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双眼植入一片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与单眼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34例,将双眼植入Tecnis ZMB00多焦点人工晶体患者20例设为双眼多焦组;非主视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主视眼植入Tecnis ZCB00单焦点人工晶体患者14例设为单眼多焦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双眼裸眼远视力、中间视力、近视力、术后生活质量及脱镜率。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双眼5 m裸眼远视力及30 cm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P>0.05),60 cm裸眼中间视力单眼多焦组联合组优于双眼多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5);就夜间生活质量而言,单眼多焦组夜间眩光感觉优于双眼多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程视力的脱镜率均>90%,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全程视力。结论 双眼植入不同的类型的人工晶体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可以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夜间弱照明条件下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 10月至2023年2月106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前节参数、角膜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 m,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低于对照组,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量(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观察组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能改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眼前节参数,提升角膜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矫正散光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TICL)植入术矫正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主观视觉质量情况。方法对27例(52只眼)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行TIC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个月和6个月UCVA和BCVA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屈光度(-0.56±0.42)D和散光度数(-0.35±0.60)D与术后6个月屈光度(-0.58±0.22)D及散光度数(-0.31±0.42)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6.0、12.0和18.0 cpd各频率段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各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各时间段,两者间各频率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100%。结论 TICL植入手术治疗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全面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潜在的可逆性和保留了调节力等优点,是目前富有潜力的屈光手术。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矫正高度近视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03/2009-01在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患者11例(18眼),男4例(7眼),女7例(11眼)。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3个月),观察屈光度、眼压、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角膜内皮计数及晶体的混浊情况等。结果与结论: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术前矫正视力,术后散光明显减轻,裸眼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值在全频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及眼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访6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夜间视力降低及眩光的现象。说明短期内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一种颇具前途的高度近视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09例(147只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人工晶状体CANON STAAR AQ-110NV型53眼、AMO S140NB型43眼、Pharmacia CeeOn 911型32眼、Alcon Acrysof型20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眼数分别为94.3%、93.0%、90.6%、90.0%;术后6个月,AQ-110NV型和S140NB型、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间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AQ-110NV型和S140NB型与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发生率分别为6.1%、4.1%、10.9%、3.9%;未发现人工晶体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各种材料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的应用都是有效的,推注式人工晶状体(AQ-110NV、SI40NB型)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OL Master联合A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超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A超组于术前使用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用Pentacam测量角膜曲率(K);联合组采用IOL Master 5.5联合A超获得上述参数。根据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视力(UIVA)、裸眼近视力(UNVA)、屈光误差,并采用IOL植入术后视觉评估问卷调查患者术后情况(脱镜率、不良视觉现象、屈光满意度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UD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的UIVA、UNVA均明显高于A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散光1.0~1.5 D患眼的屈光误差及总屈光误差明显低于A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不良视觉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极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PKP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1 000个/mm~2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福州总医院5例,泉州爱尔眼科医院3例,晋江爱尔眼科医院3例)。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772. 64个/mm~2,最低的1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579个/mm~2,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术后视力改善和角膜恢复情况。结果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772. 64±134. 49)个/mm~2,术后3个月减少至(717. 45±130. 57)个/mm~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平均角膜内皮丢失率7. 57%,手术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未发生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在0. 1以上,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PKP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1 000个/mm~2的白内障患者,注意术中保护角膜内皮,术后密切观察治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6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结果: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生率为4.19%,自身免疫反应和术后皮质类固醇用量不足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经3~7天治疗,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本病可能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术中尽量清理残余皮质,术后避免早期局部停药是降低本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比较两组青光眼伴白内障治疗效果;视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青光眼伴白内障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基于Sirius测量的角膜曲率值对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准确性和散光矫正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白内障组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伴角膜散光患者23例(3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术前应用Sirius测量的角膜曲率值作为的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度数在线计算依据(19眼),术前应用手动角膜曲率计测量的角膜曲率值作为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度数在线计算依据(17眼)。观察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手术源性散光值、IOL轴位偏差及散光矫正指数。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Z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观察组平均裸眼视力(UCVA)为(0.8±0.11),对照组平均UCVA为(0.7±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7,P=0.372);观察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8±0.21),对照组平均BCVA为(0.8±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62,P=0.329)。IOL轴位偏差比较,观察组为(2.81±1.72)°,对照组为(3.12±1.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1,P=0.631)。手术矫正散光指数比较,观察组为(1.01±0.21),对照组为(1.03±0.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1,P=0.615)。结论与手动角膜曲率计相比,基于Sirius测量数据在线计算的Acrysof Toric IOL度数准确可靠,术后效果与手动角膜曲率值组相当。Sirius具有高分辨率、非接触性、无创性操作简便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眼内屈光手术中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已被用于屈光度过高及角膜厚度较薄的中高度屈光不正者,其具有可逆性和保留眼部调节力等优点。目的:通过与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矫正高度近视效果的对比,评价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方法:纳入126例高度近视在校大学生,其中男女各63例,年龄(21.87±1.18)岁。