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低温在治疗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实验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研究证实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厦脑外伤后的脑损害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本文对近年来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的进展,降温及复温方法厦低温的监护等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及CBMdisk,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606例患者预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失安全系数m=147,发表性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小。异质性检验,15个随机对照研究之间具有高度同质性(P=0.96,0.88,I^2=0%),可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本组临床证据来看,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较好,但尚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症,且伤后血糖峰值及持续时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亚低温脑保护作用已被证实并应用于临床,但对其作用机制的全面了解仍有待不断深入。笔者拟探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血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拓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许多报道显示ROSC后患者存活率通常是10%~20%,而且其中大部分患者还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目前没有任何神经保护药物能特异的针对心脏骤停期间的细胞毒性事件。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提示,在模拟心脏停搏后大脑受累的情况下,低温治疗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治疗性低温分为两种:亚低温,33℃-36℃,它可能是最简单有效的低温治疗方法;中度低温,28-32℃,研究认为该温度可致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如果持续这种低温还可导致血液凝固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5.
低温环境下的人—机工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展,涉及低温作业的领域日益增多。诸如航空、航天中的高空活动,寒区的登山、军事作业,极区与深海资源的开发等等,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影响。低温环境下人的生存与生理反应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与之相比,有关低温环境对工作效率影响的研究显得不够充分。然而低温工效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又是防护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机-环  相似文献   

6.
黎华 《西南军医》2010,12(2):396-398
低温脑保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发热对卒中患者的危害、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以及低温治疗急性卒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再灌流期33℃低温对大鼠脑缺血10min的保护作用,发现低温组神经系统损害积分明显低于下沉体温组;水迷宫试验低温游完全程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显著低于正常体组。提示短暂脑缺血后,再灌流期轻度低温对脑组织及行为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对深低温脑保护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笔者在前期工作中以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了可能与深低温脑保护作用相关的基因.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型(mGluR3)是其中一个。笔者进一步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mGluR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深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局部复方低温液灌洗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低温、低温程度及时间和药物配方对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用Alen法致伤家兔成截瘫模型,观察比较早期低温灌洗组与对照组在运动能力、局部光电镜下的病理变化。结果低温灌洗对损伤之脊髓有良好保护作用,临床应用结果与动物实验相符。结论复方低温液对脊髓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低温以2~4℃为宜,低温时间以20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并促进其恢复、提高生存率[1],但对于低温是否影响颅脑损伤病人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问题,一直缺乏可靠的实验论证。本研究旨在证明低温对颅脑损伤大鼠T细胞免疫的影响,通过分组动物实验,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研究亚低温治疗对创伤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在狗颅脑火器伤后不同体温状态下,测定血浆、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DynA)含量.结果:在伤前,正常体温组和低温组相比,血浆及脑脊液的β-EP和DynA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伤后两组血浆及脑脊液的β-EP和DynA含量均明显高于伤前,但低温组的DynA的含量明显低于常温组,而低温组的β-EP含量与常温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亚低温能使火器性颅脑损伤动物DynA释放减少,从而可能减轻动物颅脑火器伤后继发性损害,而对β-EP释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再灌流期33°C低温对大鼠脑缺血10min的保护作用,发现低温组神经系统损害积分明显低于正常体温组;水迷宫试验低温组游完全程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显著低于正常体温组。组织病理学显示,正常体温组海马CA1段神经元损害率明显高于低温组。提示短暂脑缺血后,再灌流期轻度低温对脑组织及行为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给出低温手术过程组织三维瞬态温度场;考察人体血液灌注和代谢产热对其影响,为优化设计冷刀提供参考。方法 充分考虑组织物性和内热源的非线性,使用基于有限容积法的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求解描述低温手术过程组织传热问题的经典生物传热方程。结果 考虑血液灌注和代谢产热后,组织局部降/复温速率降低、所经历的最低温度绝对数值减少;对应时刻,组织内局部温度梯度增加;相同手术方案下,组织内冻结区域减小,且冰球生长过程减慢。结论 人体血液灌注和代谢产热对低温手术过程影响显著,体外实验由于无法模拟血液灌注和代谢产热效果而对冷刀的优化设计作用有限,必须进行在体实验以优化冷刀及其相应的低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共23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5d;对照组20例(GCS3~8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IL-8在伤后第1,2,3,4天的动态变化。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通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减少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低温预处理对大鼠脊髓内牵拉型脊髓损伤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只4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低温预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建立大鼠脊髓内牵拉型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2,4,8,24,48,72h和7d评估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 HE染色镜检显示A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B组。A、B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低温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脊髓内牵拉型脊髓损伤早期病理形态学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明确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在低温环境下复制犬单侧后肢枪弹伤模型,对伤后96小时内伤道组织的细菌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伤后8小时内,伤道组织菌量增加缓慢,仅达到10^4cfu/g,至伤后96小时菌量未达到10^8cfu/g。伤后2小时血浆内毒素水平-过性升高,与伤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从伤后8小时开始,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趋势与伤道组织菌量变化趋势甚至一致,呈正相关关系(r=0.7596)。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低温对于枪弹伤后伤道组织菌量的变化影响非常明显,低温环境下枪弹伤娓匠速度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均低于常温条件下的枪弹伤;在对该类伤( 包括创伤)进行救治时,应充分考虑到低温对继发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全及亚低温对脑组织丙二醛(MDA)含理和超氧化物歧估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7只犬随机分为三组;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亚低温治疗组,采用谭秀娟等建立的心脏停跳 苏动物模型,于心肺后4小时取 组织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全脑缺血10分钟后再灌流4小时,脑组织MDA一明显上升(P〈0.01),SOD活性下降(P〈0.01);再34℃亚低温治疗组与缺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重型脑损伤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PaO2及PaCO2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低温与缺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缺氧条件与低温环境在不少军事作业(特别是高原地区)、登山活动或航空航天中往往同时发生,这二个特因的综合作用对机体的影响究竟怎样,它与缺氧或低温的单一影响有何不同,这是环境医学工作者和有关卫生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对某种应激因素的生理适应,往往动员了机体某些功能储备,从而限制了面临其它应激时可供利用的代偿资源,例如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性极高的脑血管疾病。我科自2004年3月起对部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头颅亚低温配合疏血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