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伴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A、B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肌损伤,A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2.00μg/L(正常值:0.00~0.03μg/L)、脑钠肽(BNP)≥300 pg/mL(正常值:〈100 pg/m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 U/L(正常值:〈25 U/L),B组患者cTnI 0.03~〈2.00μg/L、BNP 100~〈300 pg/mL及CK-MB 25~〈40 U/L,两组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氧疗(加压吸氧、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营养心肌,以及根据不同病情部分患者选用床边血液净化治疗(16例)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cTnI、BNP、CK-MB、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平均动脉压(MAP)、病死率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CT、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B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TnI、BNP、CK-MB、PCT、Lac、IL-6水平,病死率[分别为(6.36±3.62)分、(0.36±0.25)μg/L、(152.65±12.84)pg/mL、(16.48±5.26)U/L、(1.25±0.50)ng/L、(1.32±1.06)mmol/L、(8.26±3.34)pg/mL、11.11%]较A组[分别为(20.49±7.43)分、(2.48±1.34)μg/L、(324.13±64.31)pg/mL、(26.34±8.67)U/L、(3.16±2.24)ng/L、(3.65±2.16)mmol/L、(10.38±4.36)pg/mL、33.33%]显著下降,MAP[(75.36±9.86)mm Hg(1 mm Hg=0.133 kPa)]较A组[(68.38±8.75)mm Hg]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一旦出现严重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即使应用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先进措施仍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预后差于心肌损伤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许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711-2712
自动胸外心脏按压装置(简称心肺复苏器)代替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CPR)技术发展的方向。心肺复苏器根据按压方式不同,分匀压式和冲压式两种,现就我院急诊科和ICU所使用的这两种心肺复苏器的病人护理体会及其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临床对照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蒋贇  尹金磊  郭磊 《安徽医药》2023,27(8):1676-1680
目的 探究温脾汤对热毒内盛型脓毒症病人疗效及对心肌损伤的改善及对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热毒内盛型脓毒症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2例)和中药组(42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予温脾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心肌功能[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药组(9.12±1.35)分比(20.76±2.56)分、常规组(14.76±1.78)分比(21.01±2.61)分]、血清PCT[中药组(0.85±0.23)μg/L比(2.56±0.85)μg/L、常规组(1.32±0.51)μg/L比(2.48±0.78)μg/L]、CRP[中药组(21.58±2.45)g/L比(89.23±5.76)g/L、常规组(27.64±3.01)g/L比(88.45±5.68)g/L]、T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合理剂量和效果。方法120例腹部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舒芬太尼31μg/h),B组(舒芬太尼4μg/h),c组(舒芬太尼5μg/h)。观察患者术后4、24、48h的疼痛、镇静、舒适评分,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记录按压次数。结果C组4h、24h、48h疼痛评分分别为(2.7±0.6)分、(2.2±0.4)分、(1.6±0.3)分,低于B组和A组(P〈0.05),C组镇静和舒适评分高于B组和A组(P〈0.05),c组PCA泵按压次数最少。结论腹部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最佳剂量为5μg/h。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有创动脉监测下比较心肺复苏机与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的复苏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1例在ICU内行连续有创动脉压监测下并发心搏停止的患者复苏资料,其中54例使用心肺复苏机和47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连续有创动脉监测下比较两种心肺复苏方法患者的收缩压、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心肺复苏机组有创动脉收缩压及维持的稳定性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胸外按压组(P<0.05)。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化道清洗联合血液灌流用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断为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洗胃、导泻,阿托品解毒、氯解磷定复能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6 h内反复洗胃、20%甘露醇导泻、药用活性炭吸附等方法清洁消化道内毒物,612 h内给予第1次血液灌流治疗,第2次血液灌流时间为1224 h。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μmol/L)、胱抑素C(Cys-C,mg/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U/L)、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μg/L)水平,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mg/L),比较两组患者阿托品使用量(mg)、阿托品化达峰时间(h)、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最大值(APACHEmaxⅡ)及病死率差异。