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红外线额温枪、红外线耳温枪、水银体温计在精神障碍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52例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红外线耳温计测量耳温,同时用红外线额温枪测量额温,连续测量3d.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3种体温计测量出的体温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数据结论和优缺点分析,红外线额温枪更适用于精神障碍患者体温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耳温枪应用于婴幼儿体温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发热就诊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耳温枪测量体温,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准确性。结果电子耳温枪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耳温枪和水银体温计均具备一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电子耳温枪应用简便、快捷,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危重症病人应用耳温枪与水银体温计测温结果。[方法]选择ICU 50例体温正常及50例发热病人分别应用水银体温计、耳温枪测量体温。[结果]发热病人应用两种测温工具测量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5)。[结论]危重发热病人不宜用水银体温计测温,宜用连续体温监测工具持续监测体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耳温枪应用于婴幼儿体温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8年9-11月急诊发热婴幼JL200例,分别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耳温枪进行体温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电子耳温枪测得的耳温与水银体温计的测量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电子耳温枪与水银体温计同样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子耳温枪应用于婴幼儿体温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08年9-11月急诊发热婴幼儿200例,分别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耳温枪进行体温测量,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电子耳温枪测得的耳温与水银体温计的测量结果 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电子耳温枪与水银体温计同样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李彩英  祝瑞琪  冯晓兰  濮怡  赵鑫 《护理研究》2023,(11):2061-2064
目的:评价耳温枪在筛查发热病人中的价值,并确认用于判断发热的最佳界值,为临床使用耳温枪测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月—5月外科病房病人1 106例,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同时使用水银体温计和耳温枪测量病人体温。结果:Bland-Altman结果显示耳温口温测量一致性较好。口温与耳温均值在总体组、非发热组和发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口温为37.3℃~38.0℃发热截断值时,耳温枪精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以口温37.3℃、37.5℃、37.8℃、38.0℃为发热截断值时,相对应耳温的最佳界值为37.15℃、37.35℃、37.45℃、37.55℃。结论:耳温枪快速便捷、交叉感染风险低、灵敏性较高,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筛查发热病人,耳温枪筛查发热的最佳界值可根据口温判断发热的温度设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在腹部手术后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住院行腹部手术后的572例患者,同时采用汞式体温计和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进行体温监测,每天4次,共监测3d,共计6864例次。比较两种体温测量方法测量时间和测量值及分析其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测量值呈正相关(r=0.962,P0.05);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测量体温时间较采用汞式体温计测量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线可穿戴智能体温监测系统测量结果与汞式体温计测量结果基本相同,同时可缩短体温测量时间,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种体温计在门诊预检中测量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在本院门急诊的测量体温的患者500例,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比较2种测量方法的体温测量效果与测量时间。结果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与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与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花费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可以实现测温准确、节省临床护理及患者就诊的时间和减少汞对环境的污染,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外线扫温枪在老年科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的老年患者200例,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对照组)和红外线扫温枪测腋部、额部、颈部、内关体温(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测量体温时间与终末消毒时间,5种方法测温效果,患者与护士对红外线测温仪测额部、颈部及内关部位测量使用的认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测量体温时间与终末消毒时间分别为(0.1±0.0)与(0.5±0.0)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1,49.71;P<0.01)。红外线扫温枪测额温与水银体温计测腋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外线腋温、颈温和内关温测量与水银体温计测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护士对红外线测温仪测颈部及内关部位较认可。结论红外线扫温枪测颈温和内关体温与水银体温计具有同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体温测量值的差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8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同时使用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并比较三者间的差异。结果 3种体温计测量体温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3种体温测量方法在夏季、冬季、发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为金标准,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的灵敏度分别是94.444%、79.914%,特异度分别是99.731%、93.279%。监护仪体温传感测量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P<0.05)。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测得体温值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体温值差值相比分别有1.19%(10/840)、2.62%(17/84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监护仪体温传感器更适合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非接触式红外线额温计与水银柱体温计测量结果间有无差异,探讨何种体温范围内,两种体温测量方法可以相互替代,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寻找一种简单、安全、快速、准确的体温替代测量方法。方法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我院2000人次的腋窝温度,同时用额温计测量2000人次的额头温度,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种测量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低体温组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体温正常组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发热组两种测量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测量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对于体温正常者和低体温者,额温计可以取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而发热患者,额温计的测量值不准确,不能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
