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通过对50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行D2根治术,检测No.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No.6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肿瘤直径及肿瘤分化程度,然后统计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上述其他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术前CT检查的准确率。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No.14v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假阴性率为12%。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24%,No.6淋巴结转移阴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3%。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淋巴结转移、肿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妒〈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T对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不高,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路径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176例,经左胸入路83例为A组,经右胸入路93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肿瘤切除率、淋巴结清扫及其阳性率。结果A组根治手术74例,姑息手术2例,探查手术7例,肿瘤切除率91.6%(76/83),上切缘癌残留2例,切缘癌残留率2.4%(2/83),21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5.3%(21/83),术中清除淋巴结51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73枚,淋巴结转移度为14.1%(73/519);B组根治手术89例,姑息手术3例,探查手术1例,肿瘤切除率98.9%(92/93),无切缘癌残留,31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3.3%(31/93),术中清除淋巴结60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50枚,淋巴结转移度为25%(150/600)。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手术以右胸径路为佳,手术野显露满意,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对区域淋巴结清除更彻底,术后分期更准确,为制订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邹礼仟 《现代保健》2011,(23):185-187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手术术后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整理分析2000~2009年本院170例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数据,科学地对切端癌残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胃癌切除术后切端癌残留率为706%.(1)在切除类型上:虽姑息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人数(3例)低于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人数(9例),但其术后残留率(3000%)明显高于根治性的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563%);(2)在切除范围上:全胃切除切端癌残留率(1667%)比远、近端胃切除术(682%,490%)高(P〈005);(3)在临床特点上:BorrmannⅣ型、分化程度为高度恶性、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7的切端癌残留率较高,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的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均与切端癌残留率无明显关联.结论 姑息性切除、BorrmannⅣ型、分化程度高且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7的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切端癌残留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c-Met蛋白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本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78例的临床病理标本,采用免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Met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c-Met蛋白在不同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及TNM Ⅰ-Ⅱ期乳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随着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的增高c-Met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进展及侵袭和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弘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42-2443,244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距离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本组4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腋淋巴结转移15例,占35.71%;无转移27例,占64.29%;肿瘤大小:≤2cm15例,占35.71%,2~3cm18例,占42.86%,3~4cm5例,占11.90%,﹥4cm4例,占9.52%;Her-2/neu阳性12例,占28.57%,阴性30例,占71.43%;组织学分级:Ⅰ级9例,占21.43%,Ⅱ级19例,占45.24%,Ⅲ级14例,占33.33%。对局部浸润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69,P﹤0.05),腋淋巴结转移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58,P﹤0.05),Her-2表达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0,P﹥0.05),组织学分级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9,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与其局部浸润距离呈现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判断依据;而Her-2表达、组织学分级与肿瘤浸润距离无相关性,而且取材简单,可作为浸润性导管癌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主要依据,不能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窦癌时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提供胃窦癌D2根治术常规清扫No.14v组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完成标准D2根治术的胃窦癌患者489例,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组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特征等关系。结果在No.6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情况下,No.14v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8.70;而在No.14v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情况下,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仅为1.40。No.6淋巴结转移是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5.6%)No.14v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低分化和未分化患者(18.9%)(P﹤0.05);T1+T2期(4.5%)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3+T4期患者(17.7%)(P﹤0.05)。结论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分化低、已发生No.6组淋巴结转移的我国进展期胃窦癌患者应行常规清扫No.14v的D2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组织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直肠癌与癌旁切缘正常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组间的差异以及癌组织中CD133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p 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D13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4%、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CD133高表达阳性率为33.6%,低表达阳性率为32.8%;癌组织CD133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3、0.408,与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直肠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可作为直肠癌恶性程度判断的新的分子指标应用于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的术后随访,寻找影响其生存的预后因素,建立ESCC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间在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38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ox回归模型对ESCC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ESCC术后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 338例ESCC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27.30月(95%CI:22.84~31.76),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润程度、年龄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HR=4.322,95%CI:3.296~5.844,P=0.001)。预测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95%CI:0.72~0.76,P<0.001)。结论 根据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润程度等4个临床资料建立的预测ESCC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列线图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术后患者预后进行个体化的预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艳  陈晓  廖如奕 《职业与健康》2014,(2):190-192,19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9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并存档的食管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标本20例。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食管上皮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中MIF阳性表达在食管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的表达和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均无明显相关(P〉0.05),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MIF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MIF可以作为一种诊断食管黏膜癌变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2000-2010年收治的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并将这61例病例按年龄分成成人组和青少年组,比较两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差异。结果青少年组甲状腺乳头状癌腺外浸润率相对较成人组高,但其转移和复发率却较成人组低,两组之间转移和复发统计值有显著差异(P分别〈0.05、〈0.01)。