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胚胎肾小体和肾小管的发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朱平  姜叙诚 《解剖学报》1995,26(4):414-417
对32例(8 ̄28周)人胚胎肾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胚胎肾小体的发育可分为原始期(ⅠS)、发育期(ⅡS)和成熟期(ⅢS)3个阶段。8周胚肾有少量Ⅱ肾小体,并形成滤过膜的3层结构。20周胎儿肾内约30%肾小体达ⅢS。28周胎儿肾内约50%肾小体达ⅢS。肾小管的发育与所属肾小体的发育程度相应,可分为分化早期、发育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8周胚肾可见少量发育期的近期小管和远端小管。1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第3~8周人胚中肾的发育和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方法:第3~8周人胚,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人胚中肾于第3周末出现,并从头尾方向同时进行生长和退化过程。中肾于第8周退化。发育第5周中肾的肾小管和肾小球细胞强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中肾内有核血细胞于第4周出现,第7周数量达到高峰。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bFGF和TGF-β1及其受体在发育第5~8周中肾的有核血细胞表达。结论:人胚中肾的发育主要在第3~7周。第6~7周人胚中肾内的有核血细胞数量达高峰。人胚中肾内的有核血细胞、肾小管内皮细胞、肾小囊和肾小球细胞表达多种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深入对肾脏组织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为丰富肾脏的组织学内容提供资料.方法 收集附属医院药流或引产的4~38周人胚肾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用HE染色,对不同阶段人体胚胎肾脏组织结构观察.结果 ①胚胎6周,中肾移至胚体下段,中肾中可见肾小体和肾小管样结构;中肾尾端可见后肾,后肾的皮质部可见逗号样小体和S小管,无髓质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14~28周5例胎儿肾脏的发生进行了光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观察到肾单位的发生是由皮质深层向皮质浅层逐渐演化。皮质深层的肾小体较为成熟,形态结构与成年者相似。浅层为正在发育的原始肾小体。原始肾小体的毛细血管原基为间充质细胞团,在原始球囊的凹陷中逐渐分化成原始毛细血管,其内皮较厚,无孔亦无明显的基膜。较成熟的毛细血管才有明显完整的基膜。原始肾小体的足细胞为紧密排列的柱状细胞团,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和桥粒。此连接随细胞形态的改变而发生位置转移,并且是暂时的结构,当初级突和次级突形成后此连接相继消失。各肾小管的结构与所见文献报道相似。在28周胎儿肾脏中发现一未分化的肾小管,腔内有大量纤毛断面和脱落细胞碎片,其纤毛中微管排列为“7 1”、“6 1”及“5 1”不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阑尾内CD20阳性B细胞在各胎龄段的发育。方法收集13~28周人胎22例,测量各胎儿顶臀长(CRL)。按Patten法确定胎龄,取其阑尾,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13~16周阑尾上皮已经完全演变成为单层柱状,胎儿阑尾绒毛出现,结构分层逐渐明显,淋巴细胞散在分布,淋巴小结雏形逐渐形成;14周CD2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出现,数量少,单个分布于结缔组织内;17~20周CD20阳性反应细胞增多,成群分布;23—28周粘膜固有层内CD20阳性细胞参与构成淋巴小结。统计学处理证实随胎龄增加,CD20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P〈0.01)。结论14周CD20阳性细胞出现,随胎龄增加数量增多,主要参与构成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胎龄胎儿眼球巩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了解bFGF和TGF-β在正常眼球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12~20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或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的胎儿20例,其40只眼,立即摘除眼球,取4~5mm范围巩膜,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巩膜bFGF和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胎龄阶段巩膜bFGF均有表达,胎龄12~14周时表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并保持稳定水平,各胎龄阶段巩膜均有TGF-β表达,胎龄12周时表达较低,以后逐渐升高并保持稳定水平.结论 各胎龄阶段胎儿巩膜均有bFGF和TGF-β的表达,bFGF和TGF-β的表达水平随着胎龄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人胎儿和新生儿肾小体发育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胎儿和新生儿肾小体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体视学方法对26例人胎及6例新生儿肾小体、血管球体积密度、数密度等各项参数进行观测。结果:肾小体和血管球的数密度、表面积密度随胎龄增大而增大;而平均体积、平均截面积、平均截面直径、平均卡规直径及平均自由程均随胎龄增大而减小;体积密度变化不明显;皮质肾小体和血管球的平均体积、平均截面积、平均截面直径、平均卡规直径明显小于髓旁肾小体和血管球;而数密度前者则明显大于后者;弓状动脉平均直径及管壁平均厚度随胎龄增大而增大。结论:胎儿肾小体、血管球数目随胎龄增大而增多,体积则随胎龄增大而变小,单位体积相对恒定,血供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8.
