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笔者采用槐花生地汤治疗药疹 5 1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 1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2例 ,女 2 9例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2 0岁。药疹潜伏期最短者 3小时 ,最长者 2 4天。引起药疹的药物有 :氨苄青霉素 2 1例 ,青霉素 15例 ,氨基比林 5例 ,安乃近 3例 ,去痛片 5例 ,六神丸 1例 ,三七片 1例。首次发生药疹者 2 7例 ,再次发生药疹者 2 4例。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增多者 10例 ,肝功能异常者 3例。 5 1例中 ,麻疹样药疹 2 5例 ,猩红热样药疹2 0例 ,荨麻疹型药疹 6例。2 治疗方法首先停用可…  相似文献   

2.
静滴清开灵注射液致荨麻疹样药疹1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正> 清开灵注射液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有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笔者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静点清开灵注射液引起荨麻疹样药疹1例,报告如下。患儿男,5岁。因患流行性腮腺炎、高热2天,于1995年8月14日用清开灵注射液(北京中医学院实验药厂生产,批号95072502)8ml加入5%葡萄糖60ml中静滴。用药后患儿即出现喷嚏,约5min后出现荨麻疹样药疹,开始为双眼睑,继而面、头颈、小腹、生殖器部出现风团,皮肤潮红、鼻塞、鼻粘膜、睑结膜水肿。检查:P150次/min,R 32次/min。T 39.1 C。立即停用清开灵,以10%葡萄糖加地塞米松2mg静滴。异丙嗪12.5mg肌注。10%葡萄糖酸钙5ml加  相似文献   

3.
双黄连中药注射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近年来,临床报道不良反应较多,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1 ADR的临床症状 1.1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药疹或荨麻疹样皮炎.在全身或局部相继出现高出表皮、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斑丘疹,疹面皮肤潮红、瘙痒、压之褪色,有时可见全身肌肤灼热如焚,或致全身剥脱性皮炎,还可表现为过敏性紫癜.(2)过敏性休克,表现为突然哮喘样发作,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抽搐,血压测不到,或见呼吸心跳骤停,或伴有皮肤过敏、大汗淋漓、高热、寒战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及药疹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近两年来我们应用苦参汤加减治疗湿热型荨麻疹及药疹共2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22例包括急性荨麻疹5例(男1例,女4例),慢性荨麻疹2例(均为女性),药疹15例(男13例,女2例)。在药疹15例中,由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磺胺药、痢特灵及驱虫净等所致荨麻疹样药疹、固定性药疹、多形红斑样药疹者共13例;由对氨柳酸钠所致剥脱性皮炎及鲁米那所致大疱性  相似文献   

5.
双黄连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精制而成纯中药注射剂 ,具有清热解毒、解热抗炎和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疾病。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 ,双黄连粉针剂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被大家所发现、认识 ,笔者统计了 1994年至 1998年的医药文献 ,对该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加以了总结、分析 ,以期在该药使用上提供参考。1 不良反应报道1.1 过敏性休克及药疹 患者因高热、咽痛伴咳嗽二天 ,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给予双黄连粉针剂 3.6 g加入 5 %葡萄糖 5 0 ml静脉滴注 ,滴速为 …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4年开始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中毒性菌痢,病毒性脑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未出现不良反应。自1997年7月以来,由于更换了厂家和批号,静滴双黄连粉针剂后连续出现16例类输液反应样,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27岁。小儿肺炎3例,中毒性菌痢1例,病毒性脑炎1例,上呼吸道感染11例。静滴双黄连10分钟~1小时反应者13例,即将输完反应者2例,输液完毕10分钟出现反应者1例。16例均为静滴双黄连引起。其中1例中毒性脑病并发肺炎加用双黄连,输液完毕10分钟后即发现…  相似文献   

