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科戊型肝炎病毒属的惟一成员,无包膜、正义、单链RNA病毒,病毒基因组全长约7.2 kb,由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和ORF3组成[1],其中ORF1编码与病毒复制、转录相关的酶等非结构蛋白[2-3],ORF2编码660 aa的病毒衣壳蛋白[4],ORF3编码小分子的磷蛋白.ORF2蛋白是公认的病毒抗原,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对其研究的比较透彻[5].近年来,科学家们对于ORF3蛋白的研究逐渐增多,发现ORF3是一个多功能蛋白,是病毒感染、释放所必需,并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调控等生物过程[6].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自限性肝炎.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造成散发和流行疾病.在发达国家也有散发报道.1986-1988年在我国新疆曾发生戊型肝炎流行,共计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流行.戊型肝炎的诊断对HEV流行病学研究、疾病控制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戊型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播的传染病。戊型肝炎的症状与甲型肝炎类似,但病死率更高,症状更重,对孕妇、胎儿、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的危害更大。孕妇病死率高达15%~25%[1],幸存的孕妇极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早在1955年12月,印度新德里由于自来水水源受患者或动物粪便污染,引起29000例黄疸型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4.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克隆技术是在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兴起一门新型技术,即在病毒的遗传物质水平研究其复制机制和致病机理,并拯救病毒。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性克隆是对 HEV 实施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综述了 HEV 感染性克隆的构建策略、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表达4型戊型肝炎病毒(HEV)开放式阅读框ORF2重组衣壳蛋白并初步建立用于4型HEV早期感染过程研究的细胞模型.方法 从猪胆汁中调取4型HEV ORF2的肽段(aa368-606)基因,并且利用大肠杆菌系统得到重组D66蛋白.结果 重组D66蛋白在水相中以二聚体为基本单位自组装成分子半径约为13 nm的颗粒.该颗粒与HEV感染的急性期、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均有较强的反应性.将D66颗粒与细胞共孵育,发现该颗粒可以与肝实质细胞系HepG2的细胞结合并进入细胞内,这种结合可被恢复期及急性期HEV患者血清所阻断.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重组D66蛋白颗粒,可以一定程度上模拟4型HEV的表面位点,并且可以特异性吸附并进入细胞,为进一步研究4型HEV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和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部分门诊病例血清的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V IgG),简要描述本地区的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水平.方法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内科门诊病例血清415份,应用万泰公司的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试剂盒进行ELISA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分组进行x2检验.结果 415例门诊病例的HEV阳性率为21.93%,在性别间、年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城乡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市的戊型病毒性肝炎阳性率处于全国HEV感染率的平均水平,成人的HEV阳性率显著性高于青少年.在低年龄阶段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可以控制戊型病毒性肝炎在我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20世纪80年代初认识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自限性肝炎,又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归类于萼状病毒科.Meng等[1]1997年首次从美国本地猪中分离出野生株HE病毒,由此也揭示了动物作为戊型肝炎传染源的可能性.戊型肝炎其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起病急,以乏力、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尿黄、发热为主要症状、体征,以巩膜、皮肤黄染为主,多数伴有胆囊受累、表现为胆囊区压痛,与胆红素代谢、排泌、贮存异常有密切关系[2].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类新发现的RNA病毒.由于缺少可靠、方便的常规细胞培养系统和病毒感染的小动物模型,而从自然感染的人或实验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获取的病毒量太少,对HEV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受到严重限制.近几年来,主要利用亚基因组表达策略研究HEV基因产物的特性和功能,取得很多重要进展.本文以此为重点,概述了近年HE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国内外对其病原学研究进展甚快,至少已确认有五种肝炎病毒,其中戊肚的散发流行。