结果入组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史、服毒剂量、毒物种类、服毒、就诊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Scr,Cys-C,AST,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Scr[(142.95±21.36)μmol/L比(189.47±20.35)μmol/L,t=2.871]、Cys-C[(1.54±0.31)mg/L比(2.89±0.45)mg/L,t=3.219]、AST[(59.05±9.02)U/L比(80.90±11.06)U/L,t=3.329]、CK-MB[(39.80±4.62)μg/L比(52.18±6.39)μg/L,t=3.164]、cTnI[(0.91±0.12)mg/L比(1.53±0.41)mg/L,t=3.684]水平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阿托品使用量[(51.90±12.17)mg比(83.27±11.46)mg,t=3.286]、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5.13±0.92)d比(8.09±1.23)d,t=2.981]、中间综合征发生率[(36/60,60.00%)比(48/60,80.00%),χ2=2.871]、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最大值(APACHEmaxⅡ)[(23.17±3.28)分比(29.06±5.28)分,t=3.129]及病死率[(6/60,10.00%)比(15/60,25.00%),χ2=2.905]水平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清洗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减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脏器功能继发性损伤,减少阿托品使用量,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58例接受PCI术的ACS患者分为2组:肾功能正常组(88例)和肾功能轻度异常组[70例,血清肌酐(SCr)水平120.45~232.05μmol/L]。测定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4h、48h、7d的血尿素氮(BUN)、SCr水平。结果:肾功能正常组BUN水平在PCI术前与术后24h、48h、7d分别为(5.45±1.65)mmol/L、(5.60±1.58)mmol/L、(5.55±1.70)mmol/L及(5.48±1.81)mmol/L。PCI术前与术后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轻度异常组BUN水平在PCI术前与术后24h、48h、7d分别为(7.83±3.14)mmol/L、(8.43±3.37)mmol/L、(8.76±2.97)mmol/L及(8.11±3.18)mmol/L,PCI术前与术后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组SCr水平PCI术前与术后24h、48h分别为(82.54±23.57)μmol/L、(85.48±22.47)μmol/L及(86.51±21.72)μmol/L;肾功能轻度异常组SCr水平PCI术前与术后24h、48h分别为(176.25±28.47)μmol/L、(181.71±25.54)μmol/L及(187.34±27.46)μmol/L。2组SCr水平在PCI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均于PCI术后7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对接受PCI术的ACS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选自2010—03~2013—12的56倒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脏呼吸骤停后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先以徒手按压并在超过10min以上时间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所有病例均给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及合理的电除颠,肾上腺素静注等抢救措施。结果:心跳停止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11例复苏成功,成功率39%,有效25例(89%);超过10min以上时间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抢救成功5例(17%),有效20例(71%)。结论:在确定适应症的前提下早期及时的给与心脏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配合规范的电除颠及快速的气管插管、合理的复苏药物对心肺复苏的成功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72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甲组38例为心肺复苏成功,乙组34例为心肺复苏效果不佳。结果两组比较甲组复苏成功占76.3%(29/38),明显高于乙组的26.5%(9/34)。甲组胸外心脏按压开始时间(2.3±0.5)分,早于乙组(7.8±3.0)分,电除颤开始时间甲组(3.6±1.5)分,早于乙组(7.2±3.8)分,甲组心脏复苏成功78.9%(30/38)明显高于乙组32.4%(11/34)。结论(1)及早开展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在确保心肺复苏成功上赢得时间。(2)持续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和有效的使用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措施。(3)急救小组分工协作更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根据机械通气方式不同,完全随机分为Ⅰ组(常规潮气量组)、Ⅱ组(低潮气量组)和Ⅲ组(低潮气量±呼气末正压),每组30例于插管后3 min、麻醉机械通气3h收集BALF,检测BALF中TNF-α、IL-8水平.结果 3组患者插管后3h的TNF-α、IL-8与插管后3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62±4) μg/L比(24±5) μg/L,(97±5)μg/L比(42±5)μg/L;Ⅱ组:(38±4)μg/L比(23±3)μg/L,(61±4) μg/L比(44±5)μg/L;Ⅲ组:(39±4)μg/L比(24 ±4) μg/L,(69±5) μg/L比(4l±6)μg/L](均P<0.05).Ⅱ组和Ⅲ组插管后3 h的TNF-α、IL-8低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低潮气量、低潮气量加小呼气末正压、常规潮气量均可引起老年患者BALF中TNF-α和IL-8水平升高,但常规潮气量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陈一鸣  刘桂英 《中国医药》2012,7(5):543-546
