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科从1 9 90 年9 月~1 9 95 年5 月共对62 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CT 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2 例食管癌患者男48例女14 例年龄38 ~72 岁平均58 岁均经食道钡餐检查病变位于上胸段5 例中胸段42 例下胸段15 例所有病例均经食管拉网或内窥镜活检病理确诊62 例中鳞癌50 例腺癌12 例入院均经临床检查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腹部B 超检查无腹腔转移术前5 ~7d 行胸部CT 检查1 2 方法 采用S i e m a ns 公司P l u ss 型CT 机选定层厚10mm 层距10mm 自肺炎至膈顶连续扫描对病变上下界边缘行3mm 薄层扫描以明确病变确切边缘…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41例手术治疗的病例,对胃癌的CT表现及CT判定胃癌切除的可能性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41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例,年龄31~69岁,平均52岁,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手术时间间隔1~10个月,平均4个月。临床表现为食欲差,体重减轻,腹痛,术前经气钡双重造影及CT诊断为胃癌。应用美国GE8800型全身CT扫描机行CT扫描。依病变的部位分别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层厚10mm,层距10mm,扫描前病人口服温水1000~15O0ml,使胃充分充盈。CT检查与手术间隔2~14天…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发病部位隐蔽、病灶小、易向邻近组织蔓延 ,且较早发生颈淋巴结转移。CT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范围 ,以及颈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本文搜集 4 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 ,分析其CT征象、扩展途径与病变范围 ,以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从而设计合理的放疗方案。1 材料与方法本组 4 8例 ,男 35例 ,女 1 3例 ,年龄 2 5~ 75岁 ,平均5 0岁。其中低分化鳞癌 4 5例 ,未分化癌 3例。使用德国西门子全身螺旋CT机。鼻咽部扫描层厚、层距为 5mm ,分别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5例加冠状位扫描。对鼻咽腔、邻近组织、颅底骨质、颅内、颈动脉鞘…  相似文献   

4.
江新青  彭仁罗 《广东医学》1997,18(2):127-128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8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该病的CT表现,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病人分别来自1988-1995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的病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基于临床资料、脑脊液变化及对特异性治疗(抗痨)的反应,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11-60岁,平均34岁,病程半个月至8个月不等,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癫痫、偏瘫和颈硬等,8例有结核病史。1.2.CT表现:er扫描应用岛津一2000Tll或Ellillt-2400elite及ElscintHeliCATll全身机,自颅底至颅顶用层厚、层距10n…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与CT表现,提高时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时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部位为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2例,病变长度2.5~13cm。钡餐造影显示为髓质型11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腔内肿块,并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情况。按照改良的MOSS食管癌CT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结论:两种检查手段的结合对早期食道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分辨CT的问世及薄层扫描技术的应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CT检查逐年增多、我院自1991年6月,共进行220例膝关节半月板检查,现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病人,男14例,女6例。年龄15~56岁,平均为32岁。其中手术证实12例,来手术但CT与临床随访们考虑半月板损伤者3例.CT诊断为半月板损伤.而临床随诊不支持者3例。我院CT为美国GE8800型CT扫描机,采用1.smm层厚,1.smm层距.矩阵为340X340.患者仰卧,患侧腿长轴位于台面中城。先作定位扫描、然后在受检侧膝关节间隙处,从股骨干台依次扫至股骨远瑞关节而。2结果及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9例临床及X线表现疑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行CT检查,采用常规CT机扫描,层厚5mm,层距5mm,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32例。对照先导支气管纤维键及临床,误诊3例,CT诊断准确率89.8%。其中CT表现为:(1)气管支气管狭窄或营垒增厚;(2)管腔闭塞;(3)合并肺内结核灶;(4)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核证据。常规CT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构简便易行,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较为优良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对30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 ,CTA)。结果:305行 CTA的患者中发现141(46%)例心肌桥,共218段,多位于前降支中段115(52.8%)段,其次为回旋支远段35段(16.1%).结论:128层螺旋CTA可以显示MB的部位、长度、厚度及MCA管腔和管壁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MB-MCA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8例支气管扩张的高分辨率CT表现的分析,认识到其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似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采用1.5—2.0mm层厚,8.0—10.0mm的层距的薄层扫描。结果:28例高分辨率CT均为阳性表现。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及病变程度,对指导临床的治疗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胰头部发生率较高,近些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CT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提高对胰腺CT表现的认识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生存率有一定意义。材料与方法我们收集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癌3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约24:1。年龄为32—75岁。平均53.5岁,31例中有2例误诊,31例手术、21例切除。扫描前常规口服2%泛影萄胺200ml充盈胃和十二指肠,扫描时间4秒,层厚8mm、层距8-10mm,平扫至膈顶到十二指肠水平段,然后在胰腺区做静脉团壮增强扫描(60%泛影萄胺80rnl)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检出心肌桥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26例对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痛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部位、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及其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检出126(24%,126/526)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共计154段,左前降支93(60.4%,93/154)段,对角支15(9.7%,15/154)段,中间段3(2%,3/154)段,旋支23(14.9%,23/154)段,钝缘支20(12.9%,20/154)段,其中72(46.8%,72/154)段位于前降支中段。69(44.8%,69/154)段心肌桥厚度可测量,为1.0mm~7.5mm(平均2.4mm),85(55.2%,85/154)段无法准确测量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1.4Cm~4.5cm(平均2.6cm)。25(16.2%25/154)段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101(83.8%,101/154)段管腔未见明确狭窄,19(12.3%,19/154)段壁冠状动脉近段管腔可见斑块并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显示壁冠状动脉管腔和管壁情况,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咽管瘤是颅内脑外先天性肿瘤,多见于儿童。我们收集32例有手术病理结果的住院病人,分析其术前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以期提高对该病全面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1资料和方法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岁55岁,平均年龄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平均病程1年左右。32例术前均摄正倒位平片及行CT、MRI检查。CT扫描使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MATOMCR型及PICKER公司生产的NQ-2000型CT机。扫描基线SML,层厚8mm,层距8mm。21例局部加薄层扫描,26例平扫后增强扫描,2例加冠状直接强化扫描。MRI…  相似文献   

