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8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PGCD治疗的临床资料,从操作、疗效、并发症及愈后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8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89例患者中5例引流不畅,调整引流管;7例引流管脱落,行二次置管。其中85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71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14例长期置管;4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7 w后拔管,治愈出院。结论 PGCD作为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化学灭活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施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胆囊化学灭活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术后6周经引流管注入95%无水酒精进行胆囊化学灭活,未发生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无一例再出现“胆囊炎”症状。结论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化学灭活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创伤小,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行超声引导下PTGD,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1、3.94,均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GD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ercute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PTGD)是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向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的技术.胆囊积液是胆系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急诊征象,在高龄患者中多由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胆总管结石等引起的高危疾病.因其体质较差,伴发疾病多,往往不能耐受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这些患者实施PTGD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本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对13例≥85岁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此项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05/2003-05在我院就诊的梗阻性黄疸32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1次性成功率为78.1%(25/32)2次性成功率为93.7%,3次性成功率为96.9%。PTCD置管成功为27例,置管成功率为84.4%,仅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出血,经充分引流,使用止血药物后消失。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胆管准确率高、成功率高、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简便治疗的方法,对解除梗阻性黄疸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在老年急性胆囊炎(A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高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引导下PTGBD治疗的32例老年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98岁,平均79.38岁;均合并其他脏器病变,ASAⅢ级6例(18.8%),Ⅳ级26例(81.2%)。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成功置管引流,无出血、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逐渐好转,体温下降,腹痛及腹部体征缓解,血白细胞下降。术后1 d复查,体温从术前的(39.32±0.62)℃降至术后的(37.63±0.37)℃(P<0.001);白细胞从术前的(15.16±2.74)×10~9/L,降至(10.34±1.80)×10~9/L(P<0.001)。无死亡病例。本组病例胆囊炎症控制后予以夹闭引流管1~3个月后拔除(导管自行脱出3例,未行特殊处理)。3例有手术禁忌的结石性AC患者拔除引流管后AC再次发作,予以再次穿刺置管后病情好转。7例行择期LC,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PTGBD可作为老年AC手术高危患者的可靠选择,既可为患者渡过急性期择期行LC提供手术时机;也可作为有手术禁忌AC患者的最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CD)在高海拔地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的50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45例(90%)均获得有效胆囊减压引流.42例(84%)治愈.3例发生胆囊出血,1例发生胆汁腹腔漏,1例发生穿刺窦道及腹腔感染.全组无一例因急性胆囊炎及相关的治疗死亡.结论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是治疗高海拔地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130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其中行PTGD后联合LC的70例,单纯行LC的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B超引导下PTGD联合LC组中,无并发症发生病例,中转开腹1例,腹腔引流10例,平均LC手术时间4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7d;在单纯LC组中,并发症发生1例,中转开腹3例,腹腔引流36例,平均LC手术时间91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6d.两组比较,在中转开腹率、腹腔引流率、LC手术时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D联合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较LC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脓肿38例,2个以上多发脓肿4例。脓肿部位:肝右叶32例,左叶7例,左右肝叶3例。[结果]患者在置管后平均5 d体温恢复正常,引流量逐渐减少和消失,B超检查证实脓腔萎陷及无脓液。从置管到拔管时间为5~16 d,平均(9.6±2.3)d。42例患者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后痊愈41例,治愈率97.6%。[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忧点,是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石化总医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行超声引导下PTGBD的8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置管前后检测指标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81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脱管,2例胆汁引流不畅,但均未发生出血、胆漏、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2 h内,患者右上腹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患者胆囊长径、胆囊宽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值分别为13.28、9.54,P值分别为0.023、0.041),WBC和中性粒细胞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8.70、8.03,P值分别为0.028、0.034)。其中,38例患者置管后症状缓解,拒绝择期手术治疗,余4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行胆囊切除手术。结论 PTGDB具有简便性、可视性、安全性等优点,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为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择期手术的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漏所形成的腹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15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形成腹腔积液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1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胆外科术后并发胆漏所致腹腔积液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皮维碘灌洗对急性胆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9例急性胆囊炎和11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PTCD)抽脓、皮维碘灌洗治疗及15例对照组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30例患于术后24h内症状迅速缓解,其中12例临床治愈无需进一步外科处理,18例于灌洗术后3~6周行择期手术,手术率占60%,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15例中有12例行择期手术,手术率80%,3例不能手术也未治愈,而仅缓解症状。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皮维碘灌洗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首优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情况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100%,且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具有视野清晰、脓肿清除彻底、创伤小等优点,是老年肝脓肿患者的一种理想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CD)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炎症指标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TGCD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取胆囊造瘘术进行治疗,PTGCD组30例在超声辅助下行PTGCD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水平,并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结果 PTGCD组患者均经一次置管成功,术后无明显不良并发症。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4、IL-6水平均有所上升,但PTGCD组上升的幅度较小。IL-2水平均有所降低(均P<0.05)。PTGCD组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GCD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床旁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5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置管成功。1例87岁女性患者PTGD术后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24例在行PTGD术后2周~2月间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中转开腹3例,胆囊切除术后均未死亡。结论 PTGD治疗高龄化脓性胆囊炎是一项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学方法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7例肝脓肿患者于导管室行DSA机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同时予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治疗.结果56例穿刺成功,其中55例置入引流管持续引流,1例抽吸后即刻拔管.术后24 h内体温降至正常者40例,占70%.除1例肝脏多发脓肿治疗无效外,其余病例均治愈.认为介入性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初始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6月在腾冲市人民医院实施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的38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恶性胆管梗阻并发胆管炎,34例为肝胆管结石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结果穿刺肝右叶胆管30例,穿刺左叶胆管6例,穿刺胆囊2例。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为92. 1%(35/38),穿刺成功率100%,无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胆管血管瘘等并发症,术后2周89. 5%(34/38)的患者TBil下降≥1/2,32例(84. 2%)患者ALT降至正常范围。3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感染控制后行胆道探查术取石、肝叶切除术等二期手术,或带管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4例肿瘤性胆管梗阻患者带管转上级医院,3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经原穿刺窦道留置胆管支架。结论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可作为基层医院针对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初始治疗的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减黄技术,其穿刺成功率高﹑对设备要求较低,建议规范技术流程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07~2016-07收治的84例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白细胞、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休克纠正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周积液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16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周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 1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周积液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后,13例有效,2例死亡,1例术后1周因并发出血、出血性休克转外科手术治疗而好转.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中未观察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方便,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28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研究,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术后治疗情况、并发症。结果 28例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心包反应、心律失常、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引流治疗后病情均得到缓解或者减轻,平均引流量为(1428.28±167.17)ml;平均置管时间为(8.19±1.18)d。1例患者经引流后再次出现胸痛,及时拔管干预后胸痛症状消失。2例患者引流过程中出现引流不畅导管堵塞症状,经生理盐水冲洗后恢复畅通。结论对心包积液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安全有效,并且临床治疗中并发症较少,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