为使从事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专业人员病房了解本病毒的特征,进一步完善肝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刊编辑部特约请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戚中田教授撰写了有关戊肚用其戊肝病毒的综述;  本综述简要报道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戊型肝炎的临订特征及特异性诊断,并对戊肝免疫预防、基因疫苗的展望作了介绍,对从事病毒学及传染病学的及传染病学的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散发性戊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及病毒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散发性戊型肝炎(HE)肝组织病理特征、病毒分布及复制,探讨戊型肝炎病毒(HEV)致肝损伤机制.方法对36例发病急性期(20例)和恢复期(16例)穿刺肝组织,及1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近期重叠HEV感染肝组织,作光、电镜组织学观察,原位杂交HEVRNA检测,Kupffer细胞免疫组化观察.结果HE急性期肝组织病变有其相对特征易见肝细胞羽毛状变性(100.0%)、毛细胆管内淤胆(75.0%)及双核、多核肝细胞(65.0%),肝细胞凋亡小体偏大且不整,Kupffer细胞增生突出等.HEVRNA分布于肝细胞胞质近核周处,急性期肝组织HEVRNA阳性率(100.0%)明显高于恢复期(12.5%,P<0.001),且阳性肝细胞及病毒拷贝数较多,恢复期肝组织趋于复常.CHB重叠HE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单纯CHB为重.结论散发性HE相对于其他病毒性肝炎有其病理学特征;HEV感染肝细胞并主要于发病急性期复制活跃;急性散发性HE恢复后转归良好;细胞免疫性肝损伤可能为HEV的主要致肝损伤机制,但不能排除存在病毒直接致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从广西地区分离的1株猪戊型肝炎病毒swGX32全基因组序列并比较其与其他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设计PCR引物,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分段扩增戊型肝炎病毒(HEV)株swGX32全基因序列,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扩增其末端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拼接后的基因组进行序列和进化分析.结果 除3′polyA尾巴外,swGX32全长7240 nt, ORF1与ORF2重叠4 nt, ORF3包含在ORF2序列中.swGX32全基因序列与HEV1~4型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3%~74%、73%、74%~75%,83%~94%,其中与中国人源HEV株JKO-ChiSai98C同源性最高,达94%.全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swGX32位于HEV基因4型分枝上,ORF2部分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显示,swGX32与JKO-ChiSai98C同在HEV 4a亚型分枝上.结论 猪HEV swGX32在全基因组结构及分子进化上均与人HEV JKO-ChiSai98C有密切关系,为揭示戊型肝炎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区主要结构蛋白,并对其进行血清学鉴定。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一份猪粪中扩增并克隆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的结构基因片段,将该片段插入pET-32a表达载体,在原核系统中融合表达蛋白,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方法分析该蛋白的抗原性。结果: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获得45kD的目的蛋白,该重组蛋白可以与HEV阳性血清反应,而不与阴性血清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猪戊型肝炎病毒重组抗原,可与HE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可以作为诊断用的重组蛋白,为研制敏感、特异的HEV诊断试剂盒,行之有效的HEV基因工程疫苗及为HEV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戊型肝炎病毒全长结构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获取含有戊型肝炎病毒(HEV)全长结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戊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方法:将HEV全长结构基因(5147-7126nt)插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AcUW51,与线性化杆状病毒DNA(Baculo Gold 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挑病毒斑进一步感染Sf9细胞,用SDS-PAGE,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戊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及活性。结果:SDS-PAGE分析表明HEV结构基因在杆状病毒系统中高效表达,有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000和63000两种形式;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证明表达产物可与HEV阳性血清特异反应,说明具有HEV特异抗原性。结论: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HEV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类新发现的RNA病毒。由于缺少可靠、方便的常规细胞培养系统和病毒感染的小动物模型,而从自然感染的人或实验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获取的病毒量太少,对HEV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受到严重限制。近几年来,主要利用亚基因组表达策略研究HEV基因产物的特性和功能,取得很多重要进展。