李晓明  郭敏 《解剖学杂志》2005,28(5):577-579,F0003
目的:观察小鼠出生后肾脏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特征,探讨出生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的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出生后1、3、7、14、21、28和70d肾脏PCNA的表达。结果:小鼠出生后1~70d,皮质中的生肾区、肾小体、肾小管、髓放线以及髓质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期PCNA阳性表达丰富,随着肾脏发育逐渐成熟而表达减弱直至消失。在70d成年小鼠肾脏中,没有检测到PCNA阳性细胞。结论:出生后小鼠肾脏皮质中的生肾区、肾小体、肾小管、髓放线以及髓质中小管的细胞增殖规律是由高逐渐降低的,直至成年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睾丸发育,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在不同胎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人胚胎睾丸发育正常;VEGF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生殖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间质细胞以12~24周为表达高峰,生殖细胞以16~24周为表达高峰,24周后随着胎龄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VEGF在人胎睾丸发生、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其在睾丸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鼠肾脏发育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1,AT_1)和受体2 (AT_2)的表达特征,探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AT_1和AT_2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并结合体视学方法检测胚龄12、14、15、16、18d及生后日龄1、3d小鼠肾脏发育中AT_1和AT_2的表达。结果AT_1和AT_2均首先出现在输尿管芽,然后出现在肾小管,生后表达逐渐减弱。早期肾小体内AT_2丰富表达,随着肾小体的成熟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在小鼠肾脏发育中,AT_1可能与输尿管芽分支不断延长以及肾小管的增殖密切相关,AT_2可能与输尿管芽和肾小体的相互诱导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检测Slit2在小鼠肾脏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探索Slit2对肾脏发生发育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选取胚龄(E)12、14、16、18天胎鼠和生后(N)1、7、14、21、40天仔鼠,每组随机选取10只。胚龄12天取全胚,其余各组胎鼠或小鼠剖腹取肾脏,制备石蜡切片和提取蛋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系统观察小鼠肾脏Slit2的表达和定位;通过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肾脏Slit2的表达变化。结果Slit2在胚龄12天肾脏的生肾区即开始表达。其中,Slit2在输尿管芽明显表达,在生后肾组织中仅在输尿管芽周围的间充质聚集部位表达,其余部位并无广泛表达。随着肾脏的发育,Slit2在肾小体发育的逗号小体阶段、S小体阶段有较强的表达,在Ⅲ期肾小体阶段,Ⅳ期肾小体阶段及成熟肾小体阶段有微弱的表达。在肾脏早期髓质出现后,Slit2在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均有表达。Slit2表达量从胚龄14天到胚龄16天轻度增加,从胚龄16天到生后40天逐渐减少。结论 Slit2在发育各阶段的肾小体、发育及成熟期的泌尿小管中均有表达,提示其对肾小体和泌尿小管的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胎龄的正常人胎儿胃黏膜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在20例12~34周人胎胃黏膜的表达。结果:VEGF在20例人胎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细胞质,胞核为阴性,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较腺上皮细胞弱。经与HE染色的邻片比较,腺上皮细胞中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为壁细胞。随着胎儿的发育,胃腺内VEGF呈免疫反应阳性的壁细胞数目增多,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在不同胎龄的人胎儿胃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提示VEGF与人胎儿胃黏膜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oⅣ)在小鼠肾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其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免疫印迹,检测不同胚龄及生后日龄小鼠肾组织LN和CoⅣ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LN在输尿管芽、各期肾小体、肾小管及集合管的基底膜处均有表达,并随肾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增加;CoⅣ在胚龄12 d时,在输尿管芽周围没有表达,以后,在各期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基底膜处均有表达,随肾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推测LN和CoⅣ可能对小鼠肾发育以及成熟肾各结构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中Oct-4、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人胚胎生殖嵴,通过RT-PCR检测5~13周龄人胚生殖嵴中Oct-4、hTERT的表达变化;同时,取人胚胎生殖嵴,经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观察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态,检测Oct-4、hTERT的表达情况.