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兔不完全性截瘫后损伤脊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压迫法造成不完全截瘫模型,伤后6h、7d、15d、取损伤脊髓组织3mm,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用彩色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VEGF表达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达为最高峰值伤后6小时。第二阶段表达峰值为伤后15d。结论VEGF可为脊髓损伤的时间提供诊断依据:伤后6h为脊髓损伤的最高峰期主要是脊髓出血,炎细胞浸润,脊髓水肿时期,VEGF可为脊髓损伤提供治疗依据:15d时,VEGF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生殖与迁移,主要是保护作用.促进脊髓损伤的愈合,加快修复部位主要是灰质部位.治疗上可大量使用活血化淤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百会""肾俞"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针灸组均双侧海马各注射5μL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针灸组于造模3 d后针灸"百会"及"肾俞"穴,每次20 min,每日1次,6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 d。其余各组常规饲养,不予干预。于造模前、造模后第4天、干预后进行水迷宫检测,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跨越平台次数,干预后取海马组织齿状回部位,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①造模后第4天,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均P0.01)。干预后,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均P0.01)。②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均完整,核及膜结构清晰,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等细胞器形态正常。模型组神经元形态较不规则、胞核严重固缩,胞质严重水肿,异染色质颜色加深,内质网扩张并脱颗粒,线粒体数目减少,甚可见线粒体嵴呈畸形样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周边严重水肿,胞质中少见细胞器,线粒体严重肿胀,内质网轻度扩张。针灸组神经元胞质和星形胶质细胞周边水肿仍较明显,线粒体轻度肿胀,但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且神经元内质网、核糖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针灸治疗有助于改善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栓线法建立脑梗死后遗症期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将3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按照造模后24h、3d、7d、15d、30d、60d的时间点分成亚组,并保证取材时每亚组有8只存活大鼠。造模后予存活数,神经元数,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理学检查。结果:1-7 d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死亡率、神经元数量和病理损害逐渐加重,7d达高峰,15d后逐渐减轻,60d后上述指标均较前明显减轻。结论: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脑梗死后遗症期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和诱导剂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CIRI大鼠模型。造模前,电针组予“百会”“风府”“大椎”电针刺激,每天20 min,连续7 d;抑制剂组腹腔注射铁抑素-1;诱导剂组于电针治疗7 d后腹腔注射埃拉斯汀。各组干预结束2 d后造模。采用改良Zea 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评估脑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生化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亚铁离子(Fe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及血清活性氧(ROS)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区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酯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转铁蛋白受体(TFRC)、15-脂氧合酶(15-LOX)、环氧化酶2(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新生缺氧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 d龄SD新生大鼠42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腹部推拿组,排除死亡大鼠,每组12只。腹部推拿组在造模后24 h给予腹部推拿,连续干预28 d。各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9天进行6 d水迷宫试验,干预结束后,电镜检测海马神经元结构变化情况,WB检测海马组织蛋白激酶A(PKA)、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蛋白1(syn1)表达量。结果:透射电镜下空白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及线粒体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水肿、变性,核周空泡增多;腹部推拿组神经元细胞有轻微水肿,核形态较为规整。干预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水迷宫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海马PKA、CREB、BDNF、syn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腹部推拿组水迷宫试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腹部推拿组PKA、CREB、BDNF、syn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腹部推拿对新生缺氧缺血性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灶周铁离子变化、神经元细胞凋亡和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探讨音乐电针对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8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每组分为6 h、24 h、3 d、7 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应用胶原酶法制备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正极接百会穴,负极接太阳穴,选择参数为2 V,通电时间为30 min。于造模后6 h、24 h、3 d、7 d 4个时间点观测脑内灶周铁离子变化的水平、灶周神经元细胞凋亡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后6 h、24 h、3 d、7 d,模型组、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大鼠脑内铁离子含量、神经元细胞凋亡均高于正常组(P0.05),24 h、3 d、7 d时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3 d、7 d时音乐电针组低于电针组(P0.05)。造模后6 h、24 h、3 d、7 d,模型组、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3 d时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7 d时音乐电针组低于电针组(P0.05)。