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小膜壳绦虫是在鼠类中传播的寄生虫,人偶尔感染,是因误食含有似囊尾蚴的甲虫、跳蚤等昆虫而致。过去常用阿的平、槟榔和南瓜子、别丁、灭绦灵等药物治疗,副作用大,病人不易接受。用杀绦灵治疗缩小膜壳绦虫病,迄今尚未见报道。作者于1985年8月治疗一例,服药后无  相似文献   

2.
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Blanchard,1891]寄生干人体小肠,人类感染率较低,发病年龄虽多数在14岁以下,但成年人感染该绦虫者也不少。由于该绦虫有明显的自身感染,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过去常用绵马浸膏治疗,但疗效较差且毒性反应较大,用槟榔及南瓜子、氯硝柳胺(灭绦灵)后,虽  相似文献   

3.
<正> 灭绦灵(niclosamide)治疗绦虫病很有效,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绦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并激活ATP,从而杀死绦虫。灭绦灵口服后不吸收,因此较安全。作者报导一例经4个月灭绦灵治疗4次无效的牛带绦虫病人,每天给2g灭绦灵口服,连续3天而治愈,并综述了绦虫病治疗方法的进展。患者,男,31岁,主诉大便时排白色片状物4个月。来美国前曾食牛肉。发现节片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用灭绦灵(Niclosamide)驱大型绦虫的同时已提出驱猪绦虫的危险性。可是近年来我们常遇到囊虫病患者恣询病因及治疗问题。如某旗教师患肠绦虫病,用灭绦灵驱虫后,既未按规定处理也未观察疗效,三月后,出现皮下囊虫同时排出肠绦虫节片。后用槟榔、南瓜子合剂驱出了完整的猪带绦虫。除此,尚有些囊虫患者罹及脑或其他器官。造成身体受害,经济受损。鉴于此,须将灭绦灵的作用及使用要点提酸医务工作者,以免继续误用。  相似文献   

5.
<正>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又称短膜壳绦虫,是人及鼠体内常见的寄生虫。人及鼠短膜壳绦虫是否为同种尚有争议。由于其生活史及生态习性类似,研究人与H.nana之间的关系仍采用小鼠H.nana为动物模型。近年来,研究重点多集中于抗H.nana免疫应答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上,对此各有见地,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我县普遍开展了驱绦灭囊活动,共治绦虫病患者2754人,排虫者1820人,排虫率为66.1%,共驱除绦虫2264条.并在骑岭公社进行了治绦重点观察,所用杀绦灵系抚顺市中药厂生产.诊断标准及服药对象凡有食猪、牛肉史;纳差,多食而体瘦;有异嗜癖,腹痛,浑身无力,头晕等症状并有绦虫节片排出者,即诊断为绦虫病.只要近期未患严重心脏病和其它严重疾病者,均为服药对象.服药方法成人2~2.5g,最多不超过3g(原规定为1.5g),小儿每公斤体重40mg,早晨空腹一次服.1(1/2)~2小时后服泻药硫酸镁,成人25~30g(原规定为酚酞2片,每片含0.1g).孕妇、小儿或年龄过大、体质差者用酚酞片与杀绦灵同服,成人4~6片,小儿酌减.  相似文献   

7.
仙鹤草根芽,系民间验方中发掘的驱虫药,尤其对猪绦虫的治疗效果更佳,治愈率高达90%以上。这里仅对鹤草芽浸膏(杀绦灵)在对猪绦虫临床应用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和改进方法:开始我们按抚顺市中药厂生产的杀绦灵说明书上所写的用法、用量在临床上应用,其结果是:不能驱下全部虫体,只能驱下孕节片,所以18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短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为人、鼠共患性小肠内寄生虫。各动物房的小鼠繁殖均呈封闭状态,侵袭小鼠的短小膜壳绦虫也相应地长期进行着隔离繁殖。在这种条件下,短小膜壳绦虫可能发生分化而形成不同虫株,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 SDS-PAGE方法,对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和中国预防医科院上海寄研所动物房小鼠的短小膜壳绦虫蛋白质进行电泳比较分析,探讨其蛋白质结构的异同,进行虫株鉴定。  相似文献   

9.
为开展小鼠质量达标工作的需要,对本所生产的80只成年(雌雄各半)普通级KM小鼠按清洁级标准进行寄生虫检测。从被检小鼠查出寄生虫3种,其中长膜壳绦虫阳性检出率为23.8%,短膜壳绦虫51%。小鼠蛲虫21%,寄生虫总阳性检出率达62.5%,表明我所小鼠寄生虫污染较严重,设施条件和管理措施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一年多来,我用三种方法治疗绦虫病97例,其中治愈93例,治愈率为95.9%.治愈标准,均以见到绦虫头节为依据.在97例中,男61例,女3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2岁。治疗方法 1、杀绦灵法:成人杀绦灵1.5克、酚酞片0.2克.小儿杀绦灵每公斤体重40毫克.早晨空腹一次内服.  相似文献   

