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镁浓度对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镁浓度、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室重塑、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3组,1组LVEF〉0.50、2组LVEF〉0.35、3组LVEF〈0.35。测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镁(Mg)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超声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结果 随着LVEF降低,患者血单核细胞Mg降低、血清IL-6及MMP-9显著增高(P〈0.05);LVEDVI、LVESVI与Mg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49,r=-0.43;P〈0.01),LVEDVI与IL-6、MMP-9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41,r=0.47;P〈0.01);Mg与IL-6及MMP-9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47,r=-0.58;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肌重塑及收缩功能障碍,可能与细胞内缺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将720例NSTEACS患者分为两组,A组合并T2DM,B组元T2DM,分析两组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与B组比较,A组体质量指数高,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史、冠心病史者多,住院期间心衰事件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血糖、血糖变异系数(CV)增高;冠脉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P〈0.05,〈0.01)。结论NSTEACS合并T2DM患者冠脉病变较重,常有左心功能异常、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心病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冠心病者60例(A组),有室性期前收缩(PVS)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60例(B组)。分别计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TO阳性率大于B组(λ^2=10.703,P〈0.001),A组TS阳性率大于B组(X^2=21.716,P〈0.0001)。A组TO值大于B组(0.244与-2.086,P〈0.0001);TS值小于B组(7.337与15.514,P〈0.0001)。B组TO、TS与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均有相关性(P〈0.05、P〈0.01)。A组TO、TS与年龄、性剐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者HRT明显消失或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129例首次AMI患者,按既往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3组:A组44例,梗死前无心绞痛史;B组40例,梗死前1个月内有心绞痛,且梗死前48h内至少有一次典型心绞痛发作;C组45例,梗死1个月前有心绞痛;监测心肌梗死后12~19个月的左室功能。结果:①C组患者双支以上血管病变多于A组和B组(P〈0.05);②CK-MB峰值水平B组患者低于A组患者和C组患者(P〈0.01);③组内比较,所有患者LVDd均降低(P〈0.05),B组患者LVEF增高(P〈0.01),A组和B组患者E/A增高(P〈0.05);组间比较,B组患者LVEDd低于A组(P〈0.05),B组患者LVEF、E/A均高于A组和C组患者(P〈0.01);④于3组患者中,梗死后主要心脏事件(除外严重心律失常)B组最少,C组最多(P〈0.05~〈0.01)。结论:梗死前1个月内心绞痛可保护梗死后近期与远期左心室功能、降低梗死后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Tei指数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正常的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功能,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LVEF正常的尿毒症患者设为尿毒症组,50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使用Vivid7pro对两组进行检测。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末末内径(LVDs)、室间隔(IVS)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及A峰、E/A比值、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及等容舒张时间(IRT)、主动脉射血时间(ET),并计算左心室Tei指数。结果尿毒症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尿毒症组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及A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均〈0.05)、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P〈0.01)、主动脉射血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Tei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延长(0.50±0.18眠0.33±0.12,P〈0.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组E/A比值、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测量Tei指数能比单纯LVEF更好地评价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功能,而且方便、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6.
胡建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3):31-32
观察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10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房颤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生理性起搏患者起搏心脏左窒射血分数(LVEF)、E/A比值显著增加(P〈0.05);非生理性起搏患者LVEF明显降低,左窒内径明显增大(P〈0.01),E/A比值下降,左室收缩及舒张期末内径增大(P〈0.05)。生理性起搏患者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生理性起搏者(P〈0.01)。提示生理性起搏可降低房颤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24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结果①EH左室肥厚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各项指标显著降低;②EH无左心室肥厚组(A1组)与B组比较:SDNN、rMSSD、PNN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P〈0.01);③EHA1组与A2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均降低。结论EH左室肥厚(LVH)患者的HRV降低,HRV与LVH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左室室壁瘤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心室造影后分为左室室壁瘤组31例和无左室室壁瘤组33例。分别于发病后6h、12h、18h和1d、2d、3d、5d及24周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再行左心室造影,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左室室壁瘤组发病后6h、第5d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均为P〈0.05)。在相同血流动力学情况下,无论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是否升高(≥18mmHg),左室室壁瘤组患者BNP的峰值浓度均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患者。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每一节段室壁运动记分(WMS)和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左室室壁瘤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r=0.56、0.60、0.52、0.77,均为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2 P〈0.01)。左室室壁瘤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高于无左室室壁瘤组患者(均为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亦有显著相关(r=0.58,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在AMI后左室室壁瘤形成患者中明显高于无左室室壁瘤者,且与左室重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提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室壁瘤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高血压病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高血压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20例(C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20例(A组)和银杏叶片组20例(G组);C组:常规服钙离子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或利尿药,A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G组在C组基础上加银杏叶片,选择同期2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正常对照组(N组),N组常规服谷维素。各组治疗疗程1年。治疗前后各组均抽血清测TGF-β1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质量(LVM)。结果:G组TGF-β1浓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均低于C组(P均〈0.01),TGF-β1浓度与LVMI和LVM均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银杏叶片下调TGF-β1浓度,抑制高血压病患者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率振荡现象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率振荡现象(HRT)及临床意义。方法人选2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及24h心电(Holter)记录,计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偈)。以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和(或)室间隔厚度(IVST)〉12mm作为左室肥厚(LVH)标准,分为LVH组及左室正常组。结果LVH组TO及TS分别为(1.19±0.84)%及(4.23±0.85)ms/RR,左室正常组分别为(-0.54±0.86)%及(6.81±1.22)ms/R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异常TO及偈比率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LVMI显著相关,P〈0.05。TS与LVEF、IVST显著相关,P〈0.05;与LVEDD及LVMI显著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LVH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11.