结论音乐电针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灶周铁离子有良性调节作用,抑制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周围部位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减轻脑水肿,疗效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即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 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OPA 1)的影响,探讨其在保护线粒体过程中的可能有效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20只。运用海马注射Aβ1-42的方法复制模型。针灸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灸"百会"和"肾俞"穴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in,7d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运用蛋白印迹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Fis 1和OPA 1的水平。结果:模型组海马神经元OPA 1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Fis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益肾调督"针灸法能够有效上调OPA 1的水平,下调Fis 1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督"针灸法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与融合蛋白的失衡,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从而达到改善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肿散外敷与冰敷对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中MDA含量和LDH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打击造模的方法,将86只SD大鼠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造模后将动物分为模型组20只、消肿散组20只、冰敷组20只、联合组20只、本底组6只。观察治疗后1 d,3 d,7 d,14 d MDA含量、LDH活性变化情况。结果:1)造模1 d后,M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q检验两两比较,冰敷消肿散联合组的MDA含量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造模3 d、7 d及14 d后,消肿散组、冰敷消肿散联合组的MDA含量均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2)造模3 d后,冰敷消肿散联合组的LDH活性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造模7 d后,消肿散组、冰敷消肿散联合组的LDH活性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造模14 d后,消肿散组、冰敷组和冰敷消肿散联合组的LDH活性低于损伤模型组(P<0.05)。结论:消肿散和冰敷消肿散联合运用均能使损伤的软组织中MDA含量减少和LDH活性降低,对骨骼肌损伤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改善肌肉组织形态修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肠道神经元自噬探讨电针大肠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及3-MA+针刺组5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14 d制备FC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3-MA+针刺组电针双侧“天枢”“上巨虚”,予疏密波,频率3 Hz/15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5 d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3-MA组及3-MA+针刺组于电针前30 min予3-MA溶液腹腔注射(15 mg/kg),每日1次。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各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和6 h排便情况。干预后计算各组小鼠小肠推进率;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神经元自噬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肌层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Beclin-1、神经元核抗原蛋白(NeuN)表达。结果: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3-MA组及3-MA+针刺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P<0.05),6 h排...  相似文献   

10.
赵铎  王伟 《新中医》2012,(10):125-127
目的:探讨女贞子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造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在造模成功后6个时间点(1h、6h、24h、3天、6天、14天)取出脊髓标本,检测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造模后6h测定脊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治疗组脊髓组织HSP7。的表达在所有时间点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且表达高峰提前至1天;治疗组于损伤后6h,SOD高于模型组,MDA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贞子在脊髓损伤旱期有效清除自由基,显著增强损伤部位HSP70的表达,保护脊髓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损伤指数、穴区局部线粒体结构、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胃黏膜修复及腧穴局部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隔药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起效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在成功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隔药灸组取“后三里穴”进行治疗,西药组以硫糖铝灌胃治疗。各组治疗干预结束后,留取胃黏膜和穴区局部组织,采用Guth法对各组的胃黏膜损伤指数进行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后三里穴位局部组织线粒体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穴区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和隔药灸组家兔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显著升高(均P<0.01);模型组穴区细胞线粒体空泡化,I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P<0.01);隔药灸组仅有少数线粒体水肿;西药组线粒体数目少、出现肿胀,线粒体嵴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西药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下降(均P<0.01),I型胶原蛋白表达升高(P<0.01或P<0.05)。隔药灸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低于西药组(P<0.01),I型胶原蛋白表达高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后三里”穴穴区线粒体形态、提高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后三里穴局部组织的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修复胃黏膜损伤的起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花 《中国针灸》2005,25(7):469-470