结果 胎龄6~7周时,生殖嵴中可见少量原始生殖细胞,且表达Oct-4及hTERT;胎龄8~12周时,生殖嵴中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多,Oct-4及hTERT表达增强(P<0.05);胎龄13周以后,生殖嵴中Oct-4阳性的原始生殖细胞数量逐渐减少,Oct-4表达减弱,但hTERT仍然高表达.结论 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中Oct-4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胎龄8~12周时表达较强,但hTERT的表达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岩  张萍  田鹤  郭敏 《解剖学杂志》2008,31(2):154-157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在小鼠肾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体视学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6和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1、28和42d小鼠肾内TβRⅡ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βRⅡ在各期肾小体、肾小管及集合管内均有表达,但在各期近端小管强烈表达,各期集合管表达较强,而各期肾小体、远端小管内表达较弱。体视学测量结果显示TβRⅡ在各期肾小体、肾小管及集合管的表达量均逐渐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GF-βRⅡ随着肾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TGF-β可能对肾各结构的发育以及成熟肾各结构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尤其在近端小管的发育方面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堃  张莉  郭敏 《解剖学报》2010,41(2):281-284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及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鼠肾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TGF-βRⅡ和Fn与肾发育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胚龄及生后日龄小鼠肾组织TGF-βRⅡ和Fn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 结果 TGF-βRⅡ在各期肾小体、肾小管及集合管内均有表达,并随肾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增加(P ﹤0.05);Fn在除逗号小体以外的各期肾小体、肾小管及集合管的基底膜处均有表达,随着肾的发育其表达量逐渐增加(P ﹤0.05)。 结论 TGF-β和Fn可能对小鼠肾发育以及成熟肾脏各结构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IgA肾病模型肾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囊体积比、肾小体数密度、肾小体和肾小球长径、近端肾小管管腔和管壁面积及其比值,比较其差异。结果IgA免疫荧光染色,IgAN组皮质部见较强绿色荧光。与对照组比,IgAN组肾小体体密度增大,肾小囊体密度增大,肾小球体密度减小,球囊比减小,肾小体数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肾小体长径增大,肾小球长径减小,近端肾小管管腔面积减小,管壁面积增大,腔壁比减小。结论 IgAN大鼠肾小体和肾小囊增大,肾小球减小,近曲小管细胞体积增大,管腔变小。  相似文献   

18.
小鼠肾发育中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敏  张萍  席焕久 《解剖学报》2005,36(6):688-691
目的观察层黏连蛋白(LN)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层黏连蛋白与细胞极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亲和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测定不同胚龄和日龄小鼠肾层黏连蛋白的表达。结果层黏连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胚龄增大和肾成熟程度而增加。在生后肾组织中的单个细胞、多个细胞无腔形成和多个细胞有腔形成时均有表达。在肾发育过程中层黏连蛋白表达于输尿管芽周围、肾小体基膜、肾小管基膜、肾小囊基膜和肾间质,且肾小管基膜着色早于肾小体基膜。结论在肾发生和成熟过程中,层黏连蛋白参与细胞极性的形成,层黏连蛋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顺序,对基膜的发生、成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病理变化.方法 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IgAN组(n=10).用免疫荧光、HE染色和体视学方法,测出2组动物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球体密度、球囊体积比、肾小体数密度、肾小体和肾小球长径、近端肾小管管腔和管壁面积及其比值,比较其差异.结果 IgA免疫荧光染色,IgAN组皮质部见较强绿色荧光.与对照组比,IgAN组肾小体体密度增大,肾小囊体密度增大,肾小球体密度减小,球囊比减小,肾小体数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肾小体长径增大,肾小球长径减小,近端肾小管管腔面积减小,管壁面积增大,腔壁比减小.结论 IgAN大鼠肾小体和肾小囊增大,肾小球减小,近曲小管细胞体积增大,管腔变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分子在第4~8周人胚中肾有核血细胞的发育和迁移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第4~8周的人胚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发育第4、5周中肾的有核血细胞、原始肾小球、肾小管以及散在分布的间充质细胞均强表达纤连蛋白、层连蛋白、胶原蛋白I、细胞间黏附分子。第7周,中肾有核血细胞中仅有部分表达上述分子。到第8周,仅在个别有核血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到第7周,中肾内有核血细胞几乎都表达整合素β1。肾内其他结构无明显的整合素β1表达。结论:在人胚发育第4~8周,中肾的有核血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外基质分子。这些分子可能以自分泌方式参与肾内有核血细胞在中肾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