13.
楼海燕  宋发亮 《农垦医学》1998,20(2):111-113
本文收集我院1990年8月至1996年8月期间患盆腔系统病变的20例住院女性患者,均行CT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证实的完整病例,从其CT表现探讨盆腔疾病的某些特征。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例女性,年龄ZI~71岁,平均年龄458岁,绝经者7例。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和/或及肿块者16例(占80%)。2.病理分型3.扫描:CTMAX32O全身扫描机,层厚层距10mm,自耻骨联合上绿向上至骼前上棘平面连续扫描,必要时加大范围至肿瘤消失层面。ZO例均采用团注法增强扫描。结果1.良性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正确者5例,为子宫肌瘤、盆腔脂肪瘤、卵巢…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94-1997年采用小切口、小骨宙开颅、直视下清除高血压脑出血3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女性6例,男性26例,年龄51-83岁,均有高血压史。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2例,皮质下10例,出血量30-150ml,破人脑室形成血肿12例。意识障碍程度:深昏迷10例,浅昏迷16例,嗜睡或股陇状态6例。患者大部分有程度不等的失语和偏瘫等症状体征。豆.2手术方法:32例术前均行CT扫描。选择距血肿最近,且易进行手术的部位。头皮切口3-4cm,颅骨钻孔,扩大骨自直径2.5-scm,显露硬膜。星形剪开,双极电…  相似文献   

15.
CT对颅内某些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脑萎缩等)不仅诊断简便,确诊率高,而且有助于病因诊断。笔者于1994年12月~1997年12月治疗过38例癫病患者,现将其颅脑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报道并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数天。仪器型号及检查方法:CT机为德国西门子So-matomARC型,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连续向上扫8~11层,不合作者于扫描前0.5-1h予鲁米那或10%水合氯醛镇静催眠。20例予增强扫描,用德国失灵优维显300型50ml(小儿减量)快速静…  相似文献   

16.
69例鼻咽癌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回顾本院 1994年~ 2 0 0 2年经病理证实的 6 9例鼻咽癌病例 ,分析其CT征象 ,病变范围及扩展途径 ,以便作出正确的临床分期。1 材料和方法本组NPC6 9例 ,男 5 2例 ,女 17例 ,年龄 11.75岁 ,平均4 4岁。低分化鳞癌 6 4例 ,中分化鳞癌 3例 ,高分化鳞癌 1例 ,未分化癌 1例。头痛 32例 ,耳鸣 2 1例 ,鼻衄 2 0例 ,面部麻木 5例 ,复视 2例。扫描使用日本岛津 4 5 0 0TE全身CT机及GEHiSPEED螺旋CT机 ,鼻咽部扫描层厚层距各 5mm ,分别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18例加冠状位扫描 ,10例采用骨鼻法重建。分别对鼻咽腔、周围结构、颅底骨质、颅内…  相似文献   

17.
我院 1996年 - 2 0 0 3年 ,经普通CT扫描和薄层CT扫描检查发现胰腺占位病变 2 4例 ,现将两种不同扫描方式 ,对病变定、浸袭范围诊断的对比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31- 72岁。其中健康检查发现 3例 ;上腹不适 ,伴腹痛、腹泻、乏力、消瘦、肝脾肿大、腹部包块等症状者 16例 ;无痛性黄疸 5例。1 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使用picker sx12 0 0CT机 ,采取检查前两小时及 5分钟分别口服开水60 0ml、30 0ml。CT平扫采用层厚、层距均为 10mm ,扫描条件 130KV、65MA、3S ;薄层CT采用层厚、层…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食管腺癌在我国少见,我院自1976-1997年共收治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百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本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七一65岁,平均年龄54.2岁。病程为1个月以内1例,l-3个月5例,3个月以上2例。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其中伴有胸骨后烧灼感2例,常喜热饮和暴食者6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1例。1.2辅助检查:食管X线钡餐检查示病变位于食管上段2例,位于中段3例,位于下段3例,均有食管粘膜破坏,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狭窄,病灶长3-gcm,平均6m。1.3大体形态:肉…  相似文献   

19.
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42~79岁,平均58岁,病程9天~3年。本组病例均行CDE、CT、MRI检查,5例造影证实,4例手术证:实,2例经临床综合影像确诊。MRI检查采用美国GE Signa0.2T永磁型共振机,应用体部线圈,心电门控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R等于R-R间期TE为15~25ms;T2WI:TR/TE为2500ms/90~120ms;层厚5~10mm,层距为1mm,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胸腹部主动脉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和左前斜位扫描。CT检查采用美国Sytel4000iCT扫描机,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0.
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何态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病(NHL)两种。CT对诊断腹部淋巴瘤及对观察淋巴瘤患者的放化疗疗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的CT改变加以分析,以其对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材料和方法本组23例淋巴瘤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9岁至68岁.平均42岁。CT检查9例采用东芝TCT-300S扫描机,扫描时间4.5秒.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矩阵256×256,有14例采用Synergy螺旋CT机,螺距为1.0,层厚10mm.床速10mm/s,扫描时间为2秒,扫描前行常规胃肠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