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邪,概言之曰:风寒暑湿燥热火,气血痰水毒食虫是也。经云:“邪气盛则实。”泻实攻邪,必然之理,补虚泻实,医所共识。然临证虚实之间,在发病学与治疗学方面,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内经》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是从发病学方面讲的“两虚相得”理论。但也有邪气过盛而正气不支者而发病,疾病的症侯表现不一定就是虚证。相反,从临证中看,尤其是感受  相似文献   

2.
李津峰  杨凤霞 《新中医》1992,24(10):35-36,14
通腑泻浊属于下法范畴而又不尽同于下法。内科常见之急重症以里、实、热症为多。笔者从医多年,深谙因邪致虚的道理。在多种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可将祛邪诸法归于“泻浊”一法,使邪从腑而出,谓之“通腑泻浊”。施用本法意在祛邪安正,从而达到拯危救急之目的。本文试从几个单纯以中药救治的急症病例对通腑泻浊法的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紫癜性肾炎多因脾肾本虚,外邪入侵,邪毒入血,迫血妄行,损伤脉络,血溢脉外而致.治疗当先以祛邪为主,邪毒不祛,只顾一味补益脾肾,只会使邪毒瘀阻于体内,无所出,而加重病情.故应先引邪以出路,再佐以少许扶正药物,使祛邪同时不伤正.  相似文献   

4.
李跃庆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11-1211
自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及治疗理论,后世许多医家极重视透热祛邪法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温热病临床治疗观察认为,在温热病的治疗中,应于苦寒泄热中加入、选用轻透祛邪之药,为邪热寻出路,以层层透邪,领邪外达而祛病.透邪与泄热两法,同为温热病治疗祛邪的一途径,其相互为补,有着同等重要意义,提示不可忽视轻透祛邪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因势利导”指顺从正势,扼制邪势,以驱除病邪,使邪气从外、上、下而解,促使机体阴阳自和,走向痊愈的治疗原则。病邪在外,发汗以散邪;病邪在上,涌吐以祛邪;病在半表半里,疏解以祛邪;病邪在里,攻下以祛邪;热邪郁里,清透以宣邪;邪气郁滞,清导以利邪。  相似文献   

6.
李雪  徐雅 《江西中医药》2021,52(11):7-10
吴又可治疫治则扶正贯穿始终,注重祛邪早治,既病防变,因人制宜.在新冠肺炎分期治疗中,初期疏利膜原,祛邪不伤正;发展期邪实轻者,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邪实重者,侧重祛邪,邪实正气虚者,攻补兼施;恢复期,以扶正为主,佐以驱邪.吴又可主张开通胃气,一病一药,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李雪  徐雅 《江西中医药》2021,52(11):7-10
吴又可治疫治则扶正贯穿始终,注重祛邪早治,既病防变,因人制宜.在新冠肺炎分期治疗中,初期疏利膜原,祛邪不伤正;发展期邪实轻者,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邪实重者,侧重祛邪,邪实正气虚者,攻补兼施;恢复期,以扶正为主,佐以驱邪.吴又可主张开通胃气,一病一药,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8.
李雪  徐雅 《江西中医药》2021,52(11):7-10
吴又可治疫治则扶正贯穿始终,注重祛邪早治,既病防变,因人制宜.在新冠肺炎分期治疗中,初期疏利膜原,祛邪不伤正;发展期邪实轻者,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邪实重者,侧重祛邪,邪实正气虚者,攻补兼施;恢复期,以扶正为主,佐以驱邪.吴又可主张开通胃气,一病一药,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疾病的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讲,是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正盛邪退,病情好转,邪盛正衰,病情逐渐恶化,在具体运用中要区别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先扶正而后祛邪,或先祛邪而后扶正,最终要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外感病由天时之不正,实则亦由正气之先虚,不能固御其邪,感冒一病,是一个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正盛则邪退,正气不足则邪气乘虚而入,正气足则六淫之邪就不能侵入人体,尤房屋之墙壁坚固,盗贼亦何由而入,其邪能侵入人体内者,皆由身体怯弱,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各种证治方法,提出因势制宜治则,并根据不同的病势,分为因势利导、造势祛邪、待势而治、逆势而调等4种治疗原则。正邪相争,正气有祛邪外出之机时,治宜因势利导,包括散邪于外、越邪于上、逐邪于下3种治法;当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于外时,则又需培补正气以造祛邪外出之势,分先造势后祛邪和造势祛邪并用两种治法;当正邪互争,僵持难愈时,又当待势而治;若气机失常出现气血逆乱之势,此又需逆势而调,调法有三:升而举之、降而潜之、敛而收之。  相似文献   