目的 探讨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4只雄性Lewis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12).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模型组皮下注射心肌球蛋白诱导形成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进行心脏超声检测、血清cTnI、CK-MB、NT-proBNP水平检测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评价心肌炎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宏、微观病理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炎病理评分与心肌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炎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减弱[(65.8±4.4)%比(86.9±1.1)%,P<0.05],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增大[(3.88±0.29) mm比(3.16±0.08)mm,P<0.05];CK-MB、cTnI及NT-proBNP都明显升高[( 1357±397)IU/L比(392±120)IU/L,(17.2±5.3)μg/L比(6.8±1.8) μg/L,(706± 218) ng/L比( 110±46) ng/L,均P<0.05].CK-MB与心肌病理宏观评分、微观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TnI与心肌病理微观评分明显相关(P<0.05),NT-proBNP与心肌宏观形态病理改变明显相关(P<0.05).结论 CK-MB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心肌损伤,但不能作为评价心肌炎症严重程度的指标;cTnI能够较好地提示心肌炎症细胞水平的严重程度,为心肌炎组织学水平病理改变的良好指标;NT-proBNP能够在形态学水平评价整体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但是在组织学水平其评价能力欠佳.  相似文献   

12.
张惠娟  张谨超 《中国医药》2012,7(12):1506-1507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对心肺复苏术成功后患者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我院422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应用胞磷胆碱将患者分为2组,胞磷胆碱组203例,非胞磷胆碱组219例,分析并比较患者住院即刻及住院7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综合(NFCS)评分。结果心肺复苏后即刻,胞磷胆碱组和非胞磷胆碱组GCS评分、NF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1.3)分比(6.3±1.5)分,(8.4±1.4)分比(8.3±1.9)分,均P〉005];复苏第7天,胞磷胆碱组和非胞磷胆碱组GCS评分、NFCS评分均明显高于复苏即刻[胞磷胆碱组:(12.0±1.4)分比(6.4±1.3)分,(15.3±2.0)分比(8.4±1.4)分;非胞磷胆碱组:(8.2±1.5)分比(6.3±1.5)分,(11.8±1.5)分比(8.3±1.9)分;均P〈0.05],且胞磷胆碱组明显高于非胞磷胆碱组[(12.0±1.4)分比(8.2±1.5)分,(15.3±2.O)分比(11.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可改善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唐小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97-359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0例特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探讨。结果存活组患者肌钙蛋白为(5.12±1.89)pg/L、肌酸激酶为(355.0±101.3)U/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79.5±23.4)U/L,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的(12.13±2.12)pg/L、(687.0±139.2)U/L、(180.2±53.5)U/L(t=12.95、8.96、12.45,均P〈0.05)。存活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糖、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2.34±24.35)mg/L、(6.8±1.5)mmol/L、(7.2±1.3)mmol/L,显著低于死亡组的(67.12±23.31)mg/L、(11.4±4.2)mmol/L、(9.5±2.2)mmol/L(t=2.24、4.25、6.82,均P〈0.05);存活组脑利钠肽水平为(23.4±3.5)μg/L,高于死亡组的(17.1±2.3)μg/L(t=7.21,P〈0.05)。存活组有27例存在钠失衡,死亡组有15例存在钠失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64,P〈0.05)。结论C反应蛋白、脑利钠肽、血糖、血钠、血乳酸水平及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是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脑钠肽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刘军委  赵文静 《中国医药》2012,7(7):800-80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PCI的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行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术后6、12 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30 min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术后30d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 h的cTnT[( 1.54±0.35)mg/L比(2.16 ±0.57)mg/L,(1.18±0.65)mg/L比(1.69±0.76)mg/L]、CK-MB[ (32±7)U/L比(46±8)U/L,(31±6)U/L比(42 ±6) U/L]水平明显低(均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1.7%(7/60)]明显少于对照组[21.7%( 13/60)](P<0.05);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3级患者比例[96.7% (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2/60)](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66±9)%比(53±7)%],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30±4)ml比(38±5)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5 ±4)ml比(5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MI行PCI患者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灌注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建法  贾帅 《中国医药》2012,7(9):1089-109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次发生脑梗死的86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3例)和常规对照组(43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口服.