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薇  郑叶平  陈佳欢 《护理与康复》2013,(10):1005-1006
中枢性疼痛(centralpain,CP)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害引起的异常性疼痛,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相当于感觉消失部位)呈扩散性感觉异常性疼痛,常为烧灼痛、针刺痛、麻木或跳动痛,一般为自发性,多与情绪改变有关。CP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iury,SCI)的顽固性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有效康复训练。研究报道,77%~81%SCI患者发生疼痛,其中20%~33%患者疼痛严重。本院2008年收治1例SCI致高位截瘫患者,2010年出现CP并于治疗期间发生哌替啶依赖,经抗抑郁治疗、戒断替代药物治疗6周后,患者能较好应对中枢性CP并戒除对哌替啶的依赖。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关于脊髓损伤后的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关于脊髓损伤后的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戴红1幻觉痛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所致的多种慢性疼痛中的一种,指病人感到的发生于损伤平面以下已丧失皮肤痛觉区域的疼痛,又称中枢性疼痛。幻觉痛影响患者进食和睡眠,造成很大痛苦,可导致患...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疼痛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可造成严重影响.脊髓本身的损伤、神经结构的破坏以及继发的病理改变都有造成中枢性疼痛的可能,其深层机制均与脊髓中枢兴奋性过高相关.基于这一理论,相应的治疗方案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笔者就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措施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引起的中枢性疼痛是指发生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消失或减弱的区域出现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疼痛,是SCI后的顽固性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非常棘手,尚无常规、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38  相似文献   

5.
疼痛性感觉是脊髓损伤后截瘫和四肢瘫患者所面临的一个经常性的和令人烦恼的后遗症。针对有关脊髓损伤性疼痛的分类及非中枢性疼痛。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1].中枢性疼痛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有53%感到疼痛严重[2],疼痛干扰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存质量,如损害睡眠-觉醒周期,使其不能完成自我照顾活动,不能履行治疗性训练计划等.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相应脊髓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相应改变.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运动和感觉的恢复;但是部分患者在脊髓损伤后会发生顽固性神经痛,并且常面临疼痛治疗困难.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Onnelly等报道[1]: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发生率高达77%-86%.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后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1]。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疼痛患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保守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完全截瘫的顽固性幻肢体痛和残肢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在CT引导下全脊髓射频毁损成为治疗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疼痛患者的首要选择。射频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1个月后采用Mc Gill疼痛问卷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Mc Gill疼痛各项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疼痛感觉和强度等指标评分均下降,而且治疗组对患者疼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后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 ,有 11%~ 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1] 。 1982年Donovan等[2 ] 根据脊髓原发损伤所致的疼痛以及继发性病理改变所致的疼痛将脊髓损伤后疼痛综合征分为 5种类型 :中枢性疼痛、根性或节段性疼痛、内脏性疼痛、肌肉骨骼性疼痛、精神性疼痛。 1991年 ,Davidoff等[3] 对这种分类方法加以修正 ,增加了损伤性疼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和继发于压迫性单神经病的肢体疼痛。 1997年 ,Beric[4 ] 将脊髓损伤后的慢性神经性疼痛分为外周性疼痛及中枢性疼痛。其中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