7.
双黄连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 ,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等病症。其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均很小。现就我院遇到的 3例变态反应介绍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患儿 ,男 ,11岁 ,因患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既往有过敏性哮喘病史。入院后给予双黄连 4 0 m L加入5%葡萄糖液 30 0 m L中静点 ,当液体输至 10 0 m L时 ,患儿感咽部堵塞不适 ,手足心发痒。查体 :面部潮红 ,耳后及胸背部有风团样的荨麻疹 ,双肺可闻及少量干鸣音 ,考虑为双黄连过敏 ,立即停用双黄连 ,给予吸氧 ,生理盐…  相似文献   

8.
静滴穿琥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8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穿琥宁注射液是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之一。我院从1996年10月使用至今共发现8例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例均发生于门诊治疗患者,皆因感冒而就诊,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为4至75岁。1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穿琥宁的用法为:每日每公斤体重8mg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点滴。全部病例均为首次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反应出现在静滴后1~3min之内。8例中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例,药疹2?...  相似文献   

9.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成分间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童路 《中成药》1997,19(4):47-48
双黄连注射液由双花,黄芩,连翘提取制备,是大剂量静脉点滴用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良好功效。在双黄连注射液的生产研制过程中遇到过双黄连不良反应问题[1-3],该问题现在仍时有报道。作者在6年时间调查研究了双黄连的生产使用情况,发现其副反应的发生与某些物质成分有密切关系。1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有①药疹和过敏性休克,约占使用者的2~4%。②热原样的药物致热。尽管热原试验是完全合格的,有的双黄连注射剂使用后或使用中仍出现热原样反应。使用者先感到身体发颤,发烧,体温升到39℃以上。③头晕和…  相似文献   

10.
自我识别常见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 局部红肿、瘙痒; 2.荨麻疹 伴发热、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等; 3.过敏性鼻炎 鼻痒感、喷嚏、鼻塞、清水样流涕等; 4.过敏性结膜炎 眼睛痒感、流泪等; 5.药疹 常表现为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初发者多在用药7~10天出现,曾有过敏者则出现较迅速,常伴有皮肤瘙痒及灼热感;  相似文献   

11.
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 ,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 ,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 ,主要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 ,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统。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 ;2磺胺类 ;3解热镇痛类 ;4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 ;5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另外 ,随着中草药剂型创新改革和临床广泛应用 ,由中草药引发的药疹之报道也屡见不鲜。成药中七里散、速效溃疡丸散、六神丸、养阴清肺糖浆、云南白药、石斛夜光丸、银黄口服液、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丸 ,注射液中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板蓝根注射液 ,单味中药三七、生黄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调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采用双黄连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类型。结果:本组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83例,其中妇科疾病患者1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其中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患者4例,氨基糖苷类药物患者6例,大环内酯类药物患者13例,头孢菌类药物患者38例,青霉素类药物患者22例。其中不良反应发生时间5 mins患者4例,5~30 mins患者36例,31~60 mins患者23例,60 mins~1天患者9例,1~3天患者7例, 3天患者4例。其中过敏性休克患者1例,呼吸困难患者4例,腹泻腹痛患者3例,恶心呕吐患者18例,心悸胸闷患者13例,皮炎患者12例,皮疹患者22例,其他患者10例。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和皮疹为主,并且和联合用药相关,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3.
药疹是由口服、注射、吸入、使用栓剂或皮肤粘膜直接用药而致的皮肤粘膜急性炎症反应为主的急性皮肤病。近年来 ,我们应用中医药对较为常见的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固定红斑样、湿疹皮炎样及多形红斑样药疹进行辨证施治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 86例 ,其中男 37例 ,女 4 9例 ;年龄 16~ 2 0岁 5例 ,2 1~ 30岁 18例 ,31~ 4 0岁 8例 ,4 1~ 5 0岁 32例 ,5 1~ 6 0岁 18例 ,6 1~ 70岁 5例 ;病程最短 5小时 ,最长 7天。风热证 4 3例 ,湿热证 2 5例 ,血热证 18例。2 治疗方法2 1 风热证 皮损主要为红斑…  相似文献   

