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翠婷  麦桂霞 《现代保健》2013,(12):128-129
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100例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10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后2、12、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0.5、1、2及6h的宫缩强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12、24h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产后0.5、1、2及6h的宫缩强度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较高,且可有效评估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改善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在防治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12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及卡孕栓干预治疗的65例产妇作为评估组,未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及卡孕栓进行干预治疗的60例产妇为未评估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同时段出血量、宫缩强度。结果:与未评估组相比,评估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16.92%);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产后10min、30min、60min宫缩强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组中,与高危组产妇相比,低危组和中危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3.84%和9.52%);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产妇产后10min、30min、60min宫缩强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干预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6860例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和预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旭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93-1994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目前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为了尽可能避免产后出血发生,防止因产后出血而引起的孕产妇死亡,本文回顾性统计了1999~2004年间我院住院分娩的6 860例产妇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其实际发生情况,了解其关系,分析如何在孕产各个环节特别对高危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避免孕产妇死亡。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9~2004年间6 860例孕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并统计产后出血情况。1·2方法我院采用的评分表为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所制定,较简单实用(见表1),以引起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联合卡孕栓干预治疗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临床效果,为保证孕妇的顺利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将常规干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联合卡孕栓干预展开治疗,对两组孕妇产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率及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最高的为高危组,其次为中危组,最低的为低危组,此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孕妇产后10、30及60 min的宫缩强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孕妇产后10、30及60 min宫缩强度最高的为低危组,其次为中危组,最低为高危组,此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孕妇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联合卡孕栓干预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够有效预测孕产妇的出血量,通过制定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能够降低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测评分法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4-01/12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孕妇学校建立产前孕期保健卡的150例孕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预测评分组作为观察组,并与2003-06/12月经阴道分娩未开展预测评分的150例孕产妇对照,观察产后出血情况。结果2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产前、产时、产后预测评分,早期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李红霞 《医疗装备》2014,(6):105-106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降低产后出血实施护理干预联合预测评分的应用意义。方法:取我院两年内生产的242例产妇,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实施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产后出血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实施产后出血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取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产妇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02例产妇,按照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缩宫素治疗,51例)和观察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预测评分,51例)。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产后出血量,产后10、30、60 min宫缩强度,血清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69%,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6%,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后10、30及60 min宫缩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FIB、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宫缩强度,调节凝血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 ,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 ,现将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4 5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来源于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计 6 90 6例 ,其中产后出血 4 5例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 0 .6 %。2 结果2 .1 产后出血统计 ,见表 1。2 .2 产前高危因素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系 ,见表2。2 .3 产后出血原因 ,见表 3。2 .4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见表 4。2 .5 产后出血与产程的关系 :产程在 2 4 h以内 1例 ,占 35 .6 % ;产程超过 2 4 h者有 2 9例 ,占 6 4.4 % ,可见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相结合预防产后出血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按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结果予以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宫底高度、血红蛋白(Hb)水平、手术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14.1%、12.5%)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第3、7天宫底高度更低(P0.05);术前两组产妇Hb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较对照组Hb水平更高(P0.05);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98.4%、89.1%)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相结合用来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缩短产妇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陈夏尉  兰瑞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10-341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产后出血病例的病因、分娩方式、出血量及抢救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2%,其中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0.44%,胎盘因素占14.29%,产道裂伤占10.34%,凝血功能障碍占4.93%。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阴道分娩高(P<0.05)。产后出血≥800 ml休克发生率高达82.67%,产后出血发生在2 h内占84.73%。