刘琰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86-87
目的:探讨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对72例患者使用不同类型的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者不同及其差异性。结果:不同的体温计测量体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以互换,新式体温计有利于携带和读数,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新型红外耳温计测量耳温值与水银柱式体温计测量腋温值的差异,探讨新型红外耳温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急诊就诊患者221例,对同一测试者先后采用水银柱式体温计测量腋温及新型红外耳温计测量耳温,比较2种测温方法测得体温值的差异,根据腋温分为正常体温组与发热组分别比较。结果新型红外耳温计所测耳温高于水银柱式体温计所测腋温,2者在体温正常组及发热组均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外耳温计所测耳温符合人体核心温度的实际情况。结论红外耳温计相对安全、方便、快捷,准确性好,在急诊患者中可以替代传统水银柱式体温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水银体温计和红外体温计测温结果 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需体温监测的ICU住院患者98例,对同一研究对象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和用红外体温计(根据使用说明,校正后额部或耳垂后温度相当于腋窝温度)测量额部温度和耳垂后温度,记录3个部位所测温度值.结果 对参与研究的全部98例患者总体来说,3个部位体温测量值比较差异显著,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2~0.5 ℃,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17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8.0~38.9 ℃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5~1.1 ℃,从临床角度考虑,3个部位体温差别有临床意义,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30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7.0~37.9℃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有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2~0.7 ℃,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51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5.0~36.9 ℃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为0℃,可以认为2种方法 所测3个部位体温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在正常范围(35.0~36.9 ℃)的患者,可使用红外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测温.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37.0℃以上的患者,尚不能使用红外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测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妇肘温和腋温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同侧肘、腋窝体温对照法。测温时,首先擦干腋窝和肘窝汗液,体温计甩至35℃以下,同一时间内将2支体温计水银端分别置于腋窝深部和肘窝靠近血管部,嘱产妇上臂内收,前臂向上屈曲(手指可搭在肩部)夹紧两处体温计,测量10min,然后同时取出,并记录。结果产妇的肘温和腋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产妇腋温平均比肘温高0.26℃,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产妇肘、腋温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的肘温腋温平均值接近,故临床上可以以测量肘温用于因乳房胀而引起的腋窝体温升高,以保证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陆珉  袁秀珍 《现代护理》2008,14(4):489-490
目的探讨产妇肘温和腋温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同侧肘、腋窝体温对照法。测温时,首先擦干腋窝和肘窝汗液,体温计甩至35℃以下,同一时间内将2支体温计水银端分别置于腋窝深部和肘窝靠近血管部,嘱产妇上臂内收,前臂向上屈曲(手指可搭在肩部)夹紧两处体温计,测量10min,然后同时取出,并记录。结果产妇的肘温和腋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产妇腋温平均比肘温高0.26℃,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产妇肘、腋温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的肘温腋温平均值接近,故临床上可以以测量肘温用于因乳房胀而引起的腋窝体温升高,以保证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3种体温计测量体温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种体温计测量体温效果,寻找一种准确、快捷、安全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在本院产科住院产妇共1500例,分别应用汞式体温计测量腋下体温、电子体温计测量耳腔温度、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测量体表温度,每例产妇均应用3种方法测体温,合计4500次。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效果、所花费的时间。结果 3种方法体温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汞式体温计与电子体温计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与其他两种方法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比汞式体温计及电子体温计测量值低;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与汞式体温计呈直线正相关。结论临床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准确、安全、有效的,并可节省临床护理时间及减少汞对环境污染的危险性,优于汞式体温计测量体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红外线快速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16例患者同时测量口腔温度与耳温,对数值作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并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比较在不同年龄段、室温段、口腔温度段条件下口腔温度、耳温的差异。结果不同条件下,口腔温度与耳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水银体温计所测得的口腔温度为标准,耳温计测得的耳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口腔温度的符合率为95.8%。结论红外线耳温在临床上可准确真实地反映体温情况,耳温与口腔温度一致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外耳温计测量的有效性及耳温正常范围,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选取就诊患者300例,分为非发热组与发热组,其中非发热组患者140例,发热组患者160例,两组均分为≤7岁亚组(年龄3月-7岁)和7岁亚组。对≤7岁亚组分别采用红外耳温计、玻璃式水银体温计(肛表)测量耳温、肛温,对7岁亚组分别采用红外耳温计、玻璃式水银体温计(口表)测量耳温、口温,比较各种温度计测得的数值差异情况。结果≤7岁亚组测得耳温与肛温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耳温与肛温两种温度计测量效果不同,7岁亚组测量耳温数据与口温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耳温与口温两种体温计测量效果相同(P0.05)。结论使用红外耳温计测量耳温与玻璃式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同样有效,说明红外耳温计可反映患者的真实体温,值得应用于急诊预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最佳的体温测量方法及水银体温计肛温测量的最佳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483例新生儿同时测量肛温(分别用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电子体温计)、背温(水银体温计)及耳温(耳温仪),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0.5min、1min、1.5min、2min、3min时肛温。结果肛温高于其他温度约0.2~0.3℃,腋温、背温及耳温相互之间的差异0.1℃,且腋温背温耳温;电子体温计测量的肛温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的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n时的肛温与3min时的肛温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体温计可代替水银体温计;新生儿非侵入性测温方法中建议首选腋温测量法,水银体温计测肛温时间可缩短至2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