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高原人、高原移居平原人和平原世居人体中游离腺苷酸。西宁地区移居人群、高原世居人群和平原移居人群腺苷酸测定值与平原地区世居人群腺苷酸测定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随队老干部,自身队员、平原移居老干部和高原世居人体四组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从机体血清中所测结果表明短期移居平原地区的机体腺苷酸变化不明显,说明高原人群腺苷酸的生物转化速度相应地比平原缓慢,这种原因可能是腺苷酸在细胞内生成减少和细胞耗能量增加造成不同人体细胞内DNA单链中多核苷损伤修复系统存在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地区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状况及趋势。方法对293名(年龄40~75岁,平均55.5岁)移居西藏拉萨地区(海拔3650m)和青海格尔木地区(海拔2780m)5~35年,并在近2年返回平原地区的高原移居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293名移居者中220名(75.1%)出现脱适应症状,涉及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多个系统。自高原返回昆明(2200m)、北京(40m)、郑州(100m)三地的移居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分别为61.0%、83.7%、82.4%,其中返回北京及郑州地区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返回昆明地区者(P<0.01)。移居高原20年以上组返回昆明、北京、郑州后高原脱适应发生率分别为69.2%、94.2%、93.3%,明显高于移居高原10年组(分别为47.5%、67.6%、66.7%)。拉萨地区移居者返回昆明、北京、郑州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分别为68.8%、92.0%、89.7%,明显高于青海格尔木地区移居者(分别为48.8%、72.2%、72.7%)。结论高原移居者从高原返回平原地区的海拔高度差越大、在高原居住的时间越长、移居地海拔高度越高,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西宁地区成年人老年人、长期移居青海又返回上海居住的老年人,苏州当地老人的血清FT_3、FT_4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西宁地区老年人血清FT_3的正常值为6.2±0.68pmol/L。FT_4的正常值为17.4±2.3pmol/L。②老年组的FT_4值与成年组无明显差异。FT_3值明显低于成年组。③西宁、苏州、长期移居青海又返回上海居住的三组老人血清FT_3、FT_4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市对大武地区(海拔3800m)土生狗;平原地区(南京,海拔20m)实验动物兔、狗;平原动物进入西宁地区(海拔2260m)的翌日,动物进入大武地区的翌日和第7天;天峻地区(海拔3800m)藏系羊移居苏州地区(海拔10m)一月和移居平原1 1/2月后重返西宁第10天的肾ATPase活性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进行差异比较观察。结果提示:①平原和高原动物肾ATPase活性处于相似水平;②平原动物进入高原后肾ATPase活性处于被抑制状态,随海拔增高,渐趋严重;③平原动物进入大武第7天,肾ATPase活性得到部分恢复;④高原羊移居平原1月,肾ATPase活性与平原动物的水平相似;移居平原羊1 1/2月后重返西宁第10天,肾ATPase活性降低。本文对肾ATPase活性的降低和恢复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长期移居高海拔地区(2261m)退休后返回平原(苏州)居住的健康中、老年人72名进行心血管X线测量分析并与苏州地区健康中、老年人71名进行比较,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说明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所形成的代偿性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改变在返回平原后经过脱适应机制可复原至平原地区健康老年人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原暴露人群返平原后自由基相关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原暴露人群返平原后自由基代谢情况。方法选择高原暴露人群64人,男61人,女3人;年龄27~55岁,平均39.48岁,施工海拔3080~5231m,平均4014.8 m;高原居留时间6~50个月,平均33.61个月;返回平原时间31~61个月,平均56.51个月。选择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等因素与观察组大致相同的8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试其人活性氧簇(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六项指标。结果 ROS、GSH-p、SODx值及SOD/MDA比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后者P<0.05),MDA则相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60个月后SOD/MDA比值有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SOD/MDA比值与进驻高原时间及所在高原海拔呈正相关,与返回平原时间呈负相关;MDA则与进驻高原时间、所在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返回平原时间呈正相关;其他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后在较长时间(5年)内自由基代谢仍处于超(过)氧化状态,这种改变对适应平原环境或许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长期居住在海拔2260m的三组不同人员(自身队员、60岁以上老年人、西宁退休人员)、先后进入到平原的苏州、上海地区、在其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血凝机制、血小板粘附率、体外血栓形成、纤溶酶原等改变,结果表明,长期移居高原的人,进入到平原后,虽然时间短,但上述指标已有改变,表现在HCT、ηb的下降,高凝状态改善,纤溶亢进减轻,这是“脱适应”的变化,是对氧供环境正常后的一种“再适应”改变,但有些指标改变不明显,除因返回平原时间短外,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比较,其“脱适应”变化较迟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CO2激光术后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尖锐湿疣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7例仅行CO2激光治疗,不予其他处理;B组39例激光术后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C组44例激光术后予BCG-PSN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另设健康人对照组30例,检测项目同上。结果 (1)尖锐湿疣患者与健康人T细胞亚群比较: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降低(P<0.05),CD8+T细胞增高(P<0.05)。(2)治疗3个月后3组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B组和C组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升高,CD8+T降低(P<0.05)。(3)术后半年内3组复发率比较:C组患者复发率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 BCG-PSN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CO2激光术后尖锐湿疣可产生协同效应,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人血清铁蛋白含量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海拔地区的健康成年男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铁蛋白的含量,结果发现:1.由平原急进高原及由高原急下平原,人血清铁蛋白含量未见改变。2.长期移居高原及世居高原的人群,血清铁蛋白含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高。3.平原移居高原者,血清铁蛋白含量需2-3年逐渐接近高原水平,以后增高不明显。4.长期移居高原者,返回平原居住2-3年血清铁蛋白含量方可逐步降至平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拔4 250m地区高原人群血清EPO(红细胞生长素)、T(睾酮)、E2(雌二醇)含量变化与HAPC(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Polycythemia,HAPC)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海拔4 250m地区筛选出HAPC,且测定了世居高原藏族、移居高原汉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三组人群血清中EPO、T、E2含量。