中,充分均匀,离心后在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凝血四项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与临产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凝血四项中PT、APTT偏低,FIB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检测凝血四项对产妇生产过程中及产后的防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建香 《中外医疗》2011,30(17):32+34-32,34
目的通过检查临产孕妇血凝四项(PT、APTT、TT、FIB)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临产孕妇组1200例和健康妇女为对照组200例,检测的血凝四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APTT、TT、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TT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产前检查血凝四项指标可以对孕妇及早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和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859例妊娠妇女及20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的PT、APTT、TT、FIB值,分成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与临产期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TT值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毕燕 《当代医学》2014,(30):12-13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检测凝血4项指标情况。方法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接收的58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8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58例临产孕妇PT(0.88±0.07)s、APTT(29.36±2.56)s、TT(9.83±1.06)s、FIB(4.51±0.68)g/L与对照组58例非妊娠妇女PT(1.03±0.13)s、APTT(30.30±3.37)s、TT(10.07±0.66)s、FIB(3.05±0.48)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分娩期间,及时监测凝血4项指标对临床预测、预防以及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产孕妇和正常妇女凝血活酶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对135例临产孕妇、66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血液标本进行血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T、FI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产孕妇组APT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13-1314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情况,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5例临产孕妇组(实验组)与141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比较,P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而APTT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妇妊娠前后PT、TT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映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而APTT、FIB、D-二聚体可反映临产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指标,D-二聚体升高还能说明临产孕妇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妊娠(6—12周)孕妇和晚期妊娠(38—42周)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结果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76例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的正常孕妇及244例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进行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PT、APTT、TT和FIB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妊娠早期组与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 PT、APT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比较,PT、APTT和FIB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凝血功能发生改变,凝血四项作为期间出血倾向的指标,了解不同妊娠期间的凝血状况,预防产前及产中发生产科意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的检测在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23例临产孕妇与800例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孕产组的PLT、APTT值低于对照组(P<0.001),PT和FIB值高于对照组(P<0.001),而TT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红 《吉林医学》2012,33(17):3625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的功能变化。方法:分别抽取临产孕妇和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晨静脉血2 ml,放入3.2%柠檬酸钠抗凝管中,充分摇匀,3 000 r/min离心15 min,2 h内在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FIB)检测。结果:与健康非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PT值明显降低,FIB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T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528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和DD水平。结果: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进行性缩短(P0.05),晚期至临产期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中期妊娠的APTT值明显缩短(P0.05),中期与晚期和临产期AP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明显升高(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DD值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监测妊娠妇女凝血四项和DD水平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蒙天生  莫鸿健 《右江医学》2011,39(4):466-46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在临产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正常临产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血中PT、APTT、TT、FIB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的凝血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组为153例早产儿(27~36+6周),肺炎组为63例新生儿肺炎,窒息组为6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吸入组为6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组为3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对照组为健康足月新生儿28例。使用sysmexCA7000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受检者血液样本凝血四项(APTT、PT、FIB、TT),分析各组指标显著差异性。结果新生儿早产组APTT、P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FIB、PLT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炎组APTT、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PL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FIB、PLT低于对照组,PT、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组FIB低于对照组,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凝血四项均表现出差异性,及时检测凝血指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作出诊断并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凤娥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71-1372
目的:了解常规凝血四项(PT、APTT、TT、Fib)在妊娠产妇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分娩及产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联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凝仪对289例临产孕妇和16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ib(纤维蛋白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T(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检测凝血四项,可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状况,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孕28~40w)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妇200例与健康育龄非孕妇200例,测定PT□APTT□TT□FIB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APTT(P〈0.05),TT(P〈0.05),FIB(P〈0.001),PT(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晚期孕妇PT、APTT、TT凝固时间均有缩短,FIB明显增高。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凝四项指标发生了改变,提示应密切关注其凝血功能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萌 《中外医疗》2014,33(4):78-78,80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不同孕期妇女中的检测结果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检测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该院进行检测的不同孕期例妇女314例,孕中期121例,孕晚期115例,临产78例,并随机对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非孕妇女100例进行对照。结果孕中期PT、APTY、TT、FIB四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FIB水平有增高趋势;孕晚期、临产期妇女PT、TT、FIB较孕中期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PTT无显著变化;临产期妇女相较于孕晚期胛和APTT明显缩短、FBG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变化不明显。结论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产后出血起着关键的作用,减少产科发生意外,提高产妇及婴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孕妇产前血凝四项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方法孕妇组550例、妊高征组100例与正常对照组100例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采用生物学凝固法。结果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孕妇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低于对照组,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高于对照组;通过Ⅱ检验APTF、PT、FI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T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表明APTF、P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特别对妊高征患者非常必要;孕妇血浆中FIB浓度要比正常组明显升高;所以动态观察血凝四项指标,特别是FIB结果有着重要临床价值,能及早发现和预防DI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在临床的意义.方法:对临产孕妇50例及对照组健康非妊娠妇女50例进行PT、TT、APTT、FIB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产前检查凝血四项指标可以为临床治疗产科意外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中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在临床方面比如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