蒋小菊  庞振瑶  梁凌 《山东医药》2008,48(46):54-55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38例,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54例(A组),单纯冠心病84例(B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50例(C组)。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及内皮素1(ET-1)水平并观察患者CAG病变情况。结果A、B组血脂及ET.1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0.01)。A组与B组比较,ET-1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且A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多支病变者ET-1水平均高于B组(P均〈0.01),A、B两组中多支病变者ET-1水平较单支病变者显著增高(P〈0.01,〈0.05)。认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ET-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4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24hPP≥60mmHg的患者88例列为A组,24hPP〈60mmHg的患者57例列为B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LVMI及影响LVMI的3大因素(IVST,LVPWT,LVEDD)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1),显示随着脉压增大,出现明显的左心室肥厚;三型肥厚组患者的24hPP均高于无肥厚组;以扩张性肥厚组最显著。A组患者EF及E/A均低于B组,显示随着脉压增大,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以舒张功能受损更显著(P〈0.01)。结论24hPP增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冠脉支架术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次延误治疗时机(9例),溶栓治疗未成功者(1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8例)的老年(≥60岁)AMI患者,在发病2~4W内行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治疗。于术前1d、术后4w及12w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有关心脏事件。结果 行PTCA术及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且术后4w及12w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P〈0.01,P〈0,01,P〈0.01)。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冠脉支架术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并且安全可行,可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的临床因素对其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PCI冠心病病人以是否成功置入支架分为两组,统计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舒张末期左室前后径(LVd)、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性别构成、长病变及闭塞病变数。结果两组间年龄、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性别构成、长病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LVEF、FS、LVd、LVs、闭塞性病变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C、ApoA1、LVEF、FS在成功者较高,LVd、LVs、闭塞性痛变在成功者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差异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脉压与BNP水平的关系。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4例分为两组: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患者2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患者12例。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血压,计算脉压。结果:收缩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浆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舒张性心力衰竭组的高(p〈0.05~0.001)。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与脉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8,P〈0.01;r=-0.50,P〈0.05;r=-0.62,P〈0.01),与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呈正相关(分别r=0.55,P〈0.05;r=0.57,P〈0.05)。结论: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其血浆BNP水平升高与脉压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和100例正常人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轻、重度心肌增重组(A1、A2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差异(P〈0.05),且A2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A1组(P〈0.05),其余两类型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②EH伴左心室肥厚(LVH)组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VH组(B组)(P〈0.01),且A2组较A1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1)。结论EH者LVMI愈高心律失常愈易发生,LVMI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将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50例随机分为行PCI术后冠状动脉内注入尿激酶(UK)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两组临床事件、心律失常、ST—T改变、QT离散度、心功能及左室重塑情况。结果两组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及QT离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MI直接PCI后强化溶栓治疗对于抑制和逆转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和远期预后要优于单纯PCI治疗。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短期应用对心功能失代偿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心功能均为Ⅳ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7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2%(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D)和左室射血分数(TJVEF)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LVEF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变时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EH者70例,根据有无昼夜节律分为:非杓型组(n=40)(A组)和杓型组(n=30)(B组),比较分析两组运动试验中心率、血压变化,代谢当量及2级运动的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CRI2)等参数。结果A组峰值心率、心率上升幅度及CIR2低于B组,P〈0.05、0.01、0.001;发生变时性不良(CI)的人数及CIR2〈0.8的人数明显多于B组,P〈0.05;且代谢当量降低,P〈0.05;A组的静息SBP、峰值SBP明显高于B组,P〈0.05、0.01;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增加,P〈0.001。结论A组存在变时性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6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患者及40例正常人左室结构(LVR)、收缩舒张功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AMI后患者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面积增大;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A峰面积则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AMI后患者心脏不同程度的发生了LVR及收缩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