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Ximelagatran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金朝  叶菲 《中国药师》2005,8(7):596-598
Ximelagatran(Xim)系凝血酶抑制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对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矫形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取得较好的疗效.Xim致大出血的危险性较少见,不需频繁的血凝监测,可作为华发林的替代药物,是抗凝药物领域中的重大突破.本文综合介绍Xim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孙治安  任振良 《河北医药》1993,15(4):233-234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房颤(AF)是威胁病人生命的心律失常,其临床险恶程度与旁道传导有效不应期(ERP)有关,若ERP<270ms有演变为室颤的危险。在电生理检查中,当预激波的最短R-R间距(相邻两个具有预激形态的QRS波)≤250ms时,可预示有演变成室颤的危险;若≤180ms时,有发生室颤的高度危险性,当即以适宜地处理,使病人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3.
秦洪棣 《江苏医药》1992,18(10):554-554
预激综合征(WPW)伴发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室率的房颤(Af)是常见心血管病急诊之一,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心搏血量降低,甚至诱发室颤而猝死。故对WPW伴Af 之诊断及处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我院收治18例WPW 伴Af 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8~57岁。其中甲亢性心脏病1例,冠心病4例,病因不明者1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低血压,心衰等血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长期口服氯沙坦对高血压伴心房纤颤(房颤)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0例高血压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分别予以口服氯沙坦和美托洛尔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年.观察血压、脉压变化以及脑卒中发生率和因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3年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均P<0.01).但治疗组血压波动幅度、脉压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因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分别为22.2%、10.0%和13.3%,与对照组的70.0%、40.0%和44.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氯沙坦与美托洛尔比较,降压效果相同,但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效果明显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胺碘硐及与氯沙坦联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预防的远期效果。方法:85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硐组(Ⅰ组n=40)和胺碘硐+氯沙坦组(Ⅱ组n=45),随访时间为2年,初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二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6、12、18、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Ⅱ组,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结论:胺碘硐与氯沙坦联合冶疗阵发性房颤对预防房颤复发优于单用胺碘硐,并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通过对28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的回顾性分析,提出了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其QRS<100ms时,极易诱发室颤而死亡;提出了在治疗中应首选电击复律,其次是应用心律平或胺碘酮,禁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异搏定。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脂、房颤再发率和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常规治疗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剂量20mg/d;对照组4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18个月,观察血脂、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缺血性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2)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4例(9.6%),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3.3%,P〈0.05);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2例(4.9%);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28.9%,P〈0.05)。(3)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发生缺血性事件8例(19.5%),其中心力衰竭3例(7.3%),冠心病恶化再入院2例(4.9%),心源性死亡2例(4.9%),脑卒中1例(2.4%),明显低于对照组20例(44.4%,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仅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而且能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降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在冠脉搭桥术后预防房颤的疗效。方法接受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3 d开始接受药物。美托洛尔组起始剂量50 mg,每日2次;卡维地洛组起始剂量12.5 mg,每日2次。药物的剂量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进行调整,一直监测到术后第3天。结果美托洛尔组43例(43%)发生房颤,卡维地洛组20例(20%)发生房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卡维地洛预防冠脉搭桥术后早期房颤的效果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发病年龄偏大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尽管它不会立即危及生命 ,但它可产生许多症状 ,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自 1982年 6月至1996年 6月对 35 9例首次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男 2 0 1例 ,女 15 8例。年龄6~ 88岁 ,其中 6~ 14岁 4例 ,15~ 35岁 9例 ,36~ 5 9岁 143例 ,≥ 60岁 2 0 3例。基础病诊断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SSS) 166例 ,冠心病和 /或房室传导阻滞 (AVB) 99例 ,心肌炎 38例 ,高心病 2 6例 ,病毒性心肌炎 2 0…  相似文献   

10.
预激综合征伴发心律失常中 ,约11 5 %~39 %为房颤 ,由于P波消失 ,心室率快而不均匀 ,QRS波宽大畸形 ,易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 ,当心室率>200次/分时 ,则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而导致猝死 ,造成诊断和治疗上困难 ,本文对1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进行临床分析 ,以期为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 ,男12例 ,女4例 ,年龄24~65岁 ,其中合并风湿性心脏病3例 ,冠心病2例 ,高血压病1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10例 ,13例反复发作房颤 ,以往发作休息后能自行恢复。3例初次发病。发作时…  相似文献   

11.
李淑敏  刘中梅 《云南医药》1999,20(4):242-243
本文报告11例预激综合征交心房纤颤(Af)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1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标测,左侧显性旁道9例,右侧显性旁道1例,右侧隐匿性旁道1例。10例窦律下消融,1例Af时消融,经射频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4个月,无Af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支持显性旁道患者心室收缩提前导致心房内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电不稳定是预激综合征患者Af发生机理的论点。同时提示Af时射频消融左侧显性旁  相似文献   

12.
13.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山西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030001)王晋军,刘卓敏,杨超慧,史世平,黄明光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李新亚山西省109医院苏燕萍心房纤颤(下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种。为了解近年来房颤病因,本文就我所收治住院病人中房颤进行分析。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4.
王代明 《云南医药》1992,13(2):99-100
房颤是严重的房性心律紊乱,多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一旦并发,致使死亡率增高。我系统地处山野河谷区,设备简陋,用电等除颤难于施治,故仍有赖于药物除颤。笔者将十年来记录较完整之28例房颤治疗作一分析,以供同道参考。一、临床资料 28例房颤治疗中,男16例,女12例。源于肺心病者13例、风心病者7例、冠心病和高心病者各3例,源于心肌病者2例。除冠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 (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它降低心功能 ,严重时可造成栓塞 ,甚至致死。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加强交感神经递质释放 ,促进心肌、血管壁肥厚等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 CEI)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 ,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拮抗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 (AT R)结合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与ACEI可共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最近临床观察到群多普利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心功能减退患者AF发生率 ,引起学者对血管紧张素Ⅱ与AF的关系进行研究。1 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左心功能不全病人的AF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1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30例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在阵发性心房纤颤期间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当阵发性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时可降至正常水平。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血浆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两者之间血浆BNP值善鼻无统计学煮义(P〉0.05).结论心房纤颤可致血浆BNP值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房颤与脑梗死的关系与特点。方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房颤组(非瓣膜性)与非房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组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偏大、神经系统损害严重、并发症比例大、脑梗死再发及死亡率高。结论房颤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西沙必利引发心房纤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 ,女 ,5 6岁。因近期饮食过量 ,运动量少 ,至胃胀 ,恶心 ,呕吐等症状 ,当日服用西沙必利 (商品名 :普瑞博思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0 0 0 90 6 0 2 5 ,规格 :5mg/片 ) 2次 ,每次 10mg ,间隔约 4h ,第二次服药约 1h后 ,病人自感心慌 ,心悸 ,气短 ,头晕 ,经查T37.0℃ ,R2 3次 /min ,P平均 12 5 /min ,BP 15 0 / 90mmHg ,心律明显不齐 ,心音强弱不等 ,心尖即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心电图显示 :心房纤颤 ,即刻停服西沙必利。进一步检查 ,心电图 ,心脏彩超 ,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正常 ,且无心脏病史 ,以后患…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的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平 《天津医药》2000,28(5):318-320
心律失常药物尽管已经为心房纤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药物治疗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例如长期用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问题。心房纤颤治疗中控制心室率和重建窦性心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房纤颤除了造成病人的心悸、心功能减退外,其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更是临床严重事件。重建窦性心律是避免和减少发生此类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除了心房纤颤(房颤)的传统药物治疗以外,非药物治疗手段也不断应用于房颤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