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药天人相应整体观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日阳 《国医论坛》2004,19(3):11-12
“天人相应”整体观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并以此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周易》等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包含着深邃的哲理。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自然界获得生存的必要条件,同自然界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的生理、病理无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天人相应”整体观汲取了古代先进的哲学、逻辑学的思维方法,今天仍体现了医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天人相应论之“天”包括着人类脚下的大地,人类是地球演化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中医学在探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对地的这种依赖关系,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了中医学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已经发现人体组织结构与地球的水、化学元素、磁场、生理节律与地球运转周期以及生命活动与地球环境等存在着相应关系,为中医学“天人相应”论提供了新的内容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中节气及其古今时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相应”观念是中医理论最出色的特点之一。中医学认为 ,人体各脏腑以及整个人体 ,都与“天地”即整个自然有着密切对应的关系。自然界时节正常与不正常的变更 ,都可在人体引起相应的生理与病理变化 ,而测知这种变化的时值标准 ,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时令节气。1 古今节气概念  相似文献   

4.
天人相应观为祖国医学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的整体指导思想,它揭示了自然界与人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联系,以及自然界的变化对治疗疾病、推测预后所起的影响。本文就此试作一初探。古人认为,宇宙间的万物(包括人类)就其物质本源来说,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所构成,但必须依赖大自然的气候化生成长,即《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金匮要略》以《内经》  相似文献   

5.
金元四大家的“天人相应”观黑龙江中医学院张世英(150040)“天人相应”观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内经》认识人和自然界统一的整体观。《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金元四大家创造的独特学术理论,其基本观点仍然是“天人少应...  相似文献   

6.
浅谈天人相应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星明 《中医杂志》2003,44(2):157-157
“天人相应”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素问·举痛论》指出“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这里的“天”概括了人体以外的整个自然界。从古至今,许多医家借鉴这个理论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经>"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方法 查阅、复习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结果 <内经>从五方面论述了"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①人是应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而产生;②天地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与天地自然相适应才能正常生存;③人体的生理结构、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与天地自然相适应:④人体的病理变化与天地自然有直接关系;⑤"天人相应"是"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重要学术思想.结论 <内经>把"天人相应"思想运用于医学,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摄生等方面,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且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天人相应机理及阳气实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人相应的机制在人体细胞膜上,天人以场叠加而相应,阳气的实质是细胞动作电位所表现的兴奋性。一人与大自然电磁场相应人们在探讨天人相应规律的时候发现,人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往往与太阳活动呈同步效应。显然,自然界中必定有一种与太阳活动有关的力量,周期性地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出现与太阳活动相一致的各种节律。那么,这种力是什么力呢?我们认为,这种力是电磁场力,是大自然的电场力与磁场力周期性地作用于人体的结果。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变化,往往与大自然电磁场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将人放在宇宙中来考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天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整体观——天人相应学说。“天”指整个自然界,“人”指人类,“相应”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能影响人体,并使之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学术思想在经文中有反复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天人相应”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相应”为专业化的中医术语,是古老的命题,是中医学重要的整体观念,是《内经》首先提出的这种观点。《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也。”这里的“天”是指整个自然界,“人”是指人类,“相应”是指自然界中,一切变化都可以影响人体并使之相适应。《灵枢岁露...  相似文献   

11.
武鹏 《河南中医》2011,31(5):450-451
<伤寒论>中的"天人相应"观反应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非常密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体本身,并产生与之相应的各种变化.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节律,从而产生病理节律.人的病理活动也就随着自然界的时间过程而发生变化.表现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就都有一定的节律.  相似文献   

12.
人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生物节律与昼夜、四时阴阳消长相应,产生规律性变化。 人的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与日月的盈亏、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更有密切关系。中医理论中“天人相应”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身阴阳与自然四时阴阳存在协调同步变化的特性。天人相应观是中医理论的思想基础。《内经》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把人放在天、地、人的范围中进行考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中医理论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须顺应自然方能生存;自然界的各…  相似文献   

13.
论中药性能中平衡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现象 ,是阴阳两种对立面保持相对协调、稳定运动的有序状态 ,是自然界万物保持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平衡则万物昌盛祥和 ,不平衡则灾厄丛生。人是有机的整体 ,也是自然的产物 ,人类无法离开自然界而独立生存 ,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对机体维系正常生理状态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即“天人相应”。《黄帝内经》将古代的哲学思想与阴阳五行中的平衡理论引入到传统医学领域 ,渗透到人的生理代谢、病理变化及预防治疗之中 ,使平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 ,提出“阴平阳秘”是人体健康的最高标准。“治以权衡”、“以平…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地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主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发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映。比如,…  相似文献   

15.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诊治疾病时,除要分析体质、年龄、地理环境和其它致病因素以外,还必须注意天时(时令气候),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极大。根据不同的天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就是中医的“因时制宜”。“因时制宜”是在“天人相应”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治疗原则,“天人相应”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环境统一的基础上,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具体体现。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天时是息息相关的。宇宙中日、  相似文献   

16.
生物钟与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秀兰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1):509-511
探讨生物体内存在着时钟般的节律,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正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顺应其规律并保持生理与周围环境协调同步,即为“天人相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的目的。反之,“天人失应”,机体为了应付内外环境的改变,反复不断的使用生物钟,可能使得这个调控机制的结构逐步老化失灵,机体稳态功能减弱,导致生理节律改变,引起机体与环境周期同步失调,内环境紊乱,最终增加机体异步化倾向和疾病发生的机会,进而加速机体的衰老  相似文献   

17.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也是整体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感应于自然,又受自然界的制约,并对自然界的变化形成相应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各有不同,所以对人体的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规律的认识,必须结合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研究。由此,中医学又提出了"三因治宜"的观点,即诊疗疾病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域和个体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所谓“脏气”,即五脏之气,五脏,这里当指五脏系统;法,取法,效法之义;时,即时令、时辰。“脏气法时”即指五脏系统功能与自然界阴阳消长同步变化。“脏气法时”是人类在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适应自然的结果,这一规律普遍地存在于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中。  相似文献   

19.
《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是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中介物质。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了天地、万物,也生成了人类。因此自然界的日月运行、季节转换、气象等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即为"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们可通过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参悟来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即通过分析天人关系的原理来探析形神关系的内涵,从而调节自身生命活动,而达到"形与神俱","天人合一"的和谐平衡,对于临床与养生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观测和记录自然、宇宙、人体变化现象的结果。"天人相应"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宇宙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人体结构与自然宇宙环境的布局(空间结构)和人体生命活动节律与自然宇宙运动节律(时间结构)共同构建。这种"天-人"时空结构的建立,整合了中医学对人体和自然宇宙的认识,归纳了中医学以"天人相应"观来处理人与自然宇宙关系的依据。中医学不但通过"天-人"时空结构发现了人体在自然宇宙影响下的生命活动节律,在阐释和表述这些生命活动现象时也在运用"天-人"时空结构。"天-人"时空结构是构建"天-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天-人"关系的内容。中医学从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均贯彻着"天人相应"这一"天-人"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