结论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虽然占青少年甲状腺恶性肿瘤最高比例,但其多为向周围浸润,极少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和复发,预后良好,病理细分其浸润范围,对指导临床手术范围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 IF-1α)、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表达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放疗耐受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54例中H IF-1α、cathepsin-D在肿瘤浸润前沿和中央部位的表达,结合临床放疗疗效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 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浸润前沿阳性细胞集中,而中央部位表达较弱,且阳性细胞弥散;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74,P<0.05和r=0.897,P<0.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放疗耐受组浸润前沿的H IF-1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放疗敏感组(P<0.05),两组肿瘤中央的阳性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cathepsin-D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87.1%,肿瘤浸润前沿阳性细胞较少,而中央的阳性细胞比较集中;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989,P<0.05和r=0.807,P<0.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放疗敏感组中浸润前沿cathepsin-D表达明显低于耐受组中的表达(P<0.05),两组中央部位的阳性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浸润前沿缺氧状态和自噬活性升高与放疗耐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个体化手术的淋巴结廓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按日本胃癌治疗规范进行手术的101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均为下部癌,总的转移率为15.8%,第1站(N1)及第2站(N2)分别为10.9%及4.9%。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病理类型有关。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7.9%,明显高于黏膜癌(6.9%,P〈0.05)。微小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0%,随着肿瘤最大径的增加,1.1~2.0cm及〉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增至14.8%及27.5%(P〈0.05)。高分化早期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2%及19.6%。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N1受累频率最高的是第3组淋巴结,受累频率为50.0%,其次为第6,4组及第5组淋巴结,分别为37.5%、31.3%及12.5%;在N2中,第7,8a组及第9组的受累频率依次递减为25.0%、12.5%及6.3%。黏膜癌仅累及N1淋巴结,而黏膜下癌转移至N2的频率明显增高;微小癌无淋巴结受累,小胃癌仅累及到N1淋巴结;而最大径在1.1cm以上的病例,累及N2淋巴结的几率明显增加;高分化早期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N2淋巴结受累的频率亦显著增加。结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在淋巴结廓清效果上和标准D2根治术是一致的。因此。个体化术式的选择达到了根治、低侵袭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细胞核分离蛋白(NUDC)与抑制素(PHB)在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探讨二者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5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术中收集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NUDC与PH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UDC、PHB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NUDC、PHB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肌层浸润、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NUDC与PHB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70,P0.05)。NUDC高表达组、PHB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NUDC低表达组、PHB低表达组患者(均P0.05)。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NUDC高表达及RHB高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UDC、PHB蛋白在宫颈癌中均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及预后有关,二者可能共同影响宫颈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临床病理依据.方法 对102例具有较完整临床病理资料行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直肠系膜进行常规病理切片,分析直肠系膜与直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治疗效果.结果 直肠系膜癌转移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最佳途径,切除的直肠系膜的范围应根据Dukes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其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168例手术确诊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部位、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癌胚抗原与淋巴结转移间有相关关系(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是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癌胚抗原是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WI和动态增强MRI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5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3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7例;其中55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病变大小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析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time-intensity curve,TIC);同时比较不同T分期和病理分级舌鳞状细胞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65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长径均值(28.2 ±11.7) mm,短径均值(17.7 ±9.4) mm,厚度均值(26.8 ±11.9) mm,ADC均值(1.029 ±0.142)×10-3 mm2/s,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之间,病变的长径、短径、厚度以及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跨中线生长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5例行增强扫描的癌灶中,TIC曲线类型Ⅰ型(速升平台型)42例,Ⅱ型(速升流出型)13例。早期(T1+T2)舌癌组ADC值(1.090 ±0.113)×10-3 mm2/s,晚期(T3+T4)舌癌组ADC值(1.001 ±0.147)×10-3 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鳞癌的ADC值分别为(1.101 ±0.101)×10-3 mm2/s、(0.992 ±0.139)×10-3 mm2/s和(0.819 ±0.125)×10-3 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011×10-3 mm2/s和0.928×10-3 mm2/s分别为诊断高分化及低分化舌鳞癌的临界点,两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7%、63.3%和81.4%、83.3%。结论 DWI和动态增强MRI可较好反映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在对其定性、病理分级、分期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与cyclin D1和PCN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PC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些组织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7^kip2和cyclin D1、p57^kip2和PCNA之间表达负相关(r=-0.429,r=-0.585,P〈0.01)。流式细胞术: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增高,异倍体细胞增加(P〈0.01);G0/G1期细胞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p57^kip2低表达与cyclin D1和PCNA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与宫颈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54例中HIF-1α、GLUT-1的表达,利用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74,P<0.05和r=0.897,P<0.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GLUT-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57.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896,P<0.05和r=0.842,P<0.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HIF-1α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701,P<0.05),GLUT-1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浸润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09,P<0.05和r=0.845,P<0.001),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GLUT-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731,P<0.05)。结论:HIF-1α、GLUT-1都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缺氧诱导新生血管过程,并且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其中HIF-1α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6例癌旁组织中PCNA、E-cad的表达及与NSCLC转移的关系.结果 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E-cad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 PCNA高表达、E-cad低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促进了NSCLC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癌周组织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宫颈浸润癌患者72例,以同期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72例为对照。构建包括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在内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kB、BDNF表达情况,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共构建组织芯片6张。 TrkB和BDNF在宫颈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80%和91.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5.00%和48.60%,正常宫颈组织几乎不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0%和1.40%)。 Trk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2.50和12.36,P<0.0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的关系不明显(P均>0.05),而BDNF总体阳性率高,其表达与上述所有因素的相关性均不明显(P均>0.05)。癌旁组织中TrkB、BDNF表达与肿瘤直径、是否存在脉管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P<0.01或P<0.05)。结论癌旁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的TrkB、BDNF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直径、有无脉管浸润及淋巴转移显著相关,且比肿瘤组织更能反映其恶性程度。癌周组织TrkB、BDNF表达也许可作为新的评价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