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宣教,警惕高危因素,正确处理3个产程,提高接产技术与手术操作技术,准确估计失血量,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因治疗和补足血容量是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31-293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该院发生的116例产后出血原因。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3%,有流产史者占62.07%,是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93.10%的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 h内。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占60.34%。结论:重视孕前保健,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及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产后2 h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产后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产后出血发生率2.4%(112/4 763),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75.0%,胎盘因素占16.1%、软产道损伤占8.0%,凝血功能障碍占0.9%。有既往流产史、二产以上、胎儿体重≥4 000g、双胎者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分娩方式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为前置胎盘25.0%、巨大儿14.3%、子痫前期10.7%、双胎8.0%和疤痕子宫7.1%等。结论应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7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总数3 675例,产后出血7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01%.发生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共43例,占58.11%.74例产后出血中合并有高危因素61例,占82.43%,主要有:多次妊娠史28例(37.8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6.76%)、前置胎盘3例(4.05%)、胎盘早剥5例(6.76%)、双胎妊娠4例(5.41%)、羊水过多2例(2.70%)、巨大胎儿7例(9.46%)、瘢痕子宫6例(8.11%)、合并子宫肌瘤1例(1.35%)等.剖宫产分娩者比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40% vs 1.0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P<0.01).结论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加强产后2h观察.严格控制剖宫产率,避免无指征剖宫产术,做好产前宣教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是分娩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通过孕期.产时、产后对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筛查出高危人群并进行预防,可降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和预防产后出血,使其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和降低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住院分娩的产妇5 388例,设计专用调查表格采集产妇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组比较。数据采用SPSS16.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 52%(136/5 388)。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患者总数的67. 65%(92/136);胎盘因素占30. 15%(41/136);软产道裂伤占2. 94%(4/136);凝血功能障碍占1. 47%(2/136)。不同出血原因导致的出血量不同,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量高于其他3种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产妇的分娩年龄≥35岁、孕次≥3次、经产妇、孕周28~40周、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多胎、妊娠并发和合并症、未进行系统围生期保健以及经过辅助生殖技术怀孕并生产与产后出血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产后出血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最主要的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产后出血出现了一些临床新特征,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应针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做好三级预防,着重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中应用产后出血高危评分三级预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分娩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娩护理,预警组在护理中应用产后出血高危评分三级预警.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情况、出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预警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5101例孕妇预测产后出血评分的总结,认为(1)对总分≥5分或单项达3分者需动员其到有输血条件的医院分娩;(2)每个孕妇在临产前做好血型鉴定,一旦需要输血,上级医院可随救护车带同型血出诊,缩短拖救时间;(3)给各级有接生能力的单位配备快速有效的通讯工具,以便及时组织急救支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建立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评分表,评价产后出血危险评分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瑞安市妇幼保健院行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患者1 044例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行阴道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 044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前、产时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总结可能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合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拟定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建立改良版产后出血危险评分表及使用说明,并对所有产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2019年将该评分表应用于临床分娩产妇的产前产时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对于高危因素评分超过警戒值的孕妇实施个性化预防产后出血方案。统计2017年、2018年、2019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率,并行不同年份比较,评价所建立的产后出血危险评分表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产次、人工流产刮宫史、产前宫底高度、胎儿体质量、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贫血、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损伤、晚期产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一种适宜于在基层产科开展并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天河区分娩的3247例产妇进行产后出血率、阴道产及剖宫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统计并进行分组列表登记对照干预。分别研究产后出血与卡孕栓+催产素的关系、产后出血与产前评分的关系、产后出血与围产期保健的关系及形成该区急救体系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有效救治的机制进行探讨与效果评价。结果使用干预措施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干预前下降11.12%;对阴道产及剖宫产产妇进行产后出血评分并加催产素、卡孕栓干预与对照组对比,分别统计了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结果显示2组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单项评分,当大于或等于3分时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较大(P<0.05),提示要做好抢救准备;产后出血与产前、产时评分,当大于或等于3分时有明显出血倾向(P<0.05);产后出血与高危因素评分,当单项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时,出血量增加,(P<0.05);当产妇年龄大于35岁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后出血与低学历、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有极大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血清钙离子浓度预测及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及产前应用钙剂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足月分娩的正常初产妇2 0 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宫口近开全时给予10 %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对照组不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临产时及胎儿娩出前(胎头着冠时)血清钙离子浓度及产后2 4小时出血量。结果 ①两组患者临产时血清钙离子水平无差异,研究组胎儿娩出前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 .9,P <0 .0 1) ,产后2 4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 .75 ,P <0 .0 5 ) ;②产前血清钙离子浓度≤1.0 5mmol L时,产后出血发生概率增加(灵敏度为73.33% ,特异度为96 .11% )。结论 ①以血清钙离子浓度≤1.0 5mmol L为标准,对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有一定价值;②产前应用钙剂可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