目的:寻找治疗妊娠剧吐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5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组、中药组、西药组各50例.针灸组采用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阴陵泉,得气后,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 ;中药组口服中药苏叶黄连汤加减;西药组则采用补充水电解质,口服鲁米那治疗.结果: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86.0%,中药组总有效率42.0%,西药组38.0%.3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灸组疗效最优.结论:针灸治疗妊娠剧吐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孕妇易接受.本法不失为治疗妊娠剧吐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李永宸  赖文 《中国针灸》2004,24(12):873-875
目的:介绍岭南医家针灸治疗鼠疫、霍乱的经验,昭示针灸治疗传染病具有广阔的前景,促进对历代针灸防治传染病经验的发掘整理,以充分发挥针灸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搜集、考订岭南医家针灸治疗鼠疫、霍乱的文献史料,利用针灸学理论,并结合今人针灸治疗传染病机理的研究成果,分析说明岭南医家针灸治疗鼠疫、霍乱的具体问题.结论:针灸能够治疗烈性传染病;针灸治疗传染病也应根据不同传染病,分别采用针刺法或艾灸法;针对具体情况,决定针刺深浅和采用不同针具;主张针药并用、灸药并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去卵巢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线组)及空线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药线组、空线组行卵巢摘除术去势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假手术组只打开腹腔,不予卵巢摘除术.手术后第15 d,药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有效方法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级雌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50只,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并设立正常组。针灸组电针"血海""三阴交",艾灸"关元";中药组采用加味没竭片生理盐水溶液灌胃;针药结合组采用上述2种方法综合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捆绑固定并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35 d后,测量各大鼠异位组织最大直径,取异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测定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结果:针药结合组异位组织最大直径(2.300±1.252)mm、组织中MMP-2表达为1.000±0.667,均明显低于模型组[(5.300±1.337)mm,3.300±0.823]和中药组[(3.700±1.160)mm,1.900±0.738](P<0.05),异位内膜趋于萎缩,部分上皮细胞坏死。结论:针药结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异常升高的MMP-2水平,从而抑制异位组织对局部基质的侵袭,达到缩小异位组织面积、治疗E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定量RT—PCR法观察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亲环蛋白D(CypD)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AD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大鼠海马注射Aβ1—42的模型复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组,采用针剌加灸百会和。肾俞穴的治疗方法,通过定量RT—PCR法检测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行为学观察可见针灸组大鼠进食饮水量正常,对外界刺激反应尚可,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同时通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基因表达的扩增倍数统计学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针灸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提示针灸能够有效抑制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过度表达,从而改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膜内外渗透失衡,减轻线粒体损伤。结论针灸防治AD可能与其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过度表达,阻滞mPTP形成并改善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赵英侠  严振国 《中国针灸》1999,19(5):301-303
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假手术组和西药(肌注雌激素)组作为对照,观察针刺和艾灸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刺和艾灸能提高雌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从而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灵龟八法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以健康成年豚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肾阳虚模型灵龟八法预防组(Ⅰ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灸预防组(Ⅱ组)、肾阳虚模型灵龟八法治疗组(Ⅲ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灸治疗组(Ⅳ组)、肾阳虚模型对照组(Ⅴ组),以SOD、MDA为客观指标,比较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命门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差异。结果在造模结束后,Ⅰ组及Ⅱ组没有出现肾阳虚征象,SOD、MDA的改变不明显;Ⅲ组、Ⅳ组及Ⅴ组均出现明显的肾阳虚症状,且SOD降低(P<0.01)、MDA升高(P<0.01或P<0.05);经治疗后,Ⅲ组的肾阳虚症状基本消失,SOD升高(P<0.01)、MDA降低(P<0.01),与造模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Ⅳ组的肾阳虚症状改善明显,SOD升高(P<0.05),但与造模前相比仍有差异(P<0.05),MDA降低(P<0.05),与造模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Ⅴ组的肾阳虚症状、SOD、MDA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命门灸均可以有效调节肾阳虚模型豚鼠的自由基代谢,对肾阳虚模型豚鼠具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其抗衰老机理与调节自由基代谢密切相关;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略优于命门灸。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60例。针灸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艾条悬灸神阙、三阴交。药物组:口服克罗米芬50mg。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等评定。结果:针灸和口服克罗米芬都有较高的排卵效果,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灸促排卵的受孕率高于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的受孕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针灸法流产率低,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口服克罗米芬排卵,可达相同的排卵效果,但针灸治疗受孕率优于口服药物者,流产率低于口服药物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