14.
高某某 ,男 ,5 4岁 ,因患冠心病 ,高血压 期 ,于 1998-0 8-2 5入我院治疗 ,以生脉注射液 30 m l(苏中制药厂生产 ,批号 980 82 3)加入到 5 % GS 2 5 0 ml中 ,静脉滴注 ,1次 /d。静注 4d,周身出现荨麻收稿日期 :2 0 0 0 -0 3-13; 修订日期 :2 0 0 0 -0 4-10疹 ,即肌注扑尔敏 10 m g2 d,周身荨麻疹仍时好时坏。直到完全停用生脉注射液荨麻疹才开始好转 ,3d后荨麻疹消失。本例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我们分别对同批号的等渗糖和生脉注射液进行药检 ,各项均符合药典规定标准 ,所以我们确诊为生脉注射液过敏所致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杜鹃$山…  相似文献   

15.
静滴双黄连注射液致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黄连注射液(国药准字Z41020750,批号031001)为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双重作用的中成药。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病。我院门诊成人输液室每天约有10~20人次静脉输入双黄连注射液,以前未发现病人有不良反应。我科于2005年3月7日收治1例左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住院1天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体重50 kg,患左胫骨慢性骨髓炎2 a,患肢疼痛,屈伸不利,局部皮肤紫暗,皮下有一直径约3 cm×3 cm无…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预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1.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占40.63%,此为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高热、寒战、大汗、发抖。也有表现为荨麻疹、风疹块、全身瘙痒、大疱型多形性红斑样药疹、红色丘疹、粟粒样红疹、猩红热样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许多中成药和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7.
药物的过敏反应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中遇到的是指输液过程中所出现的过敏反应。自 1 999年~ 2 0 0 0年 ,2年当中共遇 9例过敏反应患者 ,用针灸抢救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 ,男性 6例 ,女性 3例 ;年龄最大者 64岁 ,最小者 1 4岁。其中青霉素钠过敏反应 3例 ,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 2例 ,双黄连粉针过敏反应 3例 ,川琥宁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2 诊断标准药物的过敏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喘息、休克、心悸、呼吸困难、荨麻疹样团块、晕厥、意识不清等体征 ,严重者则导致死亡。3 治…  相似文献   

18.
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抗菌消炎药,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偶见报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静滴双黄连注射液时(河南浙川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703183)遇到4例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例1.男,30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10%葡萄糖液500ml加双黄连液60ml静滴,当静滴2分钟时患者自觉咽憋、胸闷,迅即头颈后挺全身青紫,四肢冰冷,立即停用双黄连,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l,静滴氢考200ml,5分钟后上述症状开始减轻并逐渐消失,观察24小时无不适反应。例2.男,28岁,诊断副鼻窦炎,给10%葡萄糖500ml加双黄连液60ml静滴,当药液输…  相似文献   

19.
双黄连粉针剂为儿科治疗感染性疾病常用药物之一,其副作用之一为百I起药疹。现将我科1995年以来对500例使用双黄连患儿的药疹发生情况的系统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1.且对象:500例全部为本科住院患儿,其性别、年龄及病种分布详见表1~表人其中SO例单用黄连治疗,42O例联用青霉素、先锋霉素V或红霉素,全部病例均为静脉给药。方法为双黄连60~100mg/(kg·d)溶于10%葡萄糖内以rtl%浓度静滴,全部病例均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皮疹。1.2方法:用药后逐日观察有无皮疹发生,出现皮疹的病例除2例因病情需要继续用药外,均停用双黄连…  相似文献   

20.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志铨  晏媛 《中成药》1997,19(12):25-26
近年来有关双黄连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少,但药品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今就其不良反应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过敏性紫癜王而耕等报道[1],患儿,女,9mo,诊断为支气管炎,以氨苄青霉素1.0g配伍双黄连注射液20ml,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120ml中静滴,静滴后8—10h患儿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