将126例高度近视志愿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进行高度近视矫正,对照组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进行高度近视矫正,随访1年观察两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及不良反应,计算两组有效性指数与安全性指数。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有效性指数与安全性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随访1年明暗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术前,并且明暗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对照组5例出现夜间视力下降及眩光,试验组1例出现夜间视力下降及眩光。表明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在临床中是安全与稳定的,提高了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96只眼),其中男性28例(38只眼),女性44例(58只眼)。将患者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48只眼),观察组男性16例(24只眼),女性20例(24只眼),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男性12例(14只眼),女性24例(34只眼),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5岁。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时间为4~18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比眼压控制方面的术后疗效,观察患者在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眼压降低幅度分别为(4.10±1.69)k Pa、(2.84±1.00)k 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5)。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和房角形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分别为(1.810 4±0.347 0)mm、(2.168 4±0.283 5)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62,P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虹膜纤维素样渗出及前房炎症、术后浅前房、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8%、3%、2%,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在眼压控制更具有优势;在临床疗效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在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房角形态变化和术后并发症控制更具有优势;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人眼行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时应用5-氟尿嘧啶联合肝素对其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6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人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使用浓度为5-Fu0.2mg/ml和肝素20u/ml的BSS作为眼内灌注液.观察术后第1、3、6个月各组晶状体后囊混浊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1个月,对照组有2只眼出现后囊混浊,实验组有1只眼出现后囊混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有9只眼出现后囊混浊,B组有2只眼出现后囊混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有12只眼出现后囊混浊,B组有4只眼出现后囊混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含有5-氟尿嘧啶联合肝素的灌注液可抑制后发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55眼)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病人术前、术后视力变化.结果 在术后3日、1周及1个月时病人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70.91%(39/55)、81.82% (45/55)、89.09% (49/55).6例病人视力低于0.5为视网膜病变者.术后未见巩膜隧道切口渗漏现象,外切口在1周内覆盖结膜上皮,无悬韧带断裂与后囊破裂,瞳孔均呈现出圆形或近圆形.结论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切、视力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微创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单焦点与多焦点Toric散光型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学特性,植入后更为安全和稳定,目前已被临床广泛使用。目的:比较单焦点与多焦点Toric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角膜散光后的疗效和旋转稳定性。方法:纳入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白内障角膜散光患者210例,其中105例植入单焦点Toric人工晶体,另105例植入多焦点Toric人工晶体。植入后1周、3周、1个月复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残余散光,检测人工晶体旋转度,记录并发症发生率与脱镜率。结果与结论:两组人工晶体植入1周后的视力、残余散光均较植入前明显改善(P < 0.05),并且植入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明显;多焦点人工晶体组视力、残余散光改善效果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组。两组人工晶体植入后均发生了旋转,但两组旋转角度均在5°以内,多焦点人工晶体组不同时间点的人工晶体旋转度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组(P < 0.05)。两组植入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脱镜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多焦点Toric人工晶体可有效矫正视力及散光,单焦点Toric人工晶体具有较高的旋转稳定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贺广秀  李义  金贵玉 《医学信息》2008,21(2):252-25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糖尿病患者178例200眼,术后3个月低视力的发生率及导致视力的主要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视力低于0.3者53眼(26.5%),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6眼(13%),后囊膜混浊者12眼(6%),虹膜后粘连者10眼(5%),新生血管青光眼者4眼(2%),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1眼(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正确的术后处理可减少低视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8月诊断为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8例患者,测量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甲组20眼(眼轴≤22 mm),乙组30眼(22 mm 眼轴≤26 mm),丙组18眼(眼轴 26 mm),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及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变化。结果甲组及乙组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丙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黄斑区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易增加,其黄斑血流灌注密度下降,术中需优化超声乳化仪的手术参数,减少对黄斑解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107白内障合并DM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单纯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改善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水平及眼压、黄斑水肿程度、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改善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BCVA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PI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Macular foveal retinal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macular 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均低于对照(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可减轻白内障合并DME患者的脉络膜血管扩张,减轻黄斑水肿,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9.
先证者( 8) 男,2 6岁。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13余年,无夜盲及疼痛。查体:VOD:0 .1VOS:0 .1,双眼晶体皮质及后囊下混浊。既往身体健康,父母非近亲结婚。诊断: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先后在我院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双眼视力分别为0 .6 ,0 .8。全身及眼部无其他异常。家系调查(图1) 该家系4代近6 0名成员中有19人确诊为白内障。第2代患病人数达71.4 % ( 5 / 7)。第3代患病人数达4 5 % ( 9/ 2 0 )。第4代患病人数达2 1.0 5 % ( 4 / 19)。 1 、4 、1 3均先后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良好。该家系患病成员中,全身…  相似文献   

20.
背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部分患者晶状体植入后依然存在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现象,可以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矫正屈光不正。 目的:观察应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矫治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留屈光不正的效果。 方法:纳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留屈光不正38例(45眼),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4-74岁;角膜中央厚度490-590 μm,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前裸眼视力为0.1-0.3,矫正视力为0.6-1.0。均应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进行矫治,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大部分患者于术后3-6 h后有异物感、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 d内有不同程度的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术后7 d左右角膜上皮基本愈合,20 d左右视力基本恢复到最佳。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均≥0.6,其中26眼视力达到或超过1.0(58%),35眼(78%)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为0.6-1.2。球镜度数从术前平均-2.5 m-1降至术后-0.5 m-1,柱镜度数从术前平均-3.85 m-1降至术后-0.53 m-1。12眼发生眼压偏高,5眼有0.5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形成。结果说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