分别于人院后第1天、治疗30d时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hs-CRP、IL-6、IL-10及ET-1水平;发病3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30 d时,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IL-6、ET-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7.4±2.6) mg/L比(12.1±5.3)mg/L,(9.4±1.8) μg/L比(20.3±6.8) μg/L,(68±16) μg/L比(89±20) μg/L,常规治疗组:(9.4±3.6) mg/L比(13.4±4.8)mg/L,(15.4±4.6)μg/L比(22.7±6.7) μg/L,(84±19) μg/L比(92±21) μg/L],IL-10明显高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9.4±3.1)μg/L比(3.1±0.5)μg/L;常规治疗组:(4.6±1.8) μg/L比(2.7±0.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30d时,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IL-6、ET-1明显降低于而IL-1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发病后3个月,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0±1.7)分比(4.2±2.3)分,(2.5±1.9)分比(4.3±2.2)分],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增高[分别为(95±6)分比(50±10)分,(95±8)分比(58±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明确不依赖调脂的脑保护作用,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可以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抗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定量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A组:健康对照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52岁。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B组:冠心病患者153例,男94例,女59例,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合并症组158例,其中男121例,女37例,年龄24-86岁,平均66岁,于胸痛发作后3h抽静脉血3ml送检。D组:AMI合并心力衰竭组146例,男118例,女28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于胸痛发作后3h临床表现为有心力衰竭症状时抽静脉血3ml送检。A、B、C、D组全部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cTnI、Mb。结果A组cTnI浓度为(0.27±0.18)μg/L,Mb浓度为(42±21)μg/L;B组cTnI浓度为(0.45±0.17)μg/L,Mb浓度为(46±20)μg/L,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P〉0.5);C组cTnI浓度为(16.71±14.19)μg/L,Mb浓度为(522±392)μg/L;D组cTnI浓度为(25.01±19.12)μg/L,Mb浓度为(936±712)μg/L;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2,P〈0.01)。结论cTnI、Mb对冠心病患者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有胸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检测cTnI、Mb可早期诊断AMI,及时溶栓和治疗。从C组和D组的结果来看,D组cTnI、Mb比C组显著增高,因此,当cTnI浓度达到(25.01±19.12)μg/L,Mb浓度达到(936±712)μg/L时,可合并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27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LDH、CK-MB水平明显升高,其均值分别为(52.67±7.32)U/L、(265.23±101.34)U/L和(26.75±18.7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cTnT及cTnI阳性率分别为70.4%和81.5%,与对照组相比,其比例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情况。方法 1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术后6 h、12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心肌功能水平,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麻醉清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麻醉前、切皮时、术中30 min、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h 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 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 CK-MB与c TnI水平分别为(1.33±0.63)U/L与(0.19±0.1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1±0.71)U/L与(0.37±0.12)μg/L,术后12 h CK-MB与cTnI水平分别为(1.63±0.95)U/L、(0.23±0.1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58±1.08)U/L与(0.41±0.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21.01±8.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52±11.20)min,苏醒期躁动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时、术中30 min HR、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为显著,对心肌功能损伤更小,可降低其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缩短麻醉清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