11.
(291)如与猫在同一区域内居住时,小鼠群体内可有何种寄生虫滋生? 答:巨颈线虫(Taenia taenia formis即T.Cras-sicollis)。 (292)微小膜壳绦虫的学名是什么? 答:学名是Hymenolepis nana。 (294)微小膜壳绦虫感染需否中间宿主? 答: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特点是:可以有中间宿主(节肢动物),也可以没有中间宿主,而直接感染其他同种动物,例如小鼠。其具体途径为被感染的同种宿主直接摄食虫卵,卵在肠内孵化成钩球蚴,侵入十二指肠或下段小肠的绒毛,发育成小似囊尾蚴,于10~12天进入肠腔,伸出头节,附着在粘膜上,经两周左右,长大为成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在1985年6月至1988年6月上间,检查了广州地区8个实验动物机构中昆明种、ICR、NIH和BALB/c系小鼠在开放饲养条件下感染寄生虫的状况。从小鼠体表、血液、肠粘膜、肠内容物及粪便中发现了分属于4门、5纲、5目、9科12属之寄生虫14种。它们是短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四翼无刺线虫、复盖管状线虫、柏氏禽刺螨、鼠肉螨、拟拉德弗螨、鼠蝇疥螨、罗氏住毛螨、温带臭虫、鼠三鞭毛滴虫、鼠六鞭毛虫、鼠贾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报道,患腹泻的金黄仓鼠小肠中检获的矮小膜壳绦虫数,明显高于成年健康仓鼠,同时还查见短小膜壳绦虫、滴虫和盲肠蛲虫等多种寄生虫。矮小膜壳绦虫与短小膜壳绦虫均系人、鼠共患寄生虫。前者对人、鼠的危害较后者为甚,在医学卫生与实验动物寄生虫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作  相似文献   

14.
<正> 猪肉绦虫病重点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尤以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为然,威胁人体健康,影响养猪事业的发展,因而做好猪肉绦虫病防治工作对保护劳动力,防止人患囊虫病,消灭猪的囊虫病,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1974年在绦虫病防治试点工作中,我们首次将灭绦灵与别丁两药合并减量服用,治疗猪肉绦虫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sis nana)是小鼠中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自繁的6月龄以内的ICR小鼠中,♀性感染率为50%,而♂性感染率高达83%。为了有效地控制小鼠微小膜壳绦虫,必须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药物和给药方便的途径。我们用吡喹酮作了驱虫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成熟节片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制片,首次分析了短膜壳绦虫的染色体组型。短膜壳绦虫染色体数目为2n=12,染色体组型由2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17.
西里伯瑞氏绦虫Raillientina(R)Celebensis为一种偶然性的人体寄生虫。分布于亚洲、非洲、澳洲、南美等地区,而在东南亚各国尤为普遍。我国的台湾、广州、福州、泉州、晋江(1-5)等地陆续均有报导。最近我校附属一院收治了一名南安患儿因此虫感染,曾二次分别用阿的平、槟榔,南瓜子、槟榔等驱虫而仍有节片排出,改用杀绦灵而痊愈,鉴于用杀绦灵驱此绦虫尚属首例,故特摘要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8.
金黄仓鼠的膜壳绦虫病是人畜共患的重要寄生虫病。目前,我国各地区仅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狂犬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所用的金黄仓鼠每年达300万只左右。这些金黄仓鼠均在普通环境下大规模饲养繁殖,所以,普遍寄生着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和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 rudolphi)。在粗放管理条件下,40日龄鼠感染率可达80%以上。严重感染不仅引起营养障碍、生长缓慢、消瘦、贫血、腹泻和食仔等现象,以至大幅度降低生产力,而且干扰实验结果,更潜伏着对  相似文献   

19.
<正> 郑文浩、程燧生(芜湖市四合山医院)报道:1例2岁男孩在大便中检出一条长50cm的长膜壳绦虫。该虫卵呈圆或卵圆形,长58~70μm,宽50~64μm,淡黄色,胚壳较卵壳为厚,6个胚钩呈矛状,成扇形排列。胚壳内无细丝相连,可与短膜壳绦虫卵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玉溪地区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8—1993年的调查,玉溪地区鼠类体内寄生虫自然感染率为37.80%,查出寄生虫8种,血液内寄生1种(路氏锥虫);肝脏寄生2种(肝毛细线虫、链尾蚴);小肠内寄生5种(长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西里伯瑞列绦虫及未定名线虫2种)。主要鼠种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50.27%和43.08%,成年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未成年鼠,雌、雄鼠间的感染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