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入了解艾滋病患者家属心理活动状态,为制订改善艾滋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4名艾滋病患者家属进行非结构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提炼出6个关于艾滋病患者家属心理活动状态的主题:怀疑、否认,羞辱和歧视,无助、内疚,恐惧、悲伤,绝望和威胁、报复。结论艾滋病患者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应加强艾滋病患者家属这一特殊人群的社会心理支持,降低其负性情绪,从而提高艾滋病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进展,包括恐惧、焦虑,否认,悲观绝望,怨恨、报复,孤独压抑,罪恶感和忏悔,无奈逃避,被歧视,侥幸、依赖等心理问题。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的认识,对艾滋病患者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艾滋病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和探讨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引导护士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艾滋病住院患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和观察.结果 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感受主要有:获知患艾滋病后感到震惊、恐惧;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以致产生自杀的念头;渴求家人的陪伴;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持;因经济拮据而产生病情好转后投入继续工作之中的打算;惦念与牵挂家中的孩子.结论 护士应正确识别、评估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阶段,了解患者的生存状态,加强心理支持和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遭受歧视的体验及应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深入了解和理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遭受歧视的心理体验及其应对方式。方法运用立意取样法和深入访谈法,对16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用Giorgi法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受歧视的感受包括:被他人躲避而无奈,遭到排斥而无助,被贬低而悲痛,遭遇不公平而愤恨;患者对歧视的应对方式有隐瞒病情、回避社交、试图报复社会等。结论医护人员应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和应对歧视的指导,积极为患者营造一个宽容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其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感的体验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感染者需求角度给出建议.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VCT门诊就诊的20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表现、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的主观原因、艾滋病感染者社会疏离的客观原因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期盼.结论 除了社会各界在反歧视上的努力外,医护工作者是协助感染者减少社会疏离的重要推手.建议从艾滋病感染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在定点诊疗机构门诊中设置隐秘性良好的心理咨询室,医护人员及时在艾滋病感染者确诊初期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并设立长期咨询机制改变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疏离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运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通过随访收集的41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并以内容分析法对资料作整理、归纳及分析。结果:担心不会自理造口,担心造口袋脱落,担心有异味和自我形象改变遭人歧视,担心造口及周围皮肤出现并发症,担心造口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引起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护人员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外科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临床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男男同性恋病人歧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歧视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医护人员歧视干预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反歧视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临床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男男同性恋病人歧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歧视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医护人员歧视干预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反歧视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艾滋病的蔓延己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还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和不可治愈性以及人们对艾滋病的不了解,使艾滋病患者除了受疾病的折磨外,同时还要面临来自社会及家庭偏见、歧视的巨大精神及经济压力,并且大多数人对其持有不正确的态度观念,使艾滋病病人有自卑和报复社会的行为,从而导致艾滋病特殊性。良好的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提供关爱与温暖,提供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目的: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其免疫力、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寄希望于未来,树立信心及正确的人生观,能够融入社会,白食其力。方法: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总体预后。结果:通过充分认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提供适合艾滋病患者的最佳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在治疗艾滋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最佳心理护理能改变患者的不良心态,更好的配合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减少疾病蔓延,适应社会,使其身心得到完全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探讨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引导护士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艾滋病住院患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和观察。结果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感受主要有:获知患艾滋病后感到震惊、恐惧;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以致产生自杀的念头;渴求家人的陪伴;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持;因经济拮据而产生病情好转后投入继续工作之中的打算;惦念与牵挂家中的孩子。结论护士应正确识别、评估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阶段,了解患者的生存状态,加强心理支持和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及结果。