11.
孙希焕主任认为百日咳病因为本虚标实,即患儿素体脾胃虚弱,又恰逢感受百日咳时邪而发病;治疗除"祛邪"外,还应重视"扶正".祛邪主要指清热化痰,调肝降逆;扶正主要体现在泻肺祛邪时兼以润肺,以恐伤肺气太过,而复感他邪;此外在整个疗程中都要兼顾脾胃,用药泻中寓补,补中兼收,表里同治.  相似文献   

12.
韦红霞 《河南中医》2007,27(5):37-38
“久泻必虚”之说由来已久,滥用补益固涩之弊日甚一日。诚如徐灵胎评《临证指南医案·泄泻门》所云“若滥加人参、五味,对正虽虚而尚有留邪者,则此证永无愈期。”久泻亦肠间病,肠为腑属阳,腑病多滞多实,故久泻多有滞,滞不除则泻不止。当取《内经》治疗久病的“雪污”、“拔刺”、“决闭”、“解结”之义,首重通降,庶无留邪之弊。兹根据个人的临证体验。述之于次。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条辨》中的邪正合治观 ,贯穿于温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吴鞠通组方常邪正兼顾 ,扶正不忘祛邪 ;祛邪不忘扶正。邪正合治观 ,即治上然 ,祛邪为主 ,预护其虚 ;治中焦 ,扶正与祛邪并重 ;治下焦 ,以扶正为主 ,兼顾余邪  相似文献   

14.
1.正虚邪实,集中药力祛邪为主。2.正虚邪实,如正气尚支,仍以祛邪为主,但应辅以扶正之品。补气多用山药,益气而能行皮肤之湿;健脾多用党参、焦白术、于术、茯苓;养肝多用沙参、生地、白芍、丹参。3.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消。4.治黄需  相似文献   

15.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目攻邪.  相似文献   

16.
根据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理论,疾病的发生与病邪和人体的正气有关,正邪相争是任何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总则有扶正祛邪和祛邪安正两大类。这一学术思想在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仲景认为,疾病有因病致虚,有因虚致病,有正虚邪实并重,故治疗原则分祛邪以安正、扶正以祛邪、扶正祛邪并举。而大黄鹰虫丸为祛邪扶正的代表名方,完美地表现了“治病首重祛邪,祛邪则正安”的学术观点,是张仲景临床经验的总结。而后世乃至现代医家对大黄度虫丸进行了进一步的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研究,扩大其适用用兹用.对推动中医药发展起着重士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奚九一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强 《中医杂志》2004,45(5):335-336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奚九一教授对治疗ASO有独到经验,不主张一法(即活血化瘀法)通治,不主张一方(如四妙勇安汤)加减,而认为本病由邪所致,故治病必以辨邪,选药必从祛邪,形成了独特的"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新观点.在治疗上采取缓急三期分治的原则,即急性活动期治以祛邪法,好转缓解期治以活血生新法,恢复稳定期治以扶正康复法.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兹将其辨证治疗ASO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邪路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路是病邪出入人体及在体内通行的道路 ,以经络为交通。病邪侵袭人体并循之深传的途径叫病邪来路 ,说明来邪方位和传变趋向 ,据此可扭转病势 ,截断病传。病邪循之外出并排出体外的途径叫病邪出路 ,关系脏气清静 ,决定祛邪成效。有效祛邪必须分析病邪最佳出路 ,顺势就近祛邪  相似文献   

19.
明末医家吴又可以其“戾气”、“祛邪”学说跻身温病名流.在《温疫论》一书中强调祛邪治疗,提出“以逐邪为第一要义。”善用汗、吐、下法,尤其擅长下法,推崇大黄,临床取得独到疗效。吴氏运用下法的理论是(?)下里邪、疏通气机、开门(?)贼。认为“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所调“承气”即下法的代名词,把下法广泛用于祛邪治疗,非攻下(?)屎专用,扩大了《伤寒论》承气汤的应用范围。吴氏在分析邪热与结粪关系时说:  相似文献   

20.
“轻法频下”属于“通因通用”之法,是中医常用的反治法之一,即应用通利之品治疗下利之证。因为下利之证本是机体祛除秽浊邪气的一种反应,若见利止利,则易闭门留寇。而通利之品恰能益助机体之祛邪外出,因其势而利导之。特别是湿邪缠绵之性,峻下恐有遗邪之弊,故当“轻法频下”可使邪尽去而正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