结果:HAPC组:移居高原汉族18人(占66.66%),世居高原藏族9人(占33.33%),男女比例为26:1,三组间EPO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是高原人群血清中的EPO含量高于平原地区3.788倍。三组间T、E2差别无显著性,P>0.05,T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世居高原藏族和移居高原汉族三组间差别无明显性,但是T低于平原地区8.43倍。可能与高原人群T的活性增加有关,在今后的工作做进一步调查。结论:EPO、T、E2与HAPC的发病虽然无直接因果关系,但是EPO含量高于平原人群3.788倍,T含量明显低于平原人群8.43倍,EPO的增高和T的降低是一种高原人群的生理病理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运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3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首次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①中晚期肝癌患者的OKT_3,OKT_4,NKH-1表面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但OKT_3亚群无差异(P>0.05);②介入治疗后,T 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变化;③NKH-1表面标记阳性细胞数在术后1周有下降趋势,但P>0.05,术后1月显著下降(P<0.01).本文讨论了肝癌介入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的机理和介入期间进行细胞免疫监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高原、平原及久居高原现返回平原居住的234例健康中、老年人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亚组HDL_2-C和HDL_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高原居民血液中HDL-C、HDL_2-C、TG明显高于平原人(P<0.01),而HDL_3-CTC、L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久居高原的中、老年人返回平原居住一段时间后HDL-C和HDL_2-C明显降低,与高原居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平原居民的水平相似。说明高原地区的环境因素是HDL-C和HDL_2-C增高的主要原因。HDL-C、HDL_2-C增高可能是高原地区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低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HC患者TACE术前1 d与术后1、2、3和4周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CD4CD25/CD4的比值变化。结果 PHC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4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PL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周外周血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术后4周外周血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TACE可以改善PHC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平原兔、狗及藏系羊肝细胞G-6-Pase活性的电镜观察。把生活在平原地区(南京海拔20m)的16只兔和14只狗分成三组:(1)留在平原地区的实验动物处死后经观察,G-6-Pase是定位在肝细胞核外膜及内质网上。(2)被带到高原(西宁2 260m和大武3 800m)的兔和狗第二天被处死,经观察G-6-Pasd全部被抑制。(3)被带到高原大武地区的兔和狗第七天被处死,则见G-6-Pase得到恢复。高原藏系羊下到平原江苏、苏州第十日被处死以及由苏州再带回高原西宁第七天被处死,G-6-Pase均未得到恢复。作者讨论了这些改变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久居高原现返回平原定居的63例中、老年人和快速进入平原的45例健康人及9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了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的测定。结果表明:①久居高原(平均19年)的中、老年人返回平原定居后,RBC—SOD的水平明显高于高原居民(P<0.01),但仍低于平原同龄人水平(P<0.01)。②高原健康人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入平原7—10天内,RBC—SOD水平明显升高。前者由1350±133u/gHb升至1480±138u/gHb(P<0.01),后者由966±115u/gHb升至1120±133u/gHb(P<0.01)。文章对高原人进入平原后RBC—SOD升高的原因和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模型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了解肝硬化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分离肠上皮内、固有层、派伊尔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分别标记小鼠抗大鼠CD3、CD4、CD8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硬化组肠上皮内CD3+T淋巴细胞比例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CD8-亚群细胞比例减少(P<0.05),CD4+CD8+亚群细胞比例增加(P<0.05);肝硬化组固有层、派伊尔结、肠系膜淋巴结CD3+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时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7.
15例离退休健康男性老人和9例红细胞增多症男性病人返回平原后,记忆功能改变的特点:①两组受试者除5例成绩下降外,苏州记忆成绩高于西宁成绩(p<0.01)。②记忆成绩降低现象存在于20%左右的人中。③高原缺氧和返平原脱适应均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18.
短暂的高原低氧环境可以使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力增高,从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而长期的高原低氧改变则不仅可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心脏结构都可出现改变。长期移居高原的汉族人群,在返回平原多年后其心脏结构和功能能否得以恢复。本文旨在观察长时间移居西藏高原后返回平原3年以上的汉族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平原部队官兵在高原驻训6个月后返回平原的过程中,体内氧代谢与SHH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从平原(海拔200m)进入高原(海拔3960m)驻训的男性官兵80人,年龄20~30(22.3±2.9)岁,在高原驻训6个月后返回平原。在进驻高原前、高原居留6个月及返回平原后第2天,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HH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SHH 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SMO和细胞核蛋白GLI2的表达。结果进驻高原后,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SHH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白细胞SMO和细胞核GLI2表达水平在高原驻训时显著高于进驻高原前和返回平原后,但返回平原后仍显著高于进驻高原之前(P<0.01)。结论高原暴露对体内氧代谢及SHH信号通路具有明显影响,高原低氧环境是激活SHH信号通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久居高原返回平原、平原、高原中、老年人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返回平原中、老年人RBC-SOD含量1 395±130u/gHb,比高原中、老年人RBC-SOD含量高1298±1.58u/gHb,但仍低于平原世居中、老年人1 485±127u/gHb(p<0.01)。提示返回平原后中、老年人RBC-SOD回升。本文从自由基、SOD的水平探讨了久居高原返回平原后衰老进程及“脱适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