本文以此为重点,概述了近年HE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戊型肝炎病毒ORF2 C端抗原片段的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表达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Evirus ,HEV)ORF2C端 12 8个氨基酸残基的抗原片段ORF2 3 ,并进行其免疫学特性的研究。方法 用pBV2 2 0载体进行抗原的非融合表达 ,包涵体经变性凝胶过滤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透析复性 ,以Westernblot、ELISA、动物免疫与抗原捕获RT nPCR等方法研究其免疫学特性。结果 获得了ORF2 3的高效表达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 5 0 %左右 ,纯化后纯度达 98%以上 ,Westernblot表明表达抗原可与戊肝患者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 ;在HEV感染恒河猴实验中用于IgG抗体的检测 ,具有较好灵敏度与特异性 ;用其免疫豚鼠 ,抗体经ELISA法测定效价为 1∶80 0 0 ;用制备的豚鼠抗血清捕获戊型肝炎病毒颗粒 ,经RT nPCR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结论 ORF2 3抗原片段具有HEV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血清具有一定的识别与结合戊型肝炎病毒颗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般认为戊型肝炎多见于青壮年 ,但近年来老年戊型肝炎有逐渐增加趋势 ,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 ,现将我院收治的12 7例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所有病例为 1992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住院患者 ,老年戊型肝炎 12 7例 ,平均年龄 (6 5 73± 5 37)岁 ,男性 116例 ,女性 11例。对照组为我院同期收治的急性戊型肝炎患者 5 0例 ,平均年龄 (36 10± 11 2 3)岁 ,男性 4 5例 ,女性 5例。1 2 试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抗 HEV和(或 )抗 HEVIgM ;同时检查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动态观…  相似文献   

17.
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的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其致病因子戊型肝炎病毒(HEV)的细胞培养一直不很成功,影响了戊肝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尝试了各种不同来源的细胞和不同的培养条件,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一些细胞系已试试用于HEV的检测和疫苗的筛选.本文就HEV细胞培养方面的进展与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灵敏、特异、稳定的戊型肝炎病毒(HEV) 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HEV相关序列,选取HEV基因组ORF2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TaqMan HEV Real-time RT-PCR检测体系,评价体系的特异性、敏感度和稳定性,并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HEV Real-time RT-PCR检测体系最低检测极限达到10个拷贝/反应,重复性实验Ct值的变异系数(CV)最大为1.53%,并且该体系能特异检测出戊肝临床样本中的HEV,其拷贝数从1.87×104拷贝/ml到8.12×106拷贝/ml不等.结论 成功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HEV 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HEV分子病原学诊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戊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其致病因子-戊型肝炎病毒(HEV)的细胞培养一直不很成功,影响了戊肝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尝试了各种不同来源的细胞和不同的培养条件,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一些细胞系已试用于HEV的检测和疫苗的筛选.本文就HEV细胞培养方面的进展与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烟台市沿海地区人源与猪源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型别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一巢式聚合酶联反应( RT-nPCR)方法对当地急性散发戊型肝炎患者、正常人群中抗HEV-IgM阳性者和当地养猪场的猪进行HEV RNA检测,并对HEV RNA阳性标本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16例急性散发戊型肝炎患者中有7例粪便标本HEV RNA阳性;51份lgM阳性正常人群血清标本中有1份HEV RNA阳性;34份猪胆汁标本中有1份HEV RNA阳性.序列分析发现该地区HEV人株与猪株在ORF2部分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 98.1%.7株患者的戊肝病毒基因型和1株猪的戊肝病毒基因型均为Ⅳ型,基因序列同源性在87% ~ 98.1%之间;其中有6例患者和猪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在93.9% ~98.1%之间,为Ⅳ型a亚型;1例患者和猪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7%,为Ⅳ型d亚型.正常人群的1例戊肝病毒基因型为Ⅰ型d亚型.该地区人与猪HEV的ORF2的部分基因片段与HEV Ⅰ~Ⅳ型的代表株进行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82.5%~100%,81.7% ~92.9%,81.4% ~93.9%,84.9% ~ 100%.结论 该地区人群中流行的HEV存在2个基因型3个亚型,主要以基因Ⅳa型为主,与猪群中流行的HEV基因Ⅳa型同源性较高;HEV Ⅰ型在人群中散在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