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例肠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Giorgi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肠造口患者术后的自我管理体验可分为造口接受困难、自我管理缺陷、负性心理反应、期望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怀与支持4个主题。结论:肠造口患者术后缺乏系统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心理状态复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认知状态和需求,探索并提供完善的肠造口院内教育和延续性护理服务,是今后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编反艾滋病歧视培训方案,对三级甲等医院的骨干护士进行培训,探讨此培训方案对三级甲等医院骨干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 成立反艾滋病歧视方案改编小组,制订改编方案。选择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3个科室的62名骨干护士,对其进行反艾滋病歧视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护士艾滋病知信行量表对骨干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与培训前相比,62名骨干护士培训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艾滋病知识得分提高,歧视态度和工作逃避行为得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艾滋病歧视培训改编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提高骨干护士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被家庭成员歧视的现状,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关于现象学资料7步法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被家属歧视体验得到4个主题:得不到家庭很好的照顾;得不到心理支持;没有人格尊严;经济拮据。[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得不到家属很好的照顾和心理支持,缺乏人格尊严,且经济拮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PLHIV)心理弹性表现,为提高PLHIV心理弹性,促进其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4—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泸州市某艾滋病定点诊疗机构和某疾控中心抗病毒治疗的14例PLHIV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PLHIV心理弹性表现提炼出3个主题,包括接受、应对、重构。结论医务人员可以根据PLHIV心理弹性表现帮助感染者尽快接受感染事实和掌握有效应对的策略,并促进感染者达到理想重构,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为实现"零艾滋"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病人病耻感体验及应对方式。方法:对12例病人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资料,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精神疾病病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羞耻心理;遭遇歧视时被他人躲避而感到无奈,工作、升职受到不公平待遇而痛心;在遭遇歧视后病人多采取回避社交、刻意的隐瞒病情等错误的应对方式;由于精神疾病,有些病人放弃了原本的工作以及对未来生活产生不确定感。结论:对精神疾病病人要加强疾病的健康宣教,改变病人不正确的认知;做好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加强对公众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随着艾滋病患者服药时间的不断延长,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8名艾滋病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其服药半年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在艾滋病患者服药初期,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副反应大。在服药的中期,随着药物副反应的减弱、患者对艾滋病疾病知识及抗病毒药物知识的深入了解,负性情绪明显降低,表现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在服药的第24周,随着病毒数量的减少,CD4+的上升,患者表现出愿意服药、主动服药。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服药指导、健康教育、有效的引导及正确的指导,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理清艾滋病人社会歧视感的来源,帮助病人重回正常的生活轨道。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二院汤山门诊进行抗病毒治疗随访中的18例病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提炼汇总出六大主题:无助与沉重、就医就业的困难和不公平、自卑和孤独、内心不安与坐卧不宁、悲伤与沮丧、烦恼与易激怒。结论:超过90%的艾滋病病人存在孤独、易怒、不安、消极、被歧视等负面心理感知。艾滋病社会歧视是病人负面情绪的主要诱因。歧视来自多方面,包括公众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和过渡排斥、社会风俗和道德舆论的无形压力以及在就业和就医等方面的障碍。推广宣传“U=U”科学认知,缓解公众“恐艾”情绪是降低艾滋病社会歧视的基础。建设包容友爱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社会歧视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心理体验,了解患者的拔管动机,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在南通某医院胸外科进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及鼻肠管,未发生并发症并康复出院的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患者拔管的原因;拔管后负性心理与舒适感双重体验;渴望医护人员的理解与帮助.结论 医护人员可加强术前宣教,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增加患者鼻腔置管期间的舒适度;拔管初期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加强并发症观察;给予拔管患者更多的理解与帮助,减轻其心理负担,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描述上海市年轻艾滋病患者歧视感知度的现状,确定上海市年轻艾滋病患者歧视感知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按入选标准连续抽样,选取 150 例上海市公共临床卫生中心就诊的年轻艾滋病患者(18-3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 HIV 每日歧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年轻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得分的中位数为 38(P25-33,P75-40),提示患者报告的感知歧视水平并不高。其中,教育程度和身体状况等是上海市年轻艾滋病患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上海市年轻艾滋病患者总体歧视感知度处于较低水平,但可能是受所选的研究工具敏感性不够、患者确实歧视感知度较低以及对自身隐私保护的迫切需求等因素影响所致。因此,医护人员应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期为临床护理和护理科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真实心理体验,为宫颈癌患者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了解17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期间的心理体验。结果:宫颈癌患者进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包括术前震惊、愤怒、自责、期待和矛盾、陌生感和不确定感,术中恐惧、焦虑、紧张、无助感,术后无力感和担忧;支持体系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医护人员的帮助和照护。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问题存在主观特异性,临床